同学之斗

来源:作者:周明军时间:2016-10-30热度:0

   同学之斗 

           同学之情,历来被歌颂为最纯洁最高尚的友谊,同窗岁月也一直被称为最珍贵最难忘的记忆。然而同学各自毕业而走上社会后,如果不正确处理名利权益问题的话,倘若还存点嫉妒不满心理的话,那么,这种同学就是最最危险的人了。下面就是笔者整理的三则有关同学之争的典型事例。 
                   (一)李斯与韩非子 
            韩非是战国时代韩国的庶公子。韩国位于中原,虽是战国七雄之一,但因国土小,时受秦国和楚国的压迫,生存受到了很大的威胁。韩非为了振兴祖国,在荀子的门下,与同学李斯一起学习富国强兵之道。后来,李斯去了秦国。两人分居两国,没有往来。 
          韩非子认为法术是富国强兵的唯一方法,于是,他就见韩王,但韩王自己认为无法统一天下,不予采纳。后来,秦始皇真正采纳了他的“法术”主张。这里还有个过程:有一次,秦王无意读到了韩非的书(公文),赞赏之余,表示很想见见书的作者。于是当时辅佐秦王的宰相李斯便献策秦王,除非韩国交出韩非子,否则,就举兵攻韩。没办法,韩国就只好派韩非来到秦国议和。 
            秦王虽然非常赏识韩非但是却没有马上起用他,韩非终其生不能得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同学李斯非常嫉妒他的才华,担心他会被秦王重用,于是便和同僚贾姚串通,在秦王面前进谗言,使韩非枉受牢狱之灾,李斯还不罢休,把加上毒药的食物送到牢中。韩非虽明知是李斯要陷害他,却也不得不吃下毒食,含恨而终。 
韩非子去世后三年,韩国亡。十年后,秦完成了大业,始称秦始皇。可以说秦始皇的一切政治措施,都是以韩非的法术理论为根据的。 
                           (二)孙膑与庞涓 
              孙膑是春秋战国时齐国人。年少时,与同学庞涓一起学习兵法,毕业后,庞涓任魏国的将军。庞涓自知才能不及孙膑,用计将他从齐国骗到魏国,再陷害他。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他判处膑足刑,又将他监禁起来。 
有一次,齐使者访魏,回齐国时,将孙膑藏于车中,逃出了魏国,齐将田忌以孙膑为军师,重用了他。 
            不久,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于是派田将军助赵,当他出兵时,孙膑阻止说“双方打仗时,第三者不要介入其中,不如攻打对方空虚的地方。现在只有去打魏都大梁”。魏军在撤退时大败。这就是“围魏救赵”典故的由来。 
13年后,魏国又打韩国,韩求救于齐国,田忌想再打魏都大梁,庞涓得知马上回兵追击齐军。于是孙膑献计用减灶的办法,让魏国无戒心时再攻打他们。 
              庞涓追击时,见齐军灶数递减,大喜:“齐兵都是胆小鬼,他们还敢打我国,不到三天,就有一半的士兵逃跑了。” 
          庞涓留下主力,率骑兵疾追齐军。晚上,到了一个叫马陵谷的地方,在一棵大树下看到了齐军的话:“庞涓死于此树下”。当庞涓点火想看字时,突然埋伏的齐军弓弩齐发,魏军大乱,庞涓大叹一声说“终使竖子成名”。庞死于乱箭之下,齐军大胜。 
        自此之后,孙膑名闻天下,他的《孙膑兵法》传之后代,与早150年的《孙子兵法》齐驾并驱。 

(三)现代版同学之斗 

          甲乙是五溪大地的某县某局正副局长,也曾是同学。工作之间互不相让,也不服气。据说在读书其间,就因感情问题发生过矛盾。甲以自己是局长一把手,处处给乙设置一些难题,令乙十分恼火,很想设计报复。一天,乙将自制炸弹用酒盒子装好,托人放在甲的门边。甲不在家,只有来走亲戚的一位小伙子,还有甲的母亲、妻子和孩子四人。这位小伙子好奇,就把酒拿进房里,想看看究竟。老奶奶和小孩在旁边看,忽然,一声炮响。小伙子被炸得双手骨折,老奶奶双眼炸伤,小孩炸昏在地。造成了严重后果。案件查破后,乙被绳之以法,落的害人又害己的可悲下场。 
          同学之间,相处要有度;相处要心诚。如果韩非子对李斯有深刻了解的话,相信他也不会上李斯的当;如果孙膑对庞涓的为人处世有自己的看法时,他也绝对不会被庞涓迫害。如果甲对乙有意见的话,不要为难他,采取组织措施予以调离办法,是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的。人生历程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象李斯、庞涓和乙之类的人虽不多,但毕竟还是存在。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更应为同学的成就而骄傲自豪,千万别学李斯、庞涓之流嫉妒害人,到头来终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几句话说得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时刻抱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人生,相信你就会一路好走。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