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学姚同学同居一市,每年则要喝酒相聚多次。新年过后,我们虽然电话或网上聊过多次,但是未曾聚在一起喝酒。某天正巧有空,他约我到他家喝酒一叙。
同学在家厨房里叮叮当当忙活了半天,做了四道菜,其中有个炖鱼,是个大菜,适合喝酒。到了他家我们便推杯换盏,边聊边喝了起来。
喝酒间,我们畅谈了各自一年的辛劳感受,又感叹时光匆匆,一晃毕业几十几载了。
同学酒量很大,喝了三杯酒,我喝了两杯,严格说我是喝了一杯零四分之一。我们喝酒的杯子,一杯酒大概有四两。同学总是认为我酒量尚欠,有意劝酒。到第二杯时,我的妻子打来电话说让我去接学习舞蹈的女儿,同学这才放过了我。同学给我倒上酒,于是喝过后,就匆匆吃点东西,回去接女儿了。同学海量,把我送走后,是否再喝就不得而知了。
说起喝酒,就有可能劝酒,不能不说说酒文化。中国是个酒文化浓郁的国家,尤其山东的酒文化---劝酒,更是异常重,在全国可说是比较出名的。有客来访,则要喝酒,客人喝酒如若不喝醉,不显示出主人之诚意,因此喝酒后经常出洋相。
目前山东的酒文化中的劝酒,可说是领衔各省。席间,喝酒中,代酒之风在全国可说数一数二。一般说来,酒席刚开始,主陪要先代酒3杯,作为对客人来访的致酒词,一、二、三杯酒。习惯可谓是“一杯欢迎,二杯情谊,三杯祝福”;随后则由副主陪代酒,以响应主陪的号召,对客人又再表示敬意,又是3杯;接下来酒桌上其他人员依次进行,接近末尾,座上的尊贵客人,即桌上的主宾,也就是本次宴请的主角,说话,一番承蒙厚意不胜感激的客套话说出,则预示着酒宴即将结束;最后主陪总结讲话,宣告酒宴结束。
经历下来这个场合,一般人都不胜酒力了,多数都醉倒了,或者到洗刷间“清醒清醒”一下,或絮絮叨叨,海阔天空的神吹,有的坚持不多时间,则呼呼大睡于桌间,丑态百出,洋相出尽。
甚者酒后的活动差矣!东道主尽地主之谊,邀约主宾去卡拉OK厅才情展示,虽然五音不全,但是兴趣盎然,不唱到曲终人散绝不把家还;还有要么按摩房里享受另一番滋味。
在农村是另一场景,一般要到结婚,生孩子,过寿,或者有什么喜庆之事,则喝的大醉。一般是除了主陪、副陪代完酒外,还要争相与主宾敬酒,一般有“要想喝的好,副陪把主宾撂倒”一说,还有在酒场上主客之间“行酒令”,划拳喝酒,猜谜喝酒,喝的好不热闹。这样喝了酒有些事就来了,有的喝了酒,因为往日的一件芝麻大小的事,则恼从心来,和不对眼的拳脚相向,酒场成了战场;有的喝了酒“走错了门,进错了家,错把嫂子当成了妈”等等,闹出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这就是所列举我们国家当今的“酒文化”及“劝酒”的情形一瞥。
其实说到底,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果,其中尤以“劝酒”最有特色。人们对于客人的深情厚意,唯恐客人“酒不足,饭不饱”。对客人的礼节使然罢了。
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酒文化中,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叹,更有“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佳话。但是酒风的盛行,喝酒后出现问题的何其之多,酒驾,酒精中毒,酒后打人,酒后抢劫,酒后乱事的案件屡见不鲜,主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酒的力量”,“酒后壮胆”,所以导致许多事情的发生。2013年发生在北京大兴区曾经轰动一时案件,人们会是记忆犹新。某人且称为“酒后男”,坐自家车,行驶在城市大道上路遇到一位手推婴儿车的妇女,因为那妇女没有来得及给“酒后男”的车让道,这“酒后男”下车后,抱起婴儿车的婴儿,奋力摔在地上,最后婴儿抢救无效死亡,制造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大案”。该案件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案件最终宣判,以“酒后男”的死刑告终。
由此酒后发生的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
有人形容“酒后无德”,还不仅仅如此,酒后极易滋生腐败温床。国家还对于酒后驾驶也有了严格的法律规定,严禁酒后驾驶。目前在反腐利剑下,国家对公职人员在上班时间的饮酒问题制订了严格的界定。
这也是酒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来人不喝酒,似乎不是那么回事,所以高档酒,珍藏多年的老酒,拿出来进行招待。这是多数国人的待客心态。宾客如若具有豪饮的海量到是可以;若是不胜酒力,大摆酒宴,盛情劝酒,客人则勉为其难,一番尴尬自在不情愿之中。
现代社会,来了客人“把酒问盏”并非唯一待客方式,“君子之交淡如水”!有人提出:客来,不妨少饮酒或不劝酒,喝茶,喝咖啡,或听音乐亦或品读诗文的待客的方式。或许这一方式也可以延续、承载、弘扬华夏浓厚的酒文化之风。
因此,喝酒之“劝酒”,不可提倡,宜适可而止!
上一篇: 不忘初心坚持百倍信心向前
下一篇: 美容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