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女神”杨燕

来源:作者:曹起铜时间:2016-04-07热度:0

                 我心中的“女神”杨燕

  作为杨燕的丈夫,我们认识已经二十年了。1995年7月1日一起到省测绘大队报到参加工作,2001年10月5日走上婚姻殿堂,2003年5月28日女儿呱呱落地,今年下半年女儿就要上初中了,我也马上步入不惑之年。说句实话,这些年我很少在公开场合对家人进行评价,尽管我的爱人和女儿的确都非常优秀,不是因为我的吝啬,而是有一种爱,不需要过多地用言语来表达。

   但在2015年2月3日省测绘大队召开的“地理国情普查总结交流大会”上,我作为生产单位负责人之一作了《地理国情,我想对你说》的发言,其中有一段文字是对杨燕的描述:“大队普查办副主任杨燕,2014年的大部分日子,基本上是早上7点半到单位,下午是6点钟离开办公室,晚上在家或者在单位还要加班3个小时左右,基本上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由于本项目技术方案调整频繁,她首先要自己吃透,再及时传达到各个作业单位。首个项目青田测区的技术方案调整较大,还有的作业单位不是很理解,杨燕同志受了很多委屈,但她为了顺利完成地理国情普查任务,咬紧牙关,默默承受了这一切。”,这只不过是我在生活中所见所闻中对杨燕最直观的表述,而真正支撑一个人这样忘我地去工作,不是一时的激情和冲动,而是一种精神和态度。

   杨燕这种敬业精神,并不是近年或在地理国情项目中才具有的,而是一直贯穿于她工作的二十年。

  杨燕在南京地校学的制图专业,老师教的是手工绘图,但工作之后经历了机助制图、计算机成图、航空摄影测图及数据库建设等不同作业手段,每一次技术革新都需要花大量时间去钻研和掌握,才能应用于生产。她的大多数同学也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新中改了行或调换岗位,但她坚持下来了,二十年来,不但自己专业职称从技术员一步一步晋升到高级工程师,而且还带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员,攻坚克难、转型升级,为单位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杨燕这种执着的生活态度,并不是仅仅体现在工作之中,也一直闪烁在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女儿的抚养、对长辈的关心、对家庭的奉献等等。

  我女儿出生时才五斤多,相对偏小,初为人母的杨燕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从而自己做起了“兼职婴儿医生”,关于婴儿饮食营养、抚触保健、养育手册等书籍买了一大堆,在哺乳假期埋头苦学,坚持以科学的方法喂养小孩,奶粉的搭配精确到克,喂食间隔精确到分,这种”用心做一件事“的态度,表现地淋漓尽致。不到一年,女儿的身高和体重都达到了同龄人的标准。

  我的父母都来自湖南农村,从2001年开始两位老人都随我居住在杭州,至今已经14年了。从古到今“婆媳关系都是难念的经”,语言也不怎么通,更况且我母亲身体不太好,患有风湿性心脏病,我父亲又很勤俭节约,剩菜剩饭舍不得倒掉,总要热了留给自己吃。所以一开始我很担心,有一身“毛病”的两位老人能和刚娶进门的儿媳妇在同一个屋檐下和睦相处吗?我那时还在外业第一线工作,经常几个月回家一次,老是担心受怕,既担心父母不习惯杭州的生活发闷气,又害怕新婚妻子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受委屈。后来发现我的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尽管刚开始有段“磨合期”,但不到一年,都能彼此理解信任,后来我们可爱的女儿出生啦,一家五口人,其乐融融生活在一起。

  有一次和爱人散步,无意中聊到了我的父母,她说:“公公婆婆其实也不容易,这么大的年龄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也是没有办法,老有所依,家里就你一个儿子,不随你跟谁啊?另外,老人家的确太节约了,冰箱里堆满了剩菜剩饭,但仔细想一想,他们毕竟生活过那段曾经挨饿的年代……”。此时走在后面的我,听到这些话,鼻子阵阵酸楚。

  我这个人嘛,尽管无不良嗜好,但属于“大老粗”类型,所以家里基本上是老婆“当家”,不论是当年购置婚礼用品还是后来新房装修,杨燕都是天生的总设计师,将事情考虑得细致周全,我只要跑跑腿就可以啦,但干这种“打杂”的差事也是舒心的,更是幸福的。

这种幸福,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又像一眼泉水,源远流长。二十年前,初次相遇的情形常浮现在眼前,从南京地校毕业那年,杨燕才十九岁,一米五的个子,拎着一个齐腰的皮箱,和我们一起赶挤“绿皮火车”,她很少主动请男生帮忙。那时我已知道她和我们分配在同一个单位浙江省测绘大队,既然是同事,我主动过来“英雄救美”,帮她抢座位、搬行李,第一次近距离看了她一眼,齐眉的刘海和一双清纯明亮的眼睛,一种触电的感觉震荡全身……,近年才流行的一句歌词“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其实这种感觉我在二十年前就体验过了。

  从相识、相知到相爱,转眼二十年过去啦。但在2013年之前,我们在工作上没有交叉,我任工测四处主任,杨燕任航测遥感中心主任工程师,基本上互不干涉、互不影响、各忙各的。但没想到由于地理国情项目,我们工作上也紧紧纠缠在一起,但是,我还是要感谢地理国情这个项目,让我更清楚、更全面地了解了自己的爱人,她忘我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的榜样,更是我家的骄傲。

  在2014年11月我写了一组诗《国普人速描》,里面写了五位奋斗在第一线国普人的故事,我将稿件给杨燕过目时,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她将自己全部心血都投到国普工作了,怎么不写写自己老婆。是啊,从2013年开始,大队领导将国普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交给杨燕之后,她顶着多大的压力,这两年头上的白发明显添了不少。我应该要给老婆写首关于国普的诗歌,所以我将前面那组诗在发表前改名为《国普人速描之一》,留着为老婆写的《国普人速描之二》,也许会完稿发表,也许会永远藏在老公的心中。

                          曹起铜2015年5月24日写于杭州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