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治“穷”须得治根

来源:作者:郭立新时间:2016-01-18热度:0

(杂谈)  

            浅谈治“穷”须得治根

   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我县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条件差,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小麦、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自中央发出开展精准扶贫战略,我县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县人民民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纵观我县广大农村,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区,也有部分平原地区,由于长期以来土地少且脊薄,人口又多,再加之种植粮食是主业,造成一家老少只能等到收获季节才有钱花,尽管国家在粮食收购价格上保持了平稳、并且以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种粮,但像我们县大部分是丘陵,田亩地块小,又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种,所以粮食亩产也根本没法种豫北比。笔者祖籍是豫北的,五、六十年代国家搞“大地园田化”着实让北乡的农民尝到了甜头。每年收割季节,一望无际的麦田,大型联合收割机一出动,一边收一边打,不出半天,几万斤小麦就入仓了,人也没有费多大力气。由于我县实际,每年所收的粮食最多也只能顾个全家人吃粮不愁、真正余粮也多不到哪儿去,更无多少余钱可花,所以农村青壮劳力大举外出务工自然不足为奇了。

  说到“穷”字,据笔者调查,除了上述原因,无外乎还有下列原因所致:一是交通、水利、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致贫因素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二是现在的农村村一级“两委”班子思想不够解放,致富门路不广。三是各级扶贫队伍考核机制不严。说到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问题,我认为,国家把“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每年出台的第一个文件便是关系到“三农“的,国家有各类项目资金,据我所知,国土部门就争取到了上亿的”土地整治项目“,被整治过村庄”地广了、路宽了、渠通了、旱能浇涝能排“农民皆大欢喜。这个得需要有人去”跑“,当干部是干啥的?政府职能部门是干啥的?就是要为百姓去请命、去服务的!说到村干部思想不够解放问题,平时和单位领导下去检查工作,给我的感觉现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没有五、六、七十年代那时高了,有的村干部首先只考虑自己,城市周边的村干部个个几乎都是土豪,有车有房有产业,还都不是政府征地让他们发的洋财?而村民呢?地失了,补偿又寥寥无几,村民们的日子可想而知,没有人想着让他们怎么富起来,有的干部就知道等、靠、要,我见过有一个村子居然扶贫”扶“了十年还是老样。说及扶贫队伍考核机制不严的问题,现在各级部门都派驻的有扶贫工作队,许多单位也直是一年给村里一、二万块钱,工作队人员两、三个月不见人影,根本没有村干部一起帮助村里制定个脱贫规划什么的,纯粹是走过场、搞形式,结果本人还是工资照发、补助照拿。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还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这无疑是向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发出号召,作为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心为民所系、情为民所付,扶贫应该多帮助农民广开致富门路,从源头上解决穷字,只有这样,才不失为民父母官、不失为为民之公仆。

                    固始县国土资源局   郭立新

                         2015.1.15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