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什么时候就成了中国人的“情人节”了呢?好像就是这三四年前的事情。中国人向来就是不甘落后,你西方人有情人节,中国人拿来过,那个“2·14”,总觉得有点不伦不类的,那么何不来个“中国人自己的本土的情人节”呢,于是乎,应声而出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有人就想到了七夕“七巧节”这个传统节日了,改头换面一番,包装一下,嘿嘿,就是中国的“情人节”了!
第一,这肯定和商家的炒作分不开。光有一个西方情人节肯定不够,必须再多几个类似的节日,比如父亲节母亲节男人节妇女节,鲜花礼品肯定可以多卖许多啦。至于协调不协调那才懒得去计较!节日么,多多益善也。
第二,那些网络推手更加功不可没。网络推手就是专门干这种事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他们吃了饭没事总得找些新鲜花样给网民们助助兴。光新鲜得出奇的词语就存出不穷了。什么“童鞋”代表同学,“神马”表示“什么”,“怎么”怎么就成了“肿么”呢?我实在不明白,文字游戏原来就是这么回事。拿大众的品味开刀,拿少男少女的无知和探求精神作子弹,标新立异乱涂乱抹。每每看到这些我就恶心,总感觉就像在高级餐厅里用餐的时候遇到几只乱飞的苍蝇落到精致的盘子边舔舐精美的菜肴惹得众食客大倒胃口。有人用日本女人的称谓谓之“蝇子小姐”,呵呵,有点幽默感。
第三,也顺应了潮流。现在社会物欲横飞,精神生活同样花样百出。“情人”——一个多么让人艳羡的角色!不管你多么忌讳你自己的老婆或老公成为别人的情人,但你肯定或多或少地羡慕过某些高官大腕大款名流拥有自己的一个或多个情人,不管地下地上的。你可以口头上把你的老公老婆当做自己的情人,但真正的情人定义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对呀,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叫“中国的情人节”呢。当然不言而喻。“七夕”本来就是中国传统节日,古已有之。但中国人以前好像从来没有把它当做情人节。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是个礼教社会,谈“情”色变,讳若莫深,原来哪里敢讲什么“情人”,就是有也只能是“偷情”,偷情很刺激很快乐。“爱在偷恋蔓延时”,呵呵。现在思想解放了,但总是落后于老外,所以只好说什么“中国的情人节”了。很好理解,标什么“中国的”前缀,这是中国人的特长。从古到今,只要是与某某事物或人有相似的地方就可以这样命名,前缀后缀都可以。古代的比如“小李广花容”、“小诸葛”、“赛金花”、“玉麒麟”、等等。现代的有 “小茅台”、“小上海”,“东方巴黎”、“东方威尼斯”,不一而足——中国人最喜欢把自己的某个有特色的城市冠以西方发达国家某个城市的名字——东方×××或中国×××。这个“中国情人节”就也顺其自然了。但也有另一种声音,说“七夕节”不应该是情人节,而应该是“夫妻节”,又多了个节日!要是这样的夫妻节,从源头上探究,真的很不吉利,说就是离散夫妻节、两地分居夫妻节更恰当。
那么,你“被七夕”了吗。“被”字现在很流行。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被”了。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不愿意想不想过这个所谓的情人节,总难免有人提醒你“今天是情人节,中国的情人节”呢。在没有情人的情况下,手机也会收到1860的短信,我今天就收到这样一条来自100867005590001的短信:“风清清情柔柔,晨露晶莹迎接你;云淡淡意绵绵,花香弥漫包围你;雷轰轰爱浓浓,微风清凉吻着你;雨细细心甜甜,夏日清爽属于你。朋友,七夕快乐!”真得感谢中国移动的良苦用心,虽然短信遣词造句非常粗糙庸俗不堪,但内容还是很让人受用。当然如果你真的收到哪怕至少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情人的鲜花短信,让我恭喜你吧!
突然想到了秦少游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