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论晋商兴盛
--天时、地利、人和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凡一事物的兴起,必与其周围的事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晋商这一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商帮,兴起同样与其周围的事物息息相关。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认为只有只有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才能兴起、发展、鼎盛。天时、地利、人和虽是军事理论,但在商道同样适用,商场即战场,晋商得兴盛即占据此三要素。
古代皇帝既是天,经商若得天助,那基本可以一帆风顺了,晋商深的此道。明代推行“开中制”,北部边疆深受鞑靼、瓦剌等国的干扰,朱元璋提出“广积粮、高筑城”的口号。并沿长城驻扎重兵,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明朝军队驻扎所需的食盐、粮草、棉花布绢、等物品必从民间购买,晋商鬻毕,抓住时机,挣的自身经济发展的契机。
明才三百年转瞬即逝,清军的铁骑叩关而入,同样清朝也不是一个太平盛世,康熙、乾隆为平定蒙古准格尔部叛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需的粮草等物资需跨越茫茫草原、浩瀚大漠,晋中商人范毓滨不畏艰险,抓住准格尔部叛乱所需物资这一天时,为晋中商人争得一席之地,继范毓滨之后,王登库、范永斗、史大学、张杰先后进行对蒙贸易,更有盛者,祁县乔致庸在包头经商,赢得“先有复盛公后,后有包头城”的美誉。
古代,大多数王朝都处于封闭状态,对外界的了解、交往少之又少。清代中俄关系变迁,中俄清雍正五年签订《恰克图条约》,正式通商,榆次常家抓住时机,对俄贸易,太谷曹家,祁县地商人同样不甘落后,先后进行对俄贸易。
天时,这一外在的、举足轻重的条件,被晋商运用得得心应手,取得了兴盛的先决条件。
天时已备,地利亦必不可少。自古兵家作战无一不考虑地理条件,曹操抓住蜀军宿营林地,“火烧连营八百里”,气的刘备自白帝城托孤含恨而终。梁山吴用利用梁山水军强盛,八百里水泊打的高俅溃不成军,落得俘虏,如是,晋商亦取晋地之利而用之。晋地之力何在?晋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晋地之南有河东盐池,于是有河东盐商,明时潞盐行销山西全省和河南两省九府一州,至清初及其以后二百多年间,潞盐行销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一百七十三个州县,出现河东大盐商周全、郭弼。明嘉靖年间,山西商人席铭在扬州更是叱咤风云。盐---创造了晋商始祖盐商。
鉄亦是晋商发展的重要条件。山西铁矿资源丰富。“广铁之地十有八九,其不产之地十之一二.”泽州(今晋城市)和潞州(今长治市)分产生铁和熟铁,“南北之铁混溶为钢。”官府田赋折征鉄和兵器,铸造和打造炊用铁器和农具,通商人销往山东、直隶、京城各地,供民所用。清统一以后,山西直隶人外迁蒙古垦荒种地。炊具、农具等铁器需求增加,此一切有关于铁的因素,皆促进了经商的崛起。
明代,潞州与苏杭并列,成为中国三大丝织产区,随之出现丝织的富商,平阳府最早开始种植棉花,边镇驻军所需,推动了山西棉织业的发展,随之出现颜料商。
晋地盐、铁、棉、丝等一切地利因素,皆为晋商所用,为晋商的兴盛奠定了牢固基础。
天时、地利已备,只欠人和,“人和”这一关键性因素,也是唯一的内在因素,同样被晋商牢牢抓住。¬ 经商之道,商重人才。贤人在位,一切商务才可正常运转,人和才可真正体现。乔家之所以成为商界的佼佼者,与阎维藩、高钰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密不可分。常家亦注重人和来自中庸之道,常万达为自己及儿孙起的堂名,无不以“和”字为主题,由此可见其注重人和之道。
乔家也不例外,“子孙贵,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对联中透着和气。
人和这一内在的,关键的因素,晋商把握的如鱼得水,得人和,如虎添翼,龙啸九天。
晋商,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岂有不盛之理?晋商之胜,壮哉!
上一篇: 不一样的思维不一样的人生
下一篇: 习近平的读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