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粗鄙化网络用语从网络上蒸发

来源:作者:向卫华时间:2014-11-27热度:0

让粗鄙化网络用语从网络上蒸发
向卫华
针对当今粗鄙网络用语铺天盖地、层出不穷的现象,近日,网络红人、中国网络传播学会理事杜红超呼吁:不要使用粗鄙网络语!进而对其下了“重判”:粗鄙网络用语是无素质者的武器。于是,这一呼吁很快成为热点话题,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官微都相继进行了转发评论。
互联网时代,网络交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语言则成为网民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证”,网络也大大拓展了词语的传播范围,加快了语言的传播速度。正因为如此,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网络上就会出现一些新兴热词,其中不乏生动形象、新鲜活泼、富有创意的词汇。但是泥沙俱下,一些粗鄙网络用语充斥屏幕,如“屌丝”“胸器”“求包养”之类的低俗的用语大规模使用和传播;“碧池”“草泥马”之流的暴力性用词成为网络新宠……针对这些粗鄙化的网络用语,有人说,这些粗鄙化的网络用语之所以得以在网络大行其道,事实上是网友们当前一些社会现象心怀不满,需要借此发声和发泄;还有人认为,语言习惯是某一群人的精神标识,应具备鲜活性,杜绝低俗语言即是扼杀语言创造性,必然会遭到某些网民的骂声。
语言—不管是日常用语还是网络流行语,其实都是社会状况的晴雨表,因此应该承认,网络语言的粗鄙化这一现象的成因十分复杂。一方面,长期以来网络思想言论底线模糊。网络匿名制度在保护网民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不良言语传播问责无门,更加剧粗鄙语言推广者的有恃无恐。另一方面,长久以来人们“习以为常”“不以为意”的态度也加剧了对粗鄙言语的默许和纵容。互联网作为当今人们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信息平台及交流媒介,推波助澜,最终使这种现象得以放大,使粗鄙化成为网络语言的一大特点。
然而,再多的不满都不能成为宣泄的理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不满的情绪是可以发泄的。但是发泄方式和渠道多种多样,完全可以采用更温和、更有素养的方式抒发不平之气,不一定要采取粗野的语言,甚至使用粗话或是辱骂性语言。再说,在网络这样一个公众平台大量使用粗鄙化语言来达到“泄愤”的目的,其做法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大不相容的。至于用“语言创新”论来为粗鄙化网络用语开脱,则根本站不住脚,因为所谓的“语言创新”论无法掩盖粗俗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的使用本身就有约定俗成的基本规矩,。
网络是公共场所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社会也从来不是一个无法无天的世界,因此使用网络粗鄙语言,同样会伤害人们纯洁美好的心灵,损害民族语言的美感,损害中华民族的形象。面对日益污化、低俗化、粗鄙化的网络语言,公众十分担忧,因此,抵制粗鄙网络用语究势并不言过其实,而是势在必行。对此,笔者呼吁:让粗鄙网络语从网络上蒸发,还网络语言一片净土!
地址:湖南省古丈县纪委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