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风20140911
来源:作者:齐鲁风时间:2014-10-29热度:0次
2014年09月11日
2014-09-10 19:19:59| 分类: 齐鲁风2014年度见 |字号 订阅
刊头照——日照 莒县 浮来山镇 田甸园仁德广场 孔子像 阿文/摄
刊头题字——张炳安(湖北省书协省直分会)
2014年09月10日 - qilufeng2004 - 齐鲁风
2014年09月10日 - qilufeng2004 - 齐鲁风
1——编看编写
编这期稿子的日子,时逢第30个中国教师节。前两天(9月8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而在昨天(9月9日),国土资源部网站上有消息显示:由国土资源部指导,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主办的“寻访最美地质队员”大型宣传活动启动,将在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寻访产生100名“最美地质队员”和10名“最美地质队员典型代表”。三天,三件事,或许不很搭,但编辑注意到了,因此有了本期的内容。
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编辑从小向往之。李大晋老先生,把对老师的思念变成了文字,感谢老师启发了他对诗歌的爱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爱看似平淡如水,其实感天动地。陈莹先生的文字,雨兰女士的诗歌,里面都包含着一种天真与童趣,读来别有滋味。编辑,因为看了一场电影,就学了地质,看似不可思议,其实,合情顺理。少年不识愁滋味,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现在想想,也算是得遇良师。近日翻出30年前与电影演员杨在葆的通信,禁不止再写一封,不为别的,就为谢谢曾经在人生路上给予过指导、鼓励、教诲的人,为人师表的人。在开展“寻访最美地质队员”的过程中,估计好多人会想起肖继业,唱起电影插曲《勘探队之歌》。前几天,随“蛟龙”号远洋科考50多天的山东作协许晨副主席给我写了一句话“热爱文学的人是幸福的人!”编辑愿广大读者朋友都幸福!
2——难忘田兰老师
作者——李大晋
田兰老师是我小学三、四年级的老师。 我们的小学在村西门口路北的关帝庙内。庙院里新盖起了3间西屋是二、四年级的教室,一、三年级的教室在庙的大殿里。
暑假的一天,我和小瓦、强子在庙门口玩泥巴,我们捏泥人、小狗、大马和小羊,放泥砲。放泥砲是把泥巴捏成碗状,然后猛然摔在地上,随着“噗”的一声屁响,碗底上便冲开一个腚眼子,这是小孩子最爱玩的游戏。
我们玩得正带劲,她来了。她穿一身泛白的黄军装,背着背包,右手提网兜。网兜里装着搪瓷脸盆、搪瓷茶缸、竹皮暖水瓶和搪瓷碗子。看到我们,她亲切地打招呼。她黑黑的短发被汗浸湿了,脸庞红扑扑的,说话的声音很好听,真像电影里的人,京腔京味的。
我想,她一定是来画画的。那时,关帝庙里常来画画的、照相的。我问:“你是来画画的?”
“不是来画画的,是来当老师的哦,你们上学了吗?”
“上了!上了!”我们三人一起回答。
她放下背包,拉我们的手,抚我们的头,说:“我叫田兰,田野的田,兰花的兰,可不是牛栏的哟。”我们都笑了,大声叫喊:“噢,田老师,噢,田老师!”
有这么位漂亮的大姐姐一样的女人当老师,我们心里美滋滋的。离开学还有一个星期,我们却忍不住朝学校跑,盼着早一天开学,连大人走到学校门口也探头探脑的——我们村第一次来女老师哩。
田兰老师常把脸盆、香皂、毛巾拿出来,让我们洗手洗脸。她给我洗过脸和脖子。她的手软软的,香皂香香的滑滑的,一边洗一边说:“洗脸不洗脖子,一辈子娶不上老婆子。”强子褂子右肩张着口,田兰老师给他缝,强子靠上肩膀,田老师说:“脱下来,脱下来,穿着缝,没有疼。”这位田老师是外地人,但当地的巧话都知道。
不知不觉,田老师成了一块吸铁石,把我们紧紧吸引到她的身边。她经常考我们,做题,造句,让我们背诗。我们便显能,有的背“粒粒皆辛苦”,有的背“水流直下三千尺”,有的背“霜叶红于二月花”。强子背:“春眠不觉晓,处处老鼠叫。咬了盖垫子,拉着煎饼跑。”强子扯着嗓子背,手舞足蹈的,田老师笑得捂住嘴,弯了腰。我们把改的诗一首一首背给她听,大大表现了一番,田老师说:“你们喜欢诗很好,但往后别瞎改乱改,这样做,李白杜甫会不高兴的。”
见我们喜欢诗歌,田老师便找了许多诗歌教我们,我至今能背诵的是田老师教给我们的一首《笑的种子》。田兰老师说,这是咱们山东人李广田的诗:“把一粒笑的种子/深深地种在心底/纵是块忧郁的土地/也滋长了这一粒种子/笑的种子发了芽/笑的种子又开了花/花开在颤着的树叶里/也开在路边的浅草里……”
在田兰老师的影响教诲下,我便喜欢诗歌,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参军参加工作,我都喜欢读诗写诗。我写下的诗发表在许多报刊上,有的获奖,收到诗集和网上图书馆。每每读诗写诗,我便会想起田兰老师,想起那一首《笑的种子》。
最使我难忘的是田老师主持公道,消除了老师同学们对我的一次误会。小学四年级一天的下午,同学老师到生产队劳动,班里留下我批改作业,打扫卫生。就在这天下午,同桌的钢笔丢了。这钢笔是在外地工作的爸爸送给同桌的,同桌和妹妹一直住俺村姥娘家。同桌自然而然地怀疑我,学校里另外两位老师也怀疑我,他们说,教室里没进别人,钢笔会飞吗?
只有田兰老师没有随随便便怀疑我,她在班上讲古代“丢斧子”的故事,还说,大千世界,万物繁杂着哩,不能想当然。小孩的心得呵护,不能伤。她多次找我的同桌询问情况,同桌有点不耐烦了,说:“真是的,好像我自己偷了自已钢笔似的!”为了弄清真相,田兰老师往返二十多里,到同桌爸爸的工作岗位家访。原来,钢笔是同学的妹妹拿走的,同学有了钢笔,妹妹一直很眼馋。那天下午我倒垃圾时,她偷偷溜进教室,拿走了钢笔。事情闹明白了,压在心上的石头掀掉了,我真是感激感谢敬爱的田兰老师,我觉得这是一辈子也不该忘掉的大事情。
田兰老师在我们村只教了两年书,但留给我们的印象却像庙里的龙爪柏、银杏树、桂花树一样:高大、俊美和芬芳。她为我们播下了笑的种子、爱的种子和知识的种子。田兰老师的爸爸在北京门头沟煤矿上班,她后来便由沂蒙老家去了北京。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过田兰老师。而今,我虽然已年过花甲,还是经常记起田兰老师,敬爱的田兰老师,你现在一切都好吗? (蒙阴县史志办)
3——儿时“谎花儿”
作者——陈莹
我们小的时候,谁没有对大人撒过谎呢?有时回想一下儿时的谎言,羞愧之余,会觉得挺有意思;再细细咂摸一下,还可能品出一点儿可爱的味道。
我上小学时,农民有个共同的身份,就是人民公社“社员”;农村学生是社员的子弟,当然就是“小社员”啦。学校在麦秋两季放“农忙假”,“小社员”干不了重活儿,就去参加生产队的“复收”——到收割过的农田里搜寻遗落的农作物,并将复收的成果交还集体,美其名曰“颗粒归仓”。有首少儿歌曲这样唱:“我是公社小社员来,手拿小镰刀来,身背小竹篮来,放学以后去劳动,割草积肥拾麦穗,越干越喜欢。”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形。复收过后,生产队开始“放坡”,谁再拾到遗落的果实,就可以归为己有。“放坡”,是给勤劳而贫困的农民发放的“补贴”和“福利”,让父老乡亲都感到欣喜与满足。麦收时节,老实勤快的孩子半天能捡拾一提篮麦穗;调皮贪玩的娃娃则不然,常常借机东游西逛,逮蚂蚱捉鸟儿,一天到晚的收获寥寥无几,甚至空手而归。
苦累三夏,麦熟一晌。这天临近中午,骄阳似火。村北一片大田里,麦浪滚滚,遍地金黄。社员们怀揣火一般的劳动热情,你追我赶,挥汗如雨;面朝黄土背朝天,银镰闪闪,抢割抢收。地头边有口深阔的机井,我与一群“小社员”将井口团团围住,一个接一个往井里投掷坷垃,比赛谁溅起的水花儿大。大家玩得兴高采烈,早把拾麦穗的“本职工作”忘到了爪哇岛。眼看就要晌午了,田间的大人已经收拾工具,准备放工。“小社员”们这才意识到,用来装麦穗的书包依然空空瘪瘪。这样回家恐怕不好交差,不禁有些慌乱。我于乱中出错,不慎一脚踩空,“噗通”一声跌落井中,连呛几口井水。我本能地挺身而起,咦,没想到井水只浸到胸部;真是福大命大,竟然落在了不足半米宽的二磴台上,再往里一步就会水漫头顶了。我的大脑一片空白,迷迷瞪瞪地抬头看天,只见井沿上探着好几个小脑袋,正惊恐地往井下张望。胆小的吓得直哭,胆大的则大声呼救。
老社员王寿典大爷,平素就以淳朴憨厚而著称。他大步流星赶到井边,一边叮嘱我不要惊慌,一边手脚并用,攀住石块垒砌的井壁,麻利地下到井底。疾奔而至的社员们抛下绳索,七手八脚将我提溜出井口。我像只落汤鸡,不敢径直回家,只好独自坐在大门边的石墩上发呆。母亲出来找我,见此狼狈神态,吓了一跳。我编谎话说,想去井边拾麦穗来,不慎掉到井里。一家人都没有大气哈我,反而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父亲跑到供销社买了两盒烟,去王寿典大爷家答谢。爷爷奶奶怕我吓傻,悄悄找人为我叫了“魂儿”。除了后怕,我暗自庆幸说谎过关,蔫头巴脑在家呆了好几天;一直到麦收结束,家里没再让我出去拾麦穗,也算因祸得福吧。
在河边长大的孩子,大都有逮鱼摸虾的经历。说来也巧,这年夏天雨水偏少,村南的小河近乎干涸。每到下午,河沟水洼中便多了不少光屁股娃娃,个个晒得黑不溜秋,赛过泥鳅。我虽然不敢涉入深水,但也渴望在浅水中一试身手。有一次就在没膝的河水中,摸到了十多条寸把长的小鲫鱼,用柳条串起,像一挂粗大的鞭炮。正待凯旋,又在河边捡到一条死鱼,鱼长一扎有余,足有半斤。不禁心花怒放,成就感陡增。到家后,将在路上编好的谎话,绘声绘色渲染了一番:浑水摸鱼,脚踩活物,迅疾出击,双手掐住。父亲冲我笑笑,说晚上就做给你吃。然而到了晚上,只有那十几条小鲫鱼上桌。原来那条大鱼的肚肠已经糟烂,只好喂猫了。我心里有鬼,不敢多嘴,怅然若失。
老家院子里,有棵经年的石榴树,每到五月,红花满树,如火似霞,鲜艳夺目。渐渐地,有些花儿蔫了,变成了果实;有些花儿则败了,散落一地。奶奶说,落在地上的花,是谎花儿,长得虽然好看,但不结果实。母亲说,就像有些人说谎话,再好听也是假的,不能给别人带来益处。父亲说,谎花儿落了,还能沤肥;谎话多了,只能骗人害己。做人要实诚。不能学谎花儿。
这些话,我当时似懂非懂。等自己当了父亲,才恍然大悟:其实,洞察秋毫的大人在小毛孩儿面前,哪能看不透此地无银的表演、听不出漏洞百出的谎言呢?之所以不直接戳穿,是因为小小的谎言中,大半的成分是天真、童趣和幼稚的表现欲,构不成大错,倒有一丝初生的机智蕴含其中;正如石榴树上好看的谎花儿,虽不结果,但可暂时养人眼目,无伤大雅。说到根子上,大人的宽容,不就是深切的关怀和细腻的疼爱么?
(济南市长清区国税局)
4——来自远方的汇报与敬礼
——再致肖继业的扮演者杨在葆
尊敬的杨在葆老师:
您好!此时此刻,我面对着眼前的电脑屏幕,思绪万千。时光飞逝,转眼,整整30年了。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我,1984年夏天那个给您写过一封信的山东小伙子,一个年青的地质队员。但我永远记得,记得您的回信中的每句话,特别是您对地质队员的肯定与赞誉“地质是强者的专业,唯独有气魄、有理想、有雄心的高尚的人才配干这一行”,谢谢您!
那年,9月2日,《中国青年报》星期刊以《来自山峦的期盼》和《开拓生活的宝藏》为题,同版刊发了我们的通信。很快,就有信件从四面八方飞来。当时秋收放假,我回到了鲁北农村的故乡。来信被我所在的“山东地质局物探队”的同事先转到位于济南郊区的分队部,再转寄回家。那一阵子,村子里就像炸了锅,以为是我刊登了“征婚广告”,因为来信者女孩子居多。四川自贡、广东茂名、辽宁阜新、新疆石河子,江西南昌、江苏南京等地都有,有的一页纸,有的数千言,但几乎表达的都是一个心愿,那就是对地质工作的向往、对地质队员的敬仰,当然有的也流露出要与地质队员交朋友的想法。记得石河子农学院一位姓巩的朋友在来信的最后写到“爱神丘比特一定会给你们一只金箭的!”有一个湖南的朋友还在信中夹带了一些矿物样品“云母片岩”问我是否是矿。对收到的来信,我都一一认真回复。归队后,大队团委书记找我了解情况,并专门组织编印了一期《团的工作通讯》特刊,摘要发表了一些来信内容,发送给各分队团支部及地质系统内的兄弟单位。我的母校——南京地质学校也在校报上转登了咱俩的通信。这是半年后,毕业到山东来的学弟们告诉我的。
由此开始,我结交了不少爱好文学的朋友。有的寄来诗歌让我修改,有的寄来小说让我先睹为快,也进一步激发了我创作的热情。随后,我和同事们组织起“绿野文学社”,不定期编印刊物“山水情”,打出的口号是“用笔在山野竖起文学的钻探,开拓地质生活的宝藏”。陆陆续续,我和同事们的文学作品相继见诸于报刊杂志。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您的一封信引领我走上文学之路。1993年,我调到山东地矿局机关报社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后来地矿厅与土地、测绘等部门组建为国土资源厅,至今。
在葆老师,看了您主演的电影《年青的一代》、崇敬主人公肖继业,我填报了地质学校,我很荣幸。过去跑野外,四海为家、餐风宿露,时常在山巅唱起《年青的一代》中的插曲《勘探队之歌》: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一唱起来就精神倍增、豪情满怀。后来做记者,走南闯北,深入地质队采访,也时常和年青人唱起这首歌“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着富饶的矿藏”。现在,在某些聚会上,我也爱高歌一曲“我们用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不为别的,就是想唱,想抒发自己的感情。2004年,在您我通信20周年之际,我回忆当年,写出了《此生无悔搞地质》一文,在9月21日的《中国国土资源报》刊发。编辑孙洪悦先生为此还写了一段编后:过去20多年了,杨在葆给吴文峰的回信,今天读来仍让人心潮澎湃。他对地质队员的赞扬,实际上是一个时代对地质事业的肯定。……以电影《年青的一代》的的主人公肖继业为象征的一代地质人形成了一种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激励一批批青年献身地质事业、献身于祖国建设,包括本文的作者吴文峰。一封信,更加坚定了作者献身地质事业的信念,一封信,浓缩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天,肖继业的名字已经有些陌生了,但地质事业仍在为国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当此时刻,展读这样一封信,回顾一代代默默奉献的地质人,我们的心中满怀敬意。在共和国60年华诞之际,我写了一篇《遥想年青的一代》在《中国国土资源报》上发表。2010年,写了《心中的红旗永远飘扬》在《地质勘查导报》上刊发。写的都是那部电影、那首歌。
杨老师,这些年来,我一直关注您的行踪。您参加了2002年国土资源部举办的“纪念新中国地质工作50周年”活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地质队员是真正的英雄”并提笔写下了“地质队员有着金子般的心、钢铁的意志、水晶的品格”,让我浮想联翩。2012年2月16日,您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大地之约——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宣传文艺晚会》,和虹云老师表演了主题音诗画《呼唤》,呼唤人们珍惜每一寸土地,让我再一次从电视上看到了您的风采。接下来的经典歌曲联唱中的《勘探队之歌》,一定也会勾起您对“年青的一代”的回忆吧!
不知道您注意到没有,这几年,反映地质队员生活的文学作品明显增多。电影有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长篇小说有张炜的《你在高原》、刘玉栋的《年日如草》等等。2011年底,张炜到山东地矿局赠书,他把十卷本的鸿篇巨制《你在高原》称之为“一个地质队员的手记”,并为我题字:“文学与可爱的地质人不可分离”。当代地质工作者及其先进事迹,也被不断挖掘和宣传。浙江地质七队通过领导的微博和宣传,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江西地勘局地质工程师杨衍忠同志的事迹,正在走向全社会。地勘单位重视文化建设,“乐山乐水、真情真爱”、“乐山乐水、志同道合”就是山东地质人近来提出的口号。这些年,我也采访了不少年轻的地质队员,他们的理想和作为,常常让我感动。我正在筹划,写一篇非虚构作品,反映60年来中国地质人的故事。
地质生活艰苦,但探索地球的奥秘总得需要人去做。2010年,我惟一的外甥在我的鼓动下也学了地质。去年从甘肃省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原天水地质学校)地质调查与找矿专业毕业后,考到山东地质部门工作,目前正在国外进行地质勘探。那年,我千里迢迢去送他上学。到学校后,资源系的王稚岑书记也是一位老地质,他告诉我,一进校就对新生进行传统教育,其中一项就是学唱《勘探队之歌》,让他们知道干地质的艰苦与豪迈……
30年,弹指一挥间。我已由20来岁的小伙子变成了半百中年。屈指一算,和您当年给我回信,差不多的岁数。从网上看到,您的生日是6月25日,这个日子是“全国土地日”,说明您与地质有缘,与国土有缘。
前段时间,中国国土资源报的杨编辑从网上搜到《遥想年青的一代》和我通了电话,再次勾起我的美好回忆。真想有机会前去北京拜望您,聆听您的教诲,感受您的地质情怀。当年,您给我写信是署名“名誉地质队员杨在葆”,其实您永远是地质队员的偶像、朋友!
天已中午。窗外秋高气爽、蝉声嘹亮。就在刚才,我去了山东省图书馆,找到了那年那月那期报纸,看到泛黄的纸页和您充满男子汉气质的照片,我又一次想起了您的一个个银幕形象,想起了当年给我来信的那些朋友们!
近来,中央电视台新开了一个大型公益寻人节目《等着你》,每周二晚上10点多首播。我甚至妄想,若是能请主持人倪萍老师发动大家去找一找那些当年来信的朋友们,当然少不了您,一起话话家常,那该多好。这跨世纪的30年啊,家、国、个人、行业,发生了太多太多的变化!血,总是热的!我们地质队员都在想念您呢。
不奢望您老再次回信,但愿您能看到。 祝万事顺意,幸福安康!
此致
敬礼
老地质队员 吴文峰
2014年9月2日于济南
2014年09月10日 - qilufeng2004 - 齐鲁风
4——暖月亮 甜月亮
□ 雨兰
圆圆的月亮是暖月亮
暖暖的月亮
亮在天上
圆圆的月饼是甜月亮
甜甜的月亮
躺在掌心上
爸爸在电话里说
暖月亮就是他的爱
守护着我进入梦乡
妈妈在电话里说
甜月亮就是她的祝福
祝福我永远快乐健康
看一眼暖月亮
咬一口甜月亮
爸爸的爱,妈妈的祝福
是不是都已深深地
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上
圆圆的月亮是美月亮
美美的月亮
亮在天上
圆圆的月饼是俏月亮
俊俏的月亮
躺在掌心上
爸爸在电话里说
静静的晚上
他喜欢看看美月亮
就像看到了美美的我
我就是他心中的美月亮
妈妈在电话里说
静静的晚上
她喜欢看看俏月亮
就像看到了俊俏的我
我就是她心中的俏月亮
我告诉爸爸妈妈
静静的晚上
我也喜欢看看月亮
圆圆的月亮,美美的月亮
一会儿是妈妈的模样
一会儿是爸爸的模样
暖暖的月亮,甜甜的月亮
就是亲爱的爸爸妈妈
永远亮在我的心尖上
永远甜在我的心尖上
暖暖的月亮,甜甜的月亮
圆圆的月亮,美美的月亮
是不是也在期待
团团圆圆的时光
山东建设报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