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我的这个标题,一个朋友失声笑了:“这走路有什么学问呀?一个人快则一岁、慢则两岁就会走路了。这问题咋一到你们这些文人口里,就这么复杂了?”我说:“你急什么?你耐住性子看几眼,不就明白我要说什么了吗?”
走路有什么学问?走路的学问大着呢,不信,你看——
咱先说这最简单的问题,怎么走路省劲儿。有一句话说得好:走路不用问,大路没有小路近。这可几乎是人人都要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在山区。只要不是开着车,受路况条件所限,走小路肯定会比走大路要省事的多、要快得多。无论是在抗日战争年代,还是在解放战争年代,我们党所领导的革命军队,能够“双脚超过汽车轮”,赶在敌人面前,掌握战争主动权,就和我们得到了人们群众的支持,抄小道、走捷径分不开的。否则,你的双脚再快,也赶不上汽车轮的。
农村还有一句话曰:多叫大爷(大伯)少走路。说的是在陌生的地方走路,就要多问路,且问路时要和人家客气一些,也就是所谓的“口甜”。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年轻人问路,他面对一个老者,却不懂得规矩,大大咧咧地喊叫:“这儿离万古(我们家乡的一个集镇)多远?”那位老者微微睁开了眼,又轻轻地半闭着,慢腾腾地说了一句:“七十二扁担八十二井绳。”那个问路的年轻人这时蒙了——这是多远呀?他只好又问:“我问的是几里呀。”老者说:“论里(理)呀?论里为啥不喊大爷?”那位年轻人还算机灵,马上规规矩矩地喊了声:“大爷,这儿离万古多远呐?”老者就睁开双眼,不仅告诉了问路人路程,还指明了走哪条路更近、更省力。
有时,走路是不能“论里”的,而只能以时间计算。我们地质队跑野外的同志都知道一句话,叫做“山里人不论里”。过去,我们从基地到钻机、或由钻机到基地,大都是靠双脚走的。每当我们问某地到某地多远时,山里的老乡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一抻地”。而这“一抻地”到底是多远,谁也说不清。也许是一里,也许是五里,也许是十里、八里。因为有时隔川可听话语声,可要谋面,却要跑上大半天。所以,在跑野外期间,从一地到另一地,我们也基本“不论里”,都按时间而论:半个小时、一个小时……
再说在城市走路,那讲究可就更是多了。行人要走人行道,这可是常识性的东西吧。可是,不少人就是放着人行道不走,非要在机动车道上冒险前行;“绿灯行、红灯停”这可是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的常识,可有些人(并且不在少数)就是在红绿灯面前“失明”,不管你红灯大开,他只管我行我素。对于这些,往轻处说,是不懂规矩;往重处说,是不懂得珍惜生命;再往深处说,是素质低下所致!
这些说的都是自然之路。在人生的道路上,更何尝不是这样呢?有些人,急于升官、急于发财,就不顾什么“红灯停”、“绿灯行”之类的规矩了,在金钱、权位的诱惑之下,抄小道、走捷径,甚至铤而走险,直至“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有句话对此做出来很精辟的总结:通天大道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行!
其实,无论是自然之路,还是人生之路,都需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大方向不能错”!大方向不错,即使在前进途中遭遇了“山穷水复疑无路”的窘途,也会通过不懈的努力而领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境;大方向一错,轻则“南辕北辙”,大受周折,重则会走上一条“不归路”!
谁说走路没学问?
【2015年6月7日与莫测书屋】
上一篇: 权力才是“泡茶妹”色诱的猎物
下一篇: 忆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