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望断南飞雁》创作档案(1)
来源:作者:陈玉福1号作家时间:2014-10-28热度:0次
电视连续剧《望断南飞雁》创作档案(1)
30集抗战、爱情题材电视连续剧
《望断南飞雁》(最新策划案) 编 剧:陈玉福
北京陈玉福剧本工作室 2014年7月17日于北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da8870102v5x6.html
30集长篇电视剧《望断南飞雁》策划案目录
一、为什么拍摄《望断南飞雁》第2页;二、《望断南飞雁》故事梗概第2页;三、《望断南飞雁》人物小传第4页;四、《望断南飞雁》分集提纲第6页;五、参考文献第38页。
一、为什么拍摄长篇电视剧《望断南飞雁》?
在人们的印象里,尤其是在青少年一代的心目中,中国的抗日战争进行了8年。然而,历史事实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东北开始,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抗日战争进行了整整14年。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国家,是没有前途可言的。
为了共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的关系;为了展现冯仲云等抗联英雄实现“中国梦”的艰难历程,歌颂他们在14年抗战中的丰功伟绩;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通过电视剧《望断南飞雁》,将中国14年抗日战争的历史展现出来,让中国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一代,牢牢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
电视剧《望断南飞雁》由中广金马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摄制。
二、电视剧《望断南飞雁》故事梗概
1930年4月,中共北平市委决定以大学生党员、进步青年为主,在东城基督教青年会教堂,利用教徒们做礼拜的机会,夺取会场,举行“五一节飞行集会”。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冯仲云协助北平市委副书记柳林,在集会上通过了《团结各民族群众共同抗日》、《反对军阀混战》、《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决议。就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国民党北平市警察局侦缉队包围教堂的消息。冯仲云为了掩护市委领导,被抓进了军阀阎锡山的北平警备司令部监狱。
清华大学校方、中共北平市委派出代表到阎锡山的警备司令部交涉,均因为冯仲云是共产党员的原因,未果。冯仲云的同学们也想方设法,几次营救冯仲云等同志出狱,均因为意外失败了。当年9月,军阀混战,中共北平市委认为营救冯仲云等同志出狱的时机已成熟,终于在阎锡山的队伍退出北平后,救出了冯仲云等同志。
冯仲云出狱后,清华大学推荐他和另外13位同学到美国留学。他的老师熊庆来鼓励他到美国后,好好学习,早日学成回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北平市委就此事征求冯仲云意见时,他毅然决然放弃了出国留洋的机会,做出了革命到底的终极选择。这时候,熊庆来又接到了东北商船学校教务长徐沛的来信,希望熊庆来推荐一位教授到东北商船学校任教。东北商船学校是国民党海军将帅的摇篮,党组织考虑到这是我党打入国民党海军的一个好机会,再加上此时日本人占领东北的狼子野心已经显露,需要一批共产党人到东北领导抗日斗争。于是,冯仲云以“东北商船学校教授”的身份,到东北从事地下抗日活动。随后,冯仲云的侄子冯铉、未婚妻薛雯、妹妹冯咏莹先后到东北协助冯仲云(北满省委负责人)的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向中共满洲省委汇报颠覆日军军列的计划,得到了省委书记罗登贤、省委秘书长冯群(冯仲云)的支持。冯仲云认为这是打击日军气焰的一次大好机会,也是亮明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一次行动。为了慎重起见,冯仲云派自己的学生范挺贵、贾人基协助赵尚志的行动,成功的颠覆了日军专列,使日军考察团的佐级军官155人毙命,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打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在这次行动中,地下党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贾人基、范挺贵被日本人抓进了哈尔滨模范监狱,受尽了折磨。经过调查和论证,冯仲云决定救出这两位年轻的抗日英雄。于是,他成功策反了模范监狱看守长刘松,拿到了模范监狱图纸。就在冯仲云准备营救他们的时候,范挺贵壮烈牺牲了(贾人基获救)……
1931年10月,冯仲云任全满反日总会党组书记兼满洲省委少数民族委员会负责人。年底去汤源,领导、组织、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三军汤源游击队,奠定了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成立的基础。
在组建、领导汤原县游击队的过程中,冯仲云深感中央北方工作会议精神与当地的实际情况不符,就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没有执行中央关于建立苏维埃政权、进行土地革命的文件精神。他的工作实践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同情革命的地主分子),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对付外敌。省委得到消息后,派人将冯仲云带到了哈尔滨,不但要清算他不执行中央政策的错误,而且还要撤职查办。省委这边刚刚做出了决定,中共中央就派人送来了“1.26”指示信,令省委书记和同志们惊讶的是,中央指示信的主要精神,居然和冯仲云在汤原县的实践不谋而合。于是,省委马上收回了对冯仲云撤职查办的文件。
1933年5月,冯仲云历尽艰辛,到南满传达1.26指示信。8月回到哈尔滨,任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在这期间,冯仲云一方面团结全社会力量支持抗日战争(如进步左联金剑啸、萧红、萧军等进步人士),一方面在家中编辑、印刷、发行省委机关报《东北民众报》、党的理论刊物《满洲红旗》。在庆祝伪满洲国执政溥仪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合约的庆祝活动现场,冯仲云机智地将声讨溥仪与日本人狼狈为奸、卖国行径的传单掉包到飞机上,让庆祝活动变成了我党声讨汉奸卖国贼、动员东北各个阶层人士结成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的盛会。
1934年4月,满洲省委因叛徒出卖而遭严重破坏,冯仲云与薛雯分赴不同战线(薛雯回到了南方),继续从事革命斗争。1935年1月,成立了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冯仲云任政治部主任兼朱江县委宣传部长,全面负责三军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县委全面工作。紧接着,抗联第三军主力转移,开辟新的根据地。冯仲云率领第三军、青年义勇军各一部,坚持在珠河、苇河一带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使根据地和抗日武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36年9月,成立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冯仲云当选为省委书记,从此,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群众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1940年5月,参加第一次伯力会议归来的冯仲云(带着自己翻译的《论持久战》),策划消灭了危害一方的汉奸组织“炮手队”。然后在山里与赵尚志一起,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论持久战》,以抗联三、六、九、十一军为基础,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任总政委。在西征途中,他组织了著名的克山战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1940年12月,敌人对控制区、抗联游击区实行“集团部落”、拉网扫荡、三光政策,我抗联三军损失惨重。为保存实力,实施战略转移,冯仲云带领部分将士进入苏联境内参加第二次“伯力会议”、休整。在随后的4年时间里,冯仲云与他的战友们在异地他乡卧薪尝胆、努力学习苏军的军事技能(包括俄语),为日后苏联红军反攻东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苏联红军到达东北沈阳后,面对瞬息万变的时局,冯仲云高瞻远瞩,与周宝中协商后,一面派飞机飞延安向党中央、毛主席提出了“占领东北,为解放全中国创造条件”的建议,得到了中央的重视,一面以苏军沈阳警备副司令的身份游说苏军,使我军成功接收了日伪投降的军需、武器装备,为即将进入东北的四野提供了部分物资、枪支弹药和后勤保障。同时,冯仲云派部下接管了沈阳广播电台,为争取东北人民支持共产党、宣传东北人民抗日,为我党我军解放东北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九一八”14周年(抗日战争胜利)来临之际,冯仲云在沈阳策划了著名的五万人“雪耻大会”,会后,迎来了以彭真、陈云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1946年4月,冯仲云当选为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6月,与分别12年之久的爱妻薛雯重逢,有情人终成眷属,成为了人间佳话。
三、《望断南飞雁》主要人物小传
冯仲云(在党内的化名叫冯群):才华横溢、沉稳理智、忠诚勇敢、信念坚定、顾全大局、乐观执着,富有组织和领导才能。
1.76的个头,不胖不瘦,走路时左手习惯性的插进裤兜或大衣兜里;落座后昂首挺胸、不怒自威;听下属汇报时,会目不转睛的盯着对方的眼睛;戴一副黑框近视眼镜,西装革履,举止儒雅、得体;说话不紧不慢(南方口音较重),但绝没有废话;因为他说话时会用比兴的手法,故说出的话很有吸引力和分量。他喜欢看书,除了数学外,还特别喜欢中外文学,所以,他除了时不时的显示他的数学才能外,还会说出不少中外名著中的名言名句。他说话风趣幽默,做事谨慎小心。一般情况下,绝对不打无准备之战。
冯仲云担任的主要职务和参与的重大事件:清华大学第六任党支部书记;北满临时省委秘书长、省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组建汤原游击队、抗联第三军、抗联第三路军,先后任政治部主任、政委、总政委;传达“1.26”指示信;编辑印刷《东北民众报》、《满洲红旗》杂志;在伪满洲国执政溥仪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合约的庆祝大会现场,策划实施飞机传单大掉包事件;克山战役;消灭炮手队;两次伯力会议;苏军副司令、松江省政府主席等。
冯仲云义无反顾革命的动因:从小喜欢看岳飞传,所以,他朴素的理念就是精忠报国;他向往革命,所以革命在他心中朦朦胧胧的时候,他就下定了革命的决心;他崇拜革命者李大钊,故听到李大钊牺牲的消息后,他会一反常态,一口气跑到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大门外,向已经逝去的当代岳飞倾吐心声(这样的镜头会出现在他以后的战斗、生活中)。
冯仲云的口头语:“谨慎无大错,小心既安全”(有时候会拆开说)。“不打无准备之仗。”
薛雯:女,冯仲云的妻子。聪明机智、质朴勇敢、坚贞不屈、乐观执着,富有爱心。从天真烂漫的无知少女成长为一位机智勇敢的地下党交通员,从柔弱少妇成长为一位党的优秀地下工作者。她的成长,充满了期待、艰辛,还有乐观。她不但是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而且是一位称职的贤妻良母。她以博大的胸怀、无私的奉献和爱心,赢得了党和人民的爱戴与尊敬。
1.6米以上个头,亭亭玉立,气质高雅。“小巧玲珑、小鸟依人”,是所有人第一眼看到她时的感觉。他穿着时髦,得体、大方。说话细声细语,犹如涓涓流水。可面对云哥哥的时候,她偶尔会发点小脾气,因为她需要云哥哥的呵护。有时候冯仲云忙于工作、不在意她的时候,她会“不讲理”,还会在没有旁人的时候,对着冯仲云“大喊大叫”。冯仲云了解他的雯妹妹,所以,他会用三重身份(父亲、领导、丈夫)去哄她、开导她,直到她破涕为笑为止。在原则问题上,她从来都不含糊,她会认真的执行丈夫以及上级的命令。
薛雯的口头语:革命是天,云哥哥是地。没有了天和地,也就没有了我。
薛雯简介:她和云哥哥两小无猜,心心相印。到东北后,她是丈夫冯仲云的秘书,努力地支持、帮助冯仲云的工作。她入党后,先后任北满特委、满洲省委、北满省委内部交通员,在丈夫冯仲云的直接领导下开展抗日工作。她以“教授夫人”的特殊身份,努力为党筹措经费;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同志转移,出色地完成了我党宣传品、报纸、信件的传递和交通联络工作。最后,由于叛徒的出卖,再加上残酷的环境,上级决定派她离开东北前往故乡送孩子、设法到上海给中央军委上海交通站(刘桂清)送交一份重要文件。结果,就在她与刘桂清接头的时候,被捕入狱。三个月后,被哥哥嫂子保释出狱,尔后回到了家乡。
薛雯在经历了失去孩子、无法与党组织联系、坐监狱等重重苦难后,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气节。在漫长的坚守中,她不仅没有消沉意志,反而奋起抗争。她利用冯仲云同学吴天龙的关系,为新四军筹集药品和物资;主动组织人民群众与日本鬼子斗争,帮助组建了家乡敌后武工队,打击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敌占区人民群众的信心。抗日战争胜利后,在经过长达12年的煎熬后,她心想事成,终于到东北与丈夫团聚了。
贾人基简介:男,冯仲云的学生,1.8米的个头,英俊潇洒,因为学过武术,所以枪法与身手都很好,常常能救老师于危难之中。和赵尚志、范挺贵参与颠覆日军专列的行动后,被日本人逮捕入狱。他在哈尔滨模范监狱里,受尽了折磨。后被冯仲云救出后,任冯仲云助手、警卫员。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在苏联北野营为揭发内奸,光荣牺牲。
刘怡凌(整容后化名刘艺)简介:女,东北商船学校校长之女。曾经随父亲在日本生活、上学,回国后继续在东北商船学校上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会开车,会打枪,身手敏捷。在与冯仲云的交往中,爱上了冯仲云。之后,知道冯仲云和薛雯的关系后,她害上了相思。商船学校搬走后,为了躲避警察厅副厅长王青山的纠缠,同时也为了追随冯仲云,她在父亲的支持下,到日本去整容,回国后改名为刘艺,无条件的帮助冯仲云和薛雯的同时,也做了不少抗战工作。满洲省委知道情况后,希望她加入共产党,被婉言谢绝。薛雯回老家被抓进监狱后,没有了任何消息。刘艺接到父亲派人调查,知道薛雯已经牺牲的消息后,才向冯仲云说明了自己就是当年爱上他的那个傻姑娘刘怡凌。紧接着,她向冯仲云求爱。冯仲云虽然感动万分,但还是婉言谢绝了。刘艺哭着说,薛雯已经不在人世了,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对待我?冯仲云告诉她,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否则的话,他不会做任何对不起雯妹妹的事情的。冯仲云的表白震撼了刘艺,她表示愿意就这样等下去,直到冯仲云相信他的雯妹妹不在人世了的那一天。就这样,刘艺在帮助冯仲云的过程中,慢慢地等待,一直等到了1946年冯仲云与薛雯、孩子团聚的那一天。刘艺哭泣着给薛雯留了封信,然后就突然的失踪了……
赵尚志简介:作风朴实、性格耿直、粗中有细,英勇顽强,富有军事才能。
40岁左右,小个子,很精干;脾气大,敢想敢干,但服从真理。
任抗联三军军长后,与政委冯仲云一起率领抗联战士冲锋陷阵,给日本鬼子以沉重打击,成为令敌闻风丧胆的英雄。后在一次战斗中,被叛徒出卖。被捕后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吴天龙简介:憨厚诚实、不善言辞、勇敢顽强。
冯仲云大学同学。他喜欢薛雯,可薛雯明确告诉他:“革命是天,云哥哥是地。没有了天和地,也就没有了我。”于是,他将对薛雯的爱恋深藏心底。大学毕业后,由于政见不同,他选择参加了国民党,后被国民党军统派到汪伪政府卧底(任汪伪政府驻武进县部队团长)。薛雯从东北回到家乡后,他得到了抗联全军覆没的消息,于是,他找到薛雯并提出了与薛雯谈婚论嫁的要求,被薛雯婉言谢绝了。从此,对薛雯的爱恋也因为薛雯对冯仲云的坚贞爱情而转变成为对她的敬重。于是,他多次暗中帮助薛雯为江南新四军提供药品和必要的帮助。
冯忆罗简介:女,冯仲云、薛雯长女。为纪念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遇难,父母亲给她起了这个名字。她从小就为掩护母亲完成任务,做出过不少贡献。14岁在老家参加了新四军,是冯家下一代的杰出代表。冯仲云、薛雯重逢时,薛雯一边向冯仲云介绍孩子们的情况,一边以闪回的形式出现冯忆罗在新四军、解放军中的工作和生活。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