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风20140714

来源:作者:齐鲁风时间:2014-08-15热度:0

  
刊头照——菏泽环城公园一景  峻岭/摄
刊头题字——孙克勤(莱阳市照旺庄镇前照旺庄村)

  1——走进焦裕禄
作者——袁登峰
        出生在80年代初的我,虽然与焦裕禄的岁数相差很多年,但他的事迹从小耳熟能详,因为这是小学老师、家长经常念叨的一个大英雄。
       我的家乡与河南兰考紧邻,但以前从未到过。前不久,恰逢单位组织参观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有幸第一次踏上这方热土。我们乘坐的大巴车下了高速驶向参观地点,沿路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成方连片的蔬菜大棚,往日的盐碱地变成了国家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看到此时此景,心里难抑平静,敬佩之情由然而发。
       一路走着,一路沉思中,不知不觉就到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我们跟随讲解员认真观看每一件实物,认真倾听每一个故事,可以说近距离地观察、了解了焦裕禄同志感人的事迹和崇高的精神。我望着他坐过的因镇痛止疼而被捅开一个大窟窿的藤椅和他赠送给邻居小孩的小棉裤,凝神端详他用清秀的字迹亲手起草的“雪天工作法”、“干部十不准”,作为生我养我的土地与他工作的地方紧邻相接,地气相通,深深地感受到他的呼吸和脉搏。他对干部作风要求的是如此之严以至于不放过一烟一茶,他对群众生活关心的如此之细以至于不忘记一柴一米,因为他所服务的组织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而他则是这个组织的杰出代表和形象代言人。
       焦裕禄,一个曾经、现在和长久家喻户晓的名字。作为一任县委书记,他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带领兰考人民与盐碱、内涝、风沙当时危害人民生存的“三害”搏斗,最后牺牲在岗位上,他战天斗地的精神、朴实务实的风格、亲民爱民的品格经《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后,触动了我们这个民族最敏感的神经,感动了全中国的人,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匆匆50年走过,“焦裕禄”这个响亮的名字,作为百姓心中勤政为民的代表,依然那样深刻、那样坚挺的打动人心。为什么我们要走进焦裕禄呢?因为从他身体上的每一个部位都体现着“为民”。
       走进焦裕禄的“口”:始终牢记“民为贵”,以民为本,把人民视作母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声声“娘啊”让民众心暖。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这些话朴实真挚,生动体现了他对党的宗旨的执着。
       走进焦裕禄的“心”:心系党、心系群众、心无杂念。他提倡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而殚精竭虑,“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以致病重了还念念不忘多做工作,“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他实事求是,崇尚实干,无论是平反冤假错案,还是决定植林的承包方案,他都注重民情民意,而不拘泥于所谓的“红头文件”,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彰显了慈善的本质内涵。
       走进焦裕禄的“脚”:他注重调查研究,亲临风沙口摸底,那句“别人嚼过的馍馍没味道”,金石良言,出自肺腑,体现了慈善创新无止境的辩证唯物论思想。他在兰考的475天中,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面对面向群众请教、同群众商量。正是这种深入的调查研究,使他在较短时间内基本掌握了内涝、风沙、盐碱的规律,实施了治理“三害”的正确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既然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一定的岗位上,我们就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立足本职,干好工作,真正当好人民的公仆。
       作为国土资源战线上的一员,在工作中应该做到“四要”:一要有精气神。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活在世界上不仅是物质的存在,还得有精神生活。尤其是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改革也进入深水区,没有那么一股子劲,没有那么一点“精气神”,就难以渡过各种难关,进入更高的新境界。面对困难,我们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执着,敢于啃硬骨头,做好份内事;对待群众,我们要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真诚,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二要有好品行。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最重要的是要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锤炼过硬的人格素质,努力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做到思想务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欲所困、不为利所惑,最大限度地把心思和精力投入到党和人民事业中,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三要有真行动。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为了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就要带领机关人员多深入基层,到农民家中、田间地头与群众谈谈心、拉拉家常,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实事求是的反映群众最真实的想法和最关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保障发展,就多走进项目建设工地、车间厂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需求等情况,帮助企业出谋划策,鼓励企业改革创新、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努力成为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为了保护耕地,就要履行职责,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严格执法,加大开源节流力度,决不能再以资源消耗换取经济的增长。注重听取群众的批评建议,认真查找和整改自己在群众观念、群众立场、群众感情、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差距,切实转变作风,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四要有务实效。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只表态、不落实,虚报浮夸,做秀应付,重形式轻内容,重表面轻实质,重过程轻效果的做法,大力倡导不等不靠、不推不拖、干脆利索、雷厉风行的作风,弘扬一抓到底、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埋头苦干、不事张扬、务实落实,做到说一句、算一句,干一事、成一事。
      兰考之行,我走进了焦裕禄纪念馆,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与震撼。
  (菏泽市国土资源局)
2——台阶断想(四章)
作者——武玉强
(一)
        当路不能直接走下去的时候,会有桥,但有时也会有台阶。或上或下,或转或拐,一层接一层延伸开去,把一条路接上另一条路,把直路换成弯路,这样一来,死路就变成了活路。
        有人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但如果说“我走过的台阶比你走过的路还多”,就会更有说服力。
       因为平坦地方易为路,坎坷地方宜架桥,连桥也架不起来的奇险处才会有台阶。
       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台阶成就了路,完成了路的通下去的愿望与梦想,尽管从此有了曲折,但也有了峰回路转的惊喜,有了柳暗花明的转机,使路变得耐人寻味,跌宕起伏。
       人们多是歌颂路,赞美桥,甚至向往虚无飘渺的彩虹。但很少有人说起到台阶,认为它不过是路之余,桥之尾,是陪衬,是点缀。
       这实在是有点冤枉台阶,因为不管是在大路还是小路,甚至在没有路的地方,台阶都必不可少。
(二)
        有台阶本身就有了上下,有人的从低处向高处走,就选择了向上的台阶;反之,有的人就选择了向下的台阶。但事实上,向上或向下,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个人说了算,是目的地在作主,目的地的高低,成了选择的高低。譬如,你要攀登高山,你就要做好攀登台阶的准备,许多和泰山十八盘一样的地方,必须通过一层层台阶把你好举到山巅。当你喊着“山高我为峰”的豪言壮语时,别忘了刚刚被你踩在脚下的台阶。
       你想,如果把台阶换成了羊肠小道,或换成了荆棘山路,也许你就永远到不了山顶,至少你要付出更多的汗水。
       要探险古隧深洞,你就要做好向下走的准备,靠台阶一层层深入,走进另一个空间。
       所以,选择目标很重要,它会引领你,也会堕落你。
(三)
       人在社会,面临着许多各式各样的台阶。
       有人把书籍比作台阶。文豪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我们从小到大,从识字课本到专业书籍,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离不了书,一本本的书组成了我们人生的台阶。
       有人把挫折比作台阶。人生之路也像现实之路,总不会平坦无垠,一帆风顺,总会有坑坑洼洼,磕磕绊绊,这时的生活就像向下的台阶,让你走上一段“下坡路”,迫使你目光向着大地,不得不躬身慎步,放缓节奏,这时台阶给了你思考反刍的机会,给了你反省顿悟的过程,只要你能不慌不怖、不退不馁,能心平气和地一步一个台阶走下去,台阶的最后一级,可能就又会是一条坦途的开端。      
       其实,你真读懂了台阶就会明白,有上就有下,有时下是为了上,上的时候也要随时做好下的准备。所以,“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等古老箴言,很可能就是走惯了台阶的人们的心得体会。
       有人把成功比作台阶,当你经过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就,站在当时最高的那层台阶上时,有人说你事业蒸蒸日上,迈上了新的台阶。而你就应该说,这只是新的起点。新的台阶又在挑战、吸引着你,也在成就着你。
       有人把荣誉当作台阶,像许多领奖台,第一、第二、第三,冠、亚、季等名目,一步之遥天壤之别,那层台阶可能就是一个人一辈子的梦想,有些台阶甚至会成为负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荣光和骄傲!
(四)
       大哉,台阶!伟哉,台阶!
       善于走台阶的人才是成熟、自信的人,才是能够有所担当、有所作为的人,他的路将会越走越长、越走越宽广。
       向高处走,是人的本性使然,但不是现实。如果没有向下走,怎么会有向上走的时候?所以,有了台阶,不要拒绝,既要准备好向上的胆略和眼光,更要具备向下的胸襟和勇气。
        愿每个脚下竖临台阶的人,都能先停下来,平心静气地理一理思绪,调整一下心态,活动一下筋骨,然后勇敢而坚定地踏上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那样,就可以把上个世纪马克思说过的一句名言“光明在前”,像桂冠一样的送给你。
  (临沂市国土资源局)

3——父爱如山系列散文之十六
没有父亲的春节
□ 冯连伟

       大年三十中午快十二点的时候,大哥一家从青岛赶回来了,老宅的院子里顿时被欢笑声所填满,腿脚不灵便的老娘坐在椅子上满脸带着幸福的笑容看着眼前的一切。大哥顾不得休息赶快搬了个马扎坐在娘的身边,大嫂和侄女则把带回来的吃的穿的展示给娘,当侄女把从澳大利亚带回来的点心填到娘的口中时,娘说:“别忘了给你爷爷上坟时带上点洋点心,让爷爷也尝尝……”
        娘的一句话让我们从喜悦的气氛中又回到了无情的现实,父亲已去世20多年,现在的每一个春节注定了是一个没有父亲的春节,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按照农村的风俗给父亲送去大量的“纸钱”,让父亲在另一个世界里过一个并不贫穷的春节。
       二哥和侄子把刻上了带着铜钱印的一摞摞黄草纸折叠成三角形放到了两个大箢子里,大哥负责把我们买的水果和各种点心每一种都拿上一部分,我负责准备好酒和菜。一切准备停当,我们兄弟和父亲的两个孙子一起去墓地给父亲和先祖们上坟。
       顶着刺骨的寒风,走在去父亲坟地的路上,眼前总是浮现出父亲健在时的幸福景象。
       小时候特别盼着过春节,在那经济相对落后物品相对贫乏的年代,只有过春节才能吃上平时吃不到的水果、猪肉白菜水饺和香香的大米饭,还能添上一件新衣服。腊月二十三赶年集,父亲会从集市上买回“糖瓜”和鞭炮,赶年集回来的下午,父亲会叫上大哥二哥和我一起,拿上“一刀”黄草纸和一挂鞭炮,到大伯家聚齐后,几十口冯氏子孙一起给逝去的先祖上年坟,上坟结束后大伯作为家族中最有威望的长者会给孙辈们每人发几角钱的压岁钱或每人一小挂鞭炮,我们会非常珍惜地把这一小挂鞭炮一个一个地延续到春节才舍得放完。有时父亲再给上一挂鞭炮,那这个春节就比较富裕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伯去世后上年坟逐渐从集中走向分散,特别是大哥在外工作,父亲摆水果摊越临近年关越忙,但腊月二十三上年坟的日期在我们家一直延续下来,无论那天等到什么时候,父亲总要带上我和二哥一起去祭拜先祖。用父亲的话说:“官过三民过四”,腊月二十三、二十四都是人们心目中的“小年”,一定要赶在小年来到的时候就给逝去的先辈们把“钱”送到。
       父亲和我们过的最后一个团圆节是1993年的春节。父亲当年确诊食道癌的时候已到了中晚期,手术出院后考虑到年龄和身体状况,医生建议父亲不再进行化疗,因此,那个春节在我们全家人的心里格外珍惜,大哥在电话里告诉父亲他们一家回家过年。那年的年坟一直等到腊月三十大哥回来,我们兄弟仨一起去上的年坟,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父亲没再去上年坟,到第二年上年坟时我们做儿子的就跪在了父亲的坟前。

       和哥哥们一起来到父亲的坟前,栽在坟周围的竹子随风发出了忽高忽低的竹叶碰撞声,不知是否是老父亲看到儿孙后急切的呼叫声?当年父亲去世时他的两个孙子都只有两三岁,如今都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了。父亲坟上的枸杞一串串鲜红鲜红的,不知是否是老父亲表达着对儿孙的祝福和期待?是否借此嘱托我们孝敬老娘干好工作?随着父亲坟前扬起的纸灰,我们把带去的酒、茶、水果和点心都供奉到父亲坟前,当我们跪倒在父亲的坟前磕头时,多想面对的是一个能说笑的父亲,儿孙们轮流给父亲端上一杯茶点、敬上一支烟、敬上一杯酒啊!可我们这小小的愿望永远也不可能实现,如果有来生,还做父亲的儿子,我会好好地孝敬您的。

       父已逝,娘健在,每年的春节我们只能把对父亲的思念化作对母亲更多的关爱。
  父亲去世以后,娘到城里和我们一家一起生活了七年,每年春节前夕娘都要提前回家忙年。娘还是要炸上一大筛子年货,有炸藕合、炸山芋、萝卜丸子、豆腐干,还要准备上两只鸡、两条鲤鱼和年糕。为了营造过年的氛围,娘还是把炸年货的时间放到年三十的上午,我和她两个小孙子都不时地从娘刚炸的年货中用碟子或碗盛上一部分提前品尝,又热又香的炸年货有时烫手烫嘴,但在油锅前忙乎的娘却是乐在其中。用娘的话说:“娘在家就在!”
       父亲去世的时候,娘年过六旬,但娘的身体很好。为了弥补父亲去世后儿女心中的缺憾,娘比父亲活着时把家里的年味营造的更浓。父亲活着时,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差,除夕之夜的年夜饭一家人吃一顿鸡鱼肉蛋八碟十碗的饭菜就是过年了,父亲去世以后,每年的年夜饭娘都要招呼大家摆上酒杯,在给娘的敬酒声和平辈们的劝酒声中一家人欢欢喜喜过大年。有一年吃年夜饭喝的是大哥带回来的即墨老酒,我们煮了七八瓶,年夜饭吃完了还剩了不少煮过的老酒,老娘又把剩的老酒一杯一杯地喝了,结果把娘给喝醉了,那也是这么些年娘唯一喝醉的一次。
  到今年过春节的时候,娘已是一位八旬多的耄耄之年的老人,过去娘吃过年夜饭就忙着开始给我们煮地瓜、芋头和栗子,然后是剁馅子包饺子包汤团,我们则打扑克聊天看春晚,一直到新年钟声敲响时,娘会喊我们用桃条水洗洗脸然后一起到院子里“发纸”。从去年开始,娘的体力和精力已大不如前,现在的年夜饭娘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受儿孙的敬酒,吃东西也吃得很少了。年夜饭后,娘坐在沙发上她的眼睛更多的是放在儿孙身上,因为她的视力已很弱,春晚对她来说已成了一种记忆,现在的春晚无论多么热闹对娘来说都已没有多大的关系,只有大哥坐在她的身边才是让她最欣慰的。尽管坐在沙发上的老娘有时就歪在沙发上打盹了,但如果让她上床睡觉那是不可能的。她一直坐在沙发上,一直看着我们看春晚包饺子,我们包汤团时,娘还以顾问的身份进行指导。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她从沙发上站起来往我们每个人的手上都放了一个桃枝让我们装到衣服兜里,我知道这是娘在祝福他的儿女一年平平安安、拒灾难于人生之外。娘一直指挥着我们到院子里发完纸她再坐回沙发上,直到我们看完春晚都去睡觉了,她才最后一个入睡。
      没有父亲的春节,娘就是这个家的大山。听着《常回家看看》,我的心常常溢满了思念和遗憾:“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给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一辈子总操心,就奔个平平安安”。父亲已永远地离我而去,父亲已不能给我张罗一桌饭菜,也不能再亲耳听一听我工作上的事情,但我知道,父亲无论在哪个世界,他都在关注着他的儿女关爱着这个大家庭啊!
      亲亲的父亲,放心吧,我们会让娘过好每一个春节,我们会到你的坟前给你汇报,会让你的子子孙孙都记住是你和娘含辛茹苦养育了这一大家人啊!
 
4——著名地质学家珍贵地质资料印行
        本报讯 日前,由山东省国土资源资料档案馆编辑的《著名地质学家珍贵地质资料》印行。本书从馆藏的建国前形成的213种珍贵地质资料中,遴选出37名中外著名地质学家的珍贵地质资料。其中有我国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翁文灏及著名地质学家谭锡畴、谢家荣、侯德封等人在山东开展地质工作时编写的调查报告及国外地质学家安特生、李希霍芬等在我国从事地质考察或调查形成的地质资料。可称得上是我国地质科学发展研究史上的重要文献。
  另外该书还附有《日军侵华时期遗留地质资料摘录》13篇,其中有《山东淄川煤田调查报告》、《关于山东省的萤石》、《青岛特别市内矿床调查报告》、《山东省金岭镇铁矿调查报告》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侵华时期对我国矿产资源的觊觎和掠夺,是日本侵华历史的重要佐证。   (书山)
 

 
 
5——青州科学导游指南出版发行
  本报讯 由青州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编写的《青州科学导游指南》已于近日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丛书的组成部分,从纵览青州、地质历史、人文历史、浏览青州、思索青州、旅游资讯等六大方面全面介绍了青州的地质演化、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历史文化、其他自然和人文景观及旅游资讯,从科学导游的角度深入浅出的介绍了青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景观资源的形成演变和发展过程,不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地质遗迹保护的自觉性,也有助于提高观光旅游的科学品味。
      作为一部面向普通大众的科普读物,该书的出版发行将对青州国家地质公园在地质遗迹保护、科普教育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杨学强)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