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风20140526

来源:作者:齐鲁风时间:2014-08-15热度:0

 
首届“齐鲁风杯”风光摄影大赛——临沂蒙阴岱崮地貌  祁国忠/摄
刊头题字—— 李名辉(广东省广州中侨书画院)




1——神农架邂逅追踪“野人”的人
作者——王光信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属于大巴山山脉东延部分。神农架河谷深切,沟壑纵横,层峦叠嶂,素有华中屋脊之称,物种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96%。面积1022.72平方公里的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位于神农架林区中南部境内。
  2014年5月15日,全国2014年世界地质公园年会在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举行。我作为会议代表,出席了简短的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揭碑开园仪式;在“神农架发展林名人园”,亲手种下了一株针叶松。我对一同参加会议的泰山世界地质公园管委会万庆海副主任说,在神农架的茫茫林海中,也有了属于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和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树,他会心地笑了,说:“我们应当经常来看看它们长得怎么样。”面对新种下的树,我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它茁壮成长。我想,树虽然小,但它却能经历和见证神农架春天山花烂漫、夏日草木葱郁、秋来姹紫嫣红、冬季印装素裹的多彩四季轮回,为神农架的神奇、神秘增添一抹绿色。
  在神农架自然博物馆报告厅,北京延庆等世界地质公园的主题报告正在进行,会场突然停电,报告会暂时休会。与会代表纷纷来到室外,欣赏神农架的山峦叠翠,有的很快便消失在浓郁的绿色之中。
  我独自一人走进了神农架自然博物馆的书画馆,由于停电,里面黑黢黢的。在摆放图书的书架上,有两本书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本是《1976--2012我的野人生涯》,作者黎国华;一本是《野人魅惑》--张金星神农架科考探险自述。“野人”之谜是当今世界未被破解的四大谜之一,六大科学悬案之一,一直被科学界称为“可能是动物学与人类学的最重大发现”。如果“野人”确实存在,便可证明恩格斯的科学论断—“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确实存在一种亦猿亦人、非猿非人的高级灵长类动物”。神农架地形地貌奇特,岩溶洞穴遍布,植被丰富多样,原始森林茂密,大部分仍是无人区,是发现“野人”次数最多、目击者人次最多的地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初,已有近400多人在不同地方不同程度地看到近100多个“野人”活体。同时,在神农架林区有一群为了科学事业追踪“野人”进行科考的人。黎国华、张金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喜欢读书的我被两本书的内容深深吸引,于是便喊来管理员,交上钱,让她盖上神农架生态旅游区和神农架自然博物馆的圆章,还半开玩笑地叮嘱她一定要盖清楚。女管理员也特认真,把印泥蘸了又蘸,然后端端正正、清清楚楚地把印章盖在了两本书的扉页上。
  忽然,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我转身一看,是一位60多岁的人,个子1.60米左右,穿一身类似迷彩服的衣裳,浓眉、国字脸盘上满是皱纹,花白的头发似乎写满了风霜。只听他说:“我给你个签名吧。”“签名?要签名费吗?”我本能地提高了警惕。“你误会了,签名不要钱。”见我满脸疑惑,管理员笑着说:“他就是《我的野人生涯》的作者。”看我在怀疑,那人说:“我叫黎国华,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听他说到这里,我不禁对眼前的人肃然起敬,赶紧恭恭敬敬地地把书递到他手上,他用流利的钢笔字写下“王光信先生雅正-黎国华2014年5月15日”。
  在神农架邂逅了追踪“野人”的人,让我兴奋不已,赶紧与他攀谈起来。黎国华告诉我,他今年64岁了,湖北宜昌人,1972年作为当年的知青,被招工到鄂西北神农架林区当了伐木工,1976年成了神农架林区文工团的团员,后来调入神农架自然科学研究所。一次在神农架主峰目睹了野人的大脚印,听工友讲述遭遇野人的故事后,心便被野人俘去,于是置生死于度外,开始了追寻野人的生涯。没有经济支撑,没有安全保障,甚至没有必要的设备。为追踪“野人”,放弃了朦胧的初恋,1977年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41岁才收获爱情。当他看到我背着的相机时,羡慕地说:“当年我多次与野人狭路相逢,却无法拍下来,太遗憾了,如果有你这样的设备,‘野人’之迷就会揭开,追寻‘野人’的历史也许会改写。”
  从黎国华口中得知,因长期在深山的孤独中,他自己已经变得沉默寡言,不善沟通,成了不是“野人“的野人。每月的退休金1000多元,在神农架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胜地后,当地的物价比许多沿海城市还高。妻子四次住院进行手术治疗,对追寻野人不是很支持,我们身体都不好,收入也都很低,“我现在退休了,每月只有一千多元。我也没有积蓄,工资只能维持简单的生活。而且现在孩子还要上学。”
  听了黎国华的叙说,我心里一阵同情和难过。当我问他毕生追踪“野人”失去很多是否后悔时,他沉思了一会儿说:“失去的总要失去,干什么都要失去。当人的心中有一个目标,把它当做自己的信仰,就是幸福的。追求真理的过程本身就是幸福。很多人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科学也是一样的。充实的生活,老了回头看,我很满足。其实我得到的更多。”说这话时我看到他的眼里含着泪花。
  黎国华指着不远处的大山接着说:“经过30多年的野外探险,数十次遭遇大难不死的危险,我这个当年的小伙子已经变成伤病缠身的老人。但数次发现野人,已使野人与我的灵魂融为了一体,野人的身影已经从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知道自己已经疲惫不堪,要找到野人越来越困难,但找到野人是我一生的追求。然而,由于没有高科技考察设备首先证实野人的存在,甚至被学术界质疑,希望为世界揭开野人之迷的梦想难以实现,这是我人生最大的遗憾。”听了他的话,我唏嘘不已。 
  当我要黎国华详细描述他所见到的“野人”是什么样子时,他说:“野人身材高大,上肢短下肢长,浑身红毛,没有尾巴,严格意义上用科学家的话讲,神农架野人应该是似人似猿的未知高级灵长类动物。”说完,他把我引到自然馆中的一副图片前。这是我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1996年4月10日写的一首诗:“野人是否有?无人当知晓。若有大发现,确能惊世人。”
  会务组通知报告会继续举行,我和黎国华握手合影道别。读着黎国华用他自己生命历程写成的《我的野人生涯》,我心灵受到强烈震撼。黎国华的壮举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追求和精神,书中一首诗“黎庶空怀鸿鹄志,国宝深藏少人知。华中寻梦定归宿,迷恋野人心太痴。”也许是黎国华内心独白的真实写照;他心灵世界的苦与乐、痛与爱、以及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志气和勇气,定会激发更多的人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用辛勤劳动和爱心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勇敢探索自然界的未知科学奥秘。
  报告会结束的第二天,气温骤降,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古老而丰富的地质遗迹、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神秘古朴的生态环境、珍贵稀有的野生动物连同“野人”之迷和神农氏尝草采药的传说,全部笼罩在对面不见人的浓雾之中,一整天都没有散去。
  神农架神奇、神秘,遗憾更令人神往!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


2——雨中游西湖
作者——曾庆斌


  首先声明,此西湖,乃福州西湖,而非杭州西湖。
  福州西湖,位于福州市西北部湖滨路,处卧龙山下。相传为西晋太康三年郡守严高所凿,方圆十数里。 来福州学习,有缘游览了西湖。
  学习班上午九点开会,早晨起来,时间还早。看地图,离住处不远有个西湖,遂决定去游览一番。五月的福州,正处于梅雨季节,当地人称为“端午雨”。一出门,雨淅淅沥沥,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打起雨伞,顺着马路一路前行,福州有个简称,叫“榕”,到处都可以看见榕树。远远地看到了那一个古香古色的园门,上书“西湖公园”,园门为红漆彩绘,飞檐斗拱,雨中掩映在翠绿的榕树当中。从门外看去,闹市中的西湖,因为了朦胧的细雨和薄雾,恍若仙境。济南老乡辛弃疾在《贺新郎 三山雨中游西湖》词中赞曰:“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  今天我也要学习一下古人,雨中游西湖。
  相传,福州西湖有八大美景,走进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第一景“仙桥柳色”。一道长桥,横卧碧波;婆娑垂柳,夹道欢迎。路边满栽碧桃等灌木,初夏花儿已谢,叶子已是墨绿,远望似一条绿色锦带。雨中晨练的人还不少,多为老年人,撑着伞在雨中疾走。
  穿过仙桥,步入仙境,进入湖心岛。湖心岛名为开化屿,又名小孤山。岛上有一寺,名曰开化寺。开化寺相当古老,相传始建于北宋,现有建筑为康熙年间重建。寺门两旁题联“鸟识天机衔得春来苍上弄,鱼穿地脉挹将月向水中吞”。寺庙门房内四大金刚守门,中间有弥勒佛一座,笑容可掬,仿佛迎客。走过弥勒佛,猛回头,却见一个戎装英武年轻人,表情严肃,靠在弥勒背后站着,手持降魔杵。这应该是韦陀,弥勒佛的徒弟,只是这种模式在北方的寺庙没有见过。
  走出开化寺,北行不远,却有一个小小的雕塑让人忍俊不禁。一个小小的和尚,正枕在一个比他还大的木鱼上睡的正香,眯着眼睛梦里还在笑,想是敲木鱼敲累了,偷着睡一会儿。
  小岛东南,有一小亭,名为荷亭。西湖八景之一的荷亭唱晚即是此处。湖中有一堤,堤的东西两侧种植荷花,荷亭就建在大堤的突出地带。此亭三面临湖,视野宽阔,池畔环植碧桃垂柳,古时候夏夜凉风习习,荷香阵阵,品茗赏荷听曲之所。可惜我来的过早,荷花还未开,只有荷叶可赏,雨打荷叶,滴答滴答,倒也像是古曲。只是湖对岸的广场上隐隐传来的广场舞的音乐,有点小小的煞风景。
  湖心岛上有一亭门,上书曰“湖山胜处”。从此门走入,只见满眼全是绿色。松树的墨绿、山竹的翠绿、青草的嫩绿,绿色浓的像要淌出来似的。只有几块山石和几个屋角掩映在这无边的绿色当中。看着这满满的绿色,我那整天对着电脑的眼睛感到了无比的舒服和畅快。满山满坡的绿色,在细雨中竟然能感觉到有一阵清幽幽的青草香气铺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走过“假山叠水”,听罢“大梦松声”,淋过了“湖心春雨”,转过“湖天竞渡”,走在了西湖边的木栈道上。在东临西湖粼粼碧波的平台上,立着一座青石浮雕照壁,迎着湖面的一边刻有“鉴湖慕鱼”四个大字,背面雕刻着西湖八景图以及鱼跃龙门等浮雕,栩栩如生。 
  站在石壁前,看雨中的西湖幽静而深邃,树影山影,倒影水中,水上水下,浑然一体。 湖边另有荷花状的台阶,圆形的石板,一个叠一个,直接伸入了湖中,不知作何用处。也许我们羡慕鱼,鱼儿也会羡慕我们,从这里走上来罢。
  从湖心岛往北走,有一个三孔的石拱桥,名叫“玉带桥”,中间一孔穹窿高企形如满月,此桥很陡,是西湖上最高的桥,因此也是纵观西湖的好地点。
  攀过这座桥,北面是福建博物馆的所在,也是一个公园。博物院门口立着林则徐的铜像,提醒着人们福州是林公出生的地方。湖边有木栈道,顺着木栈道,沿着西湖边慢慢地走了一圈。雨中的木栈道,有些湿滑,走在上面必须加倍的小心。转到湖的东边,又看到了“鉴湖慕鱼”的石坊,映在雨雾中,又倒映在湖中,亦幻亦真。 
  雨渐渐大了,我挥挥手,告别了西湖。 (山东省地质调查院)


3——父爱如山系列散文之十
父亲的手
□ 冯连伟


  我最后一次握着父亲的手是父亲去世的前三天。
  当我握着父亲的手时,已经在手术后躺了八个月的父亲,已经瘦弱无力;当我给他剪手指甲时,父亲很幸福,但我的心情很沉重,我用心把父亲的手指甲都剪了一遍,又用湿毛巾把每一个手指甲里残留的灰尘擦洗的干干净净。
  我们一家三口那天离家返城时,父亲摆了摆我给他剪过指甲的手说:“看好孩子,不用往家跑,我没事。”
  想不到三天后父亲就告别了人世间,那天是我最后一次握着父亲的手,最后一次给父亲剪指甲。
  父亲再也不能用他的双手推起小推车去摆水果摊了;再也不能在我委屈掉泪时,用双手抚摸着我的头安慰我了;再也不会用手在褂兜里摸一会神奇地拿出一些好吃的东西给我了。
  永远记得小时候父亲的那双手给过我的温暖和希望。
  冬天放学回到家里,双手冻得通红,双脚冻得在地上直蹦,父亲把我揽过去用两只大手握着我的两只小手,刚开始我的嫩皮肤接触到父亲粗糙的双手心里很不舒服,使劲把自己的小手从父亲手里往外拽。父亲总是让我先拿出一只手,然后用两只手把我的手一只一只地握起来,直到两只手都暖过来。
  父亲给我暖完手,然后会把手放到褂兜里,像变魔术一样总能从褂兜里摸出一些好吃的东西来,有时是两块糖块,可能是大虾酥,也可能是水果糖,有时给我一个惊喜还可能是两块高粱饴;有时从褂兜里摸出的是一把炒花生。其实父亲不会变魔术,他都是把收集的牙膏皮或其他废旧物品到村里代销店里卖了,给我买点平时吃不到的糖果。
  父亲特别喜欢抱抱我。娘经常对我说:“你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孝敬你爹,他太疼你了。”我出生于六十年代后期,家里那时夏天没有蚊帐,没有电风扇,蚊子特别多特别凶,逮着小孩子的细皮嫩肉很能下口吸血。父亲每天晚饭后都要抱着我到河堰上去乘凉,一手托着我,一手给我抚摸着身体,防止蚊子来叮我,直到下半夜我早入睡了,天气也转凉了,父亲这才把我抱回家把我放到娘的身边,有时他不放心,打个盹又爬起来用蒲扇给我扇一扇,直到确信没有蚊子打扰我了,这才安心地去睡觉。
  父亲从汤河供销社又回到大队里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时,先是同其他男劳动力一样每天要推小推车。耕种时推肥送种,收割时把地里收割的庄稼一趟趟地运到生产队的打谷场里。两只手因为每天都要握着小推车车把全部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手掌被磨得分不清掌纹。三秋大忙的时候,父亲回到家里吃饭都是匆匆忙忙的,把沾满泥土的双手从洗脸盆里洗一洗就顺手把衣服当毛巾擦一擦,然后就端起饭碗开始吃饭。后来,只要我在家看到父亲要洗手了,就拿着毛巾站在他的跟前;再后来,我参加工作挣钱了,专门给父亲买了两条手巾供他擦手。
  小时候家里穷,有时想改善生活了,还真盼着生个小病,只要得个头疼感冒的,父亲的两只手两只脚就会比平时不知要忙几倍。父亲要负责带着我去看病拿药打针,我只要一掉眼泪,父亲马上用双手把我抱起来,一边往大队卫生所走一边安慰我说:“小病不算病,吃点药打一针挠一挠,锅饼油条端上来,小病吓得赶紧跑。”
  父亲带着我看完病回到家,娘把负责我吃药的任务接过去。父亲的双手此时一定是从盛麦子的缸里往外挖麦子去给我到洪瑞饭店里换锅饼油条去。当父亲带着一块热锅饼回到家里时,他会赶快掰一块递到我的手上让我先吃,而他自己则是一口也舍不得吃。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父亲每天推着小推车去摆水果摊,风吹日晒,父亲的双手青筋裸露。一个夏天过去,父亲的双手晒得乌黑乌黑的;一个冬天过去了还不到一半,父亲的双手都是冻裂的血口子,晚上让父亲把双手在热水里泡一泡,给他抹上一些愈裂霜,父亲就觉得我很孝敬了。其实,辛劳了一辈子的父亲,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这个家啊!
  当我握着父亲的手时,年过六旬的父亲双手骨棱骨棱的,粗糙的手掌让我的手感刺疼,但我更心疼的是在我的心里。一个两岁丧父三岁丧母的孩子,能够长大成人,能够把这个家维持把五个儿女抚养成人,靠的就是双手不停地劳作啊!
  父亲手术后在医院里20多天,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输液,手上始终有一个带着长长输液管的针头插在手面上,透过这个针管,透过父亲手上的静脉血管,不停地给父亲的体内输送着各种药液。我和亲人们心疼父亲那被针头扎满了针孔的手,而父亲看着一瓶又一瓶的药液,悄悄地问我:“每天这要花多少钱啊?!”
  父亲出院的时候,我想背着他,可父亲态度非常坚决地不让我背。于是我握着父亲的手扶着他出院,那时我感受到父亲的手让我那么温暖那么有底气,我好想对周围的人大声地说:“我好幸福,我还是有父亲的人,我握着手的这个老人是我们把他从死亡线上抢回来的。”
  父亲又回到了他熟悉的宅院,从这个宅子里他嫁走了两个女儿娶回了三个儿媳妇,他对得起早逝的父母和老祖。如今他又老了,阎王爷已经在不断地向他招手。父亲的心里是清明的,只要身体稍微舒服一点,他就让娘或姐姐哥哥们把他扶到院子里晒晒太阳,看一看他亲手栽下的银杏树,看一看红漆染过的大门,院里的一草一木都让他感慨万千。
  每当我回去看望他的时候,我总是坐在他的身边给他聊聊天,看到他的手脏了,给他洗一洗;看到他的手指甲长了,给他剪一剪。随着岁月的流逝,父亲的手越来越瘦,越来越无力,我的心也越来越沉。
  一直到今天,我后悔没有给父亲买一双最软最暖的手套;最后那次给父亲剪指甲时,应该用热水好好地给他洗洗手的。
  无论怎样,是再也握不到那双粗糙有力、充满了爱的手了。




4——明湖情思
(八首)
□ 王济生


石 桥


七桥现旧景,碧波出芙蓉。
垂柳半遮面,姿色各不同。
  注:大明湖新景区的28座石桥,构成了新八景。当年曾巩离任济南后曾有“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长到木兰舟”的感叹。


鸭 趣


半城山色衔烟柳,
一池春水戏小鸭:
迎风碧波潮头立,
潜入水中觅鱼虾。
飞出水面一条线,
留下涟漪逐浪花。
腊梅吐芳尚未尽,
春来千丝发新芽。


荡舟明湖


荡舟明湖听寒荷,
东风吹曲傲枝歌。
绿丝袅袅吐新蕊,
红雨纷纷染清波。
七桥木兰梦夜月,
鹊华烟雨醉青螺。
一池春水化为墨,
文人骚客诗赋多。
  注:北宋文学家曾巩在济南任齐州知州时,为解决水患修建大明湖北水门(即老济南“四门不对,一门不开”),千年来大明湖“淫雨不涨,久旱不涸”。他调离时,济南百姓拥上街头拉起吊桥,关闭城门挽留。曾巩走后,百姓相念在大明湖畔建南丰祠。曾巩有诗两首:西湖一曲舞霓裳,劝客花前白玉觞。谁对七桥今夜月,有情千里不相忘。(《寄齐州同官》)将家须向习池游,难放西湖十顷秋。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长到木兰舟。(《离齐州后》)


明湖之恋


娥英袅袅化碧水,
仙子楚楚醉明湖。
曲桥连连通幽处,
烟波渺渺美人图。
谁家少女入画来?
沉醉溪亭迷归路。
折柳戏鱼羞不住,
藕花深处惊鸥鹭。


雪润大明


雪润大明碧波清,
小船摇到历下亭。
寒荷无盖存傲骨,
娥英化为鱼儿红。
老舍寄情涟漪里,
词女寻幽鸥鹭惊。
济南名士传千古,
一湖春水写泉城。


明湖吟


天下之水涌泉城,
龙腾虎啸汇大明。
杨柳飘絮入千户,
清泉淙淙似有情。
倒映青山湖水绿,
风吹红荷小鸭惊。
文人墨客齐相聚,
千古佳句历下亭。
  注:大明湖最早见于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大明湖有水面46公顷,源于城内诸泉。最著名的有趵突泉、五龙潭、珍珠泉、黑虎泉四大泉系,故有龙腾虎啸之说。泉城素有“户户垂柳,家家泉水”“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等赞誉。


旧 居


小桥碧水隐旧居,
人去楼空别梦稀。
溪亭日暮兴未尽,
挑灯看剑醉弃疾。
一池湖水映绿柳,
半城山色染红蕖。
一代名士今何在?
汇波楼上望曾堤。


娥英河行


 与台湾友人张荣恭乘船游娥英河所记
娥英水长雨纷纷,
黄花鸢尾钓鱼人。
三虎喷泉润新绿,
五龙飞腾出旧门。
二十七桥风与月,
尽在碧波藕花深。
登高超然方致远,
鹊华烟雨觅旧痕。
  注: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5泺水》,趵突泉为泺水之源,北流入大明湖,因泉源建有娥英祠故称娥英河。五龙潭在古城西门之外。济南旧有四门不对、一门不开之说:东齐川门,南历下门,西泺源门,另有北水门—汇波门。
   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