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风20140414
来源:作者:齐鲁风时间:2014-07-20热度:0次
刊头题字——赵世清(枣庄市工人文化宫)
刊头照——临沂王羲之故居洗砚池亭 阿文摄
1——编想编写
最近,厅里一位退休多年的老同志来到编辑部,点名求一本临沂局冯连伟的书。原来她从本报读到了关于冯连伟《静水深流》的介绍,对书产生了兴趣。早就想来,但住的较远,这天借着离退休处搞活动的机会,抽空跑来了。多大的吸引力让这位白发苍苍的女同志,不顾年迈爬到二楼,为讨一本文学的书籍,这时,我又想到了文学的力量。可惜,当时手头上没有,就请她留下电话,以后去临沂时,和冯先生要一本,回来转送给她。
4月9日,中国国土资源作家网(http://zj.gtzyb.com)贴出了“书香国土·智慧人生”临沂国土杯第二届全国国土资源读书大赛初评结果公示,80位入选者中就有冯连伟的名字,当然也有不少编辑熟悉的作者和朋友。读和写是一对孪生兄弟。《多读古书开眼界》是编辑的一篇文字,最近被中国国土资源报编辑老师易名《读书不觉春已深》,内容没变多少,但文章的意境一下子就凸了出来。因此,好文章还要有个好题目啊。“题好一半文”,让我们共同推敲!
2——西——柏—坡走笔
作者——魏修良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绿意盎然。乘车向西,再向北,直奔西柏坡。
脑海中的西柏坡,是和延安、井冈山、遵义、瑞金等革命根据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早就知道,西——柏坡是著名的革命纪念地,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查阅资料得知,西柏坡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部平山县境内的一个小山村,1947年5月3日,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来到平山,随后进驻西柏坡,在历时两个月的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上制定了《中国土地大纲》,宣布彻底废除封建性半封建性的土地剥削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华北重镇石家庄的解放,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为党中央和毛主席移驻西柏坡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里,毛——主席指挥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主持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从此,“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观鱼盼水浅,赶路怕车慢。急于拜谒革命圣地的迫切心情在暖意融融的春天里显得愈加热烈。车窗外,一路美景似乎也没能牵回思绪,没有消解半分渴盼。
终于,平山大道张开了臂膀,用大道两边醒目热烈的红色口号欢迎着我们。置身其中,顿觉周身被一阵阵红色的热浪包围着,裹挟着,蒸腾着,直透心扉。
终于,28米高的钢架结构六面体花岗岩贴面的西柏坡纪念碑矗立在我们面前,70级花岗岩台阶引路,四周苍松翠柏环绕,台阶两侧浮雕艺术的展现着三大战役的宏伟场面,绕碑而行,整个西柏坡的景点历历在目,巍峨的太行美景尽收眼底。真个是一座西柏坡的标志性建筑。
终于,我们站在了西柏坡纪念馆广场。广场中央高2.5米的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的铜像巍然屹立,目视前方。身后是迎风飘扬的国——旗高高耸立,尖顶的西——柏坡纪念馆放着金色的光。此刻,天色晴碧,白云悠悠,春光明媚,松柏挺立,花儿飘香。静静伫立,心神纯净,周身也变得灿烂而芬芳。
漫步走进纪念馆,迎面是巨幅中——共七大产生的77位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雕像,矗立在西柏坡和太行山的背景中,左右两侧,映衬着一大会址、井冈山、遵义、延安四块浮雕,寓意着中共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在这里将取得革命的胜利。凝望群雕,敬视伟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艰苦卓绝的伟大历史就镌刻在他们身上,放着金色的光芒。从他们注视你的眼神里,我仿佛感觉到一种期待,一种寄托,一种责任,浑身便有了正能量,焕发出一种无穷的力量。
带着这种正能量,沿着先人们革命的足迹,在3344平方米的展馆里,我走遍了九个展厅,领略了一段段铭记史册的光辉历程:中共中央撤离延安,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大会,废除封建所有制,开展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中央工委指导以解放石家庄为重点的晋察冀军事斗争,领导解放区财经工作,人民币诞生;党中央和毛主席运筹帷幄,指挥三大战役大决战,宏大的半景画馆艺术地再现壮观震撼的场面;英烈前仆后继英勇奋战,人民支前参加大决战;大伙房里召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主席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两个务必”的伟大思想,形成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柏坡探索建立新中国的各项方针政策,赴京建国“赶考”;艰苦岁月留下光辉足迹;继往开来,历代领导人珍记历史,带领全国人民继续走在“赶考”路上……
啊!“赶考”,是一个热词,也是我们前进路上的一个关键词。在这里,我找到了当年毛——泽东“赶考”的历史注脚:1949年3月中旬,来自各个解放区和军队刚刚参加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党政军领导人,辞别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先后返回前线,按照中央转移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中央各部门有计划地进行迁往北平的准备工作并分批实施。3月23日凌晨,毛——泽东紧张工作了十几个小时后才上床睡觉,临睡前他吩咐值班卫士李银桥说,“9点以前叫我起床”,周恩来知道后,怕他休息不好,在去北平的路上太疲劳,便对卫士们说“让他多睡一会儿没关系”,因此直到上午10点钟才叫醒毛——泽东,毛泽东醒来后有点不高兴,“让你们9点以前叫我,为什么现在才叫呢?”当得知是周——恩来的吩咐后,也就没再说什么。饭后,毛泽东带好了手头用的东西,刚走出门口,周——恩来等就迎了过来,“没有休息好吧?”“休息好了,睡四五个小时,精神就好多了。”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离开住处,边走边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这既是毛——泽东对西——柏坡的告别辞,也是一代伟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宣言和誓词。
站在当年占地面积546平方米、建筑面积123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的毛——泽东旧居院子里,我似乎又听到了毛——泽东进京“赶考”的声音,黄钟大吕般在西——柏坡上空回荡,在祖国大地上震响。像警钟,似雷电,时刻告诫人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高密市国土资源局)
3——骑行者的快乐
作者——张宝金
星期天的早上没有睡懒觉的习惯,休息之余不忘放松心情。给媳妇汇报一天的“工作”后,推出我的“宝马”山地车,检查车辆状况带齐装备后,奔向心中的远方,目标80迈。
橘黄的太阳渐渐地升起,薄薄的轻雾宛如太阳的丝纱,缠缠绕绕穿行在田野、树林中,柔柔的、淡淡得远看似有近却触不到、摸不着。随清风而舞,因风动而无。青青绿绿的田野中,麦苗挺起了腰杆,枯黄的草丛中露出了浅绿的嫩芽,高低起伏不同,或浅黄或青黄或青褐黄,大大小小的茅草丛竟也充满了变化,蕴藏着玄机,点缀在林间地头、沟渠路边,犹如一块块地毯镶嵌在原野中。杨树柳树青青,因品种不同或挺拔有形,舒张而有力,枝枝条条层层叠叠疏密相间。芽叶或含苞待放或半开半放欲语还羞。山南山北不远的距离,自然的造化竟将杨柳赋予了芽苞、半开半放,枝条金黄、青青嫩叶两种不同的景观。红叶梨、梧桐树仍不慌不忙避之城市的喧闹,躲在路两旁,淡看松柏历寒更加翠绿,静观迎春花串串鹅黄,四五株难耐寂寞的白玉兰花开争艳,怒放的花朵随风带来丝丝清香,让我惊奇的是没有看到一丝绿叶相衬。春风真的这么神奇,一夜间仿佛给大地注入了生命力,让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不用刻意的告白,春天就来了。
空中鸟儿叽叽喳喳,时而随车队婉转啼鸣,时而盘旋俯冲,仿佛对我们五颜六色的骑行车队产生了好感、增加了好奇。身在骑行车队中,犹如置身在流动的风景中,片片不同,景色靓丽,虽点点相似,仍各有千秋。杨柳青,松柏翠,玉兰白,迎春黄,高低错落间六七块怪石孤立,三四块美女广告高耸。溪水哗哗地欢唱,弯弯曲曲流向远方,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车来车往,老人、青年、孩子、有忙有闲,各自为政,大有我的地盘我做主之气势,互不干涉,笑声骂声打闹声,声声抛在脑后,这就是一部时间、人物、地点、全具备的有声有色的故事电影,不用你我投资就能当导演主角的喜剧人生大戏。
不知不觉地两个多小时过去了,骑行着的车队已经分成了好几段,或七八人,或四五人,吕剧、笑话、民歌、摇滚,车队中因音乐的不同显示着不同的年龄段,我们队伍中的领导大老邢又被小汽车接走了,在我们的冷嘲热讽中大老邢也无奈地摇了摇头说“下次我请大家吃饭。”半途而废,不有始有终者请客是我们骑行者的“法规”
太阳高照,薄薄的轻雾也已淡去,远看林间村中,仍有浅浅雾锁空中,不是雾吧,应该是霾。一车友戏说“我们济南去年有一半是雾霾天,我们在用一半的生命来炼化进化空间。据路透社世界生命研究所说‘在不久的将来,第一个生化人将诞生在中国,而且地球上最后存在的人类也将是中国人,’因为从幼儿开始环境、食品、抗生素就在锻炼我们的族人。我们无比自豪,最后的世界是属于我们的。”车队仍在前行,没有了喧哗,吕剧、笑话、民歌、摇滚也沉默了。
任何事情都没有十全十美,就如看似简简单单的骑行,多么容易。实际上开始时是寂寞痛苦的。因为初学,只有自己单溜,对影两人,因为好久没有骑行,不远的距离就腿酸腚痛,无力前行产生退意,因为路遇骑行者看他们精神烁烁,白发者、豆蔻者无不意气风发。在他们一句话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声听的很清楚,开始嘈杂,习惯后变成悦耳,从路况的不同,听出不同的声音,因心情的变化产生不同的看法。不要做宅男宅女了,做一个骑行者吧,在春天里,在有节奏的踩踏过程中放松了心情,愉悦了身心,虽然累点痛点,但和大自然相伴,融入无限风景中的快乐相比已微不足道。任何事情你坚持了下来,离成功就不会远了。骑行有时是寂寞痛苦,但更多的是幸福洒脱,选择了骑行,既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勇敢者的承诺。不做骑行者,未历骑行的寂寞痛苦,你永远不会体会到骑行过程中的美丽风景,美妙的心情。当骑行在山顶携手浮云时,当骑行在田间小径塘边坝旁时,你的心中便会涌出许多的幸福感。那种感觉,妙不可言,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身在社会生活中,处在蓝天白云下,骑行者在以一种美丽的心态去体会健康与幸福,放飞心情与快乐。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做一个骑行者,你准备好了吗?
(济南市国土资源局历城分局唐王所)
4——父爱如山系列散文之8
舌蕾上的父爱
□ 冯连伟
我的眼前时常浮现着一个亲情浓浓的镜头。
一个寒冷的冬天的黄昏,一位忙碌了一整天的老人拖着疲劳的身体,推着放满6个果筐的独轮车,握着两个车把的双手布满了老茧,手面上一道道冻裂的血口子。回到家里,把车子停好后顾不得休息,把早已挑好的几个苹果拿出来,让孩子的娘放到温水里暖一暖,然后再递到孩子的手中……
这个老人就是我的父亲,那个吃苹果的孩子就是我。
父亲常说,大人什么苦和累都能受,别让孩子们现了眼让别人看不起,否则孩子一辈子挺不起腰杆、抬不起头,再穷再苦让孩子吃饱吃好,穿得体面。
其实父亲本人从不讲究吃喝。每次一家人吃饭的时候,最后的剩汤剩菜都被父亲收到他的碗里,多少年前我们家遵守着“光盘”家训,而忠实的执行者就是父亲。
我在“娘做的病号饭”一文中曾详细描述了饭店里加工锅饼的过程,我之所以能够亲眼看看锅饼是怎么做出来的,这都要感谢我的父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化时期,各大队生产队都踊跃缴公粮,分到各家各户的小麦就很少了,少到一家可能分不到上百斤麦子,因此除了逢年过节来亲戚平时是很难吃顿水饺或面条的,特别是板泉街上的热锅饼洪瑞饭店里的马蹄子烧饼,更是除娶儿媳妇、生孩子才有可能吃上;除此之外就是如果生病了,家里的老人也会去把这些平时吃不到的食物放到你的面前,因此有时嘴馋了,有时心中也怀念那生病的日子。
小时候只要有个头疼感冒,父亲总是和娘商量一番,然后用干瓢量出大约一斤左右的麦子,由父亲到饭店里去给我换来一块锅饼或几个马蹄子烧饼。回到家,父亲会喊着我的乳名,让我趁热赶快吃,并随口来上一句:“人是铁,饭是钢,吃上块热锅饼就把头疼脑热都赶跑了,不耽误你明天去上学。”
父亲还给我养成了一个啃骨头喝肉汤的习惯。小时候就盼着过春节,因为只有过春节才有好东西吃,最最好吃的就是可以拿着一块煮熟后散发着肉香的骨头啃过来嚼过去,骨头上的肉啃下来的都是一丝一丝的,有时再咬下一块脆骨嚼得嘎嘣嘎嘣响,满嘴的肉香还不满足,还可以喝一碗飘着葱花的肉汤,让我回味无穷。现在想来,在那贫穷的年代,父亲把分到的几斤猪肉按照用途分成几份后,到大年初一包饺子之前唯一能够支配的就是几块骨头了。于是,父亲把分到的骨头进行骨肉分离时,有意把骨头上多留一些肉,煮熟后把带肉的骨头捞给我,家里其他人便只能喝碗汤了。
父亲常对我说:“他小的时候因为没有爹娘疼,几乎每个晚上都是饿着肚子数星星,那种挨饿的日子实在是难熬。不管他有没有本事,都要千方百计地让自己的孩子吃饱吃好。
常听父亲和娘说起七十年代初,哥哥在汤河中学读高中时的一件事。过去有句俗语叫“年好过,春难熬”,其内涵就是过完年到夏收几个月的时间,是粮食最为紧缺的季节,吃树叶挖野菜,一天两顿飘着野菜叶的稀粥都是正常的。哥哥在汤河中学读书,家里实在没有粮食了,适逢生产队里分的育秧的“地瓜母子”,娘和父亲就把一筐“地瓜母子”磨成糊烙成煎饼,因为“地瓜母子”水分大,烙煎饼时一是从鏊子上揭不下来,二是揭下来煎饼也非常软,就这样,娘在鏊子上烙,爹把煎饼放在绳子上晾,终于给哥哥烙出了几十张煎饼。娘、父亲和不上学的二哥二姐则继续喝能照出人影的稀粥。
饿肚子的时候,每天都是数着过。父亲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当他的孩子出生后,便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吃饱吃好。特别是父亲在去世前的十几年里,为了补贴家用,一直在洪瑞车站旁摆水果摊,他自己则能节省一分钱绝不多花半分钱,每天却会千方百计地给家里人买些好吃的。父亲的水果摊旁就有一个猪肉摊,父亲经常地会买些猪骨头猪杂碎拿回家去。
现在常常后悔父亲活着的时候没有好好地孝敬父亲,最让我心痛的是没能让父亲多吃一点所谓的“山珍海味”。父亲动手术以后,我们让他吃的补品最多的是“麦乳精”,喝的最多的是猪骨头汤和母鸡汤。每次父亲总是说:“虎子喜欢啃骨头,挑块带肉的骨头让他啃啃。”
父亲生病的后期,身体已是极度虚弱,有时给他买只烧鸡吃了都不易消化。有次对我说:“要是从东河(沭河)里刚捞上来的小麦穗子鱼炒辣椒吃,挺香的。”于是我和二哥赶快找人去村东的沭河里支网逮鱼,接着用鲜辣椒给炒出来,父亲吃了一个煎饼,那顿饭父亲吃得非常香,但事后听娘说父亲因为已久不吃辣椒,那顿饭后父亲好几天都不舒服,我的肠子都悔青了。
逝去的时光不会再来,逝去的亲人不会重生。难忘的是父亲对我的疼爱,遗憾的是难以再尽的孝心。我只有把对父亲深深的思念落实到对娘尽孝上,娘想吃啥就给她买啥就给她做啥,娘没吃过的也要力所能及地让她尝一尝。
不端碗的时候多想想当年父亲端起碗的时候,当自己端起碗的时候多想想还没端碗的老娘。
5——想故乡
(外一首)
□ 雨兰
记忆是一条温暖的河流
我站在河流的源头
轻轻打开心灵的窗
一遍遍地想故乡
我仿佛听到
干枯的玉米秸
在灶膛里噼噼啪啪地唱歌
被泥土擦亮的犁铧
在月光下翘着尖尖的小嘴
想故乡。我仿佛看到
父亲汗湿的脊背
始终保持弓着的姿势
老祖母浑浊的眼睛
忍住了一生的辛酸
母亲的一颗卑微的心
始终为爱匍匐
想故乡
想童年的伙伴二丫
脸上长满小小的雀斑
心里总是开满桃花
竹篱笆下,我和一朵南瓜花
曾经述说5岁的秘密,7岁的心事
想故乡
想老家的屋檐低矮
陌上野花香
想家门口的两棵老槐树
一棵是爹,一棵是娘
在晚风里默然相对
偶尔,踮起脚尖悄悄张望
想故乡
这长满祖先骨殖的大地
这片古老又新鲜的土地
想故乡一菜一粟的恩情
一枝一叶的温暖
它们,在我的血管里
流淌、喧哗、歌唱
春天的诗
春天里,写一首诗
必定要写到亲爱的大地母亲
她慢慢隆起的小腹多么柔软、温暖
汹涌着多少丰美的生命
必定要写到春雨
她喜欢在安静的夜晚
为我们悄悄挂上一道水晶的门帘
必定要写到燕子
她们用小巧的尾巴裁剪春风
多么风度翩翩
必定要写到护城河边的垂柳
她们绿色的小乳牙咬呀咬
把我们的心咬得又痒又酥
必定要写到唱歌的黄鹂
她们新鲜丰腴的歌声滴啊滴
一直滴到我们的童年里
必定要写到慢慢醒来的大明湖
这齐鲁大地上最靓的眼睛
荡漾着清澈迷人的笑纹
必定要写到冒出地面的小草
这些嫩绿色的小胡茬儿
会不会扎疼了田鼠的脚丫
必定要写到桃花
这些春天的小小心脏
跳动着多少蜜蜂甜蜜的眼神
当然,最后
必定要写到我自己
这个天真、笨拙的人
用了那么多蹩脚的比喻
山东建设报
6——莫负春光
□ 尹金民
连翘热烈奔放金黄粲然
杨柳婀娜飘逸秉性浪漫
桃花高调发表妖娆诗篇
杏花淡雅娇羞玉蕊初绽
……
在春潮的T型台上
万千花木次第登场
把自己的万种风情自信表达
好生歆羡它们
花期虽短 生命轮回
翌年风姿重现
而人生是单程票的旅途
韶华易逝 永不再来
在如诗如画的时节
惟有 驰而不息 争分夺秒
一路播撒奋进的种子
祈愿在生命的秋天
收获丰盈与无悔
也算未荒芜金子般的光阴
不曾枉活一世
潍坊经济开发区国土资源分局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