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松松绑
来源:作者:王国良时间:2014-04-23热度:0次
游过岳阳楼后,人们对于岳阳楼赞叹之余,更为感叹的却是“岳阳楼”三个字的书法精妙。蓝天碧水之间,一楼高峙,金灿灿的“岳阳楼”三个字与楼宇浑然天成,似乎就是岳阳楼的灵气凝聚而成。这三个字是郭沫若先生写的,当年岳阳楼重新整修后,毛泽东主席特批示郭沫若先生题写楼名。郭沫若先生为此写了几百幅“岳阳楼”的字,再精挑细选了几幅给泽东主席寄去。毛泽东主席细细看过后,都放下了,却选中了郭沫若写在信封上的“岳阳楼”三个字。毛泽东主席有很高的书法造诣,是书法大家,他的眼光十分独到。后来,镶嵌在岳阳楼上的“岳阳楼”三个字得到了游人的盛赞。
2000年,法籍华人高行健先生凭借《灵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此以后,高行健先生却感觉到自己似乎江郎才尽,似乎再也难以写出像《灵山》这样的作品,似乎再也难以达到“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这一诺奖评价的高度。这其实是所有诺奖获得者的通病:以后的写作,有一种紧张感,自己给自己设置高度,篇篇想要写出上乘之作,总想盖过过去的作品,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我们也往往有这样的感觉:随意而为的东西往往成功,刻意去做的事情往往觉得困难重重。这些年,自己的公文写作往往搜索枯肠,绞尽脑汁,还未必如意;而游山玩水之间、兴之所至之时、灵感火花迸溅之日信笔涂鸦的东西却每每获得好评,自己也颇感满意。
由此看来,能不能出精品,能不能有上乘的东西,关键在于在有意向的同时放松自己,不给自己设置高度,给自己的灵魂松松绑。
在这一点上,我倒是赞同苏轼“无为之处不可为”的主张和袁宏道的“性灵”之说。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