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风20140227

来源:作者:齐鲁风时间:2014-03-22热度:0

刊头照——滨州  阳信  鲁北文化产业园  阿文/摄
刊头题字—— 吴远飞(北京首都博物馆)

1——编辑絮语


       因要出发,晚上提前做版。突然接到省国土测绘院张庆先生的电话,他告诉我上周一本报发的稿子《板桥集》,周二在《齐鲁晚报》上发表了,周六下午6点在济南广播电台全文配乐朗诵了。张庆先生的同事刘京科先生两口子一直听到最后,并告诉了他。当时他并不知道,上网一搜,连“网易新闻”也在2月18日当天转发了。这让他“感觉很有意思”。年前,因为个别人的玩笑,他曾暂时搁笔。但心中积淀的乡音乡情乡愁,就像济南遍地的潜流,一根钻杆不经意钻下去,就有可能泉水喷涌……。是春节,触动了他的思念,产生了一篇美文。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但愿我们的作者朋友都能像张先生一样时时文思泉涌,把心中想说的、想写的,尽情尽兴的表达出来!
   上周五去鲁北采访。得知阳信县国土资源局董振中先生很早就爱好摄影,只是由于繁重的工作,无法像他人一样在节假日挎着相机到处走走,拍几张自己喜欢的风光照片。他提到邹平局李增先生爱写诗。我说是的,并忙拿出手机,让他看李增先生给我发来的短信,几乎全是诗,且多是清早或傍晚。头一天,我刚编发了李增的12首诗,因此脑子里立即蹦出了两个题目《爱摄影的国土局长》、《爱写诗的国土局长》。国土资源,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行业,这个系统,人才济济、藏龙卧虎。写小说的、搞书法的、研究奇石的……今后,我们将开辟“齐鲁风5人物”专题,不定期进行报道。
   为了便于交流,编辑连夜建立了一个新的文学QQ群。群名“导报齐鲁风”,群号“374481383”,这天是农历正月二十五,是民俗中的“填仓日”,过去,农人们早起用草木灰“打囤”,意思是填满谷仓,象征五谷丰登。我们这天建群,愿国土文学年年大丰收!


2——当代周勃不言愁
——特殊将军许世友
作者——宫志强

(一)
  说他特殊,因为他是我军唯一的和尚出身的将军。
  说他特殊,因为他的性情暴烈不羁,远近闻名。
  说他特殊,因为他在历次军事政治较量中大难不死,总是劫后重生。
  据说,许世友当年是从河南嵩山少林寺凭武功一路打下来,才获得“出山”资格的。都说厌烦尘世的人,大彻大悟,才会出家当和尚;很少听到出家当了和尚的人,又重新大彻大悟,回归尘世。看来,许世友年轻时就领悟到:消极避世不是法,入世奋斗才是真。他回归尘世,几经辗转,最终选择了加入当时非常弱小的中国工农红军队伍。
(二)
  在鄂豫皖斗争岁月里,在红四方面军,许世友从班长干起,逐步打到军一级位置上,全凭着自己的勇猛无畏、虎虎生威的作风,数次敢死队队长一职,非他莫属。徐向前非常赏识他。他对红四方面军的感情,十分厚重。
  在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北上抵达陕北后,中央决定红四方面军相当一批高级干部进入红军抗日大学学习。许世友不服,他认为,出生入死闹革命,不是来受冤枉气的。他嚷着要带枪去见毛泽东,毛泽东轻松愉快地答应了。在窑洞里,毛泽东心平气和,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说得许世友口服心服。脾气归脾气,“超度”精神还是有。过去忙于打仗,从未听到过这许多革命道理。此时,许世友才真正“顿悟”、“参透”。从此,他再也没有怀疑过毛泽东的决策和气度。
(三)
  出太行,入冀南,杀敌寇,屡立战功,随后踏上山东沃土。长期任胶东军区主管,在罗荣桓麾下指挥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为巩固发展山东根据地,留下了伟绩丰功。在长期艰苦岁月里,他与山东人民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以后,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无论他走到哪里,他基本上都使用山东籍的警卫员和保健医生。他认为,忠厚、耿直、仗义、勤快,是山东人的天性,他使顺了手。文革时,遍布全国各地、当年的胶东军区和山东军区的干部,多向许世友写信,请其证明当年革命之坚定,许世友都认真地让秘书一一书面回复,他要对与他一起多年出生入死的老部下负责,他性烈肠柔。
(四)
  抗战胜利不久,罗荣桓奉命北渡渤海支援东野,余下的山东部队全部划归华野序列。陈粟对山东干部不熟,经历几次战役后,深感缺乏纵队一级的指挥员,即向中央请将。毛泽东告知,山东有个许世友,你们怎么不用?许即任九纵司令。
  粟裕深爱许世友的直爽性格和泼辣指挥作风。同时,他也感到了许世友火爆脾气的厉害。一次战役中,粟命许即刻赶到某地集结待命,许大发脾气摔了电话筒,拿我们当神了,这么短的时间如何赶到。但许还是按时到达指定位置。整个华野,只有许世友一人敢跟粟裕摔电话发脾气。粟裕沉着冷静,无论许世友怎样发火,粟裕都不生气,他知道,许发火后的表现还是坚决执行。仔细想来,中国革命,如果没有这些个性鲜活的指战员,恐怕很难取胜。
  西方一位哲学家说:存在就是真理。那么,对于军人来说,打胜仗就是真理。至于缺点毛病,谁人没有?
(五)
  许世友回顾自己戎马一生,最难熬的还是易守难攻的济南战役。攻克西郊机场有功,吴化文率部起义有功,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在济南城东部(今日解放阁一带)。攻城云梯忽起忽落,攻城战士尸横遍野,突破口忽开忽合,双方搅成一锅粥。后来对攻入济南城有诸多说法,应以许世友的作战参谋回忆为准。他说,几个昼夜厮杀后,敌我双方都沉寂下来,这时经验丰富的许世友果断地说,越平静敌人越松懈,马上再攻,冲锋号即响,解放大军排山倒海般涌入。许世友后来回忆,打济南他连急带愁头发大把大把往下掉,几乎快要光秃。尽管有人说许世友擅自变助攻为主攻疑为“抢功”,但战场上历来是以胜败论英雄。
  济南战役的胜利拉开了我军战略大反攻的序幕。太原被攻克,蒋介石不忧,那是阎锡山的老窝。石家庄被攻克,蒋介石不愁,那是傅作义的防区。济南被攻克,蒋介石彻夜未眠,守城总指挥是他的爱将、能文能武、很少战败的“嫡系”王耀武。蒋有一缕不祥之感,共军今非昔比,不但会“运动”,而且会“攻坚”,大戏还在后头。
(六)
  许世友五十年代初即任南京军区司令员,一任近20年。毛泽东把他摆在南京,似有深远寓意。明朝首府,民国首都,老石头城,苏沪杭腹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要地,只有敢于翻天覆地而又粗中有细的许世友,最宜镇守,也才能扼制住蒋介石天天梦想的“反攻大陆”。
  五十年代,毛泽东提倡“将军下连当士兵”。许世友率先行动,他所到连队,一片欢乐气氛,他喜欢每天都和战士们比武。一次扳手腕,几个战士轮番上阵,全部被他扳倒。征战几十年,少林寺的童子功,竟然没有丢。
  牵着狼狗散步,是他在南京军区的惯常行动。文革初期,天真狂野的红卫兵,到处寻揪许世友。许世友重返大别山,命令警卫战士架起机枪封住山口,谁敢进山,进来一个给我枪毙一个,责任我负。红卫兵闻讯后,不敢贸然前进一步。远在北京的毛泽东知道此事后,只笑不怒。
(七)
  1973年,毛泽东采纳邓小平英明建议,实行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许世友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由东海前线转向南海前线,分量与责任同等(6年后他以70多岁高龄,圆满完成了西沙自卫反击战的前线总指挥的任务)。离任前他召开南京军区师级以上干部大会,在主席台上说,我在南京军区这么多年,感谢大家了,我只有一个要求,我走以后,大家要一如既往地干好工作,散会。有人说,这恐怕是我军有史以来,时间最短的一次会议,却使人深有感悟。
  1976年9月,毛泽东主席逝世追悼会上,从当时新闻记录影片中,全国人民都看得清清楚楚,中央政治局全体委员向毛泽东遗体三鞠躬,戴帽子的当然都脱帽,只有许世友戴帽鞠躬两次后,才匆忙脱帽鞠了第三躬,大大失态,他的神色不是悲痛而是愤怒。传说,追悼会前,隔壁房间里,他与四人帮大吵一通。大会堂工作人员证明,这不是传说,是事实。那时候,只有天不怕地不怕的许世友才敢当面怒骂四人帮,他恨透了这几个唯恐天下不乱、祸国殃民的家伙。
(八)
  毛泽东是农家子弟,对土地有着深厚感情。六十年代初,他从节约土地着想,又从改变落后封建习俗、丧事简办出发,提出中央委员都从自身做起,逝后不葬坟墓,而行火葬。所有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都在保证书上签了字,只有许世友1人未签。几十年革命生涯,仍未改变他对家乡故土的怀念,对生身母亲的孝敬,他不想改变早年定下的逝后与母合葬的承诺。1985年许世友在国防部副部长任上病逝,军委办公厅只好把许世友回乡土葬的遗嘱专报邓小平。邓小平深思片刻,提笔批示:特殊人物,特殊经历,特殊办理,下不为例。可以说,这是对许世友将军革命一生的充分肯定和其夙愿的圆满答复。
  许世友坟墓里,一直摆放着他生前喜爱的两件物品:一把枪,一瓶酒。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3——舒服,才是婚姻的王道
作者——周思秀

       婚姻,不是寻求刺激的感觉,不是黏在一起的安全感,不是轰轰烈烈的爱。在我这儿,婚姻是“舒服”的生活。
       舒服的交际。
       我不是宅女,我喜欢出去玩,喜欢和闺蜜们私语逛街,和兄弟们吃地摊打台球。可能是独生女的关系,特别怕寂寞,所以喜欢群居生活。婚姻的一步步逼近,让我时常有些感到恐慌。我知道,结婚是一种责任,是对家,对你的他,对未来的宝宝的责任。我将不能像以前那样女汉子的过着自己的夜生活,而是被囚禁在一个家里。想到这里,总有逃婚的冲动。事实证明我错了。顾虑全部在婚后生活中烟消云散。一个男人围绕在我身边,再也不会让我感到孤独。想念了,他就会带我和他朋友一起玩,我也会带他和我的朋友们嗨皮。一切都那么的和谐。
          舒服的形象。
        我其实是个特不自信的人。以前看见过一句话“有些人做面膜的时候比本人好看多了”,我觉得那是我。我之前怕卸妆后痘印浮现,我怕额头露出来,买鞋子也从来都是买高筒的,里边可以垫个内增高来弥补我的身高。我总是怕我这些缺点暴露出来他会嫌弃我。我又错了,他不让我化妆,说这样就挺好看的。不让我垫内增高,说他又不嫌我矮。晚上睡觉前亲亲我的额头,说一句,宝贝晚安。在他面前和在父母面前一样,能肆无忌惮的展现自己的缺点,是一件很舒服的事。你不用伪装,不带面具,才是温暖的家。
        舒服的生活。
       偶尔,也会吵架。有时候我俩都变成咆哮帝,有时吵几句自己都忍不住笑了!他的优点就是一吵架,无论是谁的错,会先给我道歉。每次气的我大喘气,他打破沉默,说什么天真蓝,楼真高,八竿子撇不着的话。把我逗乐了我俩就开始把吵架的事来分析分析。分析完了,事就过去了。家务活是我的一大弊病,家里卫生都是他打扫,衣服都是他洗,我好欣慰。总算是我俩互补了。当然,这也算吵架时候他道歉的筹码,”你看我每天都打扫卫生,你就别生气了“。这个可爱的男人,真心可爱。在外面撑起一片天,在家甘愿听从我的各种命令。吵架时不和她计较,爱她就爱她的全部,大男人,如此也。
       很多女作家出书讲一下“御男术”,里面详细的说明了遇到什么事要怎么办才能让男人成为你想要的那样。我不以为然。姐妹们也问我怎么把我对象降服的这么“听话”,我玩笑说我有一把“勾魂伞”。在这里吐露一下心声。你说的话,他听从;过节了,他送你小礼物;你烦心,他开导你;你家里的事,他去办;吵架了,他道歉。这些,都不是因为你跟他耍心机,而是因为——他爱你。他在乎你,所以去做。什么御男术之类的我想大概是女作家写给哪些被爱的人的吧。无论使什么心眼,那个爱你的男人总能包容你。而不爱你的男人,他才不理你这套。
      曾经也恐婚过。
      现在美好的婚姻生活掩埋了过去的恐慌。感谢当初,他的执着,我的选择,朋友的劝说。成就了现在的”舒服“。
  (济阳县仁风镇小学)

 

4——年 祭
作者——常霞

  春节临近,母亲让我出门前祭祭车。
  傍晚时我开车回了老家,一个充满童趣乡土气息浓厚的村庄。
  我家的老屋在村子东头,排房在中间,腊月二十七是年前的最后一个“花花集”,卖年货的摊位都延长到了老屋的路口,我从村外停住车,穿过赶年集的人群朝家走去。
  院子里跑着两只大大的花公鸡,那是父母为我和弟弟的车准备的祭品。它们昂着高高的头,以主人之态打量着我这个不速之客。庭院打扫的干干净净,电动车、三轮车、加上两只摇头晃脑的大公鸡显得狭小了些。
  父母住在东上首的房间里,得知我回来所以炉火烧的旺旺的,炉子一头坐着水壶,一头煨着水锅,锅里馏着给我准备的包子。
  父母说要等天黑祭车,他们先忙着给我准备晚饭,我穿过客厅来到我的卧室。父母房间后面就是我的房间,这还是九七年盖的房子,那时我学习工民建专业刚毕业,正好所学一用:主房是四间,客厅两间在中间,东西两头各加一道墙隔成四个卧室,爷爷奶奶住东上首,父母住西上首,我和弟弟分别住在他们的后面这间。我推开门,床上只铺了木板,被褥都堆积在橱柜里,写字台上落满灰尘,墙上还挂着我两张青涩的照片,撑着洋伞,穿着白纱,浅浅的笑着。那时的我常常躺在被窝里,把台灯压的低低的,偷偷的看书,直到前屋的奶奶催我怎么还亮着灯,那时奶奶还在。。我关好门,没有让父母看到,迅速回到他们的房间。
  随着我和弟弟把工作和家安置在县城,父母一直跟随我们照顾孩子,回老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但有一点他们仍坚持:年三十回老屋过除夕。弟弟要跟着回老家“请祖”祭拜,大年初一在整个村子磕头拜年,少一样他们都不乐意。自从我们成立了小家,每到年节,他们总会叮嘱一些习俗给我们:如何请祖、拜祭、上供、行礼,饮食上的讲究布置等等,这些东西不完全迷信,像风俗,像家风,他们从爷爷那里继承下来,又传递给我们,一代代血脉相承,一代代的亲情延续,老一代也说不出什么高深的理由,年轻一代谁也不敢破坏这些习俗。记的小时候每次吃饺子,奶奶都是把第一碗端到灶屋外让“灶王爷”先吃,那是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后来母亲跟着做了,再后来我也跟着做了,正是有了老一代人的祈祷和盼望,年轻一代人传承和努力,才有了如今家和人旺平安祥和的团团圆圆。
  我这次回来祭车也算是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当母亲提出要给我的新车祭车时,我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那是父母盼儿女出行平安的祈祷,只有儿女们的平安,家才祥和安稳,这也是作为儿女的我的期盼。天黑下来,父母杀了那只昂首的大公鸡,贡品摆着车前,染上一注香,磕头拜祭。整个过程他们做的那么认真虔诚,绝不是他们复杂了这个事件,也不是他们组织、编制起来的这个陈旧落伍的过程多余,而是对儿女永没有放松的心!母亲操劳大半辈子,多一件这样的事绝对是她乐意的,她没有不舍和嫌麻烦,就看这两只大公鸡每只足有六七斤,我甚至有点自责自己平时忽视了对父母的孝道说的大做的小。我庆幸没有拒绝他们要祭车的要求,父母的开心就是我的孝心,他们的安心就是我孝道,何需天大的道理呢!
  忙完这一过程,我告别父母驱车回县城我的家,我心里沉沉的。有谁知道老家的老屋从没走出我的记忆?那里有爷爷奶奶的影子,有父母辛劳永远对儿女的牵挂,虽然我们这一代远离了老屋,但我们也在慢慢的记忆祭祖、传承祭祖,我们从骨子里没有放弃这些祖辈们流传下来的非封建的传统,我们要孝敬健在的老人,不让她们有儿女却享不到天伦之乐,我们要抚育年幼的孩子,教导她们老屋的传统,不是迷信,不是封建,那是祖祖辈辈盼望人丁兴旺团圆祥和的心愿!
  (东平县国土资源局)

5——行走的诗情(组诗)
□ 李克利

 

走进江南

是仙人对弈不慎遗落的几枚棋子
恰到好处的点缀,滑润精致
那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
总是不舍得用太多的笔墨渲染
简简单单的几行句子
就能勾勒出一个鲜活生动的江南

姓白的老头刚说了句"江南好"
众多的诗人就都赶来凑热闹
见一个女子爱一个的杜牧
听说想打东吴二乔的主意

公元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春天,我来了
带着痴迷和向往,我走进了江南
迎面碰上手执折扇客商打扮的乾隆
正在追一个叫程淮秀的姑娘
和乾隆同样风流的还有唐伯虎
他最爱画的美人
保存到今天不知能卖什么价钱

最最美丽的还要数白蛇
西湖的水现代人的泪
魔幻千年的故事不说后悔
奉旨专业填词的柳永
一天到晚在青楼里浪荡
名妓的笑靥引来金人十万铁骑
却被脂粉和才情泯灭了杀气

走进江南,想要成个人物真不容易
太多的名人都来杏花烟雨里作客
我想化做唐宋风韵的清词亮句
伴着熏熏暖风斜斜地飘逸

 

黎 明

吱扭—有木头门被农妇敞开
叮当—有扁担钩挑起铁桶
木格窗棂还在沉睡
远处的山岚飘着淡淡的雾
渐渐地和炊烟一起隐退
    
万木醒来一片葱茏
如果没有夜色的覆盖
谁还期望阳光的照射
我已经来到,我不再哭泣
    
打这儿经过的都是兄弟都是姐妹
虔诚地等待激动人心的那一刻
远处的地平线吹来凉爽的风
我的心挂在青草尖上宠辱不惊
    
我的头顶有一盏明灯
我的心头有一只火把
我用金色的双手去采摘花朵和果实
还有睡意朦胧的爱情
    
背起干粮和褐色的水罐远行
翻越对面的那座高山就是目标
虽然朝阳已经来临
朋友,请带着足够的光亮再走

 

从诗经出发

从诗经出发
我们行走在浩瀚的天空下
一路领略亘古的诗情画意
一路描摹千年的夕阳朝霞
每一个字都是真情的流露
每一个词都是思想的表达

从诗经出发
我看到了爱情  友情  亲情
我看到了占卜  祭祀  婚嫁
伊在水一方,而我在水中央
站在高处,无心指点江山
我只想和心爱的女人说说话

从诗经出发
陶渊明东篱采菊花
曹子建洛神成佳话
还有李白、王维仗剑走天涯
九月授衣,十月获稻
我在吟哦层林尽染碧空如洗
收秋的父老乡亲纷纷汗如雨下

从诗经出发
我们的体内植满了诗歌的种子
诗者  歌者  禅者
儒士  术士  道士
空山幽谷里吟唱起楚辞元曲
灵魂的原野上盛开了唐诗宋词
 莱西市水集街道办事处李家疃村

6——小推车  高山/摄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