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诗文中的兄弟情

来源:作者:wubin时间:2014-04-02热度:0

    很喜欢苏轼的文章,那磅礴的气势让人心生豪迈。家里放着一套《苏轼文集》还是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买的。前几天,走进中医药大学附近的一个书店,无意中发现《历代四川诗词文集》上下两册,就赶快买了下来。闲暇之余,细细品读,是四川历代文人的诗词。在这本书中,苏轼诗词不必说,让我记忆最深的是苏轼的弟弟苏辙的诗词,从两人的诗词中还读出了他们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然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的诗文中多次提及他们的兄弟情。苏轼苏辙处在北宋王朝从兴盛走向衰弱,国穷民贫,内忧外患的时代。兄弟二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北宋的政坛上携手抗争的感人故事,让人津津乐道,感慨万千。
苏轼于1072年任杭州通判,弟弟苏辙和表哥文同送别苏轼时说:“北客如来休问信,西湖虽好莫吟诗。”可苏轼被秀美宜人的西湖湖光山色所吸引,不觉随口就吟出“夏潦涨水深更幽,西水落木芙蓉秋。飞雪暗天云拂地,新蒲出水柳映洲。”西湖无论怎样的打扮,总是迷人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西湖很好,让苏轼心情舒畅,诗性大发,写了很多诗词。终于被人暗地里诬告,说他作诗诽谤朝廷。当权者把他调离杭州,而后投入监狱。苏辙仰天长叹:“西湖虽美,还是不写诗词的好!”如果苏轼早听弟弟苏辙的劝告,哪里有后来的“乌台诗案”。弟弟对兄长可是情深意长啊!
    他们的诗文中,更多是对他们小时情谊的追忆,对他们一起读书,一起出游的想念。
    “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
    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这是苏轼苏辙兄弟元丰元年(1078年)相聚逍遥堂弟弟苏辙所作的《逍遥堂会宿》。原来苏辙从小跟着哥哥苏轼读书做诗,形影不离。苏轼刚上任到外地做官,苏辙就依依不舍。苏轼就安慰弟弟:“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这是两人的约定,就是在将来风雨之夜对床而眠,好好重温儿时的旧梦。
    旧梦不是那样容易重温的。苏轼直言上谏,就得罪了靠王安石变法上来的一帮政治对头,他们排挤苏轼,不得已,苏轼自己请求任地方官。每年一到夏秋之交,风雨大作的时候,苏辙就想起哥哥苏轼相约夜雨对床的事来。苏轼也寄诗来:“夜雨何时听潇潇?”当二人相见在徐州的逍遥堂,那里是古木参天,风雨之夜非常凄凉。可以想象苏轼处于政治的低谷时期,前途茫茫,二人不可能有怎样的好心情。风声呼呼,雨声潇潇……
    苏轼就是因为这样的直言,屡次在政治前途上被绊倒,他总不愿意牵连到自己的弟弟。但弟弟苏辙,总是义无反顾地为他辩护,帮哥哥养活他的家小。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尝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
    这首诗《系御史台狱寄子由》,苏轼作于公元1079年。当时,苏轼刚调到潮州担任知州不久,就被朝廷逮捕。苏辙听到这个消息,就派人把哥哥的一家人接到了商丘自己的家中。他又亲笔给神宗皇帝写信,请求免除苏轼一死。他在心中说:“臣早年失去父母,只有一个兄长,两人相依为命。如今大哥被人诬陷,臣愿自动降职受罚,免去大哥死罪。”
苏轼被关押在御史台狱中,知道自己的一些诗文对王安石变法表示了反对,得罪了他的政治对手,很难逃脱死罪。但他并不怕死,青山处处可埋葬尸骨,只是弟弟受到牵连,自己的家属还要让弟弟照顾,多对不起苏辙啊!再想起了弟弟的约定“复此对床眠”,弟弟一个人在风雨之夜多么悲伤啊!还好,由于朝廷几位老臣的出面,由于神宗皇帝祖母的营救,皇上下令从轻处理苏轼,苏辙也降职处分。
    这是怎样的弟弟,患难中见真情啊!
    元佑六年(1091年),苏轼又回到了朝廷,但旧党、新党和洛党总觉得不是味道,还是在排挤他,又改任地方官。1092年,苏轼再次回到朝廷,虽然兄弟二人得到一生最高的官,可从此开始更加艰苦的人生。由于哲宗长大,高太后年迈,苏轼被迫外调到定州。临行时,苏轼口占一首,以别弟弟:
    “庭下梧桐树,三年三见汝。
    前年适汝阴,见汝鸣秋雨。
    去年秋雨时,我自广陵归。
    今年中山去,白首归无期。”
    临走时,苏轼还没有忘记兄弟二人的约定,这是怎样的兄弟情!
    两人互相称赞着对方,谦让着对方。苏轼评苏辙文:“子由之文,词理精确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子由诗过吾远甚”;苏辙评苏轼文:“子瞻之文奇,余文但穗耳。”兄弟二人,在文学上一样严谨而谦让。
    苏轼苏辙两兄弟,感情深厚。两人曾约定将来做了官,也要尽早退休,床对床住在一起,享受悠闲的乐趣。可他们走入仕途,就不能左右自己了,处在政治的漩涡中,也是身如浮萍。还好两人深厚的兄弟情让人羡慕,比起三国时的曹丕和曹植兄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不知好上多少倍。苏轼和苏辙兄弟搀扶着走进了文坛,走进了政坛,互相勉励,互相帮助,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佳话。自从徐州风雨夜他们抵足夜话后,再也没有实现两人的约定,直到“白首归无期”,直到二人死后相聚在河南郏县的小峨眉山。兄弟两人都想回到故乡的峨眉山下,可漫漫长路,故乡无限遥远,只有同眠于异乡同名的峨眉山下。
    兄弟二人就是这样的患难见真情,最后永远地走到了一起。
    我感叹,苏轼苏辙兄弟二人情同手足,创造了豁达的人生。苏轼“千古第一文人”,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水利专家、发明家、医药学家、美食家和养生专家,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全能的天才。苏辙一样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但苏辙在政治上比兄长苏轼走的更高。
    我一个人,漫步在自己的小书屋中,手捧着他们给我们思索的诗文,总是嘘唏不已,感动不已,这是怎样的兄弟,怎样的亲情帮扶,让人千古称道。弟兄任达意,千古各重名。而现在,我们物资大发展的时代,兄弟的情谊总在利益面前,变得苍白无力,总让人无比心痛。
    让我们还是沉浸在那个兄弟浓厚的氛围中去吧!让我们还是沉浸在苏们兄弟丰富情感的诗文中去吧!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