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风20140224

来源:作者:齐鲁风时间:2014-03-22热度:0

刊头照——泰安  泰山  老君堂 鼓楼   阿文/摄 
刊头题字—— 王宁波(中国联通莱山分公司)

1——20140224编辑絮语


     上期,编发了沂源局李宁宁的稿子《爱情是最浪漫的事》。李宁宁看到后,在QQ上给编辑留言:看到拙作变成了铅字,由衷地说声:“谢谢!这是我结婚十周年收到的最好礼物”。原来,再过一天,就是他们结婚的日子。编辑跟答:做你的夫君很幸福啊,替我问候他!她又说:“替我老公感谢您!”
    自家人,谢啥。只要你们幸福。只要大家幸福。
    十年来,齐鲁风一直在按照“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原则选编稿件。情,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人间挚情,另有画意诗情、千种风情、似火热情。因此,连通了读者朋友的款款深情、万丈豪情。这样的稿子占了大部分。包括本期开栏的“父爱如山”系列,写的就是亲情。亲情,网上说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存在的感情,有时也指亲密、感情深厚的人之间的情义。网上又说,亲情有时候很无奈,不能选择你的父亲或是母亲,但父母永远是最爱自己的儿女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为了财产、为了私利,好多人和自己的父母闹别扭,甚至大打出手、法庭相见。其中不乏知识分子、领导干部。对于这种人,编辑一向是鄙视的。那怕你再衣冠楚楚,再巧言令色,再位高权重。
    前年重阳节,曲阜市委书记李长胜在打造“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动员大会上说,要将孝道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红线”,不孝者不得提拔重用!孝是亲情中,作为儿女一方的天职、义务、本能,没有任何理由来推脱与逃避。试想,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怎指望他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们国土资源人责无旁贷!全中国人民也责无旁贷!因为,地球,是母亲!祖国,是母亲!土地,是母亲!可以说,不尊重、珍惜土地,也是不孝之子!您说对吧?

 

2——大峰山
作者——陈莹

  大峰山哟,记不清我来看过你多少回了。可是,为什么每次见到你,依旧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好奇呢?
  是因为山上有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齐长城吗?还是因为山巅蔚为壮观的屯兵营,抑或是半山腰意蕴无限的峰云观呢?
  都是,好像又不全是。
  地处济南市长清区西南部的大峰山,山势算不得奇伟,却有些与众不同。此山海拔不足500米,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9公里,三面峭立,曲如列屏,形若箕掌,山顶阔达。遍山古树,参天蔽日;草木繁杂,植被茂密。石壁间泉水淙淙,山谷中鸟语花香,气候清爽宜人,几近仙境。目前此地已查明的树木有88种,鸟类50多种,药材30余种,是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博物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大峰山上最值得傲世的建筑物,是齐长城遗址。齐长城始建于春秋,完成于战国,迄今已有二千五百年历史。它西起黄河河畔,东至黄海海滨,穿行于连绵起伏的泰沂山脉之间,迤逦山东十三县,长达千余里,规模宏大,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齐长城先于秦长城四百多年,比欧洲的雅典壁垒早二百余年,堪称“中国长城之父”、“世界壁垒之最”。
  齐长城在平地以黄土夯筑,到山上则就地取材,用石块垒砌。设关隘,修城堡,建兵营,筑烽燧,依山就势,独具匠心。大峰山之上的齐长城遗址长1300多米,蜿蜒于峰峦叠翠之间,尤为壮美。山顶上,一大片屯兵营,数百座大小石屋,不用一梁一檩,未见一钉一铆,全用石块叠加而成,体现着先人的智慧和才能,令吾辈震撼与感慨。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故事,应是发端于齐长城。长清境内的长城村,据传就是孟姜女故里,孟姜女庙遗址至今尚存。有人形容齐长城是一部留存2500余年的线装古籍,此言不虚。
  本来娴静妩媚如淑女的大峰山,因为齐长城的存在,化作了顶天立地的伟丈夫。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它又大放异彩,威震四方。作为鲁西抗日根据地的指挥所和第一届长清县委的诞生地,大峰山与巍峨耸立的齐长城一道,已经延伸为一种象征和精神,彪炳千秋,永垂青史。
  如果大峰山上只有齐长城,那么它承载的历史责任未免过于沉重了。好在还有峰云观,给山岭增添了灵气,也给旅游观光的人们带来了轻松、愉悦和雅兴。
  这是一座始建于汉朝的道观,香火久远。元末明初,有一道长范真峰云游至此,发现山中祥光岚气,于是募缘四方,广招弟子,扩建了这方修身悟道之吉地。自此以后,声名远播,游客如云。现在来看峰云观的建筑群,红墙碧瓦,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依然卓尔不群,庄严大气。
  峰云观内,景点众多。关帝庙,玉皇殿,青龙潭,金蟾洞,升仙台,无机楼,豆腐泉……处处引人入胜,流连忘返。“云根”与“月窟”,是峰云观里最富诗情画意的景点,分列于同一条岩石隧道的两端。“云根”者,云彩之根基也。山间多雾,雾气从深阔的隧道中升腾弥漫,像石崖上冒出的云杉,如溶洞中长出的蘑菇,变幻莫测,生意盎然。“月窟”乃月亮的公寓,她白天在此休憩,晚上则悄然升空,播撒光明。“月窟”后面,有一方浅井,井水碧清,名曰“待月泉”;夜幕降临,皓月如镜,道士们静坐井边,观赏月亮投影,怡情养性。有诗云:“月到天心月有影,风来水面风生纹。”
  与月亮相关的,还有“回月楼”。在黑夜将尽之时,月亮担心人们睡眠不足,故意躲进“回月楼”里磨蹭,留出一会儿“黎明前的黑暗”,好让黎民百姓睡个金钱难买的“黎明觉”。 
  如果说齐长城代表了大峰山的侠骨雄风,那么,峰云观所展现的正是大峰山的柔肠温情,二者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济南市长清区国税局)

3——文化似春雨 润物细无声
——读《大地高粱红-高密局职工作品选》有感
作者——吕以发

  春节前夕,我得到一本《大地高粱红——高密市国土资源局职工作品选》。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是:一抹紫红色衬底的封面上,镶嵌着刚遒优雅的五个晶莹洁白的大字——“大地高粱红”。这本2014年1月刚刚出版的新书,还氤氲着浓浓的墨香,捧读之后,爱不释手,细细阅之,感慨不已。
  我喜欢文学。手捧高密局局长于道河主编的《大地高粱红》,感觉沉甸甸的。虽然是职工作品选,有的如尚待精雕细刻的璞玉,有的似正在生长的青涩青果,但其中犹如涓涓细流娓娓流淌的朴实语言,意蕴丰富细腻感人的真挚文词,在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拢聚着故乡的炊烟,荡漾着故乡的思恋,燃烧着未来的思绪。我为自家书柜里增加了一本难得的好书而高兴,为高密国土人出版文集而敬佩。
  这本作品选共收入2010年以来高密局干部职工在各级报刊和《高密国土》上发表的散文139篇、诗歌67首、小说5篇、纪实文章10篇以及部分书画摄影作品。短短三四年时间,有235篇作品面世,对一个县级国土资源局来说,实属难得,可谓群星灿烂,熠熠生辉。
  作品选中有我熟悉的作者,如中国国土资源作协会员、驻会作家梁守德,中国国土资源作协会员、“宝石奖”获得者王玮等骨干创作人才。梁守德创作的中篇小说《蝴蝶湖之夏》被国土资源部改编成电影《十八亿红线》,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成为我国第一部以国土资源执法为题材的故事片。王玮去年被选送到鲁迅文学院高级研讨班进修。当然,也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文学新人。他们的作品有的我曾读过,并留下深刻印象;有的是首次品读,也倍感余味无穷。
  作品中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本职工作的负责、对故乡土地的挚爱、对甜蜜生活的憧憬、对美丽家乡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魏修良的《高粱正红》“游子思乡,因为高粱正红,高密正大。”梁守德的《凤凰城之夜》“只有远离故土的人们,回首梦里故乡,才能体会家乡河的神秘与珍贵。”徐晓燕的《放飞国土人的梦想》“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为什么我的肩上常有责任,因为我们为国守红线,为民护家园;为什么我的心里常怀感恩,因为我们是美丽中国的追梦人。”张潇丹的《挚爱的那片胶河湿地》“带你时而进入春天般的希望,夏天般的充实,秋天般的惬意,冬天般的惊喜。就是这片土地,依然是这片土地,带给我们却是无限时间与空间的穿梭,置身其中犹如人间天堂。”宿玉德的《土地情深》“我生在农村,土地是我生命接触的第一乐园……现在想起来还是很享受赤脚踩在泥土里的感觉。也许正是缘于与土地的这段渊源,我对土地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土地是我们生命的根,是养育我们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的伟大母亲,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对我们生命的根,对我们伟大的母亲寄予最深厚的爱。”潘鹏的《高粱地上的文化情怀》“故乡就坐落在那片广袤、肥沃、淳朴的土地上,这是片孕育了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红高粱土地。”魏修良的《高密国土赋》诗情赋韵,李强的《我用文化丰富“所”》以所兴文,郭春玲的《冬日的麦地》充满生机,丁桂艳的《妈妈》充满爱意,单丽娟的《我的梦想生活》书香醉人,张金玲的《一生纯真是少年》童趣如画,张国明的《光荣啊,国土卫士》诠释心声,吴文峰、魏修良、王玮的《国土精神文化旗》旗帜鲜明……一字一句,充满着热情、激情、豪情。一行一文,抒发着亲情、友情、爱情。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底蕴,也是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基。先进文化,就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社会成员最根本利益,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早在1944年10月30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曾作了《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的讲演,强调了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着重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高密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于道河认为,不重视文化建设的领导不是称职的领导,没有文化引领的队伍是不能打胜仗的队伍。文化也是生产力,要使这种生产力在国土资源领域不断彰显,通过搭建平台,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使他们迸发出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国土资源事业中去,这一点十分重要。
  在高密这片文化热土上,高密国土人创造了“阳光国土、地利人和”的文化品牌。他们设立了新闻宣传、文学创作奖励制度,鼓励每一名干部职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投身于文化事业。既干事创业,又下笔有神。国土文化似春雨润物细无声般渗透到每一位干部职工心中,使之自觉的落实在行动上。建立有文化的国土人队伍,是国土资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支没有文化的国土人队伍,是管不好国土资源的,也是难以胜任坚守十八亿亩红线的历史重任的。
  《大地高粱红》是高密国土资源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打开了了解高密国土人的一扇窗口,丰富了全局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的内涵,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山东省国土资源资料档案馆)

 


4——背后教子
□ 冯连伟

 

《父爱如山》——开栏的话


       古人有遗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遗憾,每一个有良心的人,在自己的父母去世后都有。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临沂市国土资源局兰山分局的冯连伟先生,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因不能经常回家陪伴年迈的母亲而心生感念,写出了一系列思亲的文字,后结集为《静水深流》出版,在系统内外引起较大反响。这两年,在孝敬老母亲的同时,他又在工作之余写出了一系列怀念已故父亲的文章,充满深情与感恩。
   从本期始,齐鲁风将以“父爱如山”开设专栏,陆续编发冯连伟先生的系列散文,以此展示一个沂蒙汉子、一个国土资源人的隽永文思与细腻情怀。
  开卷有益。让我们在每一次静静的阅读中,回味往事,体味亲情,感受文字之魅,思索朴素人生。孝行天下,言文行远。


  俗语说:“当面教子,背后教妻”。对母亲,父亲从未有“教”的感觉,夫妻两人总是遇事相商,天天似乎都有说不完的话,对于儿女,父亲则一辈子恪守是“背后教子”的准则。
  父亲到大哥家一共去了屈指可数的两三次,其中一次去了第二天就生了一场大病,但父亲到大哥家背后教子的事却一直被大嫂多次有声有色地讲给我们听。
  父亲第一次到大哥家是和娘一起去的,从未在外地过春节他们在大哥家过了一个春节。除夕之夜,一家人边聊天边嗑瓜子边看春节晚会,因为大嫂把瓜子皮都直接扔到了地板上,大哥当着父亲的面就把大嫂批了一顿,本来欢快轻松的场面一下子变淡了,原本计划看完春晚再睡觉的一家人都起身奔向各自睡觉的房间。而准备睡觉的大哥被父亲叫到了他和母亲的房间,严肃地与大哥进行了谈话:“大过年的,你媳妇不就是把瓜子皮扔到了地下吗?扫干净不就行了吗?当着我和你娘的面你发这么大的火,是让你媳妇难看的还是撵我们走的?你今晚上不给你媳妇道歉哄好她,明天早上你就把我和你娘送车站,我们明天就走。”
  大哥听着父亲严肃的话语,回到房间就给大嫂道了歉,夫妇两人又一起到父母的房间给两个老人赔礼道歉。做完这一切,老两口安心睡觉,哥嫂和好如初。
  父亲就是这样教育和培养他的每一个子女,人人都要有自尊,人人也都要尊重别人。父亲从未有串门的习惯,他也不允许我们姊妹乱串门。他说:“走了东门去西门,东家长,西家短,总是说人家的这不好那不好,说了一大圈只有自己好,其实自己在别人的眼里更不好。”
  我们姊妹有时也借吃饭之机,对看不惯的人和事或自己受的委屈发发牢骚,但父亲听了从不助长我们继续这种谈话。当听到我们吃亏受了委屈时,父亲总是说:“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你们快快长大,让自己比他们还有本事,他们还敢给你亏吃吗?再说吃亏没有死人的,反而是想赚便宜的人最后总会吃大亏的,不信你们就看着。”父亲阐述这些观点后,会举出村里的某些爱贪偏宜的人做的某些事,最后受到了很大的惩罚来证明他说的正确。
  “植树要趁早,育人要从小。”父亲时常这样对娘说。在实行生产责任制前,农民家家户户粮食都不充裕。利用下雨天,父母都会喊孩子到地里去捡拾生产队收割后遗漏的花生、地瓜等;有一次,大哥和二哥冒雨到地里去捡拾花生和黄豆粒,半路上被生产队长截住,把好不容易捡到的小半篮花生和黄豆却给没收了。连骂带吓,并把篮子给扔到了生产队的院子里。那么多去捡拾的人,唯独没收了我两个哥哥的,这明显的是“欺负人”。娘听说后气得大哭,受了委屈的两个哥哥恨不得去找生产队长拼命,父亲对娘和两个哥哥说:“他办事不公平,心里有鬼,他当生产队长也当不长,他家的日子不会过好的。人要活出骨气来,你们要干出个样子让他看看。记住:人不可能总生活在正午头上,他会走下坡路的。”两个哥哥听了父亲的话都使劲攥了攥拳头,该干活的干活,该学习的学习,把这次受的“欺负”化作了动力。当大哥考上大学宴请父老乡亲时,当年那位扔掉哥哥篮子的人早已随着生产责任制的实行而不再是生产队长,他娶的倒插门女婿也跑回男方家里了,孤单的他在村里只能厚着脸皮蹭饭吃,那次到我家给父亲说:“你家我大侄子很小我就看出有出息,现在成了城里人了。”父亲尽管没忘了当年的事情,但看到他落魄的样子还是笑脸相迎,马上把他招呼到屋里给他盛了一碗菜拿了几个馒头吃了顿饱饭,以后的岁月里,还时有照顾。
  “给金留银,不如教会做人。”父亲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没有多少文化的他,用朴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导我们。大姐因为出嫁后头几胎生的都是女儿,吃了婆家不少的气,大姐只能回娘家哭诉,父亲既心疼女儿又对姐夫家的行为非常气愤,但父亲却总是开导大姐,让这个家庭维持下去,现在的大姐家早已也是儿孙满堂的一大家人,大姐回想起从前,总是赞叹父亲的远见和心怀。二姐出嫁后有一段时间家庭矛盾也比较尖锐,二姐到父亲的水果摊边,听到的总是父亲教她怎么以德报怨怎么孝敬公婆怎么把日子过好,后来二姐的家庭地位与日俱增,父亲听到的都是二姐周围邻居们的称赞声。
  不善言谈的父亲,用自己的方式教我自立自强。当我第一次领了工资给父亲买了好吃的东西回去给他汇报时,父亲那时还在洪瑞车站旁摆水果摊。听完我的汇报,他的脸上溢满了幸福的微笑。用布满老茧的手挑出一个苹果洗了洗递给我,边看我吃边听叮嘱:“咱们村里你的两个大叔在城里工作,都是当兵当出息了;咱们家你哥和你算是上学上出息了,你哥哥家远,远水解不了近渴;你离家近,给公家干事要干出个样子来,回来时要对人有礼貌,为人好不好不是自己说的,是街坊邻居们评的。”沉默着的父亲竟破天荒地给我讲起了故事来:“听老辈人讲,郑板桥五十二岁得一子,对儿子的钟爱可想而知。临终前,把儿子叫到床前,不是给许多金银,而是叫儿子蒸馒头给他吃。手下人求情,‘少爷不会做馒头,别难为他了。’郑板桥执意要儿子动手做,儿子只得在厨师的帮助下,蒸了一锅馒头。当馒头送到床前,郑板桥已经长辞了,床前只留下‘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的遗嘱。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父亲在用自己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儿子,做一个无愧于天地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啊。
  其实,父亲一生背后教子的事说不完写不尽,让父亲欣慰的是我们姊妹都已成家立业儿女绕膝,无论是在外工作的还是在家务农的,都是按照父亲教诲的本本分分为人,扎扎实实做事,安安稳稳过日子。


5——古体诗12首
□ 李增




大千世界倾心间,
茫茫人海情属眷。
天地成家传香火,
今生有缘来世牵。
百年修得同船渡,
千年修得共枕眠。
万年修得为君死,
亿年修得代代传。


人生方圆

岁岁月月更四时,
朝朝暮暮吟诗赋。
字字句句写沧桑,
篇篇章章著卷书。
小小大大经风雨,
忙忙碌碌历辛苦。
左左右右为中心,
方方面面顾大局。


春雪畅想

春风浩荡望眼开,
又踏春雪暂徘徊。
风吹绿洲山青野,
尊前笑谈敬礼拜。
莫叹韶华飞逝曲,
域外琼楼唱响凯。
绣鞋轻舞飞柳絮,
鲲鹏腾冲迷世界。


杭州西湖

远山含翠烟雾渺,
碧波茫茫金鳞笑。
冠山为寺绮丽画,
意欲凌仙增艳绡。


马年踏吉

马年踏吉步步高,
风调雨顺年年好。
华夏同逐中国梦,
春满乾坤艳阳照。


学易心通

天生成象地造形,
四时更替配五行。
天干地支阴阳历,
周流万类物其生。
六爻八卦经三圣,
诗易两经先哲功。
蓍策非神弥纶诠,
开物成务见心通。


时代潮

波澜壮阔时代颂,
气势磅礴千钧擎。
前赴后继艰辛路,
慷慨苍劲风烈程。
号响开运遥启明,
东方神韵旌旗红。
历史长河笑浪花,
滚滚红尘奔驰锋。


时风赞

星火南湖马列篇,
霞光映水红旗展。
东方神韵儿女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振兴中华扬航帆,
富民强国英豪剑。
实干兴邦复兴路,
盛世龙腾金光灿。


梅报春晓

冬月凌寒唱瑶台,
琼姿独秀暗香来。
疏影成竹报春晓,
絮飞千里万花开。


诗风

举诗泪两行,首语报爹娘。
初叩诗仙灵,当思毛词奖。
奉耕书山昂,勤勉学海扬。
金岸殿乾坤,璧丽锋剑茫。


诗角

书山有路志登攀,
索推文字入诗坛。
心同云舒朗乾坤,
遥看银河宇环远。
平素虚怀立德善,
历尽风霜不惧寒。
不谋高求活境界,
笑淡人生梦无憾。


读你

千古风流英豪临,
红尘滚滚惊世韵。
舒云卷天轴心在,
物是人非入梦魂。
花开花谢妙语春,
日升霞落几度新。
寒窗耕读识辛艰,
美存踪影留诗林。
邹平县国土资源局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