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无为方有为(读庄系列之十一)

来源:作者:王琳宝时间:2014-01-12热度:0

庄子一生敬天畏地,道法自然,崇尚自由,主张“清静无为”,提倡“心斋坐忘”。在自然面前,他谦恭若仆。在权贵面前,他铮骨如钢。他穷不改志,老而弥坚。他研道修德,心无挂碍。“宁做自由之龟”,也不贪恋庙堂。宁穿补丁粗衣,不羡蟒袍玉带。宁做飞天凤凰,绝不垂涎腐鼠。在他身上,集中表现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卓然风骨。
  有人说:孔子入世,庄子出世,我觉此言不虚。此儒彼道,各有其长,虽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却同列于华夏哲学宝库。虽然《庄子》中对“仁义礼智信”多有非议之言,但仍不出学派之争范畴。
  庄子从“道”之本源出发,以独特的人生广角,观天察地,静视万物,解析人本,体悟世事。他善于知微见著,并赋之以奇思妙想,于细微处见精义,于绝路处辟蹊径,因此将一切看的更开更透。即使对一些暂时难以解释的现象,他亦确信是“道”之使然,犹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也”。只是人们受限于知识水平,一时难以认知和抵达。
  基于对天地万物的观察体悟,对纷纭人事的缜密思考,庄子找到了所有人和事物的共同坐标原点----“至道”。人抑或物,凡生者皆源于“道”,凡灭者亦归于“道”。上至皇帝老儿,中至黎民百姓,下至花鸟虫鱼,生命同价同值,一律“无贵无贱”。人生于乾坤之间,从“有待”至于“无待”,是一个苦行清修的过程。一俟进入“无待”之境,便可超然物外,“无中生有”,心自逍遥,甚至“死亦可乐”!
  说道“死亦可乐”,我突然想起庄子之楚暮栖于野的故事: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庄生头枕骷髅,呼呼大睡,并与骷髅梦中对答。庄生欲让骷髅还魂重生,对方却不愿再受人间之累。另有庄子丧妻,鼓盆而歌,送妻升遐。还
有庄子大限将尽,弟子欲厚而葬之。庄子却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为陪葬,有何不好……
  近阅胡文英《庄子独见》,感慨良多。胡氏谓庄子曰:“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无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肚;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念前人所见,思我之所读,庄子诚人神一体也!
  庄子一生,如史所言: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后人读此,幽思千年,足以对庄子肃然起敬。
  清静归清静,无为复有为。大道四通衢,舍庄还有谁?缅怀先贤故事,吾不禁感慨万端:“庄生者,古之博大真人哉!”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