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风20131104
来源:作者:齐鲁风时间:2013-12-30热度:0次
刊头照——济南 长清 灵岩寺 圣像馆 高山/摄
刊头题字——赵原(济南燕山中学七年级一班)
1——孜孜以求 石迹齐鲁
——纪念地质学家曹国权先生百年诞辰
作者——艾宪森
曹国权先生,湖南长沙人。生于1913年11月16日,卒于2001年7月26日,享年89岁。193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他是我国地质事业的早期开拓者之一,知名的地质学家。20世纪40年代,他曾在四川、湖南进行地质调查和找矿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江苏、安徽、辽宁、河北从事磷矿、煤矿、铁矿等矿种的勘查工作。在安徽、辽宁、河北等省担任过地质队队长,河北省地质局副总工程师;山东省地质矿产局总工程师。曾担任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十一至三十三届理事、山东地质学会和山东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山东地质》杂志主编。他自1936年踏入地质大门,60余载为祖国地质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在矿床勘查和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曹总1960年10月调到山东工作,40年间,在山东地矿局主持和指导地质技术工作,在矿床勘查、基础地质研究等领域取得突出业绩,做出重大贡献。在他的指导下,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继发现并评价了莱芜顾家台大型富铁矿床、福山邢家山大型斑岩钼矿床、泰安大汶口特大型石膏矿床等。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其参与和指导下,突破了长期以来在胶东只着眼石英脉型金矿找矿思路的限制,在与省地质六队(现在的六院)职工一起发现和评价玲珑九曲金矿的同时,系统地总结了胶西北早新华夏系“S”型构造对金矿的控制作用,使山东找金工作在宏观认识上产生了突破性的飞跃,先后在三山岛和焦家发现了两处特大型金矿床,并在全国首次提出了“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类型,阐明了其成矿机理。1977年该类型金矿在“全国金矿地质工作会议”上正式命名为“焦家式”金矿。这个在金矿找矿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不仅在山东胶西北地区发现了多处大型和特大型金矿床,使山东金矿找矿工作跃居全国前列、黄金储量居全国之首,而且对全国金矿勘查也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曹国权先生为山东金矿找矿工作留下了一笔闪光的重彩。 此外,他主持和指导进行的山东变质岩及变质地层和地壳演化等基础地质研究和几轮的1:50万山东地质编图、区调等基础地质工作,为山东矿床评价、地质矿产勘查技术等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提出的“五莲-荣成断裂是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分界线”的认识,对我国后来开展的大别-胶南造山带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和指导价值,并为大陆科学钻探所证实。
曹总作为我们的老领导、前辈、师长,在山东工作的40余年间,他对地质工作的执着和坚韧,他对科研工作的严谨和孜孜以求的精神,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1960年,他来山东工作之时已近五十之龄,但他在省局技术领导岗位上担负着繁重的日常工作的同时,每年都要抽出二三个月的时间坚持到野外地质一线工作。鼓励和指导地质人员重视野外观察和要自己作岩矿鉴定,要苦练基本功。特别是对基础地质调查尤为重视,他亲自参加剖面测量,对山东泰山群的层序厘定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至今被地质工作者赞用;山东的区域地质调查队伍至今受益,区调工作在全国同行中是一支有名气的区调队伍。
1978年改革开放后地质工作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虽已67岁的曹总也走进了工作的新天地,重又扛起了局总工程师的重担。在全局部署了第二轮区域地质调查,他主持召开了鲁西地区区域调查研讨会,并从泰安经蒙阴至沂水再到兖州进行了十多天的地质路线调查,主持研讨泰山和沂水地区古老变质地层层序和变质侵入岩问题、济宁岩群层序和变质铁矿问题、鲁西前寒武纪地壳演化问题,等等。1986年,曹总已是74岁高龄时,为解决胶东群地层纷争,他又亲自参加了胶东群现场讨论会,自始至终从胶州、平度、莱西、栖霞到烟台,率领大批地质人员在野外细心观察,热烈讨论,确定了胶东群划分新方案,延用至今。在曹总80高龄之后又多次到野外地质研究考察。
曹总在山东的地质工作中特别关心在山东境内分布占60%面积的前寒武系变质岩系,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尤其是金矿和铁矿。终于在他晚年83岁时,八易其稿的《鲁西早前寒纪地质》一书出版。这部凝聚着他的心血、为后人留下宝贵“财富”的著作,受到了国内的关注,并在第30届世界地质大会上交流。中科院院士、地矿部原副部长、总工程师程裕淇先生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这对推动华北全区早期地壳演化的进一步研究,将起到积极作用”。
曹总在长期的地质工作管理中,特别重视地质基础理论建设。20世纪60年代他主持编制了我省地质史上第一份1:50万山东地质图,为地矿事业发展奠定了工作的基础;1979年又根据地质力学理论和研究方法,领导完成了1:50万《山东构造体系图》。有关学者、专家评审认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他晚年还指导了《山东省区域地质志》编写并于1991年出版。这也是山东有关地质学的第一份志书。
上世纪80年代初,曹总又尽心力争山东省地矿局能有一份公开出版的地质学术期刊,以便及时反映、交流山东省取得的地质成果,以提高地质工作水平。经多方努力和系统准备,《山东地质》终于在1985年出版问世。曹总成为第一届编委会主任和主编。他还经常撰写文章,并对来稿认真阅读和修改,做了许多铺路、架桥之事。就在曹总辞世的前一个月,还为《山东地质》撰稿,其题名为“山东地质矿产工作的反思”,在两千多字的文中他提示山东地质工作者在山东地质矿产研究工作中,要开阔思路,大胆探索,要从多角度思考山东地质矿产问题,比如:⑴淄河流域铁矿大概是同生层状矿床;⑵莱芜铁矿的铁质可能不是来自岩浆岩,而是寒武-奥陶纪地层;⑶淄河流域和莱芜地区可能是两个互不相连,或者一个断续相连的寒武-奥陶纪含铁盆地;⑷晚石炭与中石炭之间的“鲁中运动”值得复议;⑸喜马拉雅运动对沂沭河断裂带活动影响及其内的“滑脱构造”值得重视和研究。这篇论文是年近九旬的曹总老人的绝笔。
曹总在山东工作四十年,为山东地矿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他平易近人,谦虚谨慎。他勇于探索、重视实践,省内的每一个新找到矿产地和重要地质剖面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一项找矿成果都凝聚着他的智慧,曹总是山东地质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曹国权总工程师致力于我国地质科技事业60余年,特别是在山东工作四十多年成果丰硕、管理有方,业绩凝聚于历史篇章,是后人学习的榜样,为人的楷模。
曹国权总工程师一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他在2001年6月26日“七·一”前夕,为纪念党的八十华诞以贺卡形式祝贺。他写道:“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气势磅礴的中国,就没有强盛伟大的社会主义!”充分表达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他的足迹遍布华夏大地,他的工作业绩留给了祖国,他的敬业精神传给了后人。正如中共山东地矿局党委对老人的评价:“曹国权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生”。
在曹国权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纪念他、怀念他,继承他所热爱的地质科技事业,为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而加倍努力。 (山东省地矿局)
2——故乡的旋律
作者——张金玲
上周六傍晚,农村老家的堂弟两口子突然到访。这个时间来,我还以为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道,他们是来参加当晚市里举行的广场舞蹈大赛的,顺便过来串个门。虽然以前也听说过老家村里晚上有跳广场舞的,只认为那不过是一时的热潮罢了,没想到她们能坚持这么久,这么好,更没想到她们居然会报名参加市里的比赛。虽然嘴里说着祝她们马到成功之类的话,可心里还是直犯嘀咕:她们,能行吗?!
弟媳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微笑着向我娓娓道来。近几年,村委会一直对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非常重视,不仅建造了篮球场,还安装了单杠、双杠等健身器材。为支持广场舞,聘请了专业人员教授,购置了高级音响等,还专门在广场中央按装了一盏大号路灯,把整个广场照得如同白昼。有了这么好的条件,引得邻村的大姑娘小媳妇也都加入进来,这次挑选出来参赛的20名队员,就是来自四个不同的村子。对这次参赛,她们做了充分准备。
比赛地点设在高密市大剧院广场,距离我们家不足百米。我们简单吃过晚饭,便早早来到了比赛现场。广场上早已是人的海洋,里三层外三层,将演出台围了个水泄不通。弟媳要赶去准备,我说:“加油!”她冲我笑笑,信心满满地伸出手指做了个“V”字——胜利的手势!
比赛开始了,台上的舞蹈队舞得一个比一个精彩。我不禁为弟媳她们捏了一把汗:不求得什么奖啊,只要不闹出什么笑话就行了。她们是第六个上场,也是当晚参赛队中唯一的一支村里来的舞蹈队!
上场了,统一的桔黄色短袖衫、黑色短裤、黑色平跟布鞋,胸前恰到好处地别了一朵鲜亮的金色彩带簇的小花,清一色的年轻女性,人人脸上荡着甜甜的笑意,给人以青春亮丽、积极向上的感觉。跳的是一曲《快乐给力》,随着音乐那强劲有力的旋律,她们动作娴熟、张弛有度,步伐一致、配合默契,整个队形整齐划一,动感十足!我这个观者被眼前的一切深深地震憾了!自己也跳过广场舞,深知要达到这样的默契绝非一日之功,更何况她们的队员是来自四个村,要凭着怎样的精神,付出多大的努力啊!如果不说,谁又能看得出台上的舞者是一群来自农村——这个社会最基层的人?
舞蹈结束了,队员们优雅地鞠躬、转身、挥手,有序地稳步走下舞台!“好!”我不禁拍手叫好!至此,在我的心里,她们得不得奖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们展现出了她们独有的风采!一个“好”字,又怎能表达我当时的心情?我也是从这个村庄走出来的农民的孩子,我了解这个村的过去,可是今天,我的故乡,您让我素然起敬:您早已变了模样,不再是以前那个一到夜晚就死气沉沉的村庄,您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魅力了!
比赛已过去几天了,可那铿锵有力的旋律却荣绕在我的耳边、心头,久久不散……啊,亲爱的故乡,那就是您的旋律,优美而又充满无限的活力!
(高密市国土资源局)
3——世外枣园
作者——卢忠胜
如果你想独处幽静,远离尘嚣,乐享氧吧,同时还想体验一下免费的冬枣采摘,那就请你挑选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周末,来到乡下,走进沾化冬枣园。
现在已近霜降季节,大部分枣园采摘结束,枣园全部开放,此时的冬枣园,虽无茂林修竹,流觞曲水之雅,却绝对具备了曲径通幽的美妙,其胜景是不会亚于陶泽县令的桃花源的。
那天郊游,我挑选了一片行距四米、株距三米的园子,因为间隙大一些,树干长得高一些,穿行其间,不会被枣枝挂到衣服。仰观绿叶蓝天,畅胸抒怀,近察虬树曲枝,寄情托意,真是一个至美至好的去处,况且,还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收获,那藏在树叶间,枣农落下的鲜红熟透的冬枣,在这个时候,不论枣儿大小,不论青红,吃上一口,那甜脆劲儿,肯定会超乎你的想象,从入口的那刻起,一直甜透你的五脏六腑,迅速甜遍你的全身。
人常说,山珍海味,怎比这红红的沾化冬枣,它是那样的甜,又是那样的美。毛泽东主席曾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在霜降这个季节里,在枣园里,冬枣树上,亲手摘下又红又鲜的冬枣,尽情尽兴享受上一番,那滋味岂是语言所能表达的。除了枣农,有此得天独厚条件的,实在不多。
常言道:近水楼台先得月。走进枣园,不但有观赏美景,愉悦心情之先天优势,还有可触可摸的又红又圆的鲜亮冬枣,让人一饱口福,真是苍天造化公平公道。
有人说:“一日吃仨枣,终生不见老。”冬枣林那难得的天然氧吧,益寿延年,怎不让人向往!怎不让人流连!如果你在城里呆腻了,呆倦了,请到乡下来,到沾化冬枣园来,放慢脚步,欣之赏之尝之。
(沾化县冯家镇政府)
4——诗意的游走
作者——李娜
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原因,每天都要有两个小时驾车独自在路上,最初由于车技不佳,加之路面情况复杂,身心都高度紧张,未曾体会到驾驭的快乐。高速开通之后,每天往返的两个小时,竟不知不觉间让我静下来,专注地开车,打开自己的心灵,去看、去听、去想——
就如现在,进入十月,似乎只是在无意间,满目的葱茏,既已是秋的金黄,在朝阳或夕照中,那些透过车窗外扑入眼帘的风景,因了与昨日的不同变得苍凉而壮美,在轻巧的车的滑行中,听着听不懂的音乐,偶尔有车从身边倏忽远去。外面天气的冷热丝毫不觉得,多数晴朗的天气里,从加了膜的玻璃窗中洒下的阳光总是无比的温柔。车厢里隐约有喜欢的藏香。耳畔只是车轮亲吻水泥路面温柔的唰唰声。路旁的风景转瞬即逝,这一切让你完全放松,你所看到的,一切闹中存静,在你的面前,一切都不会为昨天不安,不会为明天担忧,只是努力生活在今天,快乐在此时此刻。如此一来,在汽车轻巧的滑行中,便会体会出仿佛驾驭着自己的灵魂的愉悦……
亦舒说,“外面是一株玫瑰,内心却是一棵树,完全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对生活要有一种温柔的坚持”。做好一些事情是要充满热情的,冒一些汗水,有小小的温暖。生命中的小成就有时是由一个个勇气带来。但同时,也要保持着冷静,让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那些平时不能放下的事、忧心与不安,往往是我们想要的太多,才容易陷入无谓的烦恼中,何不让它们像车窗外的风景,瞬间便从眼前掠过,只把美好的都用来欣赏。
高速路的两侧有连片的棚室,宽阔的道路两旁隔三差五地撑起大大的太阳伞,简易桌子上堆满了泛着诱人光泽的葡萄,我关注的是太阳伞下出售葡萄的的人们。他们注视着每一辆来往的汽车,似乎是在等待迎接久违的亲人。那翘首以盼的目光,让我醒悟。我们是同类,所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都是期待着耕耘后的收获,收获带来的实现梦想后的满足……
每天都要在这条路上游走,如同时光的流逝。但无论走多少遍,由于心境不同,这相同的景色却仿佛永远都是不重叠的梦,温暖又美丽,鲜活又飘渺,亲近又疏高,真实又虚无。那天,由于接听一个电话,我把车停在高速公路的出口。推开车门,迎面扑来的空气中,嗅出秋的凉意,但身处大自然所带来的自由感,拉长了时间,一切细密的感受都缓慢向你涌来。秋日的阳光从疏落的枝头漏下,飒飒的枝叶带着一圈圈的晕黄,漫天抛洒,仿佛要努力地把自己抛得更远,更远。这是如此微妙的时刻,心底潜伏的伤口,一定会在这样恬淡的境界里慢慢愈合,原本盘踞于内心的那些奢求、欲望,就像这秋天的树丫上层叠的叶片,终于要在凉风里落去,但那不仅仅是凋零。如果我们能感觉到是一种回归,就一定会享受到在旋转的飘落之中,如糖落水中的美感,因缓慢地溶化而安详,因安详的依偎而温暖。
眼看着人生的野火烧过自己,没有大声哭泣,更不会僵卧如蚕,而是自然地接受,把记忆保存在深深的草根里,终会有一个时刻,你自己会来欣赏那野火烧过原野所升起的长烟。这一刻,一定是心被治愈的时光,生命也因此得到更壮美的成长。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无时无刻不在路上的游走,把所有的付出都看成是一片风景。张爱玲说,“生活好像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却爬满了虱子”。太悲凉,平凡如你我,能放下一颗得失之心,悟出平常日子的禅意,不把奔波当成劳顿,而成为一种诗意的游走,让布衣生活开出花朵是最好不过的。
每天驾车行驶在路上,总会心境豁然开朗,“太阳每天都会出来,明日又是艳阳高照”,即使遭遇可恶的阴天雪雨,我在行驶的途中总是这样祝福自己!
就如我,秋风高扬,我在前面行驶,你跟后何如?(黑龙江大庆市大同区文体局)
5——涌庐诗七首
□ 涌庐
归 来
夜已不寐
所有以梦为霜的日子
却将离去
春从故乡来
我乃兴奋地
一一唤起它们的名字
虽然记忆的清茶
因思念而泛白
我仍努力打听着
江南的消息
自那年匆匆而别
那个濯足的女子怎样了
黄昏独坐
静坐在这个七月黄昏
窗外的思绪渗进了一丝清香
却又在刹那间被时光凝住
像生命的印痕总带着些忧伤
都市总像让人窒息的浅月
照着梦境从孤寂里开了花
且容我悄悄地铺开稿纸
让夜色迎来诗情的造访
过了时的
你的心情
也像过了时的
这十二月的天气
是出奇温暖
好像春天一样
只有冷峻的月光
时刻警醒着
照着黑白的影像
保持着坚忍
却都是些过了时的记忆
其实 那一天我就知道了
很多都已经是过了时的东西
比如说那些无聊的连续剧
比如掺了糖的白开水
比如你抽屉里的旧纸片
还有这收集了一年的眼泪
感 知
星芒在变换着角度
收拢了这一年的记忆
像收拢了信笺、夏天、还有体温
层层捆扎
那些单恋的叶子
也像无终的故事
纷纷感知了秋凉
藏一片在袖中
藏一片在风中
而窗外足痕渐远
听------落雪的声音
等待一个人
(给母亲)
常想起那些下雨的日子
你踏着泥泞归来
今已不复某年
像童年绿荫的墙围
依稀泛不起一点斑斓
我仍努力着推窗张望
沫雨如昔
空旷的等待
熟悉的饭香——
而门外的那个人
却不再来了
遗忘的时光
忘了八月还是九月
蝉在街头的音乐里不安的叫着
那时的天空特别的蓝
一些云朵变得低了
好像曾经幸福的日子
变得触手可及
你却为何一定拉我去看
那场八十年代的旧电影
光与影在变幻着
黑夜、白昼
都成了必然
那天下午,我们还做了什么
我都已忘记
只记得一片大大的叶子落下时
我刚好闭上了眼睛
那些水的记忆
淌在夏天的时光里,
一些雨水如童年的一些细节,
逆流面前,
映出一个老男人的身影。
它们从哪里来?
又消散而消失、消瘦,
化一泓悠然。
当蔓草青青时,你会发现
消瘦的不止是骨骼,
还有些思绪,
隐约的欢喜与悲戚的唱和
一起滑落,从黑黑的夜开始
呜咽于面颊,
像真正没有了纠缠、拘束,
也就了却了彼此
陵县工商局
6——“《三李诗抄》析注”出版
本报讯 日前,《<三李诗抄>析注》由线装书局出版发行。为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增添了浓重的文化色彩。
该书以清代光绪十二年西安郡斋刻《三李诗抄》为底本,参照乾隆、嘉庆单行本和“三李先生”诗话、日记、墨迹、未刊稿等史料,历经五载,共计80万字。
全书共对《三李诗抄》1179首诗歌逐首进行了简析、校勘和注释,比较详细地分析了每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动机、寓意和诗人的感受、寄托等,对于高密诗派研究又砌筑了一级台阶。该书附录部分有“三李先生”交游录、著作版本考、诗补遗等珍贵资料。其中,“三李先生”补遗诗270首,使该书成为目前收录“三李先生”诗作最多的第一部著作。参加高密诗派研讨会的代表们对该书的出版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这是继2011年出版《高密诗派研究》一书之后的重要成果,再次填补该项研究国内空白。
“高密诗派”是高密古典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在过去200多年的时间里,以其风雅旨归、中晚唐律格和寒士气骨挺生古代诗坛,影响遍及全国十数省,或传衍至朝、越、日、韩,成为清代中期山东诗歌的制高点,成为中国“寒士诗歌”的代表性诗派。
该书是由邹长春、李丹平、赵宝靖合作完成的,由高密诗派研究会和山东新春集团联合出版。 (阿文)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