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风20131017
来源:作者:齐鲁风时间:2013-12-30热度:0次
齐鲁风20131014 齐鲁风20131021
齐鲁风20131017 2013-10-16 18:17:20| 分类: 齐鲁风2013见报稿 | 标签: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刊头照——济南章丘百脉泉 易安楼 高山/摄
刊头题字——郭振峰(莱阳宋琬画店)
1——和苏东坡做朋友
——读《苏东坡传》有感
作者——王大学
穿越九百年,泡一壶好茶,和先生坐下来聊聊。或者更好的,备一壶好酒,与先生畅饮一番,再在月光下散步漫谈。除了时光的距离,我想先生是不会拒绝的,他曾对弟弟子由说过:“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我想,即便我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读书人或者只是一介匹夫,先生也会欣然应允的,况且我深深地被他折服、为他倾倒,是他的铁杆粉丝。如果不能穿越九百年,那就让我再认认真真读一遍《苏东坡传》,通过林语堂先生力透纸背的文字去触摸他的一生,至少在心里,我要和苏东坡做朋友。
大文豪、大书法家、大诗人,这是我们在小学课本里就了解到的。那些千古名句出自他的笔下,那么美,那么遒健,那么质朴,“那么字字自真纯的心肺间流出”,经历了千年时光仍能直接穿透人们的心扉。二十岁就成为全国一流的学者,四十几岁又做了皇帝的秘书、老师,才气纵横一生,竟无低谷。有同为“唐宋八大家”的父亲和弟弟,有最亲密的人做知音,特别是与弟弟子由,他们兄弟之间友爱、慰藉、扶助、思念,还有彼此间那种深深的理解和欣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份手足、知音之情,诗人毕生歌咏。他是多么幸福的文豪、书法家和诗人啊。
可我更为之倾倒的是他的人品。一千年以来,历朝历代,这么多人传颂他,是因为他的才气,但这么多人热爱他,可能更是因为他的人品了。我只是热爱他的人中最普通的一个,但我心中也有我认识的苏东坡:守正,出奇。
很多人说苏东坡一生都在政治党争的漩涡中起伏,我倒觉得,他和对手王安石都是坚持理想的“顽拗之人”,并未掺杂个人恩怨在其中,政见不同而已。但相比之下,苏东坡一生固守的,不像是政见,而是对人民的一腔挚热感情。他反对王安石,皆是由于新政带给人民的痛苦和压力。他对新政的实施后果做了细致入微的入户调研,他用他生动的笔墨为穷苦的人呐喊,他千方百计救济饥馑,他写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哪怕屡遭贬谪甚至受到逮捕,他仍是抗言直论,不稍隐讳。林语堂评价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如此这般的理想和抱负,如此这般的真笃诚恳甚至不计后果,如此这般的政途几起几伏,造就的应该是一个严谨、刻板、沉重的他,但了解的人都知道,虽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苟苟营营的政治勾当之上。”因为他心中的从不是自己,是人民,是人民安平稳足的生活,在这方面,他真的是固执守正的。
好奇深思,多才多艺,你不能想象他如何能跨那么多领域施展他的才华。就说在杭州吧,在古人讲“知天命”的年纪里,作为杭州太守,这位大学者竟然一年半没有打开过书,而是奋战在浩大的工程中:他疏通河道,建设了水闸,设计并实现了一套解决海水将淤泥带入运河的长久之道;他为杭州居民建设了一套清洁供水系统,家家都能喝上西湖的淡水;他建设了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安乐坊”,传播推广有效药方,此医院在苏东坡离开杭州后仍照常为患者诊治;在完成全城的输水管和六个水库的工程后,他开始治理西湖,清除水草,堆建长堤,完成了苏堤、三潭印月等西湖景致的建设,甚至实施了一套家庭承包养护西湖的经济政策……他还计划扩展江苏的运河系统,改造钱塘江入杭州湾的江口……你能不说他奇思多才么?如果不只看在杭州,他还在徐州防堵洪水,建设黄楼,救了全城百姓;能防患未然,储粮济民,调节经济;能整顿军纪,操练兵戎;还会种橘养竹,会酿桂花酒,研习心性,修炼瑜伽术……你能说他不知识广博么?他既能郑重庄严,又能顺遂天性,热诚友善,享受宴饮,享受美食,天真纯朴,自然流露,这个太守,全无半点架子,脱下袍子和小褂,赤背在躺椅上睡觉,享受竹林的午后阳光……你能说他不热爱生活么?林语堂先生评价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是啊,他是如此多面,又如此透明。守正与出奇,在苏东坡,真是个完美的结合。
但最最让我迷恋、不能自拔的是他的胸怀。他是真正的乐天达人。他的一生跌宕坎坷,但他的一生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当忧患来临,他的一笑置之真的是有种魔力,这种魔力穿越千年,告诉我什么是美好的人生。
有家有爱有朋友。看好多古代贤臣为了力谏,动不动就赌上全家九族的性命,觉得甚为草率,何以如此轻视家庭?但看苏东坡,他的一生辗转大江南北,有过辉煌也有过困顿,算得上颠沛,但不能说流离。因为无论是在家乡、在都城还是在流放的边陲,都有家人的爱和陪伴。无论顺境中、逆境中,或在友人协助下置一小园,或亲自动手搭建茅庐,虽然每次都会几乎花光所有积蓄,但他重视和享受着“家”的温暖。孩子们一一长大,成家立业,苏公无一不关心关注。甚至弟弟的孩子们,他都热心地张罗婚配。即便是贬谪,在岭南,有知己朝云相伴;在海南,次子过也一直陪在他的身边,成为他时刻不离的伴侣。在密州时,想起不能见面的弟弟,他写出了公认最好的中秋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他更富有的是朋友。谈笑有鸿儒,往来有白丁。林语堂先生讲他富有“民主”精神,他与帝王、诗人、公卿来往,与隐士、药师、酒馆主人、不识字的农妇也是朋友。他的至交是诗僧、无名道士、还有比他更贫穷的 这些人带给他不同层面精神的满足,这种精神的满足带给他相同的纯净的快乐。
他恨事不恨人。这不仅仅是一种宽容,而是一种超然。他毕生都在反对的王安石新政,甚至为此被捕下狱,但当王安石已是疲惫颓唐的老人之时,苏东坡仍去看他,与他下棋,探讨诗与佛学。将他在年迈之时贬谪到岭南继而又放逐海南的章惇后来也被放逐雷州,苏东坡在遇赦北归的路上还写信安慰和问候……此等胸襟,不是他原谅了他们,而是他没有恨过。他将忧患一笑置之,他像清风无所畏惧,所以他过的快乐,是真正的神仙。
他享受每一个当下。林语堂先生将《苏东坡传》分为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和流放岁月四卷。在看到第四卷之前,我有两天没敢往下看,我以为会充满灰色的笔调和忧郁的心境。但我读后,竟没有找到一丝灰色,充满了明媚阳光的明亮、甜美桂花酒的香气和爽朗的笑声。我看不到以第一个牺牲者的身份横越中国南部巍峨雄伟的山脉,跋涉一千五百里从中国北部到南部的老人的一声叹息,我看到的是他的惊叹和欣喜。即便连续四道贬谪的命令接踵而来,即便在海南岛“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他仍在享受生活。他充分观赏着贬谪之路上沿途穿越的美丽乡野、高山深谷,看动人心神的急流高山,游历关隘名寺,惊奇于南国的橘林和香蕉园。苏武在漠北放羊是那样凄凉,苏东坡千里流放却写出了“岭南万户皆春色”的诗句。与来访的老友论诗,与农妇学习酿酒,甚至发明了美食烤羊脊!连迫害他的章惇都认为他怎么过得那么好?!章惇不懂,苏东坡是旷世奇才乐天派,在他的人生观里,生命是不朽的,美好的,他尽情享受这人生。人生的每一刹那,只要连绵不断,也就美好可喜了。所以我爱苏东坡,折服于他的纯粹,陪他享受欢喜。
不管能不能穿越九百年,我要和苏东坡做朋友。
(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
2——客过云门心自通
作者——王晓红
早就听说云门山不同于别的山:山虽不高,却有千仞之势;山内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山顶上有石洞南北相通,如明镜高悬,如云门在天;山崖镌有中国古代最大的摩崖题刻“寿”字,“寿比南山”即源于此。
如此神往之山,令人拜读。
在一个雨后初歇的春日,天刚放亮我就爬上了山口。正要继续往上爬时,抬眼一看,“云门”正往外涌雾,一浪接着一浪,就像神话中的喷雾大仙用了法术,一会功夫整个山谷被大雾笼罩,神秘莫测。感叹中,天没了,山空了,人轻了,思想缥缈了。我担心迷路,只好坐在石头上等雾散去。这时,一位下山的老乡对我讲:“这么大的雾难得一见,让你赶上了,看样子一时半会儿是退不去了,其实这山看的太清亮了也就没多大意思了,跟着我一块下山吧。”
我只好往回走。但心里并无多大遗憾。没看清山,路被雾迷,雾里看山,悟出的是形影之处,离合之中,有无之道。许多事物若是看的太透、太真、太重,也真的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可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这就让人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我想,无非就是这些:一小半是源于生存,一小半是源于情缘,一小半是源于攀比,一小半是源于欲望,加上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怎么能不让人殚心竭虑,失意失志。
其实,人生匆匆过客。太阳系绕银河系一周要3亿年,人与时空相比,谁能说不是转瞬即逝,弹指一挥间!什么情缘,金钱,名利,真的都是过眼云烟。因此,何必计较的太多,因为人的欲望是永远也填不满的沟壑。记得小时候就会背这样的打油诗:人生在世全为吃,有了吃后恨缺衣,绫罗绸缎置几匹,胯下又少骏马骑,置下骡子买下马,又缺鞍前马后的,使唤丫头买几个,回头又嫌房屋低,修下高楼和大厦,房中又少美貌妻,说上三房并五妾,有钱又怕官家欺,七品官爵做知县,总嫌县衙屋檐低,当朝宰相权势大,哪如登基做皇帝。结果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都变成了欲望的工具,把一个个本该自由自在的人都变成了物欲、官欲、名欲、情欲的努力,哪里还有时间享受幸福和快乐。
冷暖自知不逐流,贫富贵溅莫纷争。无论什么社会都是有等级的,等级的社会就会有很多事不公平,别抱怨,别纷争,因为争来争去会把自己掉进一个深渊。如果真的要争,就多和自己竞争,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的上帝,没有必要和别人争,更没必要和天争。再就是,人千万别攀比。如果执意要比,你就想:穿皮鞋的不一定比穿布鞋的舒服;发财的不一定比挣工资的痛快;当领导的不一定比当百姓的自由;喝酒的不一定比喝茶的舒心……人有点阿Q精神不一定是坏事。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心境平和、淡泊自然;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学会化复杂为简单,做到入而能出,往而能返。
密云不雨终有雨,月亮不圆终能盈。只要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人,就应快乐地生活,是你的总会到来!
(潍坊市国土资源局奎文分局)
3——想起姥爷
作者——李健
姥姥爷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和蔼安详,恬静宁和。一辈子平平淡淡,波澜无兴。
有一个关于姥爷的情景一直在脑海中清晰地呈现。儿时,姥爷来我们家,坐在堂屋方桌的正坐上,一脸的安详,旁边的方桌摆着一只白瓷酒壶与一只白瓷小酒盅,最重要的是还有一碗腾腾冒着热气,散发出诱人香气的葱花炒鸡蛋,这对幼时的我和哥哥来说是致命的诱惑。这时,我们总是围绕在姥爷和方桌的附近,踮起脚眼睛不时的偷偷瞄着桌上的那碗炒鸡蛋,甚至观察着姥爷每次端起小酒盅抿一口后,拿起筷子在碗中夹得鸡蛋块的大小,值得我和哥哥庆幸的是,姥爷每次都夹一小块放在嘴中,慢慢的咀嚼。这时姥爷总会眯着眼睛一脸慈爱地笑着,向我们摆手,招呼我们过去,给我和哥哥一人夹一大口炒鸡蛋,母亲也总是在这时察觉到了什么,从旁边走过来说:“给姥爷炒得鸡蛋,你们还抢着吃,去,上院子里玩去。”于是,我和哥哥嘴里吃着炒鸡蛋,心满意足地跑了出去。可是,美味品尝的很短暂,一转眼嘴里就只剩下炒鸡蛋那香美的余味了,不一会儿,我和哥哥看到母亲没在屋里,就又从外面转到了姥爷的身边,期待着下一口美味的赏给,如偿所愿,姥爷好像早就准备好一样,又给我们一人夹了一大块鸡蛋,塞了满满的一大口,恰好母亲正从门外进来,我和哥哥慌忙地收起臌胀的腮帮子,闭紧嘴巴,飞快的跑走了。跑到院子里,我和哥哥这次没有大快朵颐地嚼咽下去,而是从嘴里吐出那一大块炒鸡蛋捧在手心里,慢慢的品尝。记得,姥爷的那碗炒鸡蛋总会剩下大半碗,最后端到我和哥哥的面前。
那年,我和哥哥已经去镇上读小学了。一天,放学后,和同村的小伙伴们走路回家。恰逢镇上大集,我们要穿过集市,和伙伴们一路说笑蹦跳着走到集口,远远的看见前面有一位清瘦的老人,头上戴着斗笠佝偻着身子推着一辆独轮车,车上用绳子扣捆着一口大铁锅,车把上还系挂着一包用油纸包着的油条。等我们渐渐地走近,我和哥哥几乎同时喊出“姥爷”……姥爷笑笑,指指那包油条:“咱回家吃,啊!”
我们一路欢喜雀跃。等到了胡同口,我和哥哥丢下姥爷,都争先恐后的往家里飞奔而去,一进院门就一起大声的喊“娘,姥爷来了,姥爷来了”……
如今,姥爷早已走了。去到了一个没有喧嚣没有尘埃,真正安然的世界。炒鸡蛋和炸油条的味道,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惠民县国土资源局石庙所)
4——出临淄记
作者——王德亭
国庆长假的第二天,我和爱人带小女儿去博山的源泉。我们更看重“去”的过程——让女儿过把坐绿皮火车的瘾。
到南仇站赶火车,坐7053次客车,到博山源迁站下车,时9:50。
游开元溶洞。开元溶洞游程1280米,1994年发现,1997年开放。溶洞分8个厅,可我游了一趟,怎么也凑不齐那个数。难道说这里面也有藏掖?洞里的石笋、石幔皆有可观处,还有葡萄沟等特色景观。至于“定海神针”,与南方一些溶洞颇有“撞车”之嫌,这样缺乏创意的景点命名,夺不了多少眼球。开元溶洞高低起伏,落差大,倒有点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味道了。在南方,我看过桂林的七星岩、银子岩,游过张家界的黄龙洞。在北方的溶洞中,沂源县土门镇溶洞,青州市仰天山溶洞,都各有千秋,开元溶洞或许不比它们逊色,只是门票70元,是不是与挂几个A的景点攀高低呢?
游完溶洞,在山下一家没有名字的饭店就餐。我来博山前,朋友说起来,说到博山去吃鱼。可见,在人们的游历中,吃是放在第一位的。博山的鱼或有特色?当店家让我点菜时,我点了一个鳟鱼,35元,也不知道跟人讨价。鱼上来,动了筷子,才听邻桌一位中年女人把鱼价砍到了20元,不知店家肯不肯依她。
从这里到青龙山,一条道就能过去。青龙山不能到山顶,上山的路被拦在一个院子里,门票20元。拿出女儿的学生证,问女儿的门票可否优惠,他们说个人承包,跟“正式”景点不一样。院子里一池子一池子的鱼,原来这鱼人工饲养,批量生产。怪不得那妇女跟饭店砍价。登青龙山,一路的古建筑,差不多到了山半腰。建筑看尽,路也就到了尽头。这能叫古建筑吗?是前朝所建,还是后人仿建的?看那青砖青山的堆砌,走在长了青苔的砖墁地上,倒颇有让人暌违的感觉。在山上,倚栏而望,看到山脚一湾绿水绕村而过,那个红瓦灰砖的村子,就是源泉了。据山民说,兴旺时,村里到了1700多口人,这个规模,与我老家河崖当年不分伯仲了。
赶往车站的路上,一条小河一路蜿蜒,陪伴我们。河滩上,一位老人在牧羊。女儿主动凑上去跟他聊放羊的事,她一口一个爷爷叫着,叫得老人心花怒放,很愿意跟女儿搭话。老人姓赵,76岁,脸上有几个麻坑。他说话和气,知道我们来自临淄,他说,这里到临淄125里路。他指指脚下的河流,这是淄河。淄河到了我们村,绕了半圈,一上一下,颇得首尾相顾之妙。只是我对他说的路程费猜疑,不知是到临淄城的距离,还是到辛店的远近。
老人家住源泉村。他说,山底下的河流,是山上的泉子淌下来的。但愿如此!现在如果还有这样的河水,阿弥陀佛!
我们是搭乘别人租的面包车去的开元溶洞。赶往车站,租车去吧,疼钱;下步走吧,又不熟悉道路。我左右为难,来了一位老人。他背着一个黑皮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很时兴,背着这样的包走亲戚。现在还背在身上,就有些古式了!老人姓邢,家住太河,他说是来“要”着吃的,这回也是赶点坐火车。他这个人一见面就像个跑江湖的,给我女儿相面,说我女儿“金龙鼻子凤凰眼,毕竟后来是高官”,但得少看电视,少上电脑。老人的话,可以听一半留一半。他至少告诉孩子:好的前途等不来,要靠学习,这一点不违背科学。我没理由驳老人的面子。他还说,20年后我女儿必定富贵,但不能早婚,得过了25岁再找婆家。不过,他是看不到那一天了。这大概有一半也是实话,因为他已经79岁,比牧羊老人还要长三岁。老人对这条路端得熟悉,让我们少费了很多口舌。我们跟着他,绕过崖畔,走过沟坎,越陌度阡,走过东高,下了西高村,就到了车站。稍事休息,火车就过来了。老人到北牟站下车,回家要过两条隧道,所以他出门一定带着手电筒,好照着亮钻隧道。很遗憾,我们不能陪这个有趣的老人了。
这次出行,始终有一个人牵挂我们。文友学德的电话几乎追了我一路。他担心我多跑了路。在去源泉的火车上,我发现一个未接电话,是学德打过来的。游完开元溶洞,刚在公园里坐定,学德的电话又来了,指点我去往青龙山的路。这条线,学德熟门熟路,只是他不放假,我约他来的想法只好打消。
学德是我的文友,二十五六年前我们往区广播站投稿。我们志趣相投,差不多是一个头磕到地上的弟兄。虽然为了养家各奔前程,至今却依然相得。
(淄博市国土资源局临淄分局)
5——味 道
(外一首)
□ 马本法
序:生普洱青涩难咽,熟普洱圆滑无味。最喜欢陈年的生普,淡淡的苦,浓浓的香,渐趋沉静,不失火性,带着鲜明成长的印记,辉映着成年男人的性格。
最喜欢
截一段下午的时光
揉碎了
用一杯陈年的生普洱
静静地
泡出芬芳
就好象
打开光阴的盒子
抓一把往事洒下
在开水里蒸腾 舒展
慢慢褪去
那些青涩的感伤
琥珀色的茶汤
中和了流年的味道
在味蕾上停留
当岁月泛起回甘
苦就变成
深沉的香
绍兴半日游有感
题记:在绍兴出差,游沈园、鲁讯故居,得知妻子在家生病有感。
一个人行走在
越中的街
一群人的喧闹
在身外
沈园
修复扩建
非复旧时亭台
八百年的光阴
无法抚平
一个忧伤的故事
陆游和唐婉
到底谁在抱怨
静谧的时空里
依稀
仍有一种情愫
在徘徊
鲁迅中路
彩色的底版
沿街铺开
试图翻新
那个泛黄的年代
黄昏落日
高墙深宅
一声远去的叹息
我无法直面
少年鲁迅
沉重的情怀
且把思绪拉回
检点沿街的叫卖
买一本相册带回
记下你的点滴
收藏你
收藏幸福
收藏现在
挑一个笔记本送你
写上我的诺言
相信我
相信爱情
相信
未来
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政府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