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风20130829
来源:作者:齐鲁风时间:2013-12-27热度:0次
刊头照——济南历下鞭指巷 状元府大门 峻岭/摄
刊头题字—— 张其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留 影
作者——齐建水
我把镜头对准了麦田。
朝阳就像一口泉眼,汩突汩突地喷涌着橙红的流彩,这流彩泻向无垠的大地,麦田经它的濡染,呈现出纯金的颜色。饱满的麦穗在晨风中时仰时俯,全身心地亲近着泥土,用灵魂跟土地喃喃低语些什么,麦芒上沾染着一串串细碎的泪珠。
两只布谷鸟披着霞光,“咕咕”地叫着,从眼前飞过,我急忙调转镜头追拍,把它们灵巧矫健的身姿定格在这初夏的晨光中。
翻看照片效果,一片残墙断壁矗立在照片的远端,灰黄苍凉,与四下柔美的风景反差很大,极不和谐。我又举起相机,转动变焦环把远处的影像拉到眼前。这是一个拆迁后的村庄,房顶和门窗已经拆走了,只剩下一段段没有拆除的土墙。再仔细搜索,断壁前的草地上,有一群羊,身披霞彩,皮毛映着红光,仿佛来自某个童话。
为了拍摄得更清晰,我向羊群走去。刚刚走近,忽然听到有收音机播放中央广播电台“报纸与摘要”节目的声音,循声看去,只见一位老大爷正在一段残壁后,坐在一个马扎上,翘着二郎腿,高挑的鞭子竖在肩上,手里拿着一部红色袖珍收音机。老大爷七十来岁的样子,一张铜褐色的脸,眼睛平和地目视前方,神态怡然。
我上前打招呼:“大爷,这么早就来放羊啊。”
老大爷看看我,把收音机的音量关得小一点,站起来,说:“早晨凉快嘛。”
我指指背后的残墙断壁,问:“这房子、院子怎么都拆了呢?”
老大爷说:“要在这里盖大楼,建社区呢。”
“哦,”我环视四周,感叹一声,说:“好好的房子、院子都拆了,可惜呀!”
老大爷盯了我一会儿,说:“咋不可惜?我们祖祖辈辈在这个村子里生活,在前面这片土地上讨食儿吃,现在上面要我们搬迁,辛辛苦苦建起的房子院子都拆了,怎么不心疼!”
老大爷很健谈,自我介绍姓史,接着跟我讲起了他们村的来历。他说这个村是明朝永乐年间从河北枣强迁来的,自他的始祖一副担子,一头挑着一领破席卷,一头挑着一个盛锅碗杂物的大筐来到这里定居,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后来又陆续来了几户人家,在这里开荒种地,垒墙盖屋,繁衍生息,从起初的几户人家,发展成了现在近千人的大村。可谁也没想到,不到一个月的功夫,这延续了几百年的村子说拆就拆光了。
史大爷不说了,板着脸孔,仿佛沉浸在对历史的追忆中,眼窝渐渐潮湿起来。
我也沉默下来。我想,拆迁一定是他心头的巨痛,我不该去揭他的伤疤。
就在我后悔的当儿,史大爷紧绷着的脸松驰下来,又开口了:“其实,仔细想想政府这些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是为咱老百姓好哩。像我们这样一个村,土地就那么多,可人口却在不断增长,家家院子越盖越大,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不采取点措施,总有吃不饱肚子的那一天。现在搞社区,建楼房,节约了土地,减少了土地浪费,把腾出来的土地用来多打粮食,多种蔬菜,多上项目,让大家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不是更好吗?”史大爷眯着眼望着远方,用充满期望的口吻说:“没想到,我这七十多岁的人了,还能住上楼房,这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可是以前做梦也想不到啊!哈哈。”
我被史大爷这爽朗的笑声打动了:多么通情达理而又容易满足的农民啊!土地是万物之母,尤其对于农民来说,更是安身立命之本。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用地项目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珍贵,这样一来,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集约用地,高效用地,就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之想到了老百性的觉悟为什么如此之高,思想理念为什么转变得这么快,我想,这肯定与国家政策贴民心、顺民意和国土管理等有关部门的扎实工作分不开。
我的思考正信马由缰,史大爷又说话了:“小伙子,给我照张相行吗?”
我一怔,连忙说:“行,行啊,当然行!”
史大爷把我领到附近一个院子里,一棵苍老遒劲的石榴树枝繁叶茂,花开如火,树旁立着一个青色的碌碡,躺着一盘废弃的石磨。史大爷说:“这就是俺家的院子,过几天就要推平了,在这里给俺留个影吧,以后做个念想。”说完,站到树前。明亮的侧逆光打在他的脸上,金色的沟壑更加鲜明,花白的头发和胡子被阳光傅上了一层亮红的光晕。我稳持相机,连续按下快门。
留影的空儿,羊群已啃食到麦田边上,史大爷急忙跑过去,抡起鞭子在空中划一道美丽的弧线,“啪”地打一记响鞭。伴随着一声命令“回来!”,羊群像听话的儿子立马调转了头,向一旁的树林移动。
太阳越来越高,越来越亮。旧村上空的那团微紫色的薄雾渐渐变成了乳白色,卷舒着,升腾着,形成了一朵巨大的祥云。不远处,金色的麦田如璀璨的金毯随风飘动。上百只麻雀身披亮光,网一样撒过来,没有落地,又飞向别处,还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是讨论这里社区楼房建成后谁谁在几楼安巢吗?
充满生机的初夏在阳光的氤氲里酿造着丰收欢乐的气氛,一切辛劳、愁苦、沉重的叹息尽被消融。史大爷扛着长鞭远去了。我举起相机,转动变焦环,把他和他的羊群连同金色的麦田,拉得近些,更近些……
(济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杂谈“包装”
作者——邱玉武
早上洗漱,偶想起“包装”一词。缘自近日买一手机,纯系高仿杂牌的“三无”产品,想象多便宜就多便宜,原本只是看重他的超长待机,没想到综合品质一点不次,真物超所值!巧的是附件有一手机套,用上后自我感觉档次立马就更上去了,因比较重且宽大,行动时只好总是掂在手里,同事见后也掂在手里试了试连给好评,手机真容都没看。
我知道这“面子”是这机套给挣的,瞬间又想到这机套其实又像极女人的化妆,说句最最心里的话,好多所谓的“星”女,看起来的确是漂亮、美、风情万种,但是看她们的素颜形象,真有不少是属于令男人倒胃让女人自信的类型。周围很多女士虽然总是淡妆示人、几近素颜,可在我眼里都比“星”女强多了,毕竟素颜才是真,不是吗?“星”们可能连吃饭入厕都得带着小镜子、小镊子、粉盒之类的吧,估计睡觉时都的注意保持好粉底,普通人是享受不了那种“白腻子”抹出来的白和熏的。
昨晚看央视报道某神医故里,每公斤价值近万元的藏红花竟是红纸做的,再一次被雷,看来包装的再好也会漏。 前几天和儿子探讨过关于高雅艺术和低俗艺术的话题,如果春节晚会自始至终都是帕瓦罗蒂在引吭高歌,这个年夜保证会过的静悄悄,多数老百姓可不管是雅呀还是俗呀,我们只要能发自肺腑的乐,哪怕把牙全笑掉了也无所谓,笑一笑十年少吗。
个人理解雅的东西有点高,俗的东西多是信手拈来更接“底”气,两者都再尝试着包装一下彼此更接近更兼容一下是不是就更好呢,总比相互掐好吧。
孙大圣动不动就腾跃十万八千里前去找人帮忙。它的乾坤大挪移也是吴承恩给包的装,但是显然承载了作者更多的希望和想象。
“想象”没有终极目标和界限吗?刚想结束,不禁又想起“皇帝的新衣”和里边那聪明的大臣们及愚笨的小孩。
包装是想象的结果。包装有好的包装,也有有害的包装。冰棍如果没有包装很快就能化掉,只需一层纸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金玉是败絮的包装,类似“口腹蜜剑”是推卸责任,掩盖无德、妒贤嫉能的包装。
包装绝不是想象的唯一结果。
世上包装千千万万,唯有脚踏实地才是真,我们国土人不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吗?不但用不着不应该包装而且还正用最先进的科技和最无畏的辛劳洞察绞杀一切虚伪和祸害的包装,我们所从事的事业绝对堪称伟大,我们就是使一切事物得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载体变得承载更多更久的真善美者。
上述思维过程几乎在瞬间完成,感觉像是参加了一次开卷考试,很轻松,愉悦,趁热打铁整理起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看来富余想象善于思维很多时候都是种快乐的事。
年初,一时兴起染了发,后觉极不习惯,洗掉决不再染,这算是自我进行的包装和反包装吧。(青州国土资源局)
4——一地沁凉的月光
(外二首)
□ 陈忠
当李白把一地沁凉的月光
撒成一片白霜
故乡,就成了异乡
我就在异乡
我看见的月光,不在天上
我看见的白霜,铺在心上
我的泪之所以迟迟落不下来
是因为
我的故乡没有了村庄
当李白低头的瞬间
我内心里的那一枚月亮
碎在了地上
偶遇,会带来不安
在北京街头,不期而遇的那些故人
是走失的记忆里突然折回的影子
他们沧桑的模样,
极容易被旁观者忽视
那个曾经面如桃花的女人
在四月,让我想起九月隆起的废墟
她脸上裹着的纱巾,在我看来
已失去了遮挡的意义
而那个在地铁站里,偶遇的
脸色浮肿的男人,让我感到老了许多
他让我的期待安静了下来
呼啸而过的列车,在我犹豫的瞬间
迫不及待地,消失在了幽暗的隧道里
这时,一个出现在我面前的少女
让我极度不安起来,她身上散发出的
阳光味道,吸吮了所有地下的暗色
我多想她静止在那里,就像一只蝴蝶
意外地浮悬在一片黑色的树林之上
然后,沉寂;一切都是多余……
生日歌
一支蜡烛
本来就短
还要吹上一口
就像祝福
还没享受
就又少了一遍
生命如斯
何谓苦短
愚人节之后的生日
就是对生命的调侃
年年点燃
每日祈愿
不求面如桃花瓣
只求心底清如泉
山东省散文学会
3——画山水的地质队员
——刘超的书画艺术
□ 秦幸福
《“百年西泠金石缘”——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作品集》,以诗、书、画、印“全能”入选的只有刘超——山东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地质高级工程师。时在2009年。
刘超对于绘画的偏好始于童年。长大后,愿望是报考美术专业,可身为地质队员的父亲死活不同意,不服从就“遒”死他。无奈之下,高考志愿填报地质院校,被成都地质学院录取。
1991年夏,刘超大学毕业分配到现在单位,从事1:5万区域地质调查。五年后,两个图幅掩卷,正赶上地勘行业加速下滑,大量地质技术人员“富余”。对于念念不忘画画、刻章的刘超,“待岗”反成天赐良机,学习书画艺术的心劲陡然健旺。
他意识到“无师”必多弯路。于是,靠着爱人几百元的工资维持家里的生计,他另筹款项,于1997年秋,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投师李刚田,专心研修篆刻。在京一年,博览众家,眼界大开,“刀笔”功夫日臻成熟。此后,他的篆刻不仅为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中国画研究院院长龙瑞所用,而且还从日本、韩国书画家那里得到了不菲的报酬,用自己的艺术创作改善了生活窘况。
2002年,他二度赴京,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研究生班,师承李可染的门生龙瑞,主攻文人画理论,专心研修山水画。
“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坚信书画同源,是刘超山水画学习、创作的支点。崇尚明朝董其昌“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的画论,在手法上,讲求笔情墨趣、以书法之笔入画,他的体会就是“写”。追求熟而后生的韵味,用笔于稚拙生疏中内含纯熟,尤其在“皴法”的应用上更显功底。他用十几年刻苦修练的甲骨文、钟鼎文书法功底,在绘画创作中很好地诠释了古代文人画的精髓。2005年,其山水画参加山东省慈善总会、省文联“仁爱之光”大型书画义展(卖),入编精品集,原作被香港人收藏。2009年,《林泉高致图》获山东省“五·一文化奖”。十数年中,刘超已有20多幅画作入选国际、国内展览并获奖,成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友会会员。
设色以纯水墨为主,极吝色彩,坚守“脱色即脱俗”、“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的观点,是刘超山水画在形式技法上的最大特点。纵观《当代水墨精英刘超》画册内34幅绘画,除去表现虬松、晚霞等题材时运用一点淡淡的赭石之外,几乎再也看不到其它颜色,但在墨色的浓淡、干湿之间,“寒日满川分众色,暮林风叶起秋声”、“山含红树随时老,天带黄昏一例愁”,其中的意韵,是任何色彩无法表达的。
细品刘超的山水画,于物象之外,可体会其意境之高远、静谧、清雅。崇山之阿、白云深处、小溪之侧,外加微小如蚁的行者,体现的是作者的宇宙观;屋舍一角、独木桥横、牛羊二三,还有负柴的老叟,那是表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家园;“午梵隔云知有寺,夕阳归去未逢僧”,视觉上未见,听觉上是分明感知到的;“繁华行踪嗟我在,山林性格只君知”,又是诗意化的精神寄托。
其造诣同样精深的,还有他的钟鼎文书法及篆刻。齐白石当年“三百石印”即称“富翁”,而刘超已为中外书画家治印千余,并出版了篆刻史论《玺印·篆刻》、《百寿·刘超篆刻作品精选》等书。知情者说,他生活在自己用山水画构筑的空灵世界中,那是一方净土,必由信念和汗水支撑才能坚守其间。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