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风20130919

来源:作者:齐鲁风时间:2013-12-30热度:0

 
 
刊头照——潍坊市  寿光  宁国寺大殿   韩皓宇/摄

刊头题字——刘化顺(惠民县老年书画研究会)

1——中秋月夜剥棒子
作者——高连刚

    农历八月十五恰在秋季中间,故谓之中秋,也叫“仲秋”。每年的这个时候,在我们老家鲁西南一带,也正是“三秋”农忙时节。摘棉花,收玉米,割豆子,拾花生……哪样都耽搁不得。
  因此,在我的记忆中,中秋佳节虽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农人们很少有闲情逸致,像城里人这样吃着月饼,啃着瓜果,喝着小酒,品着酽茶,悠闲自在地坐在自家阳台上赏月。倒是家家户户赶趟儿似的,趁着那明晃晃的月光,把白天没干完、仿佛永远也干不完的农活干一干。
  中秋月下剥棒子(玉米,也叫苞谷),便是定格在我脑海里这么多年挥之不去的一个生活场景。
  那时,根本没有什么联合收割机、玉米脱粒机之类的现代化机械,庄稼地里成熟待收的棒子,只能靠人力去掰。白天,大人们肩扛手抬,把从秫秸杆上掰下来的沉甸甸的棒子,一筐一筐运回家后,每家院子里的空地上便堆成了小山。
  这些新鲜的棒子都是带着苞皮的,为防止棒子粒发霉,还需要尽快把棒子从苞皮里剥露出来,以便进行通风晾晒和贮藏,之所以啥时候再把那金黄的棒子粒从棒子核上尅下来,送到磨房磨成香喷喷的棒子面,那便是农闲的时候了。
  当然,有的人家口粮本就不多,或许还闹着饥荒,正等着这季棒子救急呢,往往这样的人家剥起棒子来,相对较容易些。三下五除二,径自把苞皮一把除掉,只留下那赤条条、精光光的棒子即可。而更多的人家则要凭着手感,把苞皮一层一层剥落时,须留心不能一下子全剥完,得留下3—4片来,如缠辫子一般,把两个棒子拴系在一起,以便好搭在木架上,盘到树干上,或挂到树杈上,去慢慢风干,等忙过了秋耕、秋种再打理。这就增加了些剥棒子的难度与劳动强度。
  记得我六、七岁那年的中秋,我们家吃过晚饭,不一会儿,鸡上了架,羊进了圈,狗趴了窝,猪哼哼着入了眠,月亮很快就爬出来了,圆圆的,像个大烧饼,又像个大银盘,高高挂在夜空,直把那皎洁的月光,毫不吝啬地洒满了农家小院。这时,劳作了一天的父亲,摸出他那随身携带的旱烟袋,先装上一锅老旱烟,美美地吸上几口,而后把烟锅往鞋底上一磕,惬意地说声“剥棒子吧”,母亲便停下手里穿针引线正纳着的鞋底,赶忙招呼我们姊妹几个围坐到“小山”前,开始剥起棒子来。
  起初,少不更事的我,总觉得剥棒子就跟给小娃娃们脱衣服一样,一件一件往下扒,是个很好玩的事情。因此,兴趣盎然,干劲十足。但我剥了没几个,不是把苞皮全剥光了,就是预留的苞皮太多,致使两个棒子很难系到一起。由于不得要领,一时间,手忙脚乱的。大人们看我这个样子,也懒得理会,或许在他们心里压根儿就没指望我能帮着干多少活,只要不跑出去疯玩瞎闹,给家里添些乱子,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约莫过了几袋烟的功夫,很快我的手掌磨出了血泡,手指抠的隐隐作疼,整个胳膊就像灌了铅一般笨重。再看哥哥、姐姐他们,都是用个大粗钉固定在一个长型木板上,剥棒子前先拿棒子往钉上轻轻一划,将裹在外面的苞皮划开一个口,剥起来既快又省劲多了。老实讲,我也想这样“偷懒”,但这简陋的家什最容易划伤手,各家父母都是万万不允许小孩子碰的。只能作罢。
  慢慢地,我的心情变得烦躁起来,开始耍起小孩子脾气,一睹气抓起脚下的几个棒子,如仇敌一般用力往棒子堆里狠狠砸去。父亲威严地扫我一眼,知道我已是猴子屁股坐不住了,便用疼爱的口气对我说道:“别剥啦,你光负责把大人们剥好系起来的棒子,运到门口枣树下就行了,一会儿,我和你哥哥过去再往枣树上挂”。这样,我才得以起身,离开了这漫长、乏味的手工劳作。
  夜,渐渐深了。院里的“小山”,经过一阵忙碌,也慢慢矮下去了。父母和孩子的话也稀了。大家的困意都上来了。这个时候,我们家跟村里的其他人家一样,也是记着过中秋节的。母亲便暂停下手里的活,走进屋里,一会儿象变戏法一般,端出来几块月饼,既作为节庆,又作为奖赏,掰成几瓣给我们分享。看吧,一家人享了口福,咂咂嘴巴,伸一伸懒腰,似乎突然间又长了劲,增了力,马上打起精神,又加快了剥棒子的速度……
  童年的中秋节,因有农活牵绊,虽然简单、辛劳,但并不孤寂落寞。现在想想,皓月当空,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不求大富大贵,就那样啦着家常,忙忙农活,团团圆圆的,噫,不也其乐融融吗?再说,那年那月剥的又何止是棒子,那是农家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啊,温情而又充满希望!  (济南市历下区委宣传部)

2——想念青花瓷一样美丽的姑娘
作者——陈志伟


      时间就像攥在手里的沙子,当你想努力地攥住每一个今天的时候,无数的日子如同指缝间滑落的沙子,悄无声息地滑落进岁月的长河里,许多美丽的往事也沉淀在遥远的记忆中。在一个个飘雨的日子里,我总会想起那个内心和外表一样的美丽的姑娘,那像青花瓷一样美丽的姑娘。
       一个夏末初秋的午后,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将我滞留在公园的凉亭里。那是我日日走过的公园,平日里,水榭亭台之上游人如织,熙嚷糟杂,难得有这样赏雨静坐的时候。这时节的雨已没有了夏日的畅泔淋漓,均匀而细密地飘洒着,我喜欢这种飘雨的天气。燕子在湖面上自由地飞翔,用翅膀激起一圈圈的涟漪,慢慢地向湖边荡漾开去;风细柳斜斜,岸边的垂柳在水面上拂动,在这初秋的时节里依然晃动着一团团的浓青;亭桥沐雨静卧于碧波之上。都是因了这雨的缘故,这园中的景物比平日里多了些韵致,更让人觉得寂静而又淡然。
        雨渐渐地停了,那个牵着小狗的姑娘走进了公园的美景中。她穿着一件青花瓷图案的连衣裙,洁白的底子上印衬着简约而又典雅的天蓝色图案,修颀的身材,一头乌黑的头发蓬松地披散在洁白的颈膀上。我静静地注视着走在美景中的那个像青花瓷一样美丽姑娘。她突然弯下腰,用手中的小铲子把小狗的粪便从人行道上铲起来,埋到了旁边的花从里。到现在,我还是没有看到过溜狗的人有如此和谐而又文明的行为。在这样清新而又干净的境域里,是谁也不愿意踩到一脚的丑陋与肮脏,也许当美丽和丑陋相逢的时候,我们都愿意逢着一个像青花瓷一样美丽的遛狗的姑娘,这是一个细小的动作,却折射出了她与外表一样美丽的心灵。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的和谐与美丽。
        美丽的高尚的东西是绝不会停留在语言和外表上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流露。衣冠楚楚与文质彬彬的人也可能是佛口蛇心,而美丽的文字与行为一定是渊自圣洁的内心。
       一个细小的行为折射出的是一种长久的美丽,在无数个下雨的日子里我总会想起那个像青花瓷一样美丽的姑娘,她美丽而又和谐的行为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永恒的印迹。
  (泰安市国土资源局泰山区分局财源所)

3——夏夜,在日照海边踏浪
吴文峰  文/摄

       

今年的仲夏,有两天三夜我是在日照海滨度过的。那两天,足够我在来日方长的岁月中,回味无穷。那三夜,与大海亲密接触的画面,连同感同身受,已深深地刻录在我的脑际,百看不厌。

     自打6月中旬收到日照日报社发来的邀请,作为中国百名文化记者一员参加“寻梦日照,放歌山海天”采风活动,我就一直充满期待。说真的,这几年,类似的活动也参加过几次。如2010年临沂蒙山、2012年海阳招虎山。蒙山的林海及招虎山的石头,都让我浮想联翩。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名,我早就知道。那“山海天”呢?含义太辽阔了,是依山傍海吗?是碧海蓝天吗?是海天一色吧!因此,7月2日下午,当我走出日照火车站,坐上接站的汽车,疾驰10多公里,驶进海滨一片茂密的树林,我立马想到了“林、海”二字,想起了素有“天然氧吧”之誉的蒙山原始森林,想到了我写的《春夜,在蒙山听涛》。

汽车在林荫道上缓缓行驶。挺拔的水杉、苍翠的雪松、葱绿的竹子,矗立两旁,做夹道欢迎状。透过车窗,我还看到了小桥、流水、莲花池、小木屋。当然,也有穿着泳装的少妇领着光溜溜的童子。接站的朋友说:这里是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有一段“中国沿海仅存未被污染的黄金海岸”,其沙滩被我们老乡、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丁肇中先生誉为“夏威夷所不及”。

夏威夷万里迢迢。巧的是,我们下榻宾馆就叫“林海宾馆”且离海滩半步之遥。真真感谢举办方的良苦用心,把大家安排在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地方。“林海”二字,印象中就是一个形容词,如《林海雪原》,写的是发生在东北老林子冬天里抗日的故事。包括我的《春夜,在蒙山听涛》,听得也是林间的松涛,是风吹过林海泛起的天籁之音。

在我的印象中,日照建市以来,荣获很多赞誉。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应该是最宏大的,但这座桥是无形的。再是水上运动之都、中国绿茶之乡、中国黑陶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却是实实在在的。 

7月3日,这天阳光灿烂。穿行在高楼大厦,漫步在阳光海岸、驻足在山水田园,看城市规划,观农民作画,采绿茶、赏黑陶、品白酒,一天下来,收获颇丰。无意中说出的一句话“喝一口日照茶,心都绿了”,被刊登在次日出版的《黄海晨刊》上。

当天,回到林海宾馆已是晚上9点多。放下随身物品,我挽起裤腿,走向漫漫海滩。

头天晚饭后,也曾下来过。和初次相逢的文友,只是在沙滩上走了走。林海宾馆一带,灯光璀璨,五颜六色。文友中有一位当地人,说起不远处的这片林子,比说起脚下的沙滩还要动容。他说,这里原来叫大沙洼林场,一听就很土。沙是风沙的沙,洼是低洼的洼。有民谣说,大沙洼有“三宝”,飞沙、海雾和小咬。按现在的说法,应该是不大适合人类居住。1960年,大沙洼人开始营造海防林。经过10余年不懈努力,一片以黑松、刺槐、紫穗槐为主的万亩防风林茁壮成长。周边农田也开始丰产、稳产。林子大了,什么虫子都有。为了治松毛虫,大沙洼林场人工驯养灰喜鹊,“以鸟治虫”的故事还被拍成电影,在全国林业系统推广。后来,又引进不少树种,1992年,大沙洼林场改名为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是全国首批,面积有一万两千多亩呢!

谁不说俺家乡好。听到这里,我想起了过往。

龙口的海滨,也曾有一片松林,被山东作协主席张炜称为万松浦,并在此筑万松浦书院,修学、演讲、搞创作,静谧又神秘。但疯长的高楼大厦,已压扁了当年的景致,浩瀚的松林缩小成盆景。我去了,体会到的是怅然若失。

在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夜听松涛,和大众日报的逄君一起走进山中黑黢黢的林子。伫立,望天,逄君说:你听,风在说话呢!我竖起耳朵,果然,天空中,松涛阵阵,呜呜的声音,好像城市里汽车匆匆驶过,更像有人腾云驾雾飞奔而来。我们席地而坐,逄君说:“这就是自然啊!在城市里听惯了车辆的声音,感到很烦,但在这里听这种相似的声音,却如同天籁”。当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但欲哭无泪。逄君说了一句顾城的诗:“鱼在盘子里想家”。

而此时此刻,夜深人不静。日照,海里的鱼早睡了吧?

海滩上,三三两两的游人在徜徉。这里的沙,真好!那细如傅粉的沙子啊,脚丫踩上去,如同踩到婚床崭新崭新的蚕丝被上,被面是通红的,绣花的,龙凤呈祥图案,暖暖的,软软的,令人心旌荡漾。仿佛,半步之遥就躺着冰清玉洁的新娘。越往里走,沙滩越软,及到水域,那澎湃的细浪一阵阵涌来,爬上脚面,吻到脚踝,越来越温柔,三五米下去水不涨,八九米过了浪依然……原来这里是黄海之滨稀有的沙滩,滩阔沙平,沙质细润,浪缓水净, 因此才有“夏威夷所不及”之说。

无暇顾及身旁的游人,我提着鞋子一边往前走,一边哼起了《外婆的澎湖湾》:“晚风轻拂着澎湖湾,白浪逐沙滩……”。这一唱不要紧,周围立时有人随声附和:“没有椰林醉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接着,又有人唱起了“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啊就是我故乡……”,我又顺口接上了下句:“海风吹,海浪涌,随我飘流四方……”歌声在海滩上飘荡,弱弱的,有点像蒙山夜空的风声,时时被海涛的澎湃淹没。

第二天,一觉醒来,窗外湿漉漉的。我的心也是湿漉漉的。因为,睡前想到的两句诗,竟然在梦里倒背如流: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像小时候外婆絮絮叨叨的叮咛我们早已遗忘/大海呀大海离我们遥远遥远该有多么遥远/可我们今天已不再属于儿童属于单纯属于幻想/我们一群群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我们年轻/精力旺盛总喜欢一天到晚欢欢乐乐匆匆忙忙……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要枕着沙滩也让沙滩多情地抚摸我们赤裸的情感/让那海天无边的苍茫回映我们心灵的空旷/拣拾一颗颗不知是丢失还是扔掉的贝壳我们高高兴兴/再把它们一颗颗串起也串起我们闪光的向往……这首题为《六月,我们看海去》的长句子诗,我30年前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当时,曾疯了一样的传抄、朗诵。但看海,只是梦想。

在雨中游览了莒国风光,参观了日照博物馆,我对这片古老的土地越发喜爱。尤其是对“勿忘在莒”典故的理解,那简直是故国之思。在回林海宾馆的路上,突然萌发出一个想法:要“枕着沙滩也让沙滩多情地抚摸”。“太浪漫了吧?!”同行的山东文学夏君听了我的悄悄话,第一个响应,并立马串通他人。因此,和上夜不同,这次一到宾馆,我换上泳裤,带上相机,在走廊里高呼一声“下海去了”,连鞋都没穿,便急火火地奔了出去。

日照海滨,7月4日的天,注定是不开晴的。淅淅沥沥的小雨,漫不经心地下着,一直到晚风轻拂。我找了个明显的位置,把包着相机的塑料袋放好。紧走两步,在接近海水的地方抱头仰脸,躺了下来……

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啊!身子,一半在海水,一半在沙滩;思绪,一会儿过去,一会儿当前。随着浪花的涌动,一切都像不系之舟摇摇晃晃。涛声,在这个夏夜,有节奏的唱响。侧耳细听,全不像蒙山听到的汽车驶过的声音,倒像是钢琴欢快的弹奏。睁开眼,雨丝打下来,迷迷蒙蒙。扬起脚,海水掉下来,点点滴滴。多少年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惬意,趟在这世上少有的沙滩,在这个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我喜不自禁。难怪有那么多大学及大学教授愿意在这里落户,难怪有不少大城市的朋友周末爱到这里度假。多少年了,时光已把童心打磨的老态龙钟,只有在这里,在这个优秀的旅游城市,让我重拾青春,想起学生时代喜欢的诗。我一跃而起,踩着海水的潮头,一步一个脚印飞奔……

“海上的浪花开啊,我才到海边来,原来嘛你也爱浪花,才到海边来,啦……啦……啦……”夏君和朋友们唱着歌走来了。我想起,这首歌的名字就叫《踏浪》,不禁,跟着大声唱起来。波涛涌动,涌的大家“天性”大发。有的做俯卧撑、有的金鸡独立,还有几位让所有的衣服自由落体,欢叫着跑向了海洋的深处。这些,都被我偷偷滴摄入了镜头……

日照归来,我常常打开日记本,翻看四面八方的朋友们给我的留言:相聚日照,友情永远(河北沧州日报张世奎);诗意水天堂(浙江衢州日报徐丽);日照东方,号令文明(中国建材报郭宗忠);日照,来日方长(江苏常州晚报张乃英);还想来日(杭州日报周华诚);日后更幸福(南通江海晚报钱雪冰);日照梦,情谊深(淄博日报魏廷宝);日照很温暖(深圳特区报齐霁);情牵日照,回忆最美(中国文化报宁昊然);日照很热情,日照多好,难说再见(广东东莞日报刘曌);相约一起再来日(山东文学夏海涛);每一个邂逅的地方,都是心中流动的故土(江苏海门日报王鸷翀),等等,朴实的文字令人过目不忘。

当地的领导及朋友,他们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对这次采风活动最有发言权。日报社的夏立君老师给我写了“日出先照,情满海天!”沈凤国写了“踏浪山海天,寻梦大沙洼”,石臼街道张永军写了“有缘相聚,长来长往”。日照市文联主席赵德发先生,头一天晚上一见面,就给我题写了“相聚海滨,再叙友情”。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人的一生要去好多地方。有些地方去了还想去。对于我,日照便是其中之一。我期盼着有一天再叙友情到日照,放歌踏浪在海滨。

“蓝天碧海金沙滩,文明幸福山海天”,这块矗立在海滨的牌子,已牢牢地伫立在我的心里。





 


 



4——龙之祭
——参观山东诸城恐龙地质公园(龙立方及发掘地)有感
□ 王桂鹏


我匆匆地来了,
我轻轻地靠近,
我静静地倾听远古时代的声音。

侏罗纪的地球  
一亿五千万年的主宰。
是什么力量,瞬间降临,
让薄薄的黄土,
把他们永远的掩埋。
          
是巨大的海啸
还是强烈的地震;
是火山爆发,
还是星球的撞击;
是致命的瘟疫,
还是恐龙无节制的繁殖与排泄,
或者是无休止的争斗,
带来的灭顶之灾。
从此,
地球步入了无声无息的年代。
巨大的龙骨,
复制的龙身,
仿佛在向后人诉说,
那个时代的繁荣;
感受一下它带来的福气,
好像与你亲近,
却再也没有生命的灵魂。
 
什么是宇宙,
什么是星辰,
什么是地球,
什么是龙的传人?!
          
在人类的星球上,
正在印证恐龙的世界,
争啊,
抢啊,
夺啊,
贪啊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明天,这龙立方里,
陈列的或许是人类自己。
 省国土资源厅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齐鲁风20130826

下一篇: 戏说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