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华楼宫

来源:作者:李岩时间:2013-09-02热度:0

走访华楼宫

鲁迅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题记

    再次走访华楼宫,感受不一样。第一次是观赏那里的自然风光,纯属走马观花雾里看景,这次却是有目的地鉴赏和了解这方道教胜地的来龙去脉及其中奥秘,是抱着学习观摩的心情前往的。
    夏初,我们乘坐的汽车风驰电掣很快到了蓝格庄,过桥跑不远下车,我们一行便徒步向华楼宫奔去。一路上行山道蜿蜒,有树荫遮挡,走走停停,没觉得累就到了华楼宫。华楼宫是崂山道教宫观,就位于在青岛崂山北部的华楼山,濒临崂山水库,是由元代泰定二年 (1325)道士刘志坚创建的,明、清、民国间均有重修。刘志坚是元代山东博州(今聊城)人,虽自幼不通文墨,但办事干练,曾为英王掌管鹰坊,兼办外务,人称刘使臣。后他看破红尘,至崂山出家,原在华楼山搭了几间茅庵静修。某夜,他背对“夕阳涧”打坐,不慎滚下深涧,竟然毫发未伤,于是名声大噪,称有神仙佑护。这段“神迹”使他得以募款于太定二年建成华桉宫。
    华楼宫宫前为南天门,突岩兀立,东西南三面皆深壑,四面环山,俨然耸立,极为壮观。华楼宫是华楼山的主要建筑物,是一座建筑规模不大,但保存完好的道观。华楼宫殿宇座北朝南,自东向西依山而列,分别为:道房、关公殿、老君殿、玉皇殿,均系砖木结构。老君殿背靠的“碧落岩”下有一泉,名“金液泉”,附近有“金液泉”等明代刻石。在碧落岩下刻有“离山老母作,修行不要意忙忙,常想心猿意马降,世事不贪常守分,外劳不动内隐阳,忘言少语精神爽,养气全神第一强,若是昼夜还不睡,六贼三尸尽消亡。大德二年云岩子上石”,向东不远处还刻有丘处机的诗句。   在华楼宫庭院里停留期间,我向在院内乘凉穿着一身黑衣的道姑询问方知,依山面壑的华楼宫建筑面积278余平方米,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规模确实不算大,但小巧玲珑,因地势高爽,风水也不错。院内有两株参天古木是银杏树,据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了,是华楼宫历史沧桑变迁的见证。院内置元代大学士赵世延撰文石碑1座,宫外有“海上名山第一碑”,周围风光秀美,宫外有碧落岩、金液泉、翠屏岩、凌烟崮、玉女盆、岩子洞、南天门、聚仙台等名胜古迹。
    华楼景区位于崂山风景区的西北部,华楼山因山巅的“华楼石”而得名。华楼景区是离青岛市区最近的一个风景区,这里以峰奇、岩秀、泉优、洞美见胜,景物集中,现在华楼景区是崂山的题词刻石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明代山东巡抚赵贤所题“海山名山第一”就镌刻于此景区,崂山号称“海上名山第一”,此山并不是我们常说的巨峰,而是华楼峰,所以可以说,青岛崂山华楼景区海上名山的发祥地。华楼宫奉道教全真华山派,华山派属全真道支派之一,由北七真之一郝太古所传。郝太古,名大通,号广宁子,山东宁海(今牟平)人,其家富贵,为当地首户,其自幼好读易书,精研尤甚,又通阴阳律历之术,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来宁海传道,于是便从王重阳学道,曾至昆仑山、华山等地修炼,传播全真华山派。元世祖时被封为“广宁通玄太古真人”。嗣法弟子有范圆曦、王志谨等传播华山派。平生著作有《三教人易论》、《示教直言》、《心经解》、《救苦经解》、《周易参同契简要释义》、《诗赋》、《杂文》、《乐府》,以及《易图》等号《太古集》凡十五卷行于世。另有宋代陈抟所传华山派,道教又称老华山派。
    山势巍峨的崂山,谷深壑险,山海相映,云光离合,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神仙窟宅”,是道家方士栖隐的“世外别墅”。华楼宫就是崂山九宫之一。我们自华楼宫向东走,发现两处洞穴,一处是“五祖洞”,另一处是“七真洞”,这是旧时曾供奉过道教全真派“南五祖”和“北七真”塑像的地方。从华楼宫往西向上有一个山头,名曰“灵烟崮”(又称凌烟崮),为华楼山十四景之一,即使在在崂山奇峰异石中也颇负盛名。石崮虽不高,但崖壁陡峭难攀。抓住铁链脚踩凿出的石窝爬上去,展现在眼前的崮顶是一个平石台,约20平方米,有几十个大小不同的天然石坑,分别像锅、盆、碗、勺,摆列有趣。这里为观景佳地,上面风很大,向东望去石峰错落有致,竹树葱茏朦胧,隐隐露出庙宇殿角,深邃而清幽,与北九水群峰隔河相望遥遥不可及,漫山遍野的杏树已是果实累累令人垂涎欲滴。向西远眺群丘起伏连绵,层峦叠翠秀峰远近各不同,村落星罗棋布,视野显得辽远而开阔。放眼北方的崂山水库(俗称“月子口水库”。)绿波潋滟远山如黛,宽阔的水面上粼粼波光闪耀。南面的“夕阳涧”和“南天门”高山大壑互相映衬,山与山遥遥相对沉默无语,构成一道奇观异象。崮底部有石洞,为著名道士“云岩子”刘志坚之坟。洞门上刻“灵烟坚崮”、“永丘之坟”。门旁刻“云岩子、刘志坚、永丘门、三阳洞”。道士还在门前横置石条,上刻“元真人刘志坚遗蜕处”的字样。
    天色不早了,下山来,我们吃着山里的甜杏,滋滋有味,我的思绪却在咀嚼着华楼宫的道教滋味,寻着全真派古人的足迹,去梳理这里面的博大精深和无穷无尽的奥妙。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