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石的由来与变迁

来源:作者:李岩时间:2013-08-13热度:0


    说起青岛河马石村,周边村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知道,以前叫蛤蟆石村。为何叫蛤蟆石村,它的由来是什么,如何演化成现在这个名字的呢?据1990年4月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崂山县志》记载:“明永乐年间,马氏从云南迁下疃,再迁此立村,因村旁曾伏一罕见的大蛤蟆,取村名蛤蟆石,后演化成现名”。原来,河马石村村名的演变,在河马石村祖祖辈辈居住的马氏族人中,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
  据传,在很久以前,青岛这个地方有一只大蛤蟆年久修练成精,经常出来祸害当地百姓,天庭得知后,玉皇即派天神杨戬下凡除妖。天神手持斩妖宝剑,跨天马来到凡间,在今湛山处寻找到蛤蟆精,天神上前连斩两剑,结果让蛤蟆精脱逃,固有今大湛(斩)山、小湛(斩)山之说。蛤蟆精逃脱后,沿今浮山所经大尧东山来到今徐家村东山,躲在一块大石头后边,天神越马随后追到,蛤蟆精从石后跳出,从背后向天神袭来,在天马屁股上咬了一口,天神回身一剑,蛤蟆缩头闪过,宝剑走空劈在那块大石上,将大石劈为两半,(后来人们称此石为南劈石),蛤蟆精见状大吃一惊,扭头便逃。由于天马受伤,天神将天马栓在山顶上,提宝剑追了下去,在今河马石村西山追赶上蛤蟆精,蛤蟆精自知今天难逃一劫,便回过头来与天神做殊死博斗。于是,双方在此你来我往只战的是天昏地暗,不知战了多久,最后天神将蛤蟆精杀死,其鲜血染红了山坡,远看红彤彤的一片,因此,人们称此山为洪(红)山坡山。天神斩了蛤蟆精后,回头去找到他的天马时,只见天马卧在山岗上,因屁股被口中带毒的蛤蟆精咬了一口,所以屁股都烂了,固此,人们称此山顶为马烂顶。再说蛤蟆精被杀死后,尸首经年久风化,变成了一块长13米,高6米,宽10米的巨石,形似蛤蟆,后来人们称此石为蛤蟆石。
  遗憾的是,1998年在建设洪山坡小区过程中,此石被毁掉。但以上的传说归传说,涉及到河马石村真正的历史沿革,据清朝嘉庆二年(1797年)纂修的《即墨马氏家谱》记载:马氏自元朝时世居即墨,传说先祖来自云南,时住城北马家村,离城三里,先祖从官任侍郎之职,名字失传。自马进泊祖开始占居即墨下疃村,有碑墓存焉,进泊祖生二子,长子马玉,次子马仕亨,仕亨无嗣。玉有五子,长子马清泉居今即墨下疃村、三泉村,其后代派为长支;次子马清德居今即墨营上村,其后代派为二支;三子马清枝,居今即墨演泉村,其后代派为三支;四子马波海居今青岛市市北区河马石村,其后代派为四支;五子马继侁,居今即墨王宿庄村及莱阳乔家屯、仰岚岭村,其后代派为五支。河马石村马氏始祖马波海,于明朝永乐年间,携全家从即墨下疃村,来到位于浮山北侧的今河马石这个地方,发现这里东有一条以浮山为源头顺流而来的小河,河水潺潺,两岸杨柳成荫;南与浮山相望;西有大山,山林茂密;北是一片平川,真是天赐宝地,世间佳境,始祖决定在此定居,立村发展。根据西山旁边有一罕见的巨石,形似蛤蟆,因此,始祖便取村名为蛤蟆石村。
  直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元),蛤蟆石村马氏村民嫌村名不雅,便议另取村名,根据村东有一条河,村内居住系马氏村民,西山又有罕见巨石,所以,另更村名为河马石村,盖谐音也,一直沿用至今。
  岁月流逝,光阴似箭,据考察河马石村至今已有59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到2000年,全村共有村民约340户,人口1000余人。同年,又进行了旧村改造拆迁工作。2002年经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河马石实行“二改一建”,即:撤村改居,原村的集体经济体制改成股份合作制的实业公司;建立职工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制度。2003年底,旧村改造工程俊工,职工已全部回迁新居。改造后的河马石,展现于世人面前的是一片高楼林立、环境优雅、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新城区。河马石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昔日的河马石村在这一代人中只能留下永久的回忆。
  到了2004年底,河马石村330多户居民整体回迁,住进了浮山后一小区崭新的楼房里;随着居住条件的变化,市北区按照地域性、归属感、认同感的原则,对河马石村的建制也进行了更新,建立健全了社会化管理体制,真正实现了自然村向现代化城区的转变。在河马石村,建设了一个大型农贸市场,成立了物业公司和建筑公司,公司资产从改制前的几百万迅速增长为近亿元。
  如今,站在河马石村界碑旁,向河马石村望去,昔日破旧不堪的村落已不复存在,看到的是一排排拔地而起的现代化住宅。当年原河马石村70多岁的马大爷深有感触地说:“当了一辈子农民,住了一辈子平房,如今老了,却住上了高楼大厦、成了市民,没想到,真得没想到,好像做梦似的。”原河马石村民、住浮山后一小区的时任合肥路社区居委会马主任当年谈起居民的转变,自豪感亦溢于言表:村庄改造前,村民哪有什么文化生活,闲着没事的村民还容易惹出一些事来。现在好了,居委会建立了棋牌室、健身路、星光老年之家,大家还自发组成了秧歌队、锣鼓队,闲着没事,大家就凑在一起,吹吹打打,玩累了大家就聚在一块儿,说说聊聊,时间长了,大家交流了感情,改变了观念,邻里之间也更加和谐了,更没有吵嘴打架的事了。
  的确,今天的河马石村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了让居民尽快改变生活习惯,市北区领导因势利导,通过邀请专家教授为村民讲授法律课,积极开展“道德、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计生”六进社区活动,引导居民大力弘扬“诚信、和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下,居民的素质随之大有提高。他们自发组织了“手拉手献爱心”、“春蕾捐助”等活动,逐步实现了由农村向城市、村民向市民的根本转变。
  随之,市北区的劳动保障机制也全面推开。区有关部门建立了规范的劳动用工制度,并按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使村民变成了“股民”,村民变成了“工人”,同市民一样享受社会保障权利;村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全部由各农工商总公司负责缴纳。为提高村民们的就业能力,市北区还对18岁至50岁的村民进行了生产知识技能培训,保证他们至少掌握一门以上的实用技能,从而提高了新居民的就业能力。
  今河马石四季景园,即河马石村之故地。巨变中的河马石村人,现今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人们无忧无虑,家庭和谐,老有所乐,大人和孩子们都成为了真正的城市人。

                                                             2013年2月23日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