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倾听群众的骂声

来源:作者:向卫华时间:2013-07-23热度:0

 
   提到“骂声”,人们就会立即想起“暴跳如雷”、“面红耳赤”、“无中生有”、“狗血喷头”、“造谣惑众”、“恶语中伤”、“打击报复”等这些词语。其实,对于我们政府和干部来说,骂声是比“批评”更加尖锐、甚至过头的“批评”。
   那么,面对群众的骂声,我们该如何面对?由此,笔者想起了毛泽东被群众“骂”的故事。1941年的一个夏日,雷电交加,农妇伍兰花的丈夫在山上耕地时,不幸被雷电击毙。伍兰花一边悲痛,一边大骂“世道不好”、“共产党黑暗”、“毛泽东领导官僚横行”等,中央社会调查部闻讯后,把伍兰花拘押到延安,并由保卫部门建议判处死刑,以此来稳定社会局势和群众情绪;消息传到毛泽东耳里,毛泽东立即约见伍兰花,问其原因,伍兰花声泪俱下,陈述了缘由;原来是因公粮任务太重,又逢三年旱灾,百姓交不起,尤其是她家,除了种子,已无颗粒存粮;毛泽东得悉后,非但没有责怪她,报复她,还百般安慰,肯定她意见提得好;临行,还让通讯员把自己的口粮和自养的一头奶羊送给了这位农妇,以解养家糊口的燃眉之急;接着,党中央决定,减征公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毛泽东就是从群众的“骂声”得到了真实情况,并进行深刻反思:“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不要一听到群众有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去追查,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软弱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的表现。我们共产党人无论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所以说,对群众的骂声,我们要敢于听,更要善于听,只有听得进,才能听得懂。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的决策到底对不对?我们的工作做的到底好不好?我们制定的涉及百姓生活的政策到底合理不合理,适用不适用?我们的发展到底到了什么程度?我们还面临着哪些困难?我们不一定知道,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群众才有发言权,因为只有群众最清楚、最知根知底,因为群众的感受最敏感、最直接、最真实、也最有参考价值,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那么,当我们的决策出现了失误,我们的工作出现了差错,我们的发展遇到了困难,当我们制定的政策不合理,群众骂我们,难道不应该?笔者认为:应该!说明我们想事情、干工作没有站在群众的角度,没有完全考虑到群众的感受与需求。面对群众的骂声,毛泽东就说过,让群众骂,天垮不了,地陷不了。2013年新春伊始,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向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致辞时提出:“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组织主持反腐倡廉工作座谈会向专家学者征求反腐意见和建议时,也要求与会专家学者说真话:“网上的舆论,包括骂声我们都要听,更何况大家提的各种意见?”我们应该敢于面对群众的骂声,还要善于倾听群众的骂声,这是既是一种修养和境界的体现,更是一种责任的体现,如此,才能从中听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无论是清醒剂还是暖肚汤,都是至为宝贵的精神食粮。
    俗话说:“人不平则鸣,水不平则流。”群众的骂声并不可怕,相反,它是是一面镜子,因为群众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无论什么工作都应该以群众满不满意,群众高不高兴,群众认不认可作为评判的标准。“严是爱,宽是害”,时下,面对群众的一些骂声,只要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就会觉得群众的骂声中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受,里面饱含着真情,蕴藏着思想,寄予着希望,是对我们的严格要求,更是对我们充满了的期待。“忠言逆耳利于行,苦口良药利于病”,因此,我们应该把群众的“骂声”当成“忠言”来听、当作“良药”来服,理性对待,虚心接受,知漏而后补,知错而后改,知耻而后勇。我们必须看到,群众的骂声有时也是一种监督,更是一种支持和信任,是一种社会正能量。有骂声,说明群众还认可这个政府,关心政府工作;如果群众不骂我们了,说明群众对政府的工作不闻不问了,不喜不悲了,那将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群体性上访、群体性事件也就必然会接踵而来。当然,我们也绝不是鼓励骂人,怂恿骂人,而是提倡“有话好好说”,心平气和地进行交心、勾通、商量。
    对于我们政府和干部来说,我们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从某种意义上讲,群众的骂声就是一面“镜子”。只要善听骂声,敢听骂声,倾听骂声,就能从骂声中及时发现和找出我们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和不足,并做到知错必改,群众的骂声就有可能转换成赞扬声、表扬声。

            地址:湖南省古丈县纪委
            邮编:0743——416300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