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

来源:作者:向卫华时间:2013-06-14热度:0

 
   5月27日,中纪委召开会议,要求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干部职工在6月20日前自行清退所收受的各种名目的“会员卡”,做到“零持有、零报告”,欢迎党内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这次活动进行监督。这一举措受到舆论媒体和社会公众好评。这就是说: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积极回应舆论媒体和社会公众。
   监督与被监督是一对矛盾,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监督者被监督,是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的一种角色互换,是实施有效监督的必然要求。明朝陈继儒在《小窗幽记•集醒》中说:“轻财足以聚人,律已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正人先正己,只有管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监督别人。纪检监察部门处于“监督者”的重要地位,因此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应该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应该甘于清贫、廉洁自律、严以律己、率先垂范,自觉践行党的誓言,“以责人之心责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必须坚决不做,这样才能“其身正,不令而行”、“吏不畏吾严而畏我廉”,才能无愧于党的忠诚卫士的称号。
   近年来,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认可度不断提升,总的来说,社会各界对纪检干部是信任的,但是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铁全靠自身硬,战胜自己天下无敌,身正不怕影子斜,毛泽东就说过:“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习”,要想监督别人,就得先接受别人的监督。纪检干部只有主动接受监督,自身立得正,硬得起,干干净净、堂堂正正,不断积累正能量,既有表态,更有表率,才能在反腐败时无私无畏,动真碰硬,拍“苍蝇”也敢打“老虎”,捞“浮起的”也敢动“沉底的”。
   任何权力都要有潜在的扩张性、侵犯性、诱惑性和腐蚀性。德国历史学家费里德里希说:“腐败是附在权力上的咒语,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腐败的存在。”权力产生腐败,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会被肆无忌惮地滥用,同样会导致腐败,对监督者来说,概莫能外。纪检监察部门和纪检监察干部同样手握重权,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近年来,个别纪检监察干部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贫、抵不住诱惑,逃避被监督,自认为是政策、法令的化身,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仿佛监督他人是自己的“专权”,最终沦为腐败分子,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浙江省原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华元、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曾锦春等人就是如此,教训十分深刻。这说明,纪检监察部门绝不是监督的“真空地带”,也绝不是一片“净土”。
   权力必须接受监督,监督就必然有“监督者”。随着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大,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也为社会所关注。自律固然重要,他律也不能忽视。纪检监察干部首先是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职业特点决定了接触阴暗面较多,也经常受到外界的各种诱惑;同时,纪检监察部门也并不是“廉洁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不具有天然的“腐败免疫力”,如果不严格监管,同样会出问题。为了避免“监督者”的监督权成为新的腐败源头,“监督者”不应游离于监督之外,而应摆正自身位置、主动接受监督。那么,谁来监督监督者?党组织来监督,群众来监督,社会来监督,舆论来监督……方方面面都来监督监督者,把监督者的监督置于阳光之下。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作为监督者,纪检监察部门和纪检监察干部只有按照“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的要求,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监督的到位,监督的清正。
   作为监督者,纪检监察部门和纪检监察干部主动接受监督,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一种真诚的提醒,一种善意的告诫。对纪检监察部门和纪检监察干部的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不是不信任,也不仅仅是约束,而是最大的关爱、最好的保护、最真诚的帮助。纪检监察部门和纪检监察干部主动接受监督,拿自己“开刀”,促使纪检监察干部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利于提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只有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只有主动接受监督,纪检监察部门才能不断提高监督水平和质量,才能树立纪检监察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古人说:“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作为监督者,纪检监察部门和纪检监察干部进行角色互换,主动自觉地接受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努力在保持党的纯洁性方面做出表率。 

地址:湖南省古丈县纪委
邮编:0743——416300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