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317:45:07| 分类:齐鲁风2013见报稿|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
刊头照——日照 五莲 五莲山地藏庙书山/摄
刊头题字——巩学干(济南市国税局)
1——康河一袭江南梦
作者——魏修良
春日的阳光照耀在小康河上,碧波荡漾,微风吹来,温馨和煦。站在彩虹一样的拱桥上举目远眺,波光粼粼中幻化出的是一袭江南景致的水墨画,氤氲出的浓浓的文化气韵。置身其中,心中不禁撩拨起小康河的前世今生,荡漾起依稀的江南梦境。尽管这是旧城改造后的成果,可谁也不会否认它恬适、清雅,让人身心陶醉,给人精神享受的美丽容颜。
小康河身在北方,可宛若江南。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江南的青瓦白墙尖顶翘檐,江南的傍河而居,江南的曲径回廊,江南的花园绿地雅致小景,在这里都有展现。穿城而过的小康河承载了高密人的几多梦想,几多憧憬,几多向往,被称为母亲之河、梦想之河、小康之河。高密藉作家莫言深为这条河而欣慰,他深有感触的说:“小康河应该成为一条文化之河、人文之河!”
小康河有六大景区、二十二个景点,星罗棋布,宛若凤凰颈项上的珍珠项链,夺目璀璨。垂钓休闲、健身娱乐、浮雕景观、民俗展示、苏州街区、时尚理念。高密“八景”,彰显着夷安人文历史的丰厚久远;民艺“三绝”凸显着民族文化的底蕴无限;“都市情怀”昭示着凤凰城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驳岸景区体现着浓重的人文视点。亲水平台、松木栈道、玉带石桥、路边座椅、车位公厕,点点滴滴,透溢着精心设计的和谐理念。
这里也有廊桥,康桥,只不过廊桥不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笔下的《廊桥遗梦》的廊桥,也不是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康桥,这里没有罗伯特·金凯与弗朗西丝卡从相逢、相恋到相别的电影故事,有的是老年伴侣坐在廊桥木栏上的手手相牵,燕语呢喃;有的是青年男女的相偎相依,脉脉含情;有的是大人带着孩子喜悦欢笑,看水中的鱼儿蹦蹦跳跳,但见那鱼儿倏忽间像要跳出来与你亲热一番,可当你的手想要拉它上来的时候,它便会向你眨一眨眼睛又调皮的游于水中,潜入荷花之下,莲叶之上的浅浅水面,给你一个漂漂亮亮的背影。那背影上带着颗颗水花,水花上涌出的是一个个太阳,晶莹透亮,闪着璀璨的光。这里的康桥是不会再别的,它已和这里的人们休戚相关,看那幸福满满的新郎新娘站在这里,眸子里不是满含着不弃不离!
这里也有苏州街,江南建筑一样的二层、三层小楼,沿河而立,鳞次栉比。百余家店铺林立,卖的多为地方特色浓郁的文化产品。挥洒豪放古朴典雅的扑灰年画,声色型动效果俱佳的聂家庄泥塑,粗犷中含精细、稚拙中藏精巧。很有金石味的民间剪纸,不一而足。走进这里的海内外客人不仅可以领略高密的民间艺术的风采和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带上几件留作纪念,品味欣赏,或者研究探讨。当然,这里也有时尚的现代商品,江南的特色产品,名胜景区的旅游纪念品,还有文房四宝书画院,莺歌燕舞大观园,亭台水榭声声慢,休闲娱乐共长天。
这里也有苏州街广场,尽管只有几百平米的面积,却是老百姓载歌载舞的大舞台。这里经常上演着一台台歌颂新生活的晚会,举办着一项项主题宣传活动。群众艺术团、少儿艺术团、妇女健身协会、农民茂腔剧团,江南style,老年健身舞《俏夕阳》,变脸、魔术,京剧、茂腔,街舞、华尔兹,你方唱罢我登场,尽情展示着各自的风采,好不热闹。人们在轻歌曼舞中,激发着文化的含金量,传递着历史的正能量。
是的,一座好的城市,文化气息往往是浓厚的;一座好的城市,对历史的传承往往是最珍贵的。在高密,从自古至今的历史文化名人身上是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文化的浓厚气息的:其貌不扬的晏婴从这里走向齐国政坛,成为一代名相;神童郑玄弱冠聪颖,遍注群经,成为一代经学大师;官宦子弟刘墉,罗锅骨硬,为官清廉,不畏权奸,书法卓然,成为人所共誉的“刘大人”;作家莫言凭着一片东北乡的红高粱,从这里走向文坛,走向诺贝尔文学奖的殿堂。在小康河的大舞台上,这些让高密人引以为自豪的名人美事都有着艺术的再现。
一首歌可以穿越千年,一条河可以成为经典。
看着如今的小康河,不禁心生艳羡。睹物思景,想起了当年。我曾经住在西岸,那时的小康河只是一条小溪,清澈见底,砂石河床上有鱼儿游动。脚踏水中的石头到东岸市场,可以与鱼儿嬉戏。在河边读了赞颂江南的书,就梦想着这小河也能成为江南摸样。可谁承想小河被污染了,成为了一条臭水河,河床污泥淤塞,加之洪水肆虐,玷污古城好血脉,两岸居民深受其害,江南的梦想自是不再。2005年,新一届政府履新的一号工程就是顺应民意,综合治理小康河。全市上齐努力,群情振奋动起来。一年奋斗成伟业,“龙须沟”变成风景带。
听流水潺潺,看繁花烂漫,睹游人如织,思美好今天。儿歌响起,“晏子故里,郑公之乡,凤城流韵,康水泱泱。凤舞九天。高歌华章。接力发展,富民兴邦。”
忽然想起一句流行语,美丽家乡才能美丽中国,中国梦就是家乡梦。
这梦就是人民的幸福梦,小康河就是见证。
(高密市国土资源局)
2——花开时节满院香
作者——陈志伟
又是丁香花开的时节了,城市里的花园和道旁的丁香树又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白的像云,清丽脱俗;紫得妖娆,雍容典雅,一片片的花团锦簇。茶余饭后,散步之余,我总是喜欢到丁香树下的长椅上去坐坐,微风吹过,幽香荡漾,让人心旷神怡。这样的场景,我就会想起那棵美丽的丁香树,想起乡下的小院,想起在小院子里的生活。此时,心里便漾起了一缕幽幽的清香,那棵老丁香在回忆里温暖着疲惫的我。
也许是城市的生活过于紧张和忙碌,没有乡间来的悠闲与自在;也许是城市的生活充斥着太多的吵闹和糟杂,没有乡间的生活来得安详与宁静;也许是乡间清新的空气夹杂着花香和鸡鸣犬吠的生活来得自然而让人熨帖吧!
乡下的生活是舒适缓慢的、自由而又慵懒的,让人的身心无比的放松和舒坦。伴随着初升的朝阳,鸟雀们在窗外的枝头上此起彼伏地欢叫着,所谓的鹊声四起在城市里是没有这样的深刻感受地。如果你对人为的搅扰而感到厌烦的话,在这样的清晨,在朝阳与鸟儿们的欢唱中醒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清凉的风从窗外扑面而来,伴着窗台下黄玫瑰那清幽的芳香沁人心脾,使人感到无比的舒畅;窗外的菜地里,昨天黄昏时收割后的韭菜又钻出了嫩黄的新芽;无花果树那手掌般的大叶子,在晨风中飒飒作响,早已摇乱了那稠黄的阳光。忙里偷闲的生活可以让人的身心得到极大的调养与休整。
乡下有这样的俚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一过,我就会在院墙外种下一排排的扁豆(老家也有叫做门豆的,不知是因为这种植物常常生长的柴门篱笆之上,亦或是它的果实像极了人的眉毛而得名吧)。到了夏日,门豆秧便爬满了南边的院墙,枝青叶绿,生机勃勃。夏末秋初,就到了扁豆开花的时节,一簇簇白紫相间的花团凌驾于绿叶之上,那花朵儿像极了一只只的蝴蝶在秋风里飞舞。蜜蜂早已嗡嗡地振动着翅膀在满院的馨香里辛勤地劳作起来。秋风一凉,门豆便疯了似的长了出来,辛勤的劳作便换来了我们硕果累累的收获。紫色的扁豆开紫花,可以用花椒与辣椒切成丝来炒食,口味极佳;绿色的扁豆开白花,可以放到菲花酱里腌起来,等到冬天喝粥的时候吃。“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古人的诗句在扁豆开花的时节里让人体会出那美丽的韵味。
夏天里,小院里的花事最盛。门边的冬瓜开完白色的小花后待到秋天会在墙头上结出一个绿油油的大冬瓜,足有四、五十斤的样子,像尊弥勒佛,常常惹得行人驻足观看。正屋的门两边有两棵玫瑰,一棵是红得,花朵儿硕大,开放的时候像姑娘解开的红裙,往往是在下雨的清晨;另一棵是黄的,花朵儿稍小,开得层层叠叠,很是壮观,微风过处满院馨香。黄瓜、茄子开花的时候我们是闻不到的,反到成了她们的陪衬与点缀。霜露以后,依然艳丽开放的花儿就只有门内的那几盆菊花了。大雪过后,而室内如春。这时节就是读书用功的时候了,花开时节香满院也就变成了温暖的记忆。
最令我动容地还是那株老丁香,一树两枝,盘绕而生,形极美。白色的小花一簇簇、一团团的掩映在新鲜嫩绿的枝叶间,绿白相间,亭亭如盖。月色皎洁的夜晚,我们在树下闲坐,幽幽的花香在月光下荡漾,空气分外的清心,让人神清气爽,飘飘然而心游物外。那棵老丁香像一张腿色的老照片留在了我的记忆中,在记忆里温暖着我。
小院里的生活留下了我太多的记忆和辛劳,我们正是用自己勤劳的收获而呵护着自己的生活。小院里的生活是悠闲的、自由的;小院的生活是朴素的、平淡的;小院的生活是快乐的、舒心的;过好平凡的生活,品一杯清茶以清心,吃一碗淡饭而欲寡,这样的生活便有了诗意和禅意的韵味。
(泰安国土资源局泰山区分局财源所)
3——传统大家传
作者——马景瑞
我爱读著名专家学者的传记,也好收集报章杂志披露的他们的逸闻韵事,觉得从中总是深受教益。
据报载,1929年,著名学者梁启超身染重病,他的学生谢国桢和萧龙友劝他停止工作,好好休息,梁启超说:“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不久不治而逝。1982年,年高德劭的谢国桢患病住院,仍坚持看书。有一晚辈劝他养病期间不要看书,注意多休息,谢国桢说:“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师训不可违!”勤奋治学的传统就是这样薪火相传的。
俭朴,不尚奢华,不追新潮,是许多学问大家的美德。著名教学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来,曾一度身着粗服,脚穿草鞋,在农村带领一帮人自己动手盖房子,创办学校,实行平民教育。著名民主人士、思想家梁漱溟先生当年亲眼所见,深受感动,盛赞“在留洋学生中没有看见那样的人”。而他自己一生布衣素食,俭以养德,朴实得像个农民。1946年,季羡林先生从德国留学归来到北大任教,第一次去拜见汤用彤先生,给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动情地写道:“先生虽留美多年,学贯中西,可是身着布衣长衫,脚踏园口布鞋,望之似老农老圃,没有半点洋气,没有丝毫教授架子和大师威风。”字里行间充满敬爱钦佩之情。在我的印象中,季先生那几十年一贯制的兰色卡其布中山装,和汤先生毫无二致,我觉得上面这段话也正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
治学做学问,最要紧的是扎实严谨,不懂就是不懂,万万不能不懂装懂。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当年考上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研究生,师从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王国维讲课很扎实,见解又很精辟新颖,凡经他做过精深研究的课题,都有谨严的分析,肯定的结论,这让王力深感受益。他当时只是不解,王国维先生碰到某些问题时,常以“这个我不懂”一句带过去,有时一节课连说几个“我不懂”;后来才慢慢领悟到,这正是先生治学严谨的表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也有一个“一问三不知”的故事。前些年,丁肇中在上海交通大学演讲,深奥玄妙的物理学被他幽默、深入浅出的话语化解成听众的阵阵笑声,好评如潮。报告后的自由提问中,面对交大学子的提问,他接连回答了三个“不知道”。我想,王国维的“不懂”,丁肇中的“不知道”,和孔老夫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古训,应该说是一脉相承的。
妙手回春的名医怀揣一颗仁爱之心,用言传身教传承着良好的医德医风。1939年,医学大师吴阶平还是协和医学院大四的学生,他在看门诊时,看了一位肺结核病人,从病史、体征到病程,都很典型,便认真做了记录,然后请朱宪彝副教授复核。朱先生问查没查痰,是否查到抗酸杆菌,吴阶平回答没有查痰。朱先生听了十分恼火,说:“你现在是四年级的学生,就想简单化。明年做实习医生,一定更简单了。做了住院医生,还要再简单。到主治医生,自然更加简单了!”这一顿劈头盖脸的批评,让吴阶平无地自容,铭记终生。1956年,吴阶平已是我国泌尿外科的著名学者。一个巡诊日,他走到他的研究生郭应禄负责的病床前,听完学生的陈述,俯身摸了摸病人身体的几个部位,然后问郭应禄:“你在检查中,有什么发现吗?”郭应禄回答:“没有。”吴阶平说:“你再来摸一摸。”郭应禄按照老师的提示一摸,发现病人在睾丸近附睾处有个肿块,他立刻明白,这个肿块对诊断十分重要,而自己却忽略了。查房结束后,吴阶平对他的学生说:“要真正了解一个病人,一定要全面检查,把所有的情况综合到一起,才能做最后的诊断。病人对我们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们的责任重大,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大意!”
我读著名专家学者的故事,读得津津有味。我读出了一份感动,也读出了一种感悟——传统大家传。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就是在一代代德高望重的学问大家的传承下,不断发扬光大的。(临清市人大)
4——致母亲
□尚晓
不知何时
皱纹爬上了您的额头
白发又多了几缕
不知何时
您的肩膀不再那么坚挺
不知疲倦的您也开始喊累
原来
我长大了
您老了
我亲爱的母亲
不忍岁月如此流逝
不忍年华这样逝去
多希望帮您留住
让您的青春永在
儿时
您的臂膀是我最大的依靠
是您为我撑起天空
一点点抚养我长大
从此以后
我就是您的港湾
是您最坚实的依靠
所有的所有
惟愿您健康快乐
莱芜局市区分局
5——回望
□朱文平
我仿佛
来到雨巷
却没有油纸伞
更没有丁香一样的姑娘
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没有丁香的颜色和芬芳
有的只是
我的忧愁和哀伤
我轻轻的走过康桥
却没有
河畔的金柳
更没有夕阳中的新娘
有的只是
揉碎的浮藻
和沉默的笙箫
我只有回到我的故土
在东篱下
种下黄菊在南边的田地上
撒下菽粟
再养上几只土鸡
静看夕阳
抚平心间的忧伤
平原县国土资源局
6——鸢都杯国土人的故事征文
儒将彭永和
□秦幸福刘超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王羲之《兰亭集序》开篇二字,是他的大名。四十冒头,却早谢顶;半披发,漫长脸上,双目堆着微笑;学地质,干地质,能写会画,分明一介书生,却得了个武称:彭大将军。
亮“牌子”
彭永和是山东省第八地质矿产勘查院高级地质工程师,从2005年起,他担纲项目负责人,发现、探明了全省最大铅锌矿——五莲七宝山铅锌多金属矿。“彭大将军”,就是那期间同伴们叫起来的。三年前,八院成立西部分院地勘处,彭大将军受命西征,担任主任。
受西部大开发政策感召,中东部大批地勘单位涌入青海,开展地质调查和找矿工作,国有、民营,内资、外资,队伍技术装备水平参差不齐,当地主管部门理所当然加强监管。有一个阶段,外省地勘队伍提交的勘查设计书或勘查报告,一次通过率极低,有的甚至三次才搞定。
彭永和到任后,接手第一个地质项目,认真收集、分析以往地质资料,严格依据规范规程部署工作,文字慎之又慎。那天,他带着设计书到主管部门去请求把关。双手呈上资料之后,又从地质包里掏出《山东省地矿局青年技术拔尖人才证书》和高级地质工程师《资格证书》,语言近乎木讷:在局里,俺也是专家库成员,也经常给别人审报告……开始时,对方脸绷得怪紧,不经意间松弛了。不知道,这招数是否真起了作用,反正那份设计书一次评审通过,据说算个奇迹。
赠“超值”
2012年,八院西部分院(下设地勘处和探矿处)经营收入相当可观,占了全院近70%。其中既有钻探工程,也有地质勘查。此前,分院探矿处承担了一个钻探工程,业主是民营企业,老板自己不懂地质,以年薪N多万元,聘请一位高级专家任总工,探矿工程投进钞票一大把,找矿效果却不怎么理想。彭大将军自告奋勇,说我看看“图”……于是,从矿区地质技术负责人的视角,建议这样这样布设钻孔,实施之后,效果立显。
本来是做个超值服务,没想到换来了超值回报,甲方老板把第二年的地质勘查,总额六七百万元的“活”,留给八院来完成。这还不算,那家公司在印度尼西亚还有几块矿权,急需地质技术人员去开展工作。于是,彭大将军的同伴,得以到印尼去找矿。拿的是旅游护照,一次干几十天,必须离境,便就近到新加坡停留,然后再进去,借着休假,他们把狮城逛了个没得逛。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十年前,八院办职工书画摄影展,还未“拜将”的彭永和,草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最后两句参展。一位大学书画教授评价:才气很大、功夫尚浅。
最近一次见到彭永和,我问:在青海还练书法?他双目堆笑:哪顾得!再看他的QQ“个性”签名:“快速反应,马上行动”。 (山东地矿局)
上一篇: 邂逅花心男让我身凉心寒
下一篇: 网上求缘我被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