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照——德州 山东地矿地热公司齐河基地 母爱 峻岭/摄
刊头题字——虞彦龙(浙江省台州市国土资源局)
1——母亲花
作者——冯长永
棉花,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在我心中它就是母亲花。棉花一生花开两次,花期的棉花洁白如雪,枝枯叶蔫生命枯槁时,就会迎来棉花的绽放,那雪白的棉花,像极了母亲的苍颜白发,亦像绵延不尽的母爱。
记忆里母亲每年都要种一块棉田。初春时节把棉子播种在泥钵里,培土施肥后覆上薄膜,等到春花烂漫棉苗长到十公分左右时再移植到大田里。棉花拔节时,总爱节外生枝,生出一些小杈杈,为节省养分,母亲忙着掐杈子,不几日小杈儿又长出来了,然后再掐。待棉花结桃时,母亲还要给它们挨个“打尖”、捉虫、打药、摘花……,为此母亲常常累得腰背酸疼好些日子。母亲像守护孩子一样守护着棉田,总是起早贪黑地来来去去,一天不去棉花田心里就好像拉下了什么,不时地向棉田方向眺望。
经过精心护理的棉花长势喜人,旺盛的棉叶像枫叶,叶面长着微细的绒毛,摸起来滑腻腻的。花开如蝶翅,微风过处沙沙作响,像是在合奏一曲美妙的乐章。十天八日过后,那娇艳柔嫩、饱含深情地花儿便渐渐地收拢起来,以“翅”护蕊,那姿态极像孕妇护佑胎儿,柔情似水,是小心又小心的疼爱,直到风吹雨打,花红凋落,花心里那枚绿油油的桃儿露出青春的羞涩。密密匝匝的枝叶下,饱满的棉桃矗立枝头,把不胜重负的枝条压弯了腰,像极了母亲那历经艰辛、饱经沧桑驼了腰、佝偻的背。
秋风吹过,棉桃开始裂嘴,露出淡淡乳黄色的棉絮,有的迫不及待吐出淡白的棉絮。棉桃此时它已不再羞涩,全然一副内敛、默默鼓着劲的样子,像一个不爱说话、心里有数的闷头小子,但饱满的身体已透露出成熟的气息,青色被禇红色所取代,开始呈现出一种生命的厚重。某一天,它突然咧嘴一笑,花便开了。这一次,花开四瓣,是一味的白,像织女手中的云絮,像天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于是,田野里,就有了一片又一片的“云朵”盛开。
母亲披星戴月的忙着摘取着如雪似云的棉花,丰收的喜悦写满皱纹密布的额头,那质朴、苍老的笑容永远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萦绕在我的心里上,牵动着我的乡愁。我拥着母亲缝制的蓬松、柔软、贮满阳光的棉被慢慢地进入了梦乡,走近故乡,走近母亲,也走进了温暖。
(江苏省滨海县国土资源局)
2——“姐母”
作者——王金温
1960年,全国大饥荒。树叶、树皮、水草,所有能吃的东西全都吃光。村里每天都有饿死的人,但很少有哭的、看的,连抬的也没有,因为人们实在没有了多余的力气。那一年我12岁,上小学四年级。
不过“上河工”还是有的,而且是男女劳力都上。上面有专项补助粮,说是粮,其实多数是地瓜干。姐姐那年22岁,已经结婚一年多。她婆家的工地就在我们村东边,食堂设在我们村里。每天天不亮,姐姐就到食堂去吃饭,蒸熟的地瓜干一人一份,按斤按两,放到碗里也就半碗多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够半饱。姐姐吃前总把颜色白点的、块儿大点的捡出来,包在她预备好的一块小布片里,揣在怀里。每当我抱着书本(那时没有书包)快到学校门口时,远远就看到寒风中姐姐那单薄的身影。姐姐把布包塞在我手中,转身追赶远去的工友……。天天如此,直到工程结束。一个多月下来,致使我那蜡黄的小脸渐渐显现出些许血色和光泽。
长大后我常常想,那时姐姐正值年轻,靠那点捡剩的、碎小的、发黑甚至发霉的瓜干,怎样去抬那一百多斤重的土筐?每想到此,心中燥动着不宁,眼里涌动着泪水……
年轻时的姐姐,虽不识字,但文静、端庄,亭亭玉立。是村里数得着的俊姑娘。就因上辈人借了人家一口袋(大约100斤)料头子高粱(没有脱糠皮的高粱,约六成粮),为了避免天天催要,便把姐姐许配给那家的孩子。
姐夫长姐姐一岁,属于村里那种老实得不能再老实的人。不光没文化,连十以内的数也数不过来。记得姐夫到我们家,嫂子们取笑他说:他姑父,你数一数俺家窗户有几根棂子?姐夫憨厚而为难的说“您糊上纸了咋数?”惹来一阵哄笑;还有一次,嫂子们取笑姐夫,正巧碰上生产队里的饲养员牵着两头牛到井上去饮水,一个嫂子说:“他姐夫,你数数这两头牛一共几条腿?”姐夫憨笑着说:“它走着谁能数的过来?”自然又是一阵哄堂大笑。每当遇此尴尬,姐姐总是默不作声,人生的辛酸和苦难,似乎剥夺了姐姐笑的功能,以致我从小不记得姐姐笑的模样……
姐姐人前极少说话。但对人情是非、善恶曲直,心里明镜似的。六一年春节是姐姐在婆家过的第二个年。大年初一早晨,她和全家围坐在炕上吃饺子。这可是全年唯一的一顿饺子。为了这顿饺子,不同的家庭在想着不同的办法。有的拿出祖传的首饰,有的拿出为女儿准备的嫁妆,有的老人忍痛拿出自己的寿衣,实在没有办法的家庭就从房顶上抽下一根檩条,拿到黑市上换几斤麦子。再不够就掺上瓜干,凑合全年这唯一的一顿饺子。吃饭间,门口来了一个乞讨的妇人,不停的说着乞求的话……,婆婆、公爹默不做声。也难怪,为了这顿饺子,他二老跑到一百多里外种洼地的亲戚家借来五斤麦子,说是“一顿”,就一人一平碗,吃光就算一顿。姐姐看着站在门口,衣衫褴缕,冻的发抖的妇人,实在忍不住了,就试探着问婆婆:“娘,天太冷了,给她碗饺子汤吧?”见婆婆点头,姐姐把自己的碗放在灶台上,接过妇人脏兮兮的讨饭碗,放到洗碗盆里洗干净后盛了满满一碗饺子汤,又趁家人不注意,从自己碗里拿了一个饺子放在汤里,递给妇人。妇人一口气把热腾腾的饺子汤喝光,唯独没吃下那个饺子。后来姐姐说起,总是自言自语:想必家里有等她回去的孩子。婆婆后来说起:“咳,见过打发讨饭的,没见过给讨饭的刷碗的。”
后来婆婆和她分灶立户。
姐姐和婆婆家后,住进三间破旧低矮的小东屋。尽管房子摇摇欲坠,但姐姐生来勤快,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以后再去姐姐家,不管生活多艰难,姐姐总是想办法给我做碗面条。
姐姐与公婆、邻里乡亲相处极好,从没拌过嘴,更没红过脸。有人问姐姐和睦相处的秘诀,姐姐总是淡淡的说:好相处?那就离“亏”近点,离“便宜”远点。姐姐从不占人家的便宜,不管是人家知道的时候还是不知道的时候。有时候街坊邻居的鸡在她家的鸡窝里下蛋,她都是守候在一边,等鸡下完发出咯咯的报捷声,她把散发着体温的鸡蛋拿在手里,尾随在鸡的后面,看它到谁家去,问清楚后,把鸡蛋送给人家……那时的一个鸡蛋能卖五分钱。对于当时的农家来说,五分钱能买四两盐、三两煤油、两盒半火柴或孩子上学用的一个作业本。
工作后,我就想给姐姐攒点钱,但姐姐一生清贫、自立,极不情愿接受别人资助。我有时把钱放在她枕边、褥下,她从舍不得花,总找机会和理由(如孩子上学、结婚)返送回来。
姐姐与人为善的,心里充满着爱。在她的眼里,全世界都是好人。如遇别人做了对不起她的事,旁观者都愤愤不平,她却心怀宽容:咳,谁还不做点错事,再说,人家未必是故意的。
姐姐一生勤奋、节俭,没进校门,远离富有。但上苍还是惠顾好人,赐予姐姐硬朗的身板,七十五岁高龄,腰不弯、发不白。与长她一岁的姐夫种着六亩地,喂养两头牛,十几只鸡,自给自足。去年三外甥养鸭欠了银行的贷款还不上,姐姐一次拿出三万多元,不光孩子们万分惊叹,街坊邻里都纳闷:啥时攒了那么钱?姐姐说:嘴里不吃肚里攒,有钱不花行,没有钱不行,老了长病长灾,指望谁也不如指望自己……
去年姐姐种的棉花遇上特大涝灾,六亩棉花只卖了一千多块钱,减去化肥、农药、种子、塑料薄膜等费用,人工白搭、力气白搭,净收入还不到一百元。我对姐姐说:“明年别种了,歇歇吧,缺钱和我说。”姐姐说:“庄稼不收年年种,当官的不种地,老百姓都认,老百姓再不种地,再大的官,再多的钱,也得把脖子绑起来……“
每逢集日,姐姐都自己骑脚踏三轮赶下河集、邵家集。天好的时候还到县城来赶富国集,往返六十多里,从不在我们家住下,她说家里忙,离不开,实际是她认为城里人爱干净,怕给别人添麻烦。每来我们家,姐姐就把自己攒的鸡蛋带给我们,说她的鸡不喂饲料,只喂粮食,下的蛋城里人稀罕,乡下人吃啥还不一样……
这就是我的姐姐,年逾古稀的姐姐。
人说老嫂比母。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对于姐姐,更有叫不出口却铭记于心的称谓——“姐母”! (沾化县政府)
3——烛光里的妈妈
作者——任维俊
妈妈,让我说给你听吧,妈妈,让我唱给你听吧。
今年是妈妈的六十大寿,我和妹妹一起给妈妈唱了生日快乐歌,第一次,我看到了烛光里的妈妈,满头的银发,不再光洁的额头,不再红润的脸庞,岁月无情的在她的脸上留下诸多印记。第一次,这样大声的动情的唱生日祝福的歌,第一次把自己的感情去痛快、干脆、直接的表达出来,眼里酸酸的,透过红红的烛光,我看到了过往,看到了不再回来的记忆……
听说年轻的妈妈嫁过来的时候,她的长辫子一直到脚上,妈妈的大辫子曾是那段时间我们邻里相亲的谈资。从我记事起,就只能从照片里找到妈妈的大辫子,有了我,妈妈不再留长发,有了我,妈妈肩头、怀里,都留着我很多温暖的回忆,那里是我避风的港湾,是我儿时记事起就存在的一种安全感,一种温暖感,妈妈改成了一袭齐耳的短发,让我觉得她更漂亮、健康、和蔼、慈祥,特别是去照相馆带着军帽照相时,更显精神,白净的脸上有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红红润润的嘴唇,她英姿飒爽的笑着。我跟小朋友打架了,不听话了,她会严厉的批评我,甚至会被追着打屁股,可我早就忘记了疼痛,忘记了害怕,忘记了挨打那一瞬间的恐惧,却记得打上以后,根本不疼,还调皮的笑,惹得妈妈更生气了,换了笤帚拿在手里,这时我撒腿就跑呗,边跑边回头看,看到妈妈并没有追我,才放下心来!就是这份亲情的爱恋,这份真挚,这份上心,这份呵护感,让我天不怕地不怕的长大。如今满头华发,可是,岁月早早的把记忆雕刻?不再硬朗的身体,可是,一直为我们操劳的见证?
妈妈,多少年来,我不曾认真的听话,不曾细心的去长大,叛逆的我,可是让您伤心太久?外出求学的日子,你一个人坐在村口的桥上哭了多久?牵挂了多久?当我学习回来,你一遍又一遍的嘱托,可否记得?坐火车为我扎起的羊角辫,可曾记得?为我装好行囊,理好行装,准备妥当吃的、用的,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你还是把家乡的东西,一样一样的帮我整理好,一个又一个的学期就这么度过。过惯了上海的生活,我要留在那里的时候,你和爸爸又是如何为我打算,又是如何一次一次的奔走,一次一次的碰壁,又是如何的伤心无奈过,可是,我终究还是回来了,在你心里,眼里,嘴里我都还是你懂事、乖巧、憨厚、朴实的大女儿,回来了,到你身边来了,接下来的日子里,便有了我们无数次的交集,有欢乐,有伤心,有别扭,也有争吵,可是纵有不愉快也都被您宽宏大量的包容了。?
如今,女儿已长大,也成为了母亲,才知道妈妈的不容易,我不愿再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妈妈!花甲之年,让我做您的拐棍,您的眼睛,您的牙齿,您的双腿.......无论何时何地,您永远是我的至亲至爱,是我永远的避风港,是我最温暖的牵挂,是我一辈子都不可以忘怀的记忆!
母亲节快到啦,仅以此文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祝福母亲,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沂源县国土资源局南鲁山国土所)
4——母亲节
□鲁北
母亲不知道什么是母亲节,什么时候是母亲节
她甚至连春节和元宵节也不知道
但她知道,
年,什么时候过;十五,什么时候过
还有一些庄稼地里的这节那节
母亲至今不知道我们兄弟姐妹的名字
逢人总喜欢像叫狗儿、猫儿一样,
把我们的乳名叫着
叫得是那么亲切,那么准确
就像喊院子里一堆堆的地瓜,一堆堆的萝卜
母亲不知道什么是母亲节,什么时候是母亲节
当我们在这个节日里赶回家里,
也不知道我们为了什么
她依然是切肉、摘菜,忙那儿、忙这儿
然后坐在一边,看着我和父亲,还有弟弟,小酌
我想对母亲说,今天是母亲节,您辛苦了
但我没有说。
我想,和母亲在一起,天天都是母亲节
利津县地方史志办公室
5——献给母亲
□王晶
当我们追着梦想
忘却了把记忆描述
您的无声
一直伴我漫漫的长路
无论成功与失败
一直支持我无尽的旅途
静静岁月洗去您的青春
您的身影历尽多少风雨
曾经甜美的声音
已经渐渐干枯
时间爬上额头
双鬓化作白丝千万缕
只有您温暖的双手
从来都不曾虚无
猛然回身
才发现重复着您的脚步
走成了一个闭合的圈
您在默默无声处
习惯放在心底祝福
有很多话语
习惯了沉默
话到嘴边哽咽难成曲
我知道
一路上您多少牵肠挂肚
默默的大爱
就如寒冬后的春雨
洗尽冰冷滋润着万物
而我们如这春天长大的柳
飘絮纷飞惟剩你的孤独
像从前一样
交织青花布
只是您已经
孑然步履
是否还依旧停留在
那村口的弯弯小路
是谁在
放学时常常翘首驻足
时间,时间
秋叶夏绿
村门口
蹒跚的盼谁迟迟归途
想道一句辛苦
却哽咽着无言倾诉
6——鸢都杯国土人的故事征文
“80后妈妈”陈俊岭
□王福成
她,不知道儿子穿多大号码的鞋,只知道一年报批多少宗用地;她,不知道儿子几点上学几点放学,只知道早出晚归,忙起来一天不着家;她,不知道儿子感冒已经四五天了,只知道离最后上报用地报批材料还有两天时间……她,就是莱芜市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科副科长——陈俊玲,一位一心只知道用地报批的“80后妈妈”。
2008年7月,陈俊玲通过公务员考试从乡镇考入莱芜市国土资源局,被安排到耕地保护科,那年她28岁。初到耕保科,科长就拿出两份征地卷宗让她看,说看懂了就知道该怎么征地了。她才知道耕保科除了要保护耕地外,最繁重的任务竟是负责全市的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翻开卷宗第一页,她就傻了眼,因为专业性太强,什么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她都不知道。连看了几天卷宗材料后,她第一次觉得自己又笨又一无是处,回到家竟对着婆婆大哭起来。
而不等她有更多时间学习与调适,全市的年度建设用地报批工作就开始了。没有办法,也没有退路,她只能迎难而上,骨子里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反而被激发:“别人会的,我一定也能学会!”
接踵而来的就是没白没黑的加班加点。科里就两个人,科长觉得她能独立整理组卷材料后,就开始驻省厅运转已报件,科里就剩下她一个人。分局的材料报来后,她不但要认真审核,发现问题及时修改,还要逐页扫描,逐宗录入专门报件程序。尤其是进入9月份以后,各分局材料集中扎堆上报,为保证及时报出,就必须加班加点,中午她大多都是在办公室泡包方便面,晚上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十一二点,很多次加完班连出租车都打不到。那时候她的儿子只有10个月,她却根本无暇顾及。
2009年下半年,很多项目急等落地,必须快报快批。那时候,每天她都在单位、打字社、家三点一线上奔波,在单位审好改好材料,逐一扫描录入刻盘,然后到打字社盯着装订,在单位干不完的活再带回家,每晚加班到凌晨三点多,这样持续了近三个月,后来整个人都快虚脱了。打字社的小妹有一次问她:“姐,你这样天天加班,到底国土局给你多少钱啊?”当她说出工资数后,小姑娘撇撇嘴说:“就这点工资啊,要是我,一个月给五千我也不干”。12月份的时候,儿子感冒发烧,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将儿子扔给婆婆。婆婆年纪大了,看不清体温计刻度,儿子都烧到四十多度也没及时发现,致使儿子高烧抽风,当她接到电话赶到医院时,儿子头上贴着退烧贴,脚上挂着吊瓶,四肢还不停地抽搐,医生说如果再晚点就危险了。那一刻,她抱着孩子失声痛哭。为这事,家人一直埋怨她,直到确定儿子没留下后遗症才好些。
这天又是周末,一大早,当她急匆匆地准备去加班时,婆婆无奈地说:“你又要去加班啊,孩子的鞋后跟都磨破了,还寻思今天和你一起去给他买双鞋呢。”她拿起儿子的鞋一看,果然两个鞋后跟已经磨出洞来了,她的眼泪立刻就滚落下来。有多久周末没休班了?不记得了。有多久没给老人孩子和自己买件像样的衣服了?也不记得了。去年2月就答应儿子等公园的柳树发芽了就陪他去玩,现在一年都过去了,柳树又开始发芽了,她却一直没能兑现承诺。作为一个妈妈、一个晚辈,她是不称职的,可作为一名国土资源战士,面对五年来批回的140个批次、4.2万亩土地、600多个用地项目,她又倍感骄傲,觉得自己的所有辛劳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人曾问她:“你这样忙忙碌碌到底是为了什么?”她淡淡地回答:“工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国家发给的工资;也只有自己先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陈俊玲,是一位好妈妈!
(莱芜市国土资源局)
上一篇: 网上求缘我被小三
下一篇: 痛失爱夫异地又让我邂逅了一段未了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