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风20130318

来源:作者:齐鲁风时间:2013-03-29热度:0

刊头照——滨州惠民孙子兵法城大门 阿文/摄
刊头题字——张国强(河北省邯郸市书协理事)

1——学习杨艳萍事迹感悟
作者——曹广航

      凭着一颗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赤诚之心,三十七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工作在测绘生产第一线,把一个困境中的“老大难”单位带成一个人均年收入过8万元的先进生产单位。她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她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她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杨艳萍同志。
      临危受命,最好地诠释了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2004年夏秋之交,杨艳萍由原来的第二测绘院党总支书记平调到第一测绘院任院长兼党总支书记。工作的调整,对她个人来说没有任何的吸引力,只能是多增一份责任,多操一份心,多付出一份劳动,多洒一份汗水。当时的一、二院差别很大,相比之下,一院就是一个烂摊子。历史遗留的难题,几十号的老弱病残职工安置,人员技能差、设备陈旧落后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人对上级的决定不理解,甚至不认同,有的人宁可放弃副处转正处的机会,都不敢接这一重担。杨艳萍就是在人们的担心、疑惑甚至看笑话的眼神下,接过了帅印。
      困难吓不倒,精神压不跨的铁人精神。杨艳萍凭着顽强的斗志,凭着对测绘事业的执著情感,带领一院职工,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扭转了发工资靠贷款的被动局面,全院工作都有了较大起色,各项事业正在稳步、有序、健康的发展。四年过去了,第一测绘院迎来了成立以来最辉煌的时刻,泰山高程测量评优;援川、援疆顺利完成;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国土部门重点项目的承接;今年一、二院顺利实现合并重组等,无一不倾注着杨院长的心血。
      以人为本的慈母情怀。作为干部,她工作雷厉风行;作为女人,她温柔体贴职工。去外业慰问职工,她亲自下厨房;职工通宵加班,总有她陪伴的身影;职工家属落户,孩子上学,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通过各种方法,尽力解决。为外业职工当红娘,解决终身大事,稳定一线队伍。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倡导下,它把刚柔相济的管理方式运用得恰到好处。
      清正廉洁,一心为公做表率。当家人一定要学会勤俭持家,这是她经常教育我们的话。出发时,在路边小摊喝碗豆脑,吃个烧饼;宴请职工进饭店,泡上一壶自带的茶叶;启开一瓶批发自备的白酒,荤素搭配,点几个实惠的大盆菜,再加上嘘寒问暖的话语,那种感觉,真是到家了。有时出发,甲方都是备好了宴席,定好了高档宾馆。饭是不得不吃,但宾馆一定要退掉,然后自己找个便宜些的小旅馆住下。有的人不理解,认为又不是自己花钱,何必呢。她说,天上不会掉馅饼,欠人的情总是要还的。在别人看来是占便宜的好事,她是抵住诱惑坚决推掉,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杨艳萍院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不光是她个人的骄傲,也是我们整个国土测绘院的骄傲,她是我院长期抓党建促文明成绩的必然体现,是我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她的精神一定会在今后我院创建一流名院的历程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

2——书香
作者——张庆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幅宋朝名画《观琴图》,画中正面抚琴者为宋徽宗赵佶,两旁侍坐着两名观琴者,一名书童侍立一旁,徽宗右手边几案上一炉文香袅袅缭绕。一名书童、一炉文香巧妙地暗喻出观琴的地点是在书房。宋朝时兴读书焚香,即可计算时间,又可平添情趣。《观琴图》中侍坐穿红衣者,据专家考证为当朝太师蔡京。据传蔡京就酷爱读书焚香,有客人来访,他从不急着见面,而是让书童关上所有的门窗后开始焚香,最后打开通客厅的北窗,这样客厅里就会香雾缭绕,香气弥漫。有了皇帝和重臣的推崇,宋朝读书焚香大行其道。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把读书人家称作书香门第,几代都有读书人便成为书香世家。如今读书焚香的习俗早已湮没在了滚滚的历史长河当中,但喜欢读书仍然备受推崇和尊重。
       近日收到了张杰老师寄来的他新近出版的《八旬回眸》一书,深深被他以耄耋之年不倦读书、笔耕不辍的执着精神所感动。张杰老师算是山东师范教育界的前辈,他早年就读于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学校任教,前后长达六十年。曾参与创办了济南师范专科学校、泰安师范专科学校和山东服装学院。我初识张杰老师是一九八二年八月在青岛举办的中国当代文学讲习班上。讲习班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山东省文联承办,省文联又从省内部分高校抽调了部分人员具体筹办会务。我有幸抽调去跟着张杰老师负责讲习老师的接待工作。张杰老师当时是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主任、副教授。一米八多的魁梧身材,腰板挺得笔直,像棵大树,面容和善,戴着一副眼镜,说话声音洪亮,站在走廊上哈哈一笑,似乎全楼都能听得见。那次讲习班前后只有短短二十多天,但来讲习的老师却是名家荟萃——有杰出诗人臧克家,著名作家徐迟、马识途、高晓声,美学家王朝文,红学家李希凡,还有著名学者田仲济、萧涤非等等。相处时间虽然不长,我却与张杰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自那以后常有书信来往,多是问候健康,请教学术问题之类,偶尔也会寄去一篇文章,请张杰老师指教后刊登在由他主编的《泰安师专学报》上。张杰老师回信总是认真细致,并常教导我多读书,读好书,做好人。他回信中的几句打油诗我至今记忆犹新:“人生常苦短,转眼是百年。闲来勤读书,道理多提炼。工作知勤奋,生活趋平淡。不求大功业,莫羡高官衔。”张杰老师作为一个良师益友的这些朴实的道理定会让我受用终身。
      张杰老师在繁重的教务和教学之余,喜欢写文章,还喜欢结集出版,孜孜不倦,勤奋笔耕。这些年先后出版了《现代三作家论集》、《中国现代女作家论》、《高兰评传》、《春风桃李忆吾师》、《翘首东海忆故人》、《张杰回忆散文》等论著,好评如潮。
       前几天致电张杰老师,表达对赠书的谢意。问起张杰老师的起居,他竟以八十二岁的高龄借助放大镜每天孜孜读书数小时。更令我惊讶的是他竟然多年秉承了读书焚香的习惯,问起缘由,他哈哈大笑着说:“我是地主出身,父亲是读书人,我家是正宗的书香门第。”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

3——荠菜叶儿上的春天
作者——王德亭

       我加入田间拔菜的队伍的时候,是三月三日的下午。这个三月三,可不是农历的三月三。下午的阳光,毫无保留的照在田野里,照拂在人们的身上。我摸摸外套,温乎乎的。手指拿到鼻孔边,我嗅到了暖暖的阳光的味道。
       眼前的土地,绿是一片,白是一片,绿白泾渭分明:绿的是一片麦田,窝憋了一个冬天的麦苗,性子急呀。几天间,地里就蹿成一片绿了。白是白地,就是春地,什么也没有种,收过白菜之后闲了一个冬天,干瘪瘪的菜帮已然花容失色,这里那里都是。是有意提醒我们:我思故我在吗?眼下,倒是这片春地让人们留恋,蹲着站起,弓腰弯背,在那里寻经探宝。找到野菜,小心地剜出来,抖落净根上的土渣,宝贝似地放进手袋里去。
       早春地里的野菜,入我眼来,可吃的有两种,一种是麦蒿,一种是荠菜。荠菜这时候还是百里挑一的富家女,好似养在深闺,众里寻她,却不容易得到。麦蒿,这里一棵,那里一棵,旺鲜旺鲜的。小小麦蒿,嫩嫩的,煮野菜粥,蒸粑粑饭,味道都好。据老人们说,麦蒿能祛热败火。“万家墨面没蒿莱”,那是老了的野蒿,该与幼小的麦蒿无涉。“三月里茵陈四月里蒿”,说的是白蒿,大意是吃菜也要讲究节令。白蒿与麦蒿大约是“本家”吧,四月里的白蒿却只能叫蒿,四月里的麦蒿,就是黄花一片了。所以,正月二月,是麦蒿的“好十月”,作为餐桌美味,恐怕也不会辱没了谁。
      麦蒿容易找到,而荠菜却是稀罕物儿,垄沟里,白菜叶子底下,她能藏则藏,能躲多躲,好像有意跟我们这些“馋嘴的”捉迷藏。所以寻找荠菜的过程,也是考验人们耐心的过程。荠菜很低调,很会韬光养晦,贴在沟垄里。沟垄很湿,头年冬天接二连三的几场大雪,把地盖得严实了近乎一个冬天。过了正月初十,积雪才化,地里的墒情很足。垄沟刚干了地皮,就有裂缝。这时候,偶尔有一棵荠菜,住在沟底,叶子的正面跟土是一个颜色,叶背面是盈盈的绿意和生机了。荠菜不容易找到,极是考验一个人的耐力。荠菜叶儿紧紧拥抱着土地,叶边儿微微有些红,我想:荠菜是很顶打熬的,熬过严冬的荠菜,新叶是顶着旧叶长的。荠菜叶上有风霜雨雪,日月精华。有的叶子似乎还在冬天里沉睡呢,菜心却迫不及待鼓出了几粒白花,昭示了春天的到来,能不可人疼,可人爱?这一瞬间的绽放,闪烁着青春的灼灼光华,它毫不掩饰急于长大的心情。这种奔放,也使自己轻易暴露给众里寻她的人们。用手指肚子轻轻把菜根捏住,拔起,指肚与泥土相触的瞬间如此美好,一股沁凉注入我的肌肤。这薄薄的菜叶,她把自己身上埋藏了的一个秋天、一个冬天放手注入我的心田。
       我吃上野菜做的饭食,今年有过一次。野菜是爱人采撷的,饭是她做的,做的是粑粑饭,我们临淄人称作“粑砬子”的。做法不复杂,把野菜择净,撒几把面粉在里面,微微撒一些盐末,用手拌匀,放到锅里蒸熟了,又鲜又香。
       生活的美好,未尝没有野菜的一份贡献。我们的餐桌上不缺鸡鸭鱼肉以后,常常产生厌食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富贵病?崇尚绿色食品,艳羡“有机食品”,就很想换换口味。城里人下地拔野菜,作为生活的情趣和调剂,一样的事情,农人们有自己的褒贬,说是“拿拿油”。上世纪1960年代的饥饿,我因为晚出生了三四年,没有经历过。父亲在世时,每当说起六O年挨饿,看得出心有余悸。父亲说,那年春天家家粮囤见了底,都往坡里跑,跟野菜亲。拔回一小把野菜,捏几捏玉米面放锅里去,咕嘟上几个开锅,又当黏粥又当饭。可一个天底下,家家缺粮啊,坡里的野菜眼看给拔光了。人们就剥树皮,榆树皮嚼上几口,黏糊糊的还能对付。榆树皮剥光了,槐树皮、杨树皮也剥了吃了,吃了肿脸,脸肿得像蛤蟆皮。从那个年月活过来的人,什么都看开了,独独对糟踏粮米的行为从心里厌恶。爷叔辈的人曾经用来果腹的野菜,成为今天人们生活的调剂,不能不使人生出“两重天”的感觉。
       我回到家里,作为对爱人的回报,要亲手下厨做顿野菜饭。我择菜时,有意把荠菜跟麦蒿分开来放。鲜鱼水菜,洗菜,是吃水的老“祖师爷”。头一盆水,浓得像村头湾里的水,不见盆低,醇厚的土腥气味儿却很好闻。野菜洗净了,绿是绿,白是白,绿的是菜叶,白的是菜根,野菜的鲜味直钻鼻子。我在荠菜叶上抚摸春天,我在家里闻到了春天的味道。(淄博市国土资源局临淄分局)


4——想为你种一棵树
(外一首)
□雨兰

 

想为你种一棵树
最好是一棵银杏树
看着他慢慢长大
风来听他轻轻地鼓掌
雨落听他静静地说话
雪飘听他恬淡地呼吸

想为你种一棵树
最好是一棵银杏树
如果他忧郁
我就爱上他的忧郁
如果他固执
我就支持他固执
如果他孤独
我就每天都去抱抱他

想为你种一棵树
最好是一棵银杏树
如果我想喝酒
我会邀请他来对饮
如果我写下一首诗
我会先吟诵给他听
如果我想哭
我要倚在他身上哭出声来
哭累了,顺便
看一小会星空再想一小会你

想为你种一棵树
最好是一棵银杏树
这样,我就可以
把他当成你
去爱,去疼惜
村庄在我的梦里醒着
村庄在我的梦里醒着
村东的小河安静地流淌
柳树在岸边舒展婀娜的腰身
枣花开了落,落了
来年还开
燕子来了走,走了
来年还来


村庄在我的梦里醒着


暖暖的炊烟
飘着飘着就飘到了天边
梦里,我还是她怀中的娃娃
小小的身子
包裹在甜甜的乳名里
眼神干净,羞涩寡言

村庄在我的梦里醒着
醒来,村庄在我的心里头
轻轻地疼着
 山东建设报

5——“鸢都杯”国土人的故事征文大赛02

“最美妈妈”申美
作者——马纯霞


       从掏出身上仅有的152块钱开始,无怨无悔帮助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7年间,她把别人的孩子当成了至亲骨肉。不为名,不为利,临朐县国土资源局柳山所申美说——“我只是心疼那个孩子”
       作为一名基层国土所所长,在同事眼中,申美是一个工作雷厉风行、处事果断豁达、执法刚强勇敢的女强人,大家很难将她与温柔、细腻、贤淑联系起来。直到她被潍坊市妇联、潍坊市文明办评选为“最美妈妈”,才让我们对这个细致、耐心、柔情似水的“妈妈”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2006年由于工作关系,申美偶然走进了刘兴华一家。三间土房低矮破旧,斑驳的门窗诉说着它经历的无数风雨,简单陈旧的摆设和被烟熏的漆黑的墙壁让昏黄的灯光显得更加黯淡,这是一个俨然生活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家庭。走进去,男主人卧病在床,儿子刘坤辍学在家,孩子那双胆怯又充满期待的眼睛深深的触动了她。
       当时的申美结婚没几年,儿子从小体弱多病,为了给孩子看病,家里已经没有任何积蓄了。尽管如此,申美还是竭尽所能的去帮助这个家庭。走进这个家庭的那一天,她掏遍所有的口袋,把身上仅有的152块钱塞给了孩子,从此开始了她的捐助之路。七年里,大到衣服、鞋子小到笔记本、铅笔,申美事无巨细,看到小刘坤缺少什么,她马上送到。七年里,多则上千元,少则几十元,连申美都记不起自己曾经给过小刘坤多少钱。也是从那时开始,小刘坤的心里又多了一位关心他、爱护他的妈妈。然而,问及她当时的想法,申美只说“很简单,我只是心疼那个孩子,同情这个家庭,我能拿出的钱也不多,只想尽力帮他们一把。”
       工作在基层一线,每天要面对各种繁复错杂的事情,土地纠纷要调解,执法巡查要参加,乡镇工作要参与……即使再忙,她都会抽出时间去刘兴华家看看。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看看自己还能做点什么。
       处于贫困中的孩子看起来总比同龄孩子多了一丝敏感和忧郁,不爱说话也不太合群。申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逢周末,只要不是很忙,申美就会带孩子回自己家,让他跟儿子一起玩耍,给他做点好吃的,带他们去公园。申美说“再小的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当孩子所处的环境与小伙伴们生活的环境脱节,当别的孩子穿着时髦的衣服、拿着新买的玩具相互炫耀的时候,他自然会因为什么都没有而被排斥在群体之外。”为了安抚孩子的心灵,申美尽力向他们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帮助。没事的时候,她就去跟孩子聊天,听他讲在学校的事情,在他沮丧的时候鼓励他,在他受委屈的时候安慰他,给他讲做人的道理,告诉他即使生活再困难也要满怀着希望。
 就这样,她从2006年一直坚持到现在,七年间,四百多次的拜访,风雪雨雾从来没有阻挡住她的步伐。去刘家的路变得跟回自己家一样熟悉,经过几个路口,走过几座小桥,甚至路边有什么,她都一清二楚。用申美自己的话来说,闭着眼睛,她都能走到刘家。七年,她看着当初的小男孩变成了现在的帅小伙,她看着刘家从贫困中逐渐解脱。
       如今刘兴华一家已经搬离当初破败的土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不再需要申美金钱上的资助。但她还是习惯每周过去看看他们,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刘坤也习惯了给申美打电话,不管大事小事,高兴的事还是不开心的事情,他习惯了向申美倾诉。因为在他心里,申阿姨像妈妈,更像一个知心的朋友。
      也许,在每个孩子的心里自己的妈妈都是最美丽的。然而提到申美,刘坤说“我现在叫申阿姨妈妈,对于年轻的她来说,可能这个称呼会把她显得老了。但是,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是她带给我无私的帮助和关爱,在我心里她就是世界上最善良、最美丽的妈妈。”
   (临朐县国土资源局)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