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风20130117

来源:作者:齐鲁风时间:2013-01-23热度:0

刊头照——济南千佛山公园齐烟九点坊阿文/摄
刊头题字——刘鸣九(招远市国土资源局)

1——腊八日
作者——峻岭

腊八日,即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有的地方叫腊八节。但在我们老家沾化县,节日被冠以为“节”的不多,如春节叫“过大年”,“元宵节”叫“正月十五”,清明节叫“清明日”,在这里,清还发“秋”音,至于为什么,似乎都是约定俗成。腊八节的来历,据说与古代祭祀、祈福有关,一是祭祖敬神,再是驱逐瘟疫。还有一种说法,这天是“佛成道节”,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十二月初八这天得道成佛。
过腊八节,全国各地都要喝“腊八粥”。用当年丰收的大米、小米、高粱加红枣等熬制,除了自家享用,还要相互馈赠。宋朝陆游有《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诗:“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这是南方的腊八节,诗中,腊八粥被称为“佛粥”。但在我们老家,腊八粥被称作“腊八糕”,据《沾化县志》载:腊八日,腊月初八,家家吃以粘米合红枣煮成的“腊八糕”。住娘家的少妇必须回婆家。吃完“腊八糕”,即揭开春节的序幕。旧时私塾多于此日放“年假”,至来年元宵节后方才开学。建国后,此节不被重视,学校无放假惯例,“腊八糕”也多以大米饭或水饺代替。而在周围的几个县,则是粥、糕混用或独称。如《阳信县志》载: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这天大都吃粘米枣糕,俗称腊八糕(粥)。俗语有“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这天起,开始做过年准备。《无棣县志》说:十二月初八日,旧称“腊八日”,喝腊八粥,或吃腊八糕;女子穿耳眼;佛门作佛会,诵经。而“惠民县风俗”有:腊月初八境内,此日有吃腊八粥、腊八糕的习惯。旧时,有人在路旁舍粥,以示好善乐施。乡间小孩多在此日晨取井水泉水洗冻疮。以上几个县均居鲁北,同属于滨州市。同时期的《滨州地区志》则有:农历十二月称腊月,初八谓腊八日。农家用粘米、红枣煮粥,称腊八粥,或蒸枣糕,谓“腊八糕”,以望祛病避灾,生活安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此俗渐消。可见“十里不同俗”,当然这些志书都编篡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些资料现在看来已成历史。
历史归历史,腊八日有人“乐善好施”古今都有。从小就听母亲说起,70年前,她的姥爷,每年的腊八日这天都舍“腊八糕”。“为什么是糕,而不是粥?”“粥是稀的,不顶饿,把粥熬得像稠的大米饭一样,就是糕了”,母亲如是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之前就告知前来讨饭的人,散布腊八日舍糕的信息。“到那天清晨,满院子坐满四邻八村要饭的人,有的甚至从村后的河面上溜冰而来。”其实她的姥爷家并不是大户人家,至于为什么舍糕,母亲的解释是为了行好。乞丐们吃顿饱饭是一个方面,还有一条是讨个彩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有得就有好日子过!”给富人一次行善积德的机会,给穷人一个关爱鼓舞的信心,腊八日的存在,值!
最近几年,济南芙蓉街上的关帝庙年年在腊月初八的早上施粥,已经成了省城一道独特的风景。该庙由当地一位姓郭的成功商人在几年前花巨资买下,重新装修、布置,免费对外开放,是目前市区内规模最大的关帝庙。2011年腊八节的前一天,我从报纸上看到消息,第二天一早不到7点就赶了过去,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目的不是为了讨一碗粥,而是想用手中的相机,拍下真实的场面,留存一些温暖的记忆。由于去得早,从室内煮粥、门外分粥到人们站在路边喝粥的场景都让我摄了下来,其中有旅游的大学生,有来济看病的农民,还有一个摇着三轮车的残疾人。因是周二,要上班,只好提前“撤退”。临走时,到周围的小商店里要了两个塑料食品袋,盛了一碗腊八粥,包好了揣到怀里,猛蹬自行车回家。80多岁的母亲,正在等我吃饭,见到热气腾腾的腊八粥,面露喜色,尝了一口说:“真好喝!以后再去的时候,少舀点吧,把粥留给更需要的人!想喝,咱自家熬!”那天,我把照片发到网上,引来好评如潮。
当然,现在的腊八日,人们也有腌腊八蒜的习惯,到过大年的时候,蒜瓣绿如碧玉,就着饺子吃下去,如同把春色提前吃到肚子里,真好。
去年的腊八节是2012年元旦,我早早去了,人明显比上年多,其中有不少的民工。一位白发老人告诉我:腊八施粥,自古有之,是义举,是善举。这样的腊八粥,好多年没喝到了。他还说,不是单为来喝粥,是为了延续老祖宗留下的好传统!
今年的腊八节是周六,我想我还会去芙蓉街关帝庙的。和去年一样,听娘的话,光拍照,把粥留给更需要的人!


2——奶奶
作者——李健

如果世间最温情最溢满着爱的词汇是专属于“妈妈”的话,那么,在还有一个词汇它所包含的东西也许更馨浓更绵细,那就是“奶奶”。
奶奶是妈妈的爱的助理。如果妈妈的爱是一座金矿,那么奶奶的爱就是一座用碎细的爱的宝石修砌起的房子,里面装满了种种的妙趣与甜美。
儿时,每当放学后一进家里的院子,首先就能听到在奶奶的屋里传出来的那熟悉的说评书声,那声音或浑厚沙哑或清亮明快,融合在家的温暖气息中飘绕满整个院子。通常我和哥哥都会踩着评书中或激越或平缓的说讲节奏跑奔进奶奶的屋里,书包还挂在脖子上,就上到奶奶的土炕上翻滚打闹起来,玩闹总会在奶奶做的炒面糖粥那香甜的味道溢散满整个屋子时停止,我和哥哥趴在炕沿上,奶奶在炕下摆两个小木墩,一人一碗放在上面,就听到咝哈吸溜的声音响了起来。奶奶土炕的褥子下面总是令我们充满向往与期待,那下面总是会神秘的出现我们爱吃的好东西,两块糖果、一把花生、两个核桃、一捧红枣等等。下面的好东西好像永远地取之不尽,有时我和哥哥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猜测着奶奶的褥子下面又会出现什么好吃的,猜测争论之下不觉飞跑起来。奶奶的屋子就是我和哥哥的乐园。炕上、橱柜与桌子上到处留有着我和哥哥的足印。印象中奶奶土炕上的棉被总是厚实又松软。明丽的阳光穿过窗户斜射进屋子,探照出几束光柱,玩闹累了的我和哥哥,躺趴在厚软的炕上,看着光束中那些轻慢飘升着的棉被里的绒毛与屋子里的细尘,听奶奶讲八路军打日本鬼子的故事与那些神奇又荒诞的各种离奇的乡村轶闻,而每当这时我都会和哥哥在奶奶的故事声中香香的睡去······
一幕幕的温馨妙美的往事在记忆中反刍着······
掐指数来,奶奶已经离开了18年了。虽然在前夜我还又一次那么真实地重温了这18年来一次次做着的熟梦,奶奶面目祥和的坐在炕头身边用温缓的语调徐徐的说着话······醒来后,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心中温暖阵阵,嘴角还挂有余笑。仿佛是刚去了后院看望过奶奶后归来。
记得奶奶离开时,我还是个年少懵懂的少年,正在上初二。在料理完奶奶的丧事后,真正的悲伤才在心底慢慢的伴随着一幕幕的往事一点点地渗出。在晚自习的教室那摇曳的烛火中,一个悲伤孤独的孩子伏在课桌上抽动着双肩正在伤心地哭泣,这是他的人生中第一次历经亲人的离开这么大地打击,他那稚嫩脆弱的心灵似乎还不能承受这些,好像就要被击垮。而以往在他的心中却一直都以为亲人会永远地陪伴在自己的身边。他一次次的去到奶奶的坟头长跪痛哭——这个孩子就是我。以致到后来村中的婶子大娘们一脸怜悯忧愁的悄悄的对父母说:家中的孩子可不能再这样对亡者不舍了,她在世时是你的亲人,去世后就变成鬼魂了,已经和你们不再亲近了,再对她不舍是不吉利的。
现在还清晰的记得,父母当时那疼惜又无奈的表情。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伤心的少年已经慢慢地走出了亲人离世的阴影。但是,奶奶留满整个金色童年里的那些金色的记忆,却时时在内心深处闪着明亮的光芒。温暖着整个人生。(惠民县国土资源局)

3——国土所长系列短篇小说之二
近邻
作者——于学军

夏雨刚一踏进国土所办公室,没注意从哪里冒出一位老头随后跟了进来。这老头看上去有六十多岁,瘦削的脸上写满沧桑,背有些驼,穿一身褪了色的蓝布衣裤,一只裤角挽上去,露出一段古铜色的小腿。
“你是夏所长?”老头颤巍巍地从怀里摸出一盒纸烟,抖索着剥开,抽出一支递过去。
夏雨推开老头的手,笑着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会抽烟。“大爷,您有啥事请坐下说。”
老头嘴唇哆嗦着,嗫嚅了半天,夏雨才算听出个子丑寅卯来。
老头姓马,村里人都叫他马罗锅。唐山地震那年他独身一人从外乡迁到这个村落了户,老支书在村东头的山坡上给他划了一处宅基地。他先是搭了个窝棚住下,然后起早贪黑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硬是平整出一块地,用开出的石头盖起了三间屋子,建了猪圈,垒起了院墙。当年又娶了一房女人,过起了日子。过了十来年,他家西边才又陆续增了十几户人家,他便和全村连了起来。又过了几年,东边山顶上那座破庙经过重新修葺后香火日益旺盛起来,加上山上那一大片桃林也被村里进行了扩大整修,门前那条羊肠小道也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为了扩大影响,乡里还搞了什么“桃花观光节”!一到春夏时节,各种小车载着城里的、外地的男男女女云集此地,好不热闹!于是,沿路的人家除了马罗锅家开店的、搞农家乐的,一派红火气象!
马罗锅的西邻姓王,叫王三记,村里人都喊他“王算计”。他开了门面,又搞起了农家乐,买卖一红火,这宅基地就显得小了。他家的西边是通村内的丁字路,占路众怒难犯,于是他把眼光投向了马家。
“他家的房子是在我之后好几年才盖的,我家的院墙就成了俺两家的合伙墙。这邻居都十几年了,他倒说这院墙是他的,要拆掉,还说我宅基地超了数,要我在向东退出两米!我那时是个外来户,家里又穷,地基是老支书给划的,我哪能去超占?这不是明摆着算计我吗?”马罗锅很是激动。
“这些年了,你没申请个土地使用证?”夏雨认真地听着。
“都住了大半辈子了,还啥证不证的!”马罗锅叹了一口气。
“那你没向村干部反映反映?”夏雨忽然觉得心里有些沉重。
“村长经常和一帮子人在他家吃喝,还听说王家有个哥哥在县里当大官,给村里打过招呼,村长光哼哼哈哈,就是不解决。王家说已看好日子,后天就要找人动手拆,我找他理论,他不搭理我,他老婆不光指桑骂槐地骂我,还把脏水隔墙往我院里灌。唉,我是实在没法子才来找你,你得给我还个公道!”马罗锅拿烟的手抖得更厉害了。
“太不像话!”夏雨显得有些气愤。他让马罗锅先回去,然后喊了两个人,直奔王算计家去了。
王算计一脸笑容,矮胖的身子不停地移动着,又是倒水又是递烟。听夏雨说完由来后,仍笑容可掬地说:“您可别听马大爷瞎说。我确实没有土地证,可您看看这院里人来人往的,乜石头墙也太没个样,我是想拆了再砌成砖墙,再借墙搭个棚子,也多招呼两桌客人,这样一来对俺两家都有好处,您说是不是?”
“可马大爷说这院墙是他家的,就是要拆也要跟人家商量商量,怎么又是让人退后两米,又是给人灌脏水的?你这不成了明欺人家吗?”
王算计笑容一下消失了,“夏所长,您这话可就言重了!虽说他的宅基地比我的大,我哪是让他退两米,是两拃!是他应该给我留的滴水!那脏水是从我院里渗过去的,要是砌好砖墙,不就没有这事了!您说是不是?再说了,他说乜石头墙是他垒的,有啥证据?”
“他房子比你建得早,这还用说?”
“他建得早未必院墙就是他建的。他那时单门独户住在庄外,家里又穷得叮当响,能有个篱笆墙就不错了!要不您去打问打问,反正老支书也死好几年了!”王算计显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我们一定会调查清楚的!”夏雨气愤地站起来,招呼两人就走。
“要调查可快点,明天我可要动工了!”王算计故意高声说。
夏雨留下两人搞调查,自己回国土所去了。回到办公室不久,就接到一个电话。
“喂,是夏雨同志吧?我是王三记的大哥。三记的事给你添麻烦了!他两家的事我很清楚,就是那么回事,你也不必再调查了!你不相信三记还不相信我?这样吧,你要感觉为难,我让三记给他点钱……”
“可是,远亲不如近邻,不是什么东西都能用钱能买得到的……”
“好了好了,这个道理用不着你来跟我讲,这件事我会妥善处理好的!回县城时我叫上你们局长咱们一块坐坐。”电话“啪哒”一声扣掉了。
夏雨仍然拿着听筒,直到有人找他才回过神来。
时至中午,负责调查的两人才回来。结果是一无所获,村干部们不是下了地家里没人,就是摇着头说不清楚。夏雨沉吟了一会,忽地站起来:“太不像话!我们明天走访村民,豁上我这个所长不干,也要搞清楚!”
第二天,夏雨带两人刚要出门,马罗锅进来了。“你们别再去查了!”
“咋了?你也怕了?”夏雨惊奇地问道。
“不是!他家遭灾了!”马罗锅嘴唇哆嗦着。“昨日天快黑时,他孩子在路上玩,被一喝了酒的司机开车给撞了!咱这治不了,一家人连夜上县医院了。唉,那孩子才十三,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他家可咋过啊!”
夏雨听了只好作罢。
这天,夏雨带人去东山桃园查处了一起违法占地案件,回来时正好路过马王两家的门口。忽然他看见马罗锅开门出来,一只手提了一桶猪食,另一只手端了半瓢粮食,推门进了王家,把猪食倒进猪圈,又把粮食撒倒鸡舍中。夏雨停下车,不解地问:“大爷,您这是……?”
马罗锅笑笑说:“一家人走得急,家里也没个人照管。虽说前头有些磕磕碰碰,可毕竟是近邻!总不能眼看着他家的猪鸡都饿死!你说是这个理不?”说完又回去扛了扁担拿了镰刀出来,自言自语地说:“他家的麦子也该收了,要不再过两个晌午还不炸到地里?”
夏雨激动地望着他的背影,似乎那罗锅也直了,身材也高大了!他忙赶上去抢过扁担说:“你老一个人也忙不过来,我们还是一块去吧!”
“那敢情好!”
过了几天,王算计心急火燎地回来了。他先是到圈里看了猪和鸡,然后拿了镰刀正要出门,恰巧马罗锅和夏雨等人扛了已晒好的麦子进来。他一下明白了,一只手攥住马罗锅,另一只手攥住夏雨,泪花在眼框里打转,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孩子咋样了?”马罗锅和夏雨几乎是同时问道。
过了半晌,王算计才说孩子已做了手术,恢复的挺好,但还要再住一段时间。“咳!我对不起马大爷,也对不起夏所长和各位!从今以后你们看吧,我们两家保证好的像一家人!”
大家一阵鼓掌。
“不过这院墙还是要拆……”
“这是为啥?”夏雨有些诧异地问。
“我是想拆掉后再在原处砌个砖墙,再给马大爷建个小门面!我把自己的小门面改成餐饮包间,今后我用的烟酒糖茶就由马大爷全包了!”
“好!”大家又是一阵掌声。“不过,你两家要尽快申请办理土地使用证!大道理就不用我多讲了吧?”夏雨道。“那是,那是!”两人不住地点头。
马罗锅也来了兴致,他拉住夏雨和王算计的手,“走!都倒我家去,尝尝你大娘用新麦子做的凉面!”
(淄博市国土资源局淄川分局)

4——征途
——献给杨艳萍
□贾夙

征途上的人曾步履艰难
柔弱的肩膀却挑着沉重的担
忍受着曾经切肤的痛
心中却装着数百人的冷暖

征途上的人风尘满面
八年间踏遍齐鲁山川
执着坚定心中强院梦
为梦想哪惧峰高路险

曾坐镇指挥援疆赴川
也曾身先士卒测量泰山
森林灭火保障支撑
精心谋划指挥靠前

时光爬上脸庞将青丝染
岁月沧桑已布满心田
数十载风雨兼程志向不改
多少年心系外业一线

理想是一条穿越时光的船
信念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剑
信仰是心中腾起的熊熊烈焰
将照亮征途的火炬点燃

青春是一首无悔的歌
梦想放飞在测绘事业那片蔚蓝的天
在发展的征途中书写灿烂华章
用热血诠释——
“热爱祖国、忠诚事业、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

6——搁浅的船
韩皓宇

搁浅的船,
曾经天涯挡不住思念,
追寻着远方的地平线。
望着,到那年那月相见那天,
会感到有怎样的满足。
绝不再让海浪走过我身边,
承受不起的梦魇,
不怕承认有多眷恋。

搁浅的船,
曾经幻想的地平线出现在面前,
结果离开都没说再见。
留下,已经是永久的传言。
昙花一现的容颜,
炊烟般飘散在枝杈边,
一千零一夜的哀求、等待和留恋,
也只能在心底里沉淀。

搁浅的船,
梦醒枷锁,
没有碰到一丝怜悯的海水眷念。
沉默,慢慢干枯的船,
陪伴着吹断的桅杆葬身在海滩。
挥手,葬身在自己的无能为力里,
放生地平线在海的怀里。

搁浅的船,
跟冬天告别,
转眼间就会绿色满园。
冰封的海面,也会消融出蔚蓝,
依旧衬托着异国天边的地平线,
享受着海天之间的自在无言。
桅杆的世界,仅仅的两年,
就已经沧海桑田。

搁浅的船,
寻觅着还能属于自己的余地,
打点着支离破碎的躯体,
静静地,接受阳光的洗礼,
赎回自己。
潍坊市国土资源局奎文分局


7——郜志红国画台历受青睐

近日,青年女画家郜志红继去年成功出版发行自己的国画台历后,经过精心筹划,又推出2013年国画台历。由于这部台历收入了郜志红精心创作的12幅、幅幅为横式四尺整张的花鸟画新作,笔墨淋漓,秀雅大气,且设计新颖,印刷精美,典雅大方,集实用、知识、欣赏、临摹、收藏于一体,刚一面世即受到广大书画爱好者青睐。
郜志红,1987年出生于菏泽,201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自幼习画,亲得菏泽籍画家、国家工笔画院院长赵小竹先生指导,主攻花鸟,兼作山水、人物,能工能写,作品多次获奖。(高连刚)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