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幸福感觉
来源:作者:王者兴时间:2013-01-14热度:0次
有幸参加了一个来自国家层面的组织发起的社会各界改革愿景座谈会,来自各个地区、行业、阶层的人们都积极向来自北京的专家诉说着心目中的美好愿景,都在描绘着心中对未来幸福的期待,听了之后,内心很受震撼,进入新的世纪已经是第十三个年头了,再过六七年,就要建成国人期盼多年的小康社会了,我在想,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的国家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人们绝对不会像现在的人们一样整天找不到幸福感。
谈到幸福,我想到了去年年终岁尾的那一天,我和姐夫哥正巧路过云南临沧市云县一个叫幸福镇的地方,就我个人而言,出差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最大的感受是不能轻易地找到幸福感,异乡的美丽风物像时光一样匆匆而过,刚才还实实在在的东西一瞬间变得什么都没有了,真的如过眼云烟。在那个小镇上,我们在寒冷和饥饿中等待了一个多小时,当别人开车接到我们,又摸黑沿着崎岖颠簸的山路把我们送到目的地,端着热乎乎的饭碗,吃着香喷喷的云南过桥米线,喝着当地便宜的澜沧江啤酒,我从内心里有了一些疲惫之后的感动。多少天过去了,回过头来再去想想那天晚上的经历,留在心底的尽管只有那么一点点甜甜的感觉,但我可以肯定地说,那就是当时感受到的真正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命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幸福感。专家说: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幸福感指数,也叫基尼系数。
最早提出幸福感指数的国家不是中国,而是一个不起眼的亚洲小国,我们的邻居——不丹。30多年前,时任不丹国王提出了这个概念并付诸之于实践。更为让人惊奇的是,这个概念是在不丹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时候提出的,但国民总体感到生活比较幸福。就这样,“不丹模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句流传很广的俗语:知足常乐。常乐其实就是能够经常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正如心理学家所言,提高幸福指数,有时候不如适当降低自己的欲望,通常情况下,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幸福,并不是看他拥有多少,而是看他是不是计较的少,正如财富一样,它永远只能是幸福的基础,而绝对不可能是幸福的全部。一个人在拥有一定的财富之后,只有他在精神上感觉到富有才能称得上是拥有了真正的富有。所以,当一个人平静下来自己浮躁的心之后,幸福就是一种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和理解包容的心灵默契,简简单单却又实实在在。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定义有很多种,但我认为,真正的幸福绝不是那种低层次的小富即安那样的满足感,而应该是有尊严、高层次的满足感,只有拥有这样的满足感,才能真正使人做到心态平和、恬静安然、心满意足。
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环境里,很多人整天抱怨找不到幸福感,简单来看,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浮躁的心,是他们不够冷静造成的。所以,我要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安身立命、有所作为、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善于抛弃浮躁、选择冷静。要获得真正的幸福,还需要自觉做到知责、知恩、知短、知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更需要付出和舍得,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是随随便便就能获得成功的,感受到幸福的,换句话说,没有艰苦的付出和拼搏,就不会有丰收的喜悦。通常来讲,一个人付出多少努力和获得多少幸福是成正比的。要获得真正的幸福,也需要学习和历练,学习可以让我们不断地获得新知,开阔宽广的视野,解放封闭的思想,平和浮躁的心态,纯洁污秽的灵魂,才能逐步由成长到成熟再到成功,让我们体验到什么才是世界上真正的幸福。
英国“新经济基金”组织公布2009年度《幸福星球报告》时,哥斯达黎加荣膺世界最幸福、最环保的国家,当时的中国内地也高居第20位。在这之后,国家统计局以及个别省市统计机构也纷纷推出幸福指数。但每次数据一出来,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国人质疑,除了国人不太相信统计机构给出的数据之外,最关键的是这些所谓的指数严格来讲并不能真正的反映民众的真实内心体验,国人并不认可这些数字上的幸福,他们普遍期待的是自己是否能够自由地选择生活方式,能否拥有改变过去那种不幸福的现状,或者提高当下幸福感受的渠道和途径。
幸福其实就是人的心中那样一种感觉,是很难用简简单单的数字去量化的,更无需也无法排名的,拥有一些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比如让老百姓收入稳定、福利增加,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让高校毕业生不再发愁找不到工作,让普通家庭不再为持续上涨的房价担心,远比推出那些“幸福感指数”更为靠谱。
这些,姑且可以称为我自己的幸福感觉,你怎么看?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