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风20130110
来源:作者:齐鲁风时间:2013-01-10热度:0次
刊头照——济南市趵突泉公园水上亭 阿文/摄
刊头题字——麦建华(广州番禺禺山书社)
1——学习典型 无私奉献
——学习杨艳萍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作者——王加田
通过学习杨艳萍同志先进事迹,尤其是同自身所担负的工作进行对比,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有没有信心把服务中心这支队伍凝聚在一起?有没有恒心把服务中心的形象提升上去?有没有决心把服务中心的工作创新性开展下去?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要向杨艳萍同志那样做到“难行而行、难舍而舍、难为而为”。
一、学习她“难行而行”的思想品质
俗话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杨艳萍同志恰恰就是这样的人。2004年,时年48岁的她临危受命,担任当时基础很差、队伍不稳、问题丛生的一院院长之职。尽管当时的她心中也没有底,但是,她依然真挚地对职工说:“既然领导信任我,我将尽职尽责,不辜负领导和职工的希望与嘱托”;她依然铿锵地对职工说:“作为一名基层院长,我的任务就是带领全院干部职工齐心协力,艰苦创业,走出困境”。
这是何等的担当?这是何等的责任?明知难行而敢行,对组织的决定不讲价钱,不提要求,而是迎难而上。这种高贵的思想品质来源于对党、对事业、对职工无私的热爱;来源于面对困难,迎难而进、迎难敢进的无上勇气。
我想,这种“难行而行”的思想品质是我要虚心向她学习的首要品质。2011年10月,院党委拟任命我主持服务中心工作,说实话,当时的服务中心是测绘院发展的短板,董院长找我谈话的时候我心中打鼓,犹豫再三,能不能带好这支队伍,不辜负院党委的嘱托,心中没底。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差距,作为一名党员,组织的任命就是一种信任和期望、一种鞭策与鼓励!什么时候也不能没有“明知难行而敢行”的思想品质,这坚定了我把服务中心这支队伍凝聚在一起信心。
二、学习她“难舍而舍”的奉献精神
有一种酒,名为“舍得”,酒香四溢,“舍得”二字更是让人回味无穷、心神俱醉。从哲学上讲,“舍”与“得”,从来就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舍”就是选择中的舍弃,“难舍而舍”是一种牺牲、更是一种奉献,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精神。
为了心中沉甸甸的责任,杨艳萍同志舍弃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为我们树起了一座奉献进取、履职尽责的丰碑;舍弃了任职前得心应手的岗位,送给测绘事业一个团结奋发、生机勃勃的进取团队;舍弃了部分人的“面子”和“关系”,心底无私、坦坦荡荡,收获了第一测绘院的风清气正;舍弃了几乎所有的星期天和节假日,舍弃了在父母膝前的尽孝,舍弃自己的支配时间,一年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跑外,与一线职工同甘共苦,舍小家顾大家,她收获的是第一测绘院的干群同心、党群同心。
我想,这种“难舍而舍”的奉献精神是我要虚心向她学习的首要精神。服务中心的工作里里外外、大大小小,要干的事情太多,要提高的地方太多,服务形象不佳,历史问题不少。刚上任的几个月,我几乎是饭不思觉不眠,也没有时间陪孩子,心中一度彷徨不已。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不足,作为管理者,该舍要舍,难舍也要舍,不付出就想收获那是天上掉馅饼的事,至少目前的服务中心凝聚力强了,士气提高了,职工相对满意,领导也初步放心。所以,杨艳萍同志“难舍而舍”的奉献精神坚定了我把服务中心的工作创新性开展好的决心。
三、学习她“难为而为”的工作魄力
面对外业院基础很差、队伍不稳、问题丛生和个人业务不熟的“难为”之境,杨艳萍同志凭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凝心聚力、破解难题。优化队伍结构、拓宽服务领域、加大设备投入、改革用人机制、实施项目负责制、促进新技术应用等等,一系列“难为而为”并充满魄力的举措,造就了今天年收入过4000万元,软硬件国内一流,在援川救灾、援疆建设、扑灭山火等做出突出贡献并获多项殊荣的第一测绘院。
“难为”之境并不可怕,怕的是失去了“而为”的斗志。“难为而为”首要的是要有信心,这是干好工作的基础;其次是要有决心,这是达成目标的保证;最后是要有恒心,这是创新发展的关键。
我想,这种“难为而为”的工作魄力是我要虚心向她学习的首要魄力。服务中心职工平均年龄50岁,学历普遍偏低;存在借出、借用、借调人员,管理比较复杂;内部定岗定编的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维修、保安保洁、集中供暖的社会化问题等;均是“难为”之事,一度让我头痛不已。通过学习,我明白了距离,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你“难为而为”、“难为敢为”,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你心存沟壑,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走,总能走向院党委的期望。什么时候都要有“难为而为”的工作魄力,这也是我把服务中心的形象提升上去的恒心来源。
典型就是旗帜、旗帜就是方向,典型就是力量、力量就是榜样。我认为,学习活动一定要结合本职岗位来学,结合“文化手册”来学,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来学,结合“能力年”建设来学。通过学习,使诸多岗位纷纷涌现出众多的“杨艳萍”,形成测绘院独特的岗位亮点、人才亮点,为测绘院的持续创新发展凝实“文化助力”的内涵。(山东省国土测绘院)
2——朝圣韶山
作者——滕红光
党校组织外出学习考察。一条线路是湖南,另一条是贵州重庆,我选择了前者。
去湖南韶山朝圣毛主席故居是我的一大心愿,今将成行,心中大喜!心情大好!
10月16日早上7点从长沙乘车出发,直奔韶山。青山绿水,稻田荷塘,农舍隐翠,山径入幽。
当导游讲到毛泽东广场毛主席铜像运至井冈山时,运载主席铜像的车突然熄火,再查无因。当地老表说,主席对井冈山感情深,希望住一夜看看旧地。第二天,车无检修,即启动上路!导游话刚落,我们所乘之车因故熄火,靠之路边。问之故障难易,答之还需时间。心中大喜、天随人愿——徒步朝圣!人分两部,一部原地等修好再行,一部徒步前往,我是第一个走出人群,直奔心中圣地!天蓝山青,神爽脚轻!四十余分钟,轻落脚步于主席故居下,排队敬候 。同行只三人,其余四十余人,或车好同行、或打的,但均在我后。
经三十多分钟排队,终于站在了主席故居的前面!以前画中的韶山冲、文字里的韶山冲、心里的韶山冲,今天一下子真实地就在眼前,触手可及,我整理了一下西装,平静了一下心情。
太阳光从山顶顺着满山绿波缓缓下滑,遇到一片茂密竹林稍做停顿后流进这栋坐南朝北、门临绿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型结构典型的南方农舍,然后蓄至门前荷塘,金光满池,熠熠生辉。整体结构的屋顶一边是青瓦一边是茅草,青瓦顶占了大部,是主席的故居,茅草顶是主席过去的邻居,一棵碗口粗的桂花树直立在邻居家的山墙边,飘香迎客。
正屋门顶端挂着的“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是邓小平1983年4月2日亲笔所题。堂屋、退堂屋、厨房、火堂、横屋,在毛主席父母卧室我停下了脚步。这是一张很普通的带有帷幔的床,床上横叠带有蓝花的被子,1893年12月26日毛主席就诞生在这里!望着墙上挂着的主席父母的遗照,心里涌出四个字:天下父母!穿过主席及弟弟们的卧室后,从侧门出来,丛丛翠竹旺盛挺拔。
走到故居门前荷塘对面,凝视故居,毛主席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更是人类的!不禁想起2008年秋在河南菩提寺与方丈交流时方丈讲的话。方丈说佛的核心是让人们离苦得乐, 毛主席也是一位大佛!
在毛主席广场向主席铜像鞠躬时,想起看《恰同学少年》时的泪花!不仅感受到主席从社会最底层走到最高层的伟大,更感受到对社会、人类、宇宙认知的同向!
大愿如愿,心满意足!
(厅直属机关党委)
3——小镇
作者——陈俊玲
每天早晨,总是在卖豆腐的敲梆声中醒来。“邦,邦,邦……”,一声声地近了,又一声声地远了,仿佛那匆忙来去的青春。
小镇是水一样的喧哗,又是水一样的宁静。热闹的是窗外那条车来车往的马路,以及五天一次的集市;安宁的却是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日子一天天数过去,变化的只是季节。
乡间小路是安详的,仿佛一位白发老人,随时欢迎你去逗留,去倾诉。他听不懂我们的言语,但微笑着给了我们最多的包容。远山在雨季里似乎从未清晰过,只似一位蒙了面纱的印度少女。间或有风,轻轻撩起那纱巾,还未看清楚,羞涩的少女又已隐入层层云雾中去了。
镇子不大,旅馆却有几个。价钱不高,却也少见有人住宿。但它们依然存在着,好像只是为了证明这是一个镇,如武侠剧里的镇子必定会有客栈一般。
远处不知谁家养了鸽子,红瓦的房顶上此起彼落的有十几只。于是安宁中又有了一丝灵动的生气,仿佛平静的湖面上,偶尔掠过了几只点水的蜻蜓。
年轻的母亲又抱出她美丽的婴儿了。那孩子的眼睛,是不谙尘事的清澈与明亮;还有那胖嘟嘟的胳膊腿脚,像极了玉雕的莲藕,但玉却是绝没有这般柔软嫩滑的。
住在小镇上,感动是有的。这儿虽不及江南水乡温婉灵秀,但到底是一处淳朴宁静的所在。没有太多欲望,没有太多繁复的故事,走在街上,永远不会遭遇传奇。简简单单的安宁里,领取点点滴滴的惬意。
当然寂寞也是有的,一些伟大的理想与梦想在这里已单纯成了一种精神寄托。坐在窗前看风景,风景从眼前过,一些久已遗忘的故事从心里过。忽明忽暗的往事里,感受忽隐忽现的惆怅。
生命像流水,经过了小镇,经过了回忆,也缓缓经过了,凝望的眼睛。
(莱芜市国土资源局)
4——病榻杂忆
作者——杨印彬
五月的夜很静,温柔的月光透过病房的窗户照在床上。母亲睡的很安详,可以听到均匀的呼吸声,这样的时刻,在母亲七十七年的生命中是多么难得——对于勤劳的母亲来说,黄土地上的耕耘播种,衣被的缝补浆洗,餐桌上的饭香,似乎就是母亲生命的全部,就是生活的目标,就是人生的苦和乐。躺在病床上的母亲,可以不去思考这一切了。
发现母亲的乳腺癌,是在一次普通的体检中,医生在母亲的左乳房上发现一个手指肚大小的硬块,虽然不能确认是乳腺癌,儿子们却已是人心惶惶了,到市里的医院做了钼靶和彩超检查后,确认是乳腺癌,手术切除了左乳房,切片化验呈恶性。好在母亲的病情发现早,做了全切除,再加上年龄的原因不易扩散,考虑到母亲的年龄和身体,就没有化疗。
母亲出生于1935年,正是兵荒马乱的岁月,在襁褓中被外祖父和祖母抱着跑反。母亲懵懂记事的时候,日本人的铁蹄踏响我的故乡,在13里之外的古镇马头安营扎寨,不时下乡烧杀抢掠,躲在床下的母亲看到日本兵用刺刀挑死一个躲到外祖父家里的邻居,淋漓的鲜血流到地上。日本人的飞机吼叫着,一晃翅膀便从马头飞到我的故乡。抗战胜利,由于舅舅是共产党,不时有还乡团到外祖父家里勒索钱财,不交的话否则便抓走外祖父一顿暴打。母亲在惊恐中度过童年岁月。
母亲生了我们兄弟五个,地里的劳作和全家人的衣食温饱便成了母亲生活的主题。晚上,煤油灯昏暗的灯光摇曳在祖宅的土墙上,母亲在灯下穿针走线,纳鞋底、做棉衣、绣花鞋……儿子们少不更事或上学读书,家里只有父亲和母亲挣工分,母亲不得不精心打理维持艰难而拮据的生活,老大穿小的衣服拆洗缝补后给老二穿,依次类推直到我的五弟。母亲将不能穿的衣服分割浆洗,用作缝补衣服或棉被的补丁,母亲用面粉熬成酱子,把陈旧碎小的布条糊成布壳子贴在案板上晾晒,用来做鞋,做的最多的就是我们叫做“松紧底”的布鞋了,这种鞋穿在脚上轻快且跟脚,做的多了,母亲就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亲戚们。由于母亲心灵手巧,村上姑娘出嫁,都委托母亲做绣花鞋、剪裁衣服、薅脸(脸上敷上粉,用线夹去细毛)。尽管要起早贪黑挣工分,加上家务繁忙,为了赶上嫁期,母亲点灯熬油地忙碌着。
家里有十口人——我们兄弟五个、父亲和母亲、祖父和祖母、大爷爷(祖父的哥哥),烙煎饼便成了母亲的重要工作。白天要到生产队里干活挣工分,许多的工序要在晚上和夜里完成。做煎饼的原料有地瓜干、玉米、高粱和小麦,晚上母亲早早地把粮食捡拾干净,用水泡好。第二天三点左右,天上依然是满天星星,母亲就早早地起床了,点上马灯,套上驴,开始了把浸泡好的粮食磨成糊子的工序。母亲不时地往磨眼里添着粮食,吆喝着磨洋工偷懒的小毛驴。母亲的吆喝声、驴蹄踏地的声音、石磨转动的嗡嗡声搅动着黑夜。小毛驴卖掉的时候,几个兄长在外读书,母亲就喊上我推磨,睡梦中被母亲叫醒,睡眼惺忪之中,我抱着磨棍机械地沿着磨道走,使不上丝毫力气。磨完糊子,母亲支好鏊子,开始烙煎饼了,遇到连阴天,柴火潮湿,母亲不时地低头吹火,烟熏的母亲挣不开眼。上百张煎饼一张一张地烙完,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母亲简单地吃点饭,就急急地到生产队干活去了。家里人口多,我们正是能吃饭的时候,隔不了几天家里就要推磨烙煎饼,母亲也就要在石磨和鏊子边忙碌着。
生产队里的工作,随着季节和农时的变化而变化。春播季节,母亲和生产队里的妇女们抬农家肥。每个生产队里都有一个大大的粪坑——人、畜的排放物,杂草、树叶等都可以拿来换工分,然后放到粪坑里沤制,到了春天播种季节,就成了很好的肥料;夏天到地里除草,夏收夏种,秋收秋播,母亲都是很好的劳力,比较轻的活就是生产队里安排的给地里劳作的男劳力们做饭送饭了——家里人口多,老的老小的小,挣工分成了分配粮食的唯一渠道,但遇到青黄不接的季节,家里依然有断顿的时候,孩子们如嗷嗷待哺的羔羊,父亲和母亲便到生产队长那里申请救济,却常常是空手而归。一年的春节,家里几乎没有一粒粮食,姨背着姨夫送来了七斤小麦,可谓是雪中送炭,应付着度过了春节。
母亲生性善良。她把善良朴素地理解为“行好”,就是多做善事、好事、多帮助他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正是饥荒的年代,家里已是饥一顿饱一顿。寒冬腊月,一个衣衫褴褛的要饭的妇女敲门,母亲就盛上一碗热汤拿上一个煎饼送去,父亲见了就责备母亲:“行好要量力而行,咱这一家也要吃要喝啊!”母亲辩驳说:“咱缺一顿有汤代替,可她缺一顿就可能饿坏”。那个大雪封门的冬日,人已经出不了门,一个外地来做炸玉米花生意的男人已经几天没有生意,住在生产队的牛圈里,母亲盛上一大黑碗热腾腾的小豆熬的地瓜干粥让父亲送过去。母亲悲天悯人,虽然自己穷困,看见比自己困难的总想有所帮助,可是那个时代穷人太多,自家也仅是稀粥过日,母亲总感到力不能及。正是母亲的这种品质影响着儿子们,使儿子们作出更多的善举。上世纪八十年代,邻居一个叫杨知朋的老人,七十多岁了,年轻的时候做过国民党的旅长,作恶多端,我们叫他“三官爷”,没有儿女,冬夜里烤火睡觉,结果把床点着了,屋里直冒浓烟,我的大哥可谓是奋不顾身了,冰天雪地里穿着裤头冲进屋里把老人就出来。有邻居说老地主不该救,母亲说:“这是一条命啊,怎能不救!”,不久大哥又救了叫“瞎麦老太”孤寡老人。母亲说:“这是积德啊,老天会记着的。”母亲认为,老天会善恶相报的。
母亲没有摆脱掉那个时代妇女的命运。出嫁后,小心翼翼地操持着家务,但仍得不到祖母的满意。父亲性格暴躁,再加上家里人口多,生活压力大,动辄对母亲拳脚相加,母亲无反抗之力,数次喝农药、跳井寻死抗争,被救后,母亲气若游丝地躺在床上,点燃艾叶放在额头上治疗,几个幼小的孩子围在母亲的床前无计可施。孩子们渐渐地长大成人,成了祖母的母亲又重新担负起保姆的角色,一年四季点灯熬夜,先后把十个孙子孙女看护长大。孩子夜里哭闹,母亲夜里起来冲奶粉,一夜最多起九次,几乎不曾睡觉。
孙子们大了,母亲已是白发苍苍,虽然身体依然健康,但已大不如前了,尤其是腿疼的老毛病始终缠绕着母亲。母亲在城里过不惯,在老家总闲不住,农闲的时候,母亲就用麻编辫子(织工艺品的原料)买,农忙的时候,母亲就给大哥、二哥家烧茶、看门。玉米收获后运到家里,搬到平房上晾晒,母亲腿疼,已经走不动了,就爬到平房上帮助剥玉米。
在这个寂静的夜晚,母亲的一生如放电影般地映现在我的脑海里。在母亲的人生舞台上,扮演着农妇、厨师、缝纫师、保姆等许多角色,受尽苦难。正像母亲所崇信的那样:老天会善恶相报的,我相信,上苍会保佑善良的母亲渡过这一关隘,并陪伴她的子孙们走向未来。
(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山亭分局)
5——年 味
(外一首)
□ 侯俊利
那年糕曾粘过牙齿
那腊肉曾香彻心底
那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
曾让一颗游子的心
苦苦品尝了
几十年的孤独
呵,年味是守在母亲身边
品尝幸福的亲情
那味儿
如陈年老酒
一生一世
都是忘不掉的……
春 联
一幅幅火红的春联
贴上新春的门槛
老人笑了,孩子乐了
呵,这恒古不变的习俗
穿越百年的老墙
汇成幸福的歌谣……
新汶矿业集团华恒矿业公司
6——感 恩
(外一首)
□ 宋兆文
感恩父母,
因为他们生我们
养我们很不容易;父母恩难报。
感恩老师,
从幼儿园一年级
手把手教我们学习;师恩难酬。
还有……
还有……
生活在共同的地球,
有多少人直接间接
为我们服务,
需要感恩的人太多太多……
感恩,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学会感恩,
对生活时时保持微笑的心情,
生活也会还你以微笑。
我们享受着生活,
生活给予我们太多的恩赐。
所以让我们永怀善意,学会感恩吧!
你的生活将会更加吉祥与快乐!
爱与吉祥
一觉醒来
一切都是静静的
望一眼窗外
月光像是用手抛洒下来似的
有的在树上,有的在地上
虽然我看不远
但我一下子觉得拥有了这寂静的夜
此时此刻
我觉得大地同我一起呼吸
此时此刻
我觉得人人都在我的心里
愿人们的爱像月光一样遍洒寰宇
让我们的世界处处充满光明和吉祥。
昌邑市国土资源局石埠分局
7——籍 贯
(外一首)
□ 鲁北
我可以省略中国
但不省略山东省
我可以省略山东省
但不省略利津县
我可以省略利津县
但不省略汀罗镇
我可以省略汀罗镇
但不省略后墩村
慢下来
让风慢下来
让河流慢下来
让植物慢下来
让动物慢下来
让日出日落慢下来
让斗转星移慢下来
如果这些我不能
我也要让自己慢下来
慢下来,
冷静地面对这个浮躁的世界
利津县史志办公室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