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小说

乡村往事

来源:作者:汪福元时间:2015-06-24热度:0


  一.六姑回娘家


六姑到娘家的次数很少,一年也就一次两次吧,因为这个娘家可不是她的亲娘,她自己的娘家已经没有人了,是后跟到六姑爷家的,六姑爷的前妻在1958年饿死了,留下一女二儿三个孩子,六姑过来以后就再也没有生育,一家五口的日子过得紧巴但也有乐趣,两个大点的孩子没有读书,都可以帮着做点农活了,只有小儿子在读小学。


夏末,所有的农活都已经打点好,六姑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家,打扮得青丝丝的,带了一蓝子野毛桃,买了一斤水果糖,头披一块花布头巾,慢慢地走在田间的小路上,秧苗已经长得绿葱葱的了,风很小,热气像浪一样朝人迎面扑来,半小时不到,她已经满身都汗津津的了,好在路不多,也就二里许,转过一口塘,上了河堤就已经到了。


吕奶奶家就在河堤上,她养了三个儿子,六个闺女,此时她正坐在大儿子屋边的巷弄里,手里摇着破芭蕉扇,身边几个小孙子围在她身边,在地上捉蚂蚁玩,她看到远远走来的六姑,赶紧起身招呼说,六姑你来啦,快到这里坐,热坏了,看这个天,怎么这样热,巷弄里有风,来凉快凉快。六姑顺手把筐子放下,拿头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坐了下来说道,这巷弄的风真大,很凉快的。那些小孩子看到桃子和糖果,一窝蜂的去抢,吕奶奶赶紧抢过,一人发了一颗糖和两个桃子,就把筐子拿回家了。


大舅妈听说六姑来了,炒了南瓜子端了出来,说这是刚摘没有几天的南瓜,大紧的太阳,瓜子一下就晒干了,你吃吃很香的呢。六姑说,大舅妈太客气了,还炒什么瓜子,我又不是贵客,你忙你的去。大舅妈就忙着中午的饭菜去了。她就和吕奶奶在内房里看些鞋样子,夸大舅妈手巧,那鞋底做得精细结实,不容易坏,耐穿,吕奶奶说,做衣服都没有布,做鞋也没有零碎的布,还是今年春天叫孩子们在你家竹园里拣了些宽大的笋壳,在鞋底放上一层,这样省布。


吕奶奶和六姑聊了一会,来到外面闲谈。杨柳在轻轻地摇曳,地上落满了柳絮黑黑的籽粒,像蚂蚁一样,竹园边有不少蜘蛛网,门东侧的稻床上堆放了稻草,门前的洗衣盆里浸了一盆没有洗的大人小孩陈旧的衣服,盆边放了块皂接角,足见日子的艰辛。门对面就是条清澈的小河,河水青悠悠的可以见低。


到了晌午的时光,快收工了,不一会,大舅妈的女儿下工回来了,看见客人喊了声,六姑来拉,六姑说,都长成大姑娘了,今年有十五、六了吧,这么水灵灵的姑娘,看头上弄了许多草屑,脸上手上脚上都是泥巴,你今天干什么啊,是在田里薅草吧,来,我带你到河边洗头去。两人拿了块平时舍不得用的肥皂和小盆子来到河边,先用水淋湿了长长的头发,再用肥皂洗,然后用河水冲干净,农家姑娘夏天都爱这样在河边洗头,又凉快又方面又省时,夏天头发干得也快。正当两人忙着洗头的时候,突然哎呀一声,小姑娘滑到水里去了。


六姑吓得大声喊叫起来,快来救人啊,小红掉水里拉,这时候刚巧大舅伯回家了,听见喊声,慌忙跑到河边跳下水,一把捞起女儿拖上岸来,人是救上来了,可是把大家吓得不轻,尤其是六姑和小红,两人脸色煞白,一身湿漉漉的还在发抖。回到家中,气不打一去来,对着六姑骂道,你成天没有事情到处跑什么,天天打扮得跟妖精似的,要是小红有什么三长两短,我和你算帐。自己不生孩子就不知道心疼人,骂得六姑憋屈难过伤心和自责,泪水一下流出了眼眶,气得马上要回去,吕奶奶和大舅妈忙着劝解说,又不是她六姑的错,谁家的孩子不在河边洗头?人救上来了,没事了,你少说两句。大舅伯看到六姑流眼泪,又骂了一句,我家又没有死人,你要哭回家去哭,硬生生的把六姑气回了家。

   六姑走了之后,大舅伯对吕奶奶说,妈妈你以后也少去六姑家,又不是你亲生的女儿。吕奶奶可不这么想,女儿虽不是亲生的,人还是不错的,和何况还有三个外甥可是自己的骨肉,她放心不下呢,于是说道,不是亲生的怎么了,人家闺女也是人,又没有娘家,对我的三个小外甥照顾得也不错,那孩子也命苦,她能常来我们家也是把我们当亲人了。

   六姑回家后,在床上躺了两天,六姑爷问起也不答话,心里扪心自问,自己的命也够苦的,早些年自己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好不容易熬大了,嫁了个男人以为从此有好日子过了,那知道那冤家是个短命鬼,害得自己现在受苦,从改嫁到这里来当初也还很年轻,怎么就不能生个一儿半女呢?自己对现在丈夫的孩子视同己出,冬天怕他们冷了,夏天怕他们热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又怕他们饿了,自己哪样做得不好?除了不会下田干农活,家里也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对丈夫也伺候得周到,自己不就是喜欢打扮一点?不过也没有糟蹋家里的一分钱,只是衣服修饰得整齐一点,凭着自己的手工做了点小花样,这难道有错?这就招来大舅伯那样的恶骂?她也知道这个不是娘家的娘家人除了大舅伯脾气古怪,对她都还不错,也把她当个人看,但是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三天后,吕奶奶牵着最小的孙子,一双小脚一摇一晃的来到了六姑家,一进门就说,她六姑你也不要生气了,他大舅伯也就那脾气,孩子我知道你受了委屈,今天我这就是来看你啦,一句话把六姑说得眼泪汪汪,趴在吕奶奶怀里哽咽着哭了起来。



  二.赵书记的口头禅  

  赵书记是雇农出身,人们喊他赵书记是改革开放以后他真的当了村书记以后的事情,习惯上大家都喜欢这样称呼他。刚解放的时候才是十五、六岁的少年郎,到1970的时候已经当上了大队(现在的村)干部,虽然没办法和焦裕禄的鞠躬尽瘁精神相比,却也为人正派,不徇私情,疾恶如仇,他在遇到兄弟分家和吵架或者对待赡养老人闹矛盾纠纷的时候,总是能做到公正并能适当照顾到困难的一方,在生病家属和特困户申请救济的时候,总是能说服大队支书,哪怕支书有意见也坚持把村民所托的事情尽力办好。在大队有限的资金中给困难户解决五块十块,多的时候也有二十块的。赵书记是个睁眼瞎,一天书也没有读过,按照大家的说法扁担大的一个“一”字也不认识,他到县里和公社里(现在的乡)开会,全凭着超人的记忆和理解,把内容记在心中,回到大队里,开会向村民传达文件精神的时候,大队支书当然是第一个讲话,他是在部队当了两年兵回来的,自认为自己有理论水平,一手拿着个大喇叭就照着笔记本子说,说的都是纸纸面面上的东西,都是些纲领,都是些指示,都是些大好形势。支书很有些瞧不起赵书记,每每讲完话都带着玩味的笑容看着赵书记,心想看你怎么说。赵书记个子高大,他站起身,看了身边矮瘦的支书,也不要喇叭,会场下面的声音一下静了下来,和刚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声如洪钟,简明扼要的说了上级传达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说了些当前生产上诸如棉花|、水稻、山芋、油菜、玉米等种植和管理上的注意事项,态度诚恳,贴近人心,话一完,就博来了一片掌声,他以自己的人格和聪明智慧博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爱戴。

  赵书记有个口头禅,不管见到谁,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先说一声,我们都是贫雇农出身,千万不要翻身忘了本。一次一个卖零货的王驼子,手里摇着拨浪鼓,拦住了赵书记说,我们都是翻身农民不假,但是我没有你翻身翻得好啊,赵书记说,为什么啊,王驼子说,你当了村干部了,我还是农民啊,我没有当上村干部啊。赵书记斜眼看着王驼子说,那行,我的大队干部让给你当,你家天天小葱炒鸡蛋和三天一次猪肉让给我吃,我两换了怎么样?王驼子还在死皮赖脸的说,那支书天天到人家吃老母鸡下挂面,你就没有吃?赵书记气不打一处来:那我明天到你家吃去,你舍得?再胡说看我明天不割你的资本主义尾巴。王驼子一听,弓着腰吓得挑着担子一溜烟的走了。

  赵书记的婆娘长年多病,四儿子一个女儿,还有一个病歪歪的老娘,一家八口人,住在三间毛草屋里,前有房屋后有高坡,冬天还好些,夏天窝风就难受了,一到夏天,每天夜里都要在外面纳凉到十二点后,等到月亮到了西天,露水湿了树梢,身子凉透了才回到家睡觉。睡在床上,婆娘也不免有牢骚,看你当的什么干部,家里一件象样子的东西都没有,天天跟着你喝稀饭,啃山芋,吃南瓜,我倒无所谓,可是苦了孩子,你看大队支书,同样是干部,人家都风光,今天有人送个老母鸡,明天有人送个七尺布,东家给个两斤肉,西家帮忙着盖房子,可你呢,什么也没有,一家人除了你添了一件衣服,三年都没有穿过新衣服了。赵书记叹了一口气说,现在那家的日子都不好过,都困难,我们可不能忘记了是翻身农民,比解放前逃荒要饭好多了,现在饭有得吃,饿不着肚子,现在不正是农业学大寨吗,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1974年的冬天,为了多造田,大队看准了一块约十亩大的水塘,塘的旁边正好有个乱沙岗,长着乱七外八的几颗老槐树,正好平到水塘里,这次支书和赵书记的想法一致,决定平岗填塘,动员了全大队的劳动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齐上阵,那场面很是壮观,从挑土的地方到把土送到水塘,一趟发给一人一个记工分的木牌子,跑得快的一天也可以得到120个木牌子,赵书记和大家一样,一点也不偷闲,来回跑得飞快,休息的间隙,李老头和几个人围在赵书记身边,李老头其实也不老,还不到六十岁,他就说,多造点田,是可以解决部分粮食,但是这大冬天的,要是在家不做事也少吃一碗饭,现在干这样累的活,一天要多吃一斤米,赵书记啊,我家过冬的米不多了,你能不能给出工的人每天补助一斤米啊,赵书记说,我去偷米啊,李老头你可不要翻身忘了本,我们可是翻身农民,你过去在地主家做长工,一年给你多少工钱?就是不给工钱你还不是照样干,你忘记了你被迫顶替地主的儿子被抓壮丁的事了?现在日子是苦点,有毛主席呢,有共产党呢,好日子在后头。

  程圩小队在解放初期的时候人口少,隔壁王圩小队的人口较多,在农业合作化之后,程圩小队因为无力耕种,就把三十亩水田送给了王圩小队,这一种就是二十年,现在粮食紧缺,程圩小队就想要回那三十亩水田,王圩小队当然不答应,双方协商争吵了几个回合,就是没有结果,差点打起了群架,两方都不约而同的找到了赵书记,赵书记答应第二天去开会。等到了约定的会场,在李老头家门前的空地上,赵书记一看人群黑压压的一片,也不慌不忙的走到前面,大声的说,人都到齐了?那就开会,看看你们为这几十亩水田就吵得这样?这田是你们的?是毛主席打江山从地主老财手里夺过来的,才分给了大家,过去你们谁家有土地?不都是地主老财的?我们都是翻身农民,不要翻身忘了本,程圩小队的,谁叫你们当初送给了人家?我看这样,王圩队的继续保留二十亩,还给程圩队十亩。没有文件,没有政策解释,赵书记就这样一锤定音,从此双方再也没有为水田的事发生过纠纷。

  改革开放初期,支书退了,全村的人都呼吁赵书记当书记。当了书记后,赵书记说,我说过的,我们翻身农民的好日子来了。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爪哇国头号新闻

下一篇: 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