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提倡勤政廉政,实际上,早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时期,儒家的至圣孔子就已经在提倡勤政廉政,而且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孔子有关勤政廉政的论述在<论语>中的原文是这样的: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
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怎么样从政(做官)?孔子回答说: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情你要抢先去做;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情,你要任劳任怨地去做。子路又问:还有呢?孔子回答说:好好为人民服务,永远也不要厌倦。
孔子的学生子路是个粗人,孔子并没有怀疑子路做官的志向和能力,而是针对子路的特点用简单明白的话对子路加以教导和点拨。
孔子师生间的这段对话,语言很浅近,理论也不高深,却自此流传了几千年,成了经典,影响很深远。
由此可见,为官之道,并不高深,在孔子看来很简单。不知道我们今天的官们为什么把官做得很累,忧谗畏讥,宠辱在心,谋划算计,八面应付,当然累!殊不知,我们的圣人在几千年前就曾经要求当政者:“勤于务本,勤于思政”。圣人的这两句话就是做官的精髓。孔子教导学生,更是教导世人:做官要“务本”!这个“本”是什么呢?孔子讲得很清楚: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孔子教导人们,做官为政,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家庭,而是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是为了天下的苍生。孔子还教导人们,做官要“思政”。孔子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做官要动脑筋,要经常想一想,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什么要做,什么又不能够做。经常动动脑子,怎么样去为天下的黎民百姓谋福祉,怎么样把为人民服务做好,做一个替天行道的清官、好官。什么事不能够做呢?孔子教导人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个“礼”,就是儒家的道德行为准则,超越道德准则的事做了就是“越礼”,越礼的人和事是社会所不容的。儒家的道德准则讲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廉政者,当然会遭到全社会的唾弃和口诛笔伐。孔子还要求做官要“无倦”,孔子主张为人民服务要要竭心尽力,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要求官员勤政了,要把全部的心血都花在为苍生谋福祉上,尽忠泣血,不舍昼夜,方才是尽了自己的职责。
孔子的学生子张也向孔子问政。孔子教导他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孔子的意思是:你的心里,要存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永远也不要懈怠,在行动上,你要表里如一,竭尽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子张虽然出身微贱,早年还犯过罪,但是,浪子回头,成了一个很有思想的人,因而孔子在回答他的问题时,讲得就比子路高深,孔子去世后,他的学生分为了八派,子张是八派之首,他秉承和继承了孔子的衣钵,将它发扬光大,自成体系,世人将子张的儒学思想称为“子张之儒”。
虽然子张后来继承了老师的职业做了老师,没有做官,但是,孔子的为官之道却由子张流传下来,得以发扬光大。
孔子教导人们,为官要“居之无倦”,这就是说,做官者,心里面要有爱心,要爱百姓,你才能够为百姓服务而无厌倦之意;在行动上,你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才是做到了“忠”,只有忠者勤者,才是好官,才是合乎礼教的好官。
孔子的思想犹如火炬,照亮了几千年的为官之路。造就了历朝历代多少勤官、清官、好官。熏陶养育了多少人!
我们今天走进故宫,就可以看到“勤政殿”和“养心殿”。许多人注意到了这两个殿名,却没有深思这两个殿名有什么文化背景,有什么深意。其实,这两个殿名出现在这深宫大院是很有含意的。这两个地方可不是一般的修身养性的地方!知道这两个殿名的意思吗?“勤政殿”名字的来源就是源于孔子的“勤于务本,勤于思政”,之说;“养心殿”是在警示当政者要用儒家之道育其心,心中要有百姓,才能为百姓谋福祉,才能够光大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看来,大清的统治者是很看重儒家文化对于治世的功用的。
今天,我们倡导勤政廉政,只能算是重提旧话,不过,我们今天重视为官者要勤政廉政,意义肯定是重大的。这种倡导,不仅是对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更是针对时风时弊的深思考量。我们倡导“勤政廉政”,不能只是空喊口号,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不仅仅在于传承,应重在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