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化的魅力(一)

来源:作者:王国良时间:2012-05-18热度:0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天(自然)地运动刚强劲健,无法抗拒,与之相对应的人中君子就应当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承载万物,则君子就应当增厚美德,容载万物。我们的老祖先们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天阳地阴,天金地土,天刚地柔,天地合一则万物生,就会四时(四季)分明。没有了天地就没有了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也就是天地,这就是中国古人的宇宙观,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因而,天地最大,则乾坤最大,八卦中于是就以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
    古人的智慧在于:在对乾坤两卦物象(天和地)的属性诠释中引申出人生哲理,用自然的规律谆谆教导芸芸众生:我们应当学习天地之气,要象天那样高大刚强而自强不息,要像大地那样厚重广阔,要积累厚重的美德,方能承载万物,这样才能天人合一,至臻于善。
    上善若水,出自道家鼻祖老子(李耳,老聃)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天下柔弱莫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柔之胜坚强。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圣人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于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但是,世上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超越它,水可以进到任何细小的地方去,滴水可以穿石,这就是水的“柔德”之所在。因而才有柔能胜强,柔能克刚。“上善若水”,是说水有滋养万物的生命的德性,水能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又不与万物争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圣人就是圣人,讲道理能够深入浅出,用人们最常见的物体的特性来说理,能够化深奥为浅显,化晦涩为直观,再不易懂的道理人们也就懂了。教化子民,启迪愚顽,圣人之道,无与伦比。
    天道酬勤,儒家的至圣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先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快乐的人,才能够真正的学好它。孔子认为学生颜回就是乐学的典范,孔子称赞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其次,要“默而知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像海纳百川一样,永不满足。再还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先生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义也。”读书人要立志追求道义、真理,读书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圣人先生还认为,求学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勇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途而废,万事不成。先生专门针对冉求做学问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问题,进行开导教育,耳提面命,认为冉求不是能力不够,而是坏在半途而废上,是画地自限,当然一事无成。
    孔子教育弟子的方法历来口碑相传,成为万世师表。他认为,做学问关键在于勤,勤能补拙,上天从来不会亏待勤苦之人,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孔子讲道理的优势在于因材施教,不辞辛苦,本身就是勤奋的楷模,身教重于言教。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