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来源:作者:许红雨时间:2012-05-11热度:0次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读《白话资治通鉴.隋纪》有感
“得民心者得天下”,而要得民心,对任何一个政权而言,须关注民生,让利于民、以民为本,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大隋,定都大兴城(今西安)。文帝在位初期,励精图治,节俭从政,在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地方推行州县二级制,制定《开皇律》,首开中国封建社会1000多年的科举制选拔人才,推行均田制等等,同时兴义兵,消灭封建割据,经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巩固了大隋政权,发展了社会经济,开创了自秦汉以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唐。后世称文帝时期为“开皇盛世”,美国学者麦克哈克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风靡全球。而隋文帝就是该书所列的中国4位政治领袖之一,与秦皇、成吉思汗、毛泽东并列,由此可见隋文帝在世界历史的地位。
文帝晚年,即开皇后期,他立法毁法,贬杀功臣,尤其是关于民生方面,做得很不好,正如唐太宗所评:“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倾积,得供五六十年。”“隋文帝不爱百姓。”
及隋炀帝登基,天下殷富。隋炀帝雄心勃勃“吾当夸三皇,超五帝,下现商周,使万世不可及。”他修大运河,经略四方,三征高丽,三下江南,大修长城,全然不顾人民的死活,以至天下饥民揭竿而起,群起造反。炀帝临死时所说“我确定对不起天下百姓”道出了隋亡的根本原因。炀帝被后世称为暴君,其实平心而论,他还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他修的大运河泽被后世几千年,现仍在发挥作用。
在隋末农民起义的汹涌波滔中,新王朝唐朝建立了,唐太宗继位后,曾与群臣分析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君,犹舟也,民,犹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唐初统治阶段吸取隋亡的教训,对人民轻徭薄赋,使战乱后的人民安居乐业,终于开创了唐代初期“贞观之治”,为唐朝的继续繁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看我们的邻国前苏联,在二战后其国力足以与美国对抗,为应对北约成立了华约。苏联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全世瞩目的成就,在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方面远远领先于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西侵捷克,南占阿富汗。到了1975年,苏联国力达到巅峰,GDP占美国53%,核力量超过美国,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然而苏联在大力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工业的同时,却忽略了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轻工业的发展,苏联人民在国力鼎盛时期,生活水平仍然很低。因此,民众逐渐失去了对政府和政党的信心。随着东欧巨变,该庞然大国顿时土崩瓦解,四分五裂。列宁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此消亡了。
面对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空前的挫折,社会主义中国该何去何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稳住了阵脚,迎难而上,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到2000年,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基本达到小康。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越来越富裕。党中央审时度势,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民生方面,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关注城镇低收入群体。近年来,国家出台政策,免去了数亿农民群众的农业税,这是中国数千年以来的第一次;国家建立了覆盖全社会的包括广大农村在内的医疗保障体系,并在逐步完;我国还建立了惠及几亿民众并将覆盖全体民众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
强盛一时的大隋朝,创立37年被推翻;极盛一时的苏联,仅仅74年而分裂。“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二者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相似点:没有关注民生,没有在国家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的生活,终于为人民所抛弃。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只有关注民生,以民为本,才能真正构建起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水 许红雨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