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鲁迅,了解鲁迅——平民作家(四)

来源:作者:侯川时间:2012-02-29热度:0

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一文,因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知道的人应该是不少的。此文中,作者把中国的历史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且先生还认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行文言语间,充满了强烈的平民意识。读此文,我们不得不感动于先生深广的悲悯情怀,也不得不为先生的深刻与智慧而折服。 
无独有偶,在《从帮忙到扯淡》一文中,鲁迅先生就文化人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又提出了“帮闲(帮闲的盛世是帮忙)”的时代与“扯淡”的时代两个概念。
  先生讲道:“中国的开国的雄主,是把‘帮忙’和‘帮闲’分开来的,前者参与国家大事,作为重臣,后者却不过叫他献诗作赋,‘俳优蓄之’,只在弄臣之例。”这是文化人“帮闲”的一种情形。
  “但到文雅的庸主时,‘帮忙’和‘帮闲’的可就混起来了,所谓国家的柱石,也常是柔媚的词臣……然而主虽然‘庸’,却不‘陋’,所以那些帮闲者,文采却究竟还有的,他们的作品,有些也至今不灭。”
  以上是“帮闲”的两种情形,不管怎样,“帮闲者”都得有才,甚至大才。
  接下来,鲁迅先生讲到“帮闲”的另一种情形,就是“权门的清客”,“他也得会下几盘棋,写一笔字,画画儿,识古董,懂得些猜拳行令,打趣插科,这才能不失其为清客”。可见,清客亦须有清客的本领。
  “帮闲的盛世是帮忙,到末代就只剩了这扯淡。”鲁迅先生给我们描画了“扯淡”者的形象:有志无才,乱点古书,重抄笑话,吹拍名士,拉扯趣闻,而居然不顾脸皮,大摆架子,反自以为得意。在先生看来,扯淡者扯淡,“自然也还有人以为有趣”。至于这种扯淡的时代,最终延续到哪年哪月,什么时候结束,鲁迅先生倒是没有说。
 

  注:本文据《且介亭杂文二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4月第1版)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