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焦三牛事件”想到的

来源:作者:谭小华时间:2012-02-22热度:0

     2011年12月,甘肃省武威市拿出31名副县级领导干部的职位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人才。23岁的清华大学毕业生焦三牛,拟被破格选拔为武威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消息一出便引起了社会、网络的广泛热议,类似“火箭干部”、“萝卜招聘”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由此笔者联想到近段时间以来,涉及年轻干部被提拔而遭质疑的事件还有不少,何以出现年轻干部“逢提必疑”的现象,是人们习惯了质疑?或是因为人们戴着“有色眼镜”过于保守?对于提拔干部,一些人能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年轻人的成长?
    根据2月12日新华网记者对甘肃武威“焦三牛事件”新闻调查结果显示:从小学到高中焦三牛学习成绩一直优秀,2007年高考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并在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7月,焦三牛成为当年前往甘肃工作的清华选调生中的一员。他报考武威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从知识测试、面试、差额考察,到市委全委会差额推荐、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成绩和得票始终排在所报考职位的第一位。
   同时,为了让考试公平、公正、公开,武威市严格选拔程序,确保选拔出的拟任对象能服众,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监督选拔选聘过程,公选还制定了发布公告、报名与资格初审、知识测试和资格复审、面试、差额考察和考核、市委全委会差额推荐、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公示、办理任职手续等9个程序和环节。  
  可以看出,采用多手段、层层严格选拔过程,确保选上的干部能服众堪大用,以实践衡量检验用人机制创新,把有觉悟、有知识、有服务人民决心的年轻人留在西部,用在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一些具有发展潜力、基本素质好的年轻人走上领导岗位,这本是值得赞扬和鼓掌的好事。然而一些同志却不看实绩看“年纪”,不看选拔程序只听“小道消息”,一味的怀疑,肆意讽刺排斥,这不仅对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利,而且会影响到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甚至影响党的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不拘一格选人才”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要营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探索,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束缚人才成长的陈旧观念,优化社会、舆论和政策环境。鼓励更多年轻人志愿到艰苦地区干事创业,用改革思想和创新办法不拘一格选人才,使有觉悟、有知识、有为人民服务决心的年轻人尽早可以脱颖而出。
   尤其是当前,我国进入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人才竞争已成为核心竞争。大力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事关我国长远发展战略。只有用当适任、用当其时,才能充分发挥其特长领域的作用,让更多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不断涌现出来,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材。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