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照——济南章丘闵伟陶艺母亲 周青先/摄
刊头题字——张钧安(济南市历下区文联党组书记)
1——用文字感恩以往事言情抒人伦至爱(专题)
——冯连伟亲情散文集《静水深流》序、跋选登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冯连伟先生的《静水深流》像一只报春的鸟儿从沂山蒙水间翩翩飞到我的手上,让我如此感动和温暖。尽管书中的大多数作品曾在“齐鲁风”刊登过,但重新阅读,依然令我心潮澎湃。“百善孝为先。一个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首先是一个有孝心的人”,苗得雨老先生说的太好了。试想,那些平时视自己的老爹老娘为累赘、恨不得早早去世,甚至当街打父母耳光的人,工作能做好吗?当领导后能为老百姓着想吗?从这个意义上讲,《静水深流》的出版无疑会给当下注入一剂”强心“的针,包括孝心、爱心、公心等……选编序、跋3篇发表,以飨读者! ——编者
2——冯连伟散文集《静水深流》出版
本报讯(记者吴文峰)由知名作家苗得雨、赵德发先生作序,临沂市国土资源局兰山分局冯连伟创作的亲情散文集《静水深流》日前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据悉,这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之后,我省国土资源系统出版的首本文学作品集。
冯连伟,临沂市河东区人。16岁考入山东师范大学,在校期间就有文学作品在《山东青年报》发表。参加工作后,岗位数次变动,但业余时间一直笔耕不辍,相继发表了大量的新闻及文学作品,计有百余万字。近年来,冯连伟致力于亲情散文的创作,用文字感恩,以往事言情,用朴素纯真的笔触,热情讴歌和谐生活、真爱人生,不断在国土资源系统和当地报刊上发表,引起人们关注。
《静水深流》18万字,共分“母爱如海”、“父爱如山”、“真爱如歌”、“岁月静好”、“时光深处”、“尘世流年”、“真水无香”、“等七部分。其中冯连伟原创作品105篇。每一篇的题目都别有韵味。如《娘说平安就是福》、《娘买的月饼香又甜》、《娘炒糊的菜也香》、《娘离城市有多远》、《和娘一起去赶集》、《父亲的水果摊》、《问问母亲缺什么》、《养儿更念父母恩》、《我给母亲梳梳头》、《爱是惟一的金子》、《春风得意当自律》等。正如老作家苗得雨在题为《沂蒙有大爱》的序言中所说:冯连伟的亲情散文根置于沂蒙的沃土,呈现出鲜活、本真、实在的生命状态,最大限度地表现事物最本真的面目。平实、简约的叙述风格,像一幅素描,把事物的原态展现给读者,从而更加可信、可亲、可感。他还写道:百善孝为先。一个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首先是一个有孝心的人,冯连伟对母亲的孝心不但是读者所要赞扬和学习的,更是沂蒙几千年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发扬。著名作家赵德发则把其称为”人间真爱的不倦歌者“,写道:无疑,这是一部充满了人间真爱的作品。他用朴素纯真的笔触,抒发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情,同时也表现了朋友之爱,邻里之爱,社会之爱。文章朴实无华,字里行间爱意绵绵,尤其是写子女对父母的真爱,从细微之处表达”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之情,体现了血浓于水、大爱无声之境界,令人深受感动。
从2003年开始,冯连伟开始在我报发表作品,到目前发表近百篇。作为本报首批特约记者,最初在临沂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发表了大量的新闻稿件,连年被评为“优秀特约记者”。2005年加入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
3——沂蒙有大爱
作者——苗得雨
汲沂水之秀气,采蒙山之灵光。家乡临沂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古老的历史文化与鲜明的现代文化以及沂蒙山的红色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沂蒙,是我创作的源泉,更是我的骄傲和自豪。多年来,特有的沂蒙情结,让我时时关注着家乡的变化和作家们的创作成长:16岁上大学、18岁成为《山东青年报》的专栏作家,而且繁忙的工作中仍然坚持写作的冯连伟。让我想起了自己12岁写作,16岁入党的经历,对他便多了一份喜欢。近读他的文集《静水深流》,字里行间弘扬的恰恰是沂蒙传承千年的亲情文化,那份浓得化不开的亲情让我感动,邀我作序,我欣然应允。
从文学史上来看,凡是能打动人的作品,都是“以情纬文”。庄子言:“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也指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冯连伟正是基于对沂蒙故土深挚的眷恋,对父老乡亲真诚的关爱,对父母亲人浓重的真情,对现实生活深刻独到的领悟,才会以真诚、正直的秉性和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以朴素真挚的情感创造出了“母亲”系列文章。作品自然朴实、通俗流畅,娓娓道来而又耐人寻味,让亲情文化厚重而辽阔,他的这种坚守是难能可贵的,“本真质朴、自然温馨”是他作品的重要特点。
本真质朴。冯连伟的亲情散文根置于沂蒙的沃土,呈现出鲜活、本真、实在的生命状态,最大限度地表现事物最本真的面目。正如贾平凹所说:“是酒,就表现它的淳香;是茶,就表现它的清淡;即便是水吧,也只能表现它的无色无味。”其实,这正是写作的最高境界。在冯连伟的笔下,一座经风历雨的《母亲的老屋》,一件岁月漂洗过的《父亲的灰衬衫》,一个沉在岁月深处的《豆沙馍馍》,无不描述得原汁原味,寄予无限深情。这种平实、简约的叙述风格,像一幅素描,把事物的原态展现给读者,从而更加可信、可亲、可感。
自然温馨。冯连伟乡音、亲情的描写,让我倍感温馨。“没白疼啊,都长大了,懂事了“(《母亲的手机》);“坏了,坏了,菜炒糊了。”(《娘炒糊的菜也香》);“唉,盼着你们回来陪我过年,心里是真高兴,可没亲够明天你们又走了,剩我一个人好几天不愿进屋,受不了你们走后留下的孤单啊!”(《母亲其实怕孤单》)……字里行间,我听闻了久违的乡音,很是亲切温馨。文章没有华丽语句的堆砌、没有对母亲的高功颂德,只用平实的叙述方式、简单真挚的语言,让一位慈祥和蔼、乐善好施、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沂蒙母亲形象跃然纸上,给读者呈现出一幅幅母子交融的温馨画面。除了本真质朴、自然温馨外,对母爱如沂河之水流淌着的歌颂更是值得称道的。
百善孝为先。一个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首先是一个有孝心的人,冯连伟对母亲的孝心不但是读者所要赞扬和学习的,更是沂蒙几千年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发扬。纵观整部作品,无处不在的是他对母亲的关爱、对母亲的真情:只要有时间就会回家陪母亲吃上一顿饭,天冷时给母亲买件紫色的毛线帽,春暖花开时陪着母亲去踏青,大雨天也要回家看看母亲,人在城里心却总是飘到乡村母亲的身边……字字句句都能触动读者的心,令人敬佩,这一点也是当代社会许多人所不能企及的。
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印度的泰戈尔说: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在冯连伟作品中可以看出母亲宽容、博爱、坚韧的性格深深影响着他,教会他认真做人、踏实做事,在他的其他文章《别把自己第太当回事》、《春风得意当自律》中都有所体现。他用文字告诉读者,母爱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迷茫时导航、懈怠时鞭策、得意时警醒……在每一个得意或失意的时刻,母亲的爱都如花般盛开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使他的人生更具有了厚度和深度,凸显了生命的亮色。
真爱无形,大爱有声。在这社会日益浮燥、文坛乱象丛生的时代,可以说,冯连伟用他的作品显示了一种作家的气度和精神化的生存状态,这一组有关亲情散文的写作尤见珍贵。作者把自己艺术的笔触伸向家庭这个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和细胞,能够用从容、舒缓、不事雕饰的文笔去描述、去解读、去领悟母与子最真挚、最可贵的人间真情,是一种对生命传承美的赞扬和继承,更是作者内心对真善美审视的折射。以情为墨,以心为笔,冯连伟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赞歌、人性的赞歌、真爱的赞歌,更把这种人间最真挚的感情用文字展现给读者,让读者对这位母亲有一种敬仰之情,对他的孝心有一种敬佩之心,在敬仰、敬佩的同时,也升华成对自己的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的热爱和感恩,这也正是《静水深流》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意义所在。 今年十月,冯连伟来济南看我,我见他朝气蓬勃,浑身像有使不完的劲;从他身上,更进一步感知到他是一个对家人和朋友充满爱心和热情、对工作富有激情和进取心、生活中懂得感恩和回报,工作中懂得自律和自警的人,这让我又多了一份喜欢和感慨。“作家写出来的,只是冰山的顶尖”,作者内心所蕴含着的对母爱的虔诚、对亲情的解读、对艺术美的探索、对更高层次精神方面的追求,已经远远超出本文集所传递的信息。更况且供职于临沂某机关的他,在繁忙的政务之余孜孜笔耕,风雨无阻,痴心不改,实在难得。他在创作上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是一笔难得的财富,他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一种无声的感召。希望冯连伟继续创作出更多触动读者灵魂的作品,在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成为蒙山沂水不倦的歌者,成为人间至爱不倦的歌者。
是为序。
2011.11
(注:苗得雨,沂南人。著名诗人。12岁开始文学创作,曾被延安《解放日报》誉为解放区的“孩子诗人”。曾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
4——人间真爱的不倦歌者
作者——赵德发
爱是世间最美好的的语言。爱体现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尊老爱老是最重要的一条。《尔雅·释训》说:“善事父母为孝”。尊老爱老在中国文化中有其广泛的文化综合意义,它不仅是一种亲子间的伦理价值观念与规范,而且包含着宗教的、哲学的、政治的、法律的、伦理的、民俗的、艺术的等诸多文化意蕴,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它的本质,是一种爱与敬的情感与行为,既是道德之本源,也是人们实践道德之起点。父母是自己生命之所出,是养育自己的人,因此,施爱施敬,当从亲始,这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在我国古代有“父母国”之说,《孟子·万章》云:“(孔子)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因此,热爱自己父母的人,必定是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人。两千多年来,“孝行天下”的儒家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地深埋于华夏民族的潜意识之中……故乡临沂孝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历史上的24孝就有7孝在临沂,敬老爱老在临沂这片古老而又富有活力的土地上有着光荣的传统。
近读临沂冯连伟的《静水深流》,眼前为之一亮。无疑,这是一部充满了人间真爱的作品。他用朴素纯真的笔触,抒发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情,同时也表现了朋友之爱,邻里之爱,社会之爱。文章朴实无华,字里行间爱意绵绵,尤其是写子女对父母的真爱,从细微之处表达“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之情,体现了血浓于水、大爱无声之境界,令人深受感动。
弘扬传统道德文化,是作家的一项重要使命。特别是生活在今天,作家更要关注社会伦理道德的历史流变和重新建构。诚如鲁迅先生所言:创作总根于爱。时代在发生着变化,社会在发生着变化,而不变的是我们尊老爱老、热爱人间真情的美好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冯连伟创作出大量作品,不遗余力地赞美和谐人生与真爱人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良苦用心。
冯连伟,人间真爱的不倦歌者。我们满怀期待,但愿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是为序。
2011.11.3
(注:赵德发,莒南人。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兼日照市文联主席、作家协会主席。
5——最美的风格是朴素
——读冯连伟亲情散文集《静水深流》
作者——马亮
都说最美的风格是朴素,读冯连伟的散文集《静水深流》,就能深深体会这一点--以亲情为主题的散文可谓多矣,但未必所有的作家,都能写得如此本色而又情感充盈。
就当今而言,散文写作的形态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状态,有的以直白的文字记录生活,有的以优美的语句修饰主题,有的以怪诞的言语夸张内容,又抑或以朴实的主调加以铺展,但无论作者采用哪一种方法进行创作,都不能脱离生活的本质,都不能去淡漠人性与情感的真谛,否则,再华美的词语堆砌,再动情的语言挥洒,也都会黯淡无光。
冯连伟的亲情散文,就极好地把握了这种尺度,于细密中蕴含朴实,于朴实中隐含真理,于真理中饱蘸浓浓亲情。农家子弟,儿时生活,身边实事,尤其是对父亲母亲浓得化不开的深情,经过平淡岁月的沉淀,再娓娓道来,另有一番酸甜苦辣,真切感人。
优美的散文,无不“为情而造文”,情采并茂。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说:“文学者,不外知识与感情交待之结果而已。苟无敏锐之知识与深邃之感情者,不足与于文学之事。”诚哉斯言,散文创作尤为重情。没有深刻独到的真情实感,是难以为文的,更写不出好作品。读冯连伟写母亲写父亲写故乡的文章,情态各异,如实道来,有悲,有喜,有艰难世事中的生之乐趣,有渺小平凡中的希望憧憬,有平实生活中的微言大义,看着很实在,读起来不费劲,读完了犹自牵心挂肚,萦怀于心。这不容易!
在写作上,冯连伟的文字功力极好,干干净净,恰到好处,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读起来舒服。将质朴的感情游走于文字之间,将亲情融化于乡土尘埃之间,微乎其微的一句话,一段情,一次亲情的相聚,便会引发这位作家的敏感情思,便会有了一次对亲情的感悟,在冯连伟心里,“摇曳的炊烟,是一首绵长的诗篇;如豆的灯光,是母亲不倦的思念。”这种点滴入心,怎会不引发读者的共鸣?
读《娘说不用惦记她》,读到作者因故不能在节日那天回家,娘在电话里一面说不用惦记她,一面却问:“你在那里吃月饼了吗?吃的什么馅的月饼?”文章最后说:“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我的亲娘,你知道儿爱吃冰糖馅的月饼,这点小事也记在你的心里,你的心中只有儿女没有自己。做儿子的心中感到愧疚。都说儿孝敬,又有多少时候是端起碗想起娘的呢?”读到这里,与作者一样,两行泪水,禁不住从心头悄然滴落……
读《父亲那件灰衬衫》,则惊异于作者能把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写得这样生动感人。生老病死,谁也摆脱不了,但平凡人的一生中也有一种正气,有一种道德和责任感,这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冯连伟真切感人地写出了自己的乡情、亲情、人情,描绘出了一幅真实生动的生活图景,既不是呻唤煽情,也不是牧歌装扮,这些文章好看,有滋有味,因为它不仅是文章,而且是我们自己真实的人生。
(注:作者为中国国土资源报副刊部副主任)
6——公告
上一篇: 过日子有大“学问”
下一篇: 处变也惊:代言孟飞一句难以启齿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