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三虎将
---- 贵州省地矿局106地质大队地灾防治团队群英谱
王国甫
这些年,每年都要到白鹭河去几次。白鹭河位于遵义市播州区三岔镇苏山村,这里被称为天然氧吧,遵义小九寨。2014年,贵州省地矿局106地质大队在这里打出了矿层厚度近百米的铝土矿,贵州地质文联在这里完成了《贵州作家》地矿专辑的编辑,并在白鹭河度假村举行了贵州地质文学创作基地授牌仪式,我的第一篇报告文学《十年逐梦》历经14个月打磨,也在这里得到时任《杜鹃花》主编欧德琳老师的首肯,这里有太多太多的回忆。每年都要去几次,看看白鹭河上嬉戏的白鹭鸟,看看白鹭河两岸随风摇曳的芦苇,看看打过的钻孔,看看打出的岩芯,看看住过的房间。
这次去与以往不同,是单位的同事家杀年猪,应邀去吃刨锅汤。按照定位导航不知不觉到了才知道,原来单位同事的家就在白鹭河岸边,与授牌贵州地质文学创作基地的白鹭河度假村仅几百米距离。遗憾的是这里正在筑坝修水库,惊扰了白鹭鸟的宁静,没有看到成群结队的白鹭鸟,偶尔会有一两只胆大的白鹭鸟形单影孤地匆匆飞过,好在退耕还林后的山林更加茂密,颇具黔北民居特色的新房多了起来。
来到杀猪现场听说,今天总共要杀4头猪,这是最后一头了。帮忙的乡亲们边忙着手里的活计边说着现在的政策好啊,要是前几年,想请大家来吃刨锅汤都不好意思说。
看着聊着,余光瞥见有个人在围着栋老房子转来转去地看。走近才看清是庞航,问了才知这里有一个地灾隐患点。“虽然我队不是播州区的地灾技术保障单位,既然来了就给人家看看,都养成习惯了。”庞航如是道。
庞航是106队常驻沿河县地灾技术保障的负责人,恰逢回队送资料,同事家杀年猪盛情邀请而来。来了也闲不住,别人到乡下是看风景,他却在看地灾,真是习惯了。
“前段时间,你荣获了贵州省地灾防治指挥部表彰的‘全省地灾防治先进个人’,听说铜仁市让出名额,又给你申报‘全省地灾防治十佳卫士’,把你的先进事迹讲来听听吧。”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时间长了,我也习惯逮住机会抓素材。
“我这点事算不上什么,要讲就讲讲我们部门出的三个‘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吧。”庞航兴奋地打开了话匣子。
带队逆转的张斌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把贵州省地矿局106地质大队从地质找矿强队逆转为地质环境治理强队,大家都说张斌功不可没。
张斌是2006年7月成都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后到106队工作的。十多年的摸爬滚打,而今已成长为工程硕士、水工环地质高级工程师、省内知名的地灾专家、106队副队长。
刚参加工作时,张斌主要还是从事矿山水工环地质工作,零星接触点与地灾有关的事。2012年初,单位委派他远赴几内亚开展法拉纳区基西杜古省非亚瓦亚铁矿勘查,任几内亚项目部行政事务主任兼水工环组长。
完成几内亚勘查项目,2014年春节前回国后,组织上找他谈话,让其接任地质环境工程院经理。当时,地勘单位擅长的地勘项目急剧减少,调整产业布局,加快转型发展,另辟蹊径寻求新的经济发展点迫在眉睫,如果不转不改,路只会越走越窄。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队党委反复研判,我们虽然没有地灾防治技术优势,但有坚实的专业基础,有一大批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地质技术人才做支撑,遂果断提出做大做强地质环境工程产业的发展思路,让颇具闯劲的张斌带队去开疆拓土。张斌一头雾水,出国两年,对国内行情已不太熟悉,况且作为综合性地勘单位,要想做大做强地质环境工程产业,单从专业技术力量来说,是无法与111队、114队、地矿集团基础公司等兄弟单位相比的,这副担子使其感到压力山大。转而又想在非洲几内亚语言不通、气候异常、毒蛇猛兽肆虐、疟疾流行那么艰苦的环境,恶劣的条件都能如期完成了任务,还有什么是干不了的。信任、重托、回报等词汇一股脑涌上心头。
迎着朝霞,张斌走马上任了。真是火炭落到脚背上才晓得烧起痛,要人没人,要技术没技术,更没有人脉关系,市场竞争又十分惨烈,如何打开局面,张斌脑门上写了个大大的“愁”字。
有个朋友介绍了个编制地灾立项报告的项目,原本不是什么复杂的事,但问遍整个项目部没人做过,也不知道如何编制,看着交报告的时间临近,可依然无从下手。后经高人指点就近向专家请教,张斌豁然茅塞顿开,便带张辉、谭海英等人去114队找专家徐总等求教,不巧的是正在评审报告,在走廊里一等就是3个小时的煎熬。报告评审结束,徐总以为张斌他们可能已经走了,没想到一出会议室,张斌他们就迎面求教,徐总被他们这种虚心的精神所感动,耐心讲授之余还拷了模板给张斌,并表示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咨询,相互留了电话,加了微信。
如获至宝,自此就“缠”上了徐总等专家。在学习相关专业规范、标准时遇到不懂的,在同事间相互交流意见分歧较大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求教徐总,请徐总到现场指导,徐总等专家也是不吝赐教和大力支持。一来二往,大家成为了好朋友。有时,徐总等专家野外验收、评审大型重要地灾报告时,还邀请他们去旁听,借鉴别人的经验。
得到徐总等专家的指导,张斌带头并要求项目部技术人员从实际出发,加强对从事相关专业规范、标准学习,鼓励、督促技术人员多学习规范,多看报告,多想问题,结合实际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在不同项目组之间组织开展学习交流会,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丰富自我,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从不敢拼到敢拼,从不敢担当到勇于担当。如今,部门已培养在读博士1人、在职硕士7人,考取国家各类注册职业资格证书33个。随着项目实施的锻炼,昔日的找矿能手成为地灾治理能手,昔日的水工环行家成为地灾治理专家。
信任是合作的基础。张斌深知,有为才有位,有耕耘才会有收获,要得到自然资源管理职能部门的高度信任,才会获取源源不断的实施项目。2016年7月1日凌晨3点10分,接到遵义市自然资源局紧急通知,道真县受连日强降雨影响,位于该县玉溪镇的洋渡电站大坝北东侧山体发生崩塌,要求马上派地灾专家赶赴现场,开展地灾应急调查及技术指导。
灾情就是命令!张斌立即抽调相关专业骨干力量,连夜奔赴地灾现场展开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受灾区地质灾害隐患详细调查及应急处置方案编制工作,为彻底消除该地质灾害隐患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6年7月8日早上7时许,接到纳雍县自然资源局的紧急通知,纳雍县厍东关镇李子村牛鼻洞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导致1人死亡,1人受伤,要求提供技术支援。张斌立即派遣正在纳雍县进行地灾排查的技术人员,到受灾现场进行应急抢险救援技术指导,并对下一步防灾工作提出了科学的建议。
一天下午,接到纳雍县自然资源局电话,要求编制一份全县地灾项目储备报告,第二天上午要上县委常委会。县局能提供的素材极少,好在当初106队在纳雍县开展煤矿整装勘查时了解一些情况,为纳雍县地灾排查时掌握一些资料。于是,张斌动员项目部在队部人员全体加班,分工合作,查阅资料,编制报告。那一夜,地质环境工程院办公室彻夜灯火通明,紧张而有序地忙碌到天空泛起鱼肚白,在八点上班前将编制好的报告传给了纳雍县自然资源局。
服务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部门人员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优质服务赢取客户的信任。有一次,在山下车里等上山进行野外验收专家的驾驶员陈明,突见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立即抱起一抱雨伞冒雨给专家们送至验收现场。专家们感动地说:“106队人想得就是周到,服务意识真强。”随后,在这个县获取不少项目。
每次在关键时刻,他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地方政府提供技术支持。这些年,在做好承揽的水工环地质、工勘施工项目的同时,充分发挥地勘单位公益性职能,积极参与地灾应急治理、大型地质灾害及受地质灾害威胁学校的治理工程,先后参加7个县、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上千处,参加地灾应急调查上百处,提交报告数百份,确保了上万名人民群众生命和数十亿元财产安全。多次受到地方政府及自然资源部门高度赞扬。
正因如此,106队被部分县区市政府、自然资源局赞誉为贵州省地灾防治行业有个性特色、有代表性的专业技术队伍。5年的历练,实现了主业地质找矿到地灾防治强队的逆转。现在队伍规模已从原先的7人扩大到38人,服务领域拓展到地灾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岩土工程勘察,地基与基础工程,地下水(机井)工程,地热勘查等项目,实现了水工环地质、工勘施工领域全覆盖,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近三年,地质环境工程单产业产值年年突破亿元大关,成为新形势下106队新的经济支撑。
2017年4月28日,当张斌走上贵州省庆祝“五一”劳动节表彰大会高高的领奖台时,捧着贵州省“工人先锋号”这沉甸甸、金灿灿的奖牌,热泪盈眶眶,感慨万千。深知这份荣誉,既是对106队地质环境工程院多年来工作卓有成效的褒奖,更是对地质人在新起点上干事创业的鞭策和激励。
当2018年张斌再次站上贵州省第五届“行业道德标兵”、“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领奖台时,他回顾106队地质环境工程院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由不会到会,由会到精的艰辛历程。在这个历程中,得益于队党委科学研判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得益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得益于地方政府自然资源管理职能部门的高度信任,得益于不忘初心,敢于拼搏,勇于承担,不断开拓。
勇于技术创新的张辉
随着鼠标的移动,电脑显示屏上一座山体360度旋转了起来。这是106队地质环境工程院副经理张辉牵头技术攻关,做成的三维建模。
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张辉边操作电脑边饶有兴趣地解释,在开展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专业排查中,很多地方山势险峻,我们根本爬不上去,无人机航拍的照片虽然能看到山体有裂缝,岩石有松动,但很难判断裂缝有多宽,体量有多大,岩石松动程度等等详细情况。所以,我们想到了三维建模,通过艰难的技术攻关,多次试验,最终采用无人机航拍采集的影像数据,生成与实体等比1:1的空间三维模型,实现了三维模型动画展示,立体感、真实感强且能多角度观察,更能精确量测隐患体的尺度、体积和不利结构面产状,突破了传统方法需要人工到达现场或无法到达现场开展隐患体高精度量测以及稳定性难准确判断的技术难题。
张辉是2009年7月从长安大学毕业到贵州省地矿局106地质大队参加工作的。10年来,坚持不懈地钻研专业技术,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用责任担当和睿智才华成为地灾克星。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生命力。只有进行思想上创新,管理上创新,技术上创新,才能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张辉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岩土工程钻探,岩心采取率是关键,直接影响到地灾项目设计、施工费用的精准性。面对时常因岩心采取率低导致设计反复修改,费用不断调整,既费时又窝工的现状,如何提高采取率成为张辉朝思暮想的问题。
那段时间,张辉碰到会打钻的就请教。“张师傅,你打钻几十年,提高岩心采取率有啥妙招?”
“李师傅,采取岩心时转速、压力、水量咋控制?”
“王师傅,哪种钻探工艺岩心采取率可以提高?”
看到有工程钻的工地就取经。进入施工现场,到岩心箱前给正在搞编录的师傅递上一支烟,咨询道:“师傅,你们岩心采得这么完整,是咋做到的?”......
综合多方经验和查阅大量资料后,张辉提出创新钻探施工工艺,提高岩心采取率。其想法得到钻探技术人员认同,采用效能更高的单动双管技术进行取芯,多次试验果然奏效。岩心采取率从40%提高到90%以上,极大改进了钻探工作效果,使得勘查工作更为精准。“新的工艺虽然增加了几万元的工作成本,但是精准的勘查成果,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节省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的投资,也为106队在市场上赢得了更好的声誉及知名度。”张辉难掩心中的喜悦。
“改进地热钻探工艺,打破传统的找地热模式。”张辉凭着一腔热血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向贵州省在断层和储热层找地热传统模式发起挑战。在地热打井点孔实践中,同时具备有断层又有储热层赋存条件的地方不多。张辉觉得这种找地热水模式过于僵化,何不改进地热钻探工艺,直接在储热层找地热水,开创找地热水新模式。创新是要做好付出代价准备的,毕竟打口地热井少则几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一开始大家不同意,风险太大。张辉就四处考察,反复论证,最终说服施工方案评审专家同意风险勘查,在正安县杨兴镇地热深井施工中尝试,一举成功,变不可能为可能,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能。随着这一改进工艺的推广,为贵州省打造“温泉省”作出了贡献。
危岩处理是地灾防治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事。随着这几年贵州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多危岩都被茂密的植被覆盖,技术人员爬不上去,无人机航拍的照片又看不清危岩的体量、边距,制定处置方案十分棘手。在团工委组织的一次绳攀拓展活动中,善于思考的张辉受到启迪,何不请专业的绳攀队伍代替我们的技术人员去查看实情。其想法得到遵义市拓路士绳攀基地领导认同后,由绳攀专业人士到危岩区域现场,就近拍回高精度照片,绘制现场手图,妥善解决了制定处置方案遇到的技术难题。
张辉常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个项目的失败就可能会让我们多年来塑造的品牌形象毁于一旦,所以对于项目的质量、进度及安全管理要严格管控。”近年来,随着106队地质环境工程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项目数量逐年成倍增长,经济总量也扩大了十几倍。
挑起部门经理重担后,张辉注重根据项目特点进行安排部署。地质灾害技术保障项目,既是高风险业务,又是民生项目,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安排技术骨干在各县蹲点,确保每天24小时值守,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处置。近年来,张辉带领的地灾防治团队为沿河等6个县提供地质灾害技术保障,成功避险数十起地质灾害,保障了数千名群众生命安全,避免了数亿元财产的损失。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是张辉一贯的工作作风。对所有实施项目实行全过程质量监控,建立了从项目野外踏勘、项目实施大纲、野外工作验收、成果报告审查及资料归档等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使得这个团队多年来的成果报告通过率一直保持在100%,多个省级项目获得专家组的好评。
时间紧,任务重时,张辉采用“倒排工期抓进度”的管理模式。2018年,贵州省政府启动全省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专业排查,从3月份接到桐梓县高排项目,要求5月底完成全县3000余平方公里的野外调查工作。他与项目组人员一起,共同分析项目难点及关键节点,解决技术上的“拦路虎”,统一技术路线,避免返工,确保了野外工作按时完成。
随着实践锻炼和刻苦努力,张辉逐渐从专业技术人员成长为部门经理、大队副总工程师、地灾防治专家。在2018年贵州省地灾排查专业技能大赛中,勇获团体第一、个人第一,2019年获得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目前,团省委正在为张辉申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
心系群众的谭海英
“我们部门的副经理谭海英是上过中央电视台的人。”说到谭海英,庞航眼里直闪光。
谭海英自2011年7月大学毕业到106队工作以来,一直坚守在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工作第一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系地灾威胁区群众,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先后率队完成特大型、大型、中型地灾治理项目100多个,保障了数千名群众生命和数亿元财产的安全。尤其是2017年9月在余庆县勇救落水儿童的感人善举,受到当地百姓的赞誉。
安排好余庆中学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当天现场施工任务,在住处编写余庆县地灾排查阶段性报告的谭海英,忽然听到楼下急切的呼喊声,赶快起身到窗户边向下张望。不好,有人落水了。隐隐约约见落水的儿童在湖中时隐时现,几乎失去挣扎能力,即将沉入湖底,湖边群众竭尽全力呼喊“救人了,救人了”有人已经跳入水中救人。
见状,谭海英立马飞奔直下十一楼,在距湖边200多米路程的奔跑中,边跑边喊“救人了!”。一路上他在与时间赛跑。
当他冲刺到湖边的时候,落水的儿童已被救上岸,只见小孩眼睛翻白,基本没有了生命体征,闻讯赶来的人们围在小孩四周束手无策。这时,年初安全培训中野外救生的画面浮现在谭海英面前,他二话没说一刻都没敢停顿,迅速拨开人群,立即对孩子实施心肺复苏术,一番按压,不见丝毫反应。一定要把小孩救活过来!他加大了按压力度,加快了按压频率,手酸软了继续坚持,满头大汗顾不上擦一下,誓与死神角力到底。
渐渐的小孩口里有了东西排出来,翻白的眼睛有了些许变化,他更加有了信心,继续再继续,慢慢的小孩有了生命体征复苏迹象。随后120急救人员也及时赶到,溺水小孩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挽救了小孩鲜活的生命。这一时刻定格在2017年9月7日中午。在浙江杭州打工的小孩父亲,当晚发来感恩短信。
次日,放心不下的谭海英,带领一道工作的地质队员们又到医院进行了探望,见小孩恢复不错,谭海英脸上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县、市、省直至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谭海英等人见义勇为事迹进行的宣传报道中,余庆县人民医院医生说:“因为在现场及时做了心肺复苏,为抢救儿童生命征得了时间,现在他的生命体征一切平稳。再稍作留院观察,就可以活蹦乱跳地出院了。”
这是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角力的结果。更是对生命的尊重,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
多家媒体报道,谭海英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广为流传。余庆县政府、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也对宣传此事高度重视,并到谭海英住地进行了探望,赞扬谭海英等人见义勇为的雷锋精神,为形成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凝聚了正能量。
这是谭海英2017年带队开展余庆县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余庆中学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作期间发生的事情。
谭海英是省地矿局106队水工环地质工程师,长期工作在野外地灾防治第一线。曾因工作关系,几次推迟婚期,在父母的再三催促下,2013年4月的最后一天,他把施工现场安排妥当后赶回家,5月1日,举行了婚礼。岂料老天不眷顾这对新人,当晚下起了大雨,此时正值汛期,谭海英对施工项目放不下心,还没等后续礼仪完成,就赶回野外施工现场,坚守在阵地上。一方的危险未解除,他又如何能放得下,如何对得住“你们也是天使”这个称号。在此关键时刻,谭海英舍弃小爱温馨,成就大爱无疆之举,得到了开明父母和妻子的极大理解与支持。
2015年10月,106队承接的印江县鹅岭老屋基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位于进出县城的主干道,是印江县域经济的大动脉,且周边住户众多。老滑坡体复活,严重威胁周边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对于现场负责人选十分关键。业务知识扎实,业务水平优秀,有高度责任心,且善于协调的谭海英自然成为不二人选。领命后,他深知这项民生工程的重要性、特殊性,容不得半点差池。对于滑坡地质灾害治理使用旋挖机进行桩孔开挖少之又少,首次使用旋挖机等大型设备配合施工遇到了很多技术难题,从成孔到钢筋笼的制作,再到浇筑,必须密切的衔接,只要一步滞后桩孔就会变得面目全非。那段时间他心无旁骛,全身心扑在项目施工上,吃不好睡不着,带领项目施工人员攻克了旋挖机成孔、钢筋笼吊装、混凝土浇筑等一个又一个难题。
极端的气候,导致2015年11月份前后降雨量居高不下,滑坡体的不断变形无疑时刻威胁着周边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为抢抓工期,现场施工到凌晨是家常便饭。有一次,晚上12点整理完当天的资料,正准备休息,窗外却下起了倾盆大雨,他不顾一天的疲劳,立刻带着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察看滑坡体的监测情况。滑坡体果然出现了严重变形,并超出了警戒阈值,险情加剧,他立即下令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当地政府组织周边群众和现场施工人员撤离。那一夜,在焦急的呼喊和指挥中,雨水、汗水浸透了全身,浑然不知;那一夜,彻夜未眠,换得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他感到值得。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经过四十多天的艰辛应急治理,当最后一根抗滑桩浇筑完成,滑坡体的监测再无变化后,谭海英一直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轻松。印江县主管领导赞许道:“以后印江的地灾治理项目都要做成这样的样板工程。”有位省地灾专家到现场看后,无不感慨地说:“没想到一个小年轻挂帅,能把这个项目做成我近十年来看到最好的项目,真是后生可畏呀。”一时间,“地灾能手”谭海英的称谓不胫而走。
谭海英还是个手不离书的人。无论出差还是到施工现场,他都随身携带着不少书籍,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学习业务知识,时刻比对规范,及时把握各个环节的要点,每完成一个项目,他都会做一个完整的总结,把解决难点、重点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贵州省第二届地灾排查技能竞赛2018年10月29日在德江县拉开序幕。白天完成笔试、野外调查,晚上加班整理资料、综合研究、编制地灾排查报告到凌晨5点多时,谭海英的电话响了,家人告知妻子即将分娩,在队工会办人员帮助下已送往医院。来之前,谭海英就知道妻子预产期临近,单位领导劝他在家照顾妻子,可他说,这是在省级层面展示我们技术实力的机会,不愿放弃,便遂了他的心愿。没想到就那么凑巧真要生了。详细给参赛队友交待了报告编写收尾注意事项后,返程。四个小时后到遵义第一人民医院时,“谭小二”已经安睡在襁褓中,也许是父子连心,当谭海英盯着看他时,“谭小二”似有感觉地微微睁眼看了父亲一眼又睡去了。谭海英愧疚啊,妻子生老大时,正是汛期排查没赶回来,生老二时又没能守候在妻子身边。
“没事,我们单位同事挺好的,有他们帮忙,还有妈妈在家,我挺好的,你不用担心。有事你去忙吧。”妻子反倒安慰起了谭海英。
在这次全省地灾排查技能竞赛中,谭海英获团体一等奖、个人第三名的好成绩。同年,获得贵州省直机关2018年度“见义勇为、敢于担当”文明标兵称号。2019年获得贵州省第六届“行业道德标兵”、“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勇救落水儿童事迹传开后,有人开玩笑说,“你们106队的资质又增加一项内容了。那就是正能量传递。”也有人问谭海英询,“你当时有没有想过,当今社会扶一下摔倒的老人,都有可能惹祸上身,你不怕万一救不活,小孩家长怨你救治不当,找你扯皮吗?”谭海英坦然道“在面对生与死的紧要关头,哪有时间去考虑个人得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抢救生命是最重要的。”
这铿锵有力的铮铮誓言,正是共产党员、地质队员勇于担当,舍我其谁的气魄体现。顺应时代发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地质环境工程产业,保持地矿经济可持续发展,开创美好新未来,不正是需要这种担当和气魄吗!
一门三虎将。庞航给我讲的这三个“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故事,得到了106队领导、专家、广大职工的证实。
一门三虎将,在荣誉面前不止步,在新的岗位上自奋蹄。
张斌2019年3月提任106队副队长后,依然分管地质环境工作。“贵州省作为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省份,地灾治理形势依然严峻,防灾减灾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作为一支地灾治理的专业技术队伍,心系民生责无旁贷。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加倍学习,努力工作,为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奋力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做出新的贡献。”张斌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我只是做了一点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做的事情,组织上就给我了这么崇高的荣誉,这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今后要更加坚持学习、坚持创新、锐意进取,保持沉着稳健、不骄不躁的态度,积极工作,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回报组织的培养和大家的信任。”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典型座谈交流会上张辉如是说。
对于来自各方的赞誉,已担任部门副经理兼副技术负责的谭海英很淡然。“我们还年轻,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我们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领导的关心,老同志的帮助,贵州地灾防治任务还很艰巨,还有很多事等着我们去做。”
进入2019年末,为使服务更精准、技术更专业,管理更规范,106队已经将地质环境工程院拆分为生态环境部、工程施工监理部、岩土勘察工程部。“这些年经过实践锻炼,我们106队不仅一个部门就出了三个虎将,还培养了谢配红、徐庆方、崔登伟、田花永、吴虹、陈忠发、庞航、梁龙等一大批地灾防治专家和专业人才,不仅为服务社会民生作出了贡献,也为106队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闯出了新路。”106队党委书记、队长梁浩波展望未来信心满满。
窗外,柳枝已冒出绿芽,时有鸟儿立在枝头,发出清脆的叫声。晨曦中,106队地质环境工程团队跨沟迈坎、翻山越岭,又向更高的山峰攀登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