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两年牵挂一生

来源:作者:王国甫时间:2018-07-16热度:0

                 驻村两年 牵挂一生

                     王国甫

                      引子

  杀猪宰羊、摆长桌宴是贵州苗族群众重大庆典活动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

  轮战驻村第一书记到位两个月,区委组织部通知完成工作交接后原驻村干部就可撤离时,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周家寨村支两委商定,要杀猪宰羊、摆长桌宴为他们的驻村第一书记陈恒凯送行。

  尽管陈恒凯再三婉拒,怎抵得住村支两委集体决定和老百姓的一片盛情。

  “陈书记,你来驻村我们驻出了感情,成了朋友,成了兄弟,真舍不得你走。来兄弟,我敬你!”原本滴酒不沾的村支书陈熹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呛得满脸通红。

  “陈书记,我们感谢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以后要常回来指导我们呀。”村主任施辉林也来了一杯。

  陈恒凯的手机响起,传来卧病在床多年6组村民杨文光的声音:“陈书记,听说你要走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要不是你我怕早就见阎王去了。真想来送送你,我是真走不得呀......”听筒里传来断断续续的哽咽。“没事没事,他们会继续关心你,我也会来看你的。”

  “陈书记,我们感谢你。”

  “陈书记,我们舍不得你走。”

  “陈书记,常回来呀!”

  一声声感谢,一声声不舍,一声声祝愿,把陈恒凯拉回了对往事的回忆。驻村两年的点点滴滴像电影般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欣然领命去驻村

  脱贫攻坚,这个时代重任,时刻考验着贵州各级党员干部。贵州400多万尚未摆脱贫困的百姓,全面小康的路在何方?哪些人能带好这条路是各级党组织考虑的重中之重。

  按照省委组织部安排,贵州省地矿局党委要求有外派同步小康驻村干部任务的地勘单位,选派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到六盘水市钟山区去挂帮。

  陈恒凯,由此进入了贵州省地矿局106地质大队党委的视线。

  “队党委研究,准备派你去六盘水市钟山区周家寨村挂任驻村第一书记,你看有啥困难没有?”2016年4月初,该队党委书记、队长李沛刚找陈恒凯谈话。

  “我是党员,服从组织安排,我个人没啥困难,到村里后有什么困难再向您汇报。”陈恒凯欣然领命。

  陈恒凯,1969年12月出生在贵州省麻江县的一个苗族村寨。1991年7月大学专科毕业后,分配到106队工作。与他一起工作过的人都说,陈恒凯认真负责,积极肯干,干一行钻一行,不论在什么岗位都能干得风生水起。2000年3月由于政策因素与单位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回老家务农,9年后,参加定向招考聘用回到贵州省地矿局106地质大队,重新扛起标杆,背上测量仪器,又开始了他钟爱的测量工作。

  协解期间,当了5年老家村主任的陈恒凯万万没有想到,重返单位上班7年后,还有机会再到农村去续写抱负。咋不令他激动不已,欣然领命。

  带着让老百姓一天天富裕起来的夙愿,2016年4月10日,陈恒凯与贵州省地矿局16名驻村干部一道踏上了同步小康驻村帮扶路。

                   初到周家寨见闻

  周家寨村是省级一类贫困村,位于钟山区大河镇东北部、距六盘水市区21.5公里,东面、北面与六盘水市水城县木果乡接壤,西面与汪家寨镇那罗村相连,南面与大地村为邻。一栋浅蓝色外墙装饰的三层村办公楼倒也看似气派,陈恒凯和几个驻村干部的宿舍被安排在三楼,一楼、二楼是村支两委办公室。

  送走接送他的单位、区、镇、村领导后,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一个年轻人把一摞资料送到了他的宿舍。“陈书记,我们李支书叫我问下你,看啥时候把村里的情况给你介绍一下。”

  “不急不急,我先走走看看。”

  “好,好,那你先看看这些资料吧。”年轻人应声退出宿舍。

  村看村户看户,能否脱贫看干部。陈恒凯简单把宿舍收拾了一下,移步二楼,他想先看看村干部的工作情况。

  见只有一间办公室门开着,里面有说话声,便走了进去,里面有几个人正襟危坐。边给每人递烟,边寒暄:“你们是村干部吧?”

  “不是,不是,我们是来办事的。”

  “我们在等村干部,都等了一个下午了。”

  “村里找不着人,办事的都不知道去哪了。”

  “本来能办的事情就是拖,不知道啥情况。”

  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句议论着。正说着,刚才那位年轻人进来了,给大家介绍说,这是省里新给我们派来的驻村第一书记,陈书记。你们没啥急事先回去吧,估计他们今天下午不会来了。

  “哦,陈书记好!陈书记好!”一一握手后,带着难以琢磨的表情悻悻而去。

  “陈书记,我叫胡刚,是安排在村里上班的两个先进青年之一。今天轮到我值班。”年轻人自我介绍道。

  “村里干部不来上班呀?”

  “一般没啥急事,上面没来人他们就上午来看下。今天不是你来了吗,他们几个干部来打了一趟,各自有事就走了。”

  陈恒凯心里由诧异到咯噔了一下。

  东拉西扯,聊了一会,其他几个先来的驻村干部走访回来了,就上三楼村里食堂把中午剩下的饭菜热了一下,边吃边聊。

  晚饭后看天色还早,王荣竹提议:“陈书记,你今天才来,走,我们带你到村里去转转。”陈恒凯正有此意。

  王荣竹是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派来的驻村干部,比陈恒凯早到村里几天。人长得敦敦实实的,一看就属于那种老实本分,厚道之人。

  踩着夕阳的余晖走着走着,陈恒凯在一家门口挂着“党员之家”的牌子前停留了下来,王荣竹给他介绍,这是困难党员、七十多岁的老支书郭贵全家。

  “走,进去看看。”

  郭贵全在计划经济年代当过多年村支书,他带领村民学大寨,造梯田,一门心思改变农村面貌,是当时十里八乡叱咤风云的人物。后来实行市场经济,老支书一时适应不过来,加之身心透支过渡,就早早让贤给了年轻人。

  这几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上毛病也越来越多,老伴更是多年卧病在床,儿子、媳妇外出打工没啥文化也挣不到钱,想照顾二老也是有心无力,久而久之,郭贵全成了困难党员。尽管如此,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坚持看新闻联播,学习时事政治,支持村里工作,多次给村支两委提意见建议。

  听说上面给村里派驻村第一书记来了。几个老党员、邻居不约而同地来到老支书家,想见识一下新来的第一书记。

  一阵寒暄过后,陈恒凯在他们心中的第一印象两个字:实在。

  “陈书记,想听我们说真话还是冠冕堂皇的话?”一个老党员单刀直入。

  “当然说真话,我来就是想听大家心里话的。”陈恒凯坚定地回答。

  “现在的村支两委软弱涣散,不作为。”

  “村干部上午打一趟,中午一台酒,下午找不到人。”

  “村干部各忙各自家的事,没人想村里的发展。”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年纪轻轻的贫困户啥都不想干,整天靠着墙边晒太阳,等着政府来送粮。咱是种地的农民,还要吃国家的救济粮,想想都臊得慌。”

  陈恒凯边听边记边感觉肩上担子沉重。村党支部虽有支部书记,但支委会不健全,村委会没有主任,聘请了一个主任助理主持工作,其他村干部都是临时东拼西凑的。这样的班子咋会有战斗力,咋能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

  “陈书记,您来了,得先把村支两委组织健全起来、强大起来,好好打算下咱们该怎么发展,把等、靠、要的思想改变过来。”老支书郭贵全一针见血点题。

               先把基层组织强起来

  老支书的话字字珠玑,句句戳心,使得陈恒凯当晚躺在床上像烙烙饼一样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听听明天村支两委情况介绍后再下决心吧。

  原定9点钟的会,直到9点半稀稀拉拉人也没来齐。

  “陈书记,还有些人可能家里有事耽搁了,要不咱们边开边等吧。”村支书李靖问道。

  “嗯,先开吧。”陈恒凯十分为难地应道。

  村支书开始介绍情况,经过近几年经政府出资帮扶,改善了乡村道路、水利灌溉、居住条件等基础设施,也发展了部分农村产业,但脱贫攻坚力度小,发展缓慢,还有近三分之一人口没有脱贫。

  村支两委组织建设与昨晚在老支书家听到的相差无几,发展思路除了文件上随处可见的干条条外,毫无结合自身的谋划。

  短短一天时间,陈恒凯验证了来之前听说周家寨是“远看像欧洲,近看像非洲”的传说。

  “陈书记,你是省里派来的干部,上面肯定有很多关系,去给我们整点项目,弄些钱,周家寨脱贫致富可全靠你了。”村主任助理把皮球一脚踢给了陈恒凯。

  从会议纪律的松懈到将近三分之一人口贫困的严峻现状,再到等靠要思想的直白,陈恒凯真是哭笑不得,强压怒火道:“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努力。”

  选好配强村支两委,尤其是选好当家人刻不容缓。经过多方了解,一番考量,陈熹、施辉林成了陈恒凯物色当家人的重点。

  陈熹是个有一定文化基础的致富带头人,善于把握市场变化情况,考虑事情周全,他搞的80亩大棚蔬菜,种植品种不跟风,往往以新、特、奇、精、优抢占先机,每年毛收入80多万元,是村民眼中的能人,原来村里遇事应急也多次到村里帮忙,有一定的村里工作经验,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施辉林头脑灵光,为人耿直,不仅是种地的能手,还做过许多生意,也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致富能手。虽然文化不高,但靠精打细算也把自家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是村民十分佩服的想做事、能做事、会做事之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经陈恒凯推荐,大河镇党委同意,村支两委换届选举,陈熹从一名蔬菜老板走上村支书岗位,施辉林从一名种地能手走上村主任岗位。

  班子建起来了,但上任初期,陈熹、施辉林两人很难达到同频共振。你说东我说西,你说狗我说鸡,你说慢慢来我偏立即去。

  陈恒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明明是两条龙,合在一起咋就成了两条虫。更为严重的是两个主要领导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其他村支两委干部的工作情绪。

  “陈支书,施主任你俩咋回事?怎么老尿不到一个壶里,是不是原来有啥恩怨。”陈恒凯找陈熹谈话开门见山。

  “陈书记,我俩是亲戚,我父亲是他亲表哥,按我父亲那论他是我表叔,没啥恩怨。就是他文化偏低,眼光短浅,又不虚心学习,好些事光凭一腔热情,虽然雷厉风行是好事,但粗暴蛮干咋行。”陈熹似有轻看施辉林之嫌。

  “咱当村支书的,可不能看不起村主任呀。你有你的长处,他有他的强项,有啥意见要加强沟通交流,你俩是搭班子的,要精诚团结,否则,其他村干部咋看、咋干。找时间我给你们调和调和。”陈恒凯语重心长。

  再找施辉林做思想工作:“施主任,陈支书你俩咋回事?怎么老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是不是原来有啥恩怨。”

  “没有没有,要论起来他应该叫我表叔,我们是亲戚,咋会有啥恩怨。就是人家有文化,见识广,看不起我们这些粗人,随便有啥想法,咋努力干都入不了人家的法眼。”施辉林直截了当抱怨。

  “不会的不会的,你的努力陈支书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只不过他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罢了。”陈恒凯劝解道。

  症结找到了。两人远日无怨近日无仇,还是亲戚关系,只是两人文化基础不同,经历不同,视角不同,性格不同,导致工作风格各异,你看不起我,我就不配合你。

  有一天下午临下班前,陈恒凯找到陈熹说:“走,今天我陪你去施主任家给他赔礼道歉去。”

  “啊,我还要去给他赔礼道歉呀。”

  “当然得去给他赔礼道歉呀,你看不起人家在先,工作不能好好配合,你是村支书,主要责任在你。再说他是你表叔,是长辈,主动去给他赔个礼也不亏你。”一语点醒梦中人,这是陈书记想给他们调和矛盾。

  陈熹提上两瓶自己珍藏多年的好酒,随陈恒凯去了施辉林家。

  “表叔,今天我是来给您老赔礼道歉的,请陈书记来做个见证。”一进家没等陈恒凯说明来意,陈熹就抢先亮明态度。

  “陈支书你客气,啥都不说了。媳妇,赶快整几个菜,我们喝点。”施辉林扯着嗓子吩咐家人。

  席间你一言我一语,从亲戚间的交往,到村里的发展,畅所欲言,有窃窃私语的温馨,又有豪气冲天的快意。

  又有一天下午临下班前,施辉林找到陈恒凯说:“陈书记你可不能偏心。今天陪我去陈支书家给他赔礼道歉去。”

  “你要去给他赔礼道歉呀?”

  “应该的,这几天我想了很多,前一段时间我老是使性子,不配合陈支书工作,是我做得不对。”

  结果,到陈熹家又把那天在施辉林家的情景重复升华了一番。

  走出陈熹家,笼罩在天空的浓雾已尽散去,一轮明月,高悬夜空,万物沐浴在溶溶的光晕里。置身其中,便有了似幻似梦的感觉,四周很静,晚风轻拂树叶,偶尔发出一两声沙沙声。夜空,明朗高远,静寂苍穹点缀着幽蓝光,山野显得安宁、坦然。月色很美,皎洁的月光柔和地耀出远山的轮廓。眼前的道路、房屋、树林被镀上一层银光,显得焕然一新。

  采访中陈熹告诉笔者,要不是陈书记协调我们的矛盾,这届班子又散架了,还谈何脱贫发展。现在,我们村支两委班子成员达到空前的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随着产业结构的深化调整、发展,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施辉林告诉笔者,现在,村干部很团结齐心,基层组织也越来越强有力了,只要我们确定下来的事,随便别有用心的人咋搅和也难以得逞。这都是陈书记的功劳,要不是当初他协调陈支书我俩的矛盾,这届班子又肯定是软弱涣散,辜负乡亲们期望的。

               摸底数找“症结”求发展

  “摸清底数,找准脱贫攻坚症结是我们驻村干部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底数都搞不清,就好比盲人摸象,脱贫攻坚就成了纸上谈兵。”陈恒凯说。

  村支两委班子搭起来后,陈恒凯抓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一时间,山头上、田野中,贫困户院坝里,处处可见陈恒凯带领村支两委走访的身影。尽管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但他们觉得了解了真实情况,听到了村民的心声,再苦再累也值得。

  一摊子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烂账摆在了陈恒凯和村支两委的案头。

  “新班子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家里的事来办。”陈恒凯动员村干部行动起来。

  陈恒凯出去了,村支书出去了,村主任出去,村干部除了留守应急值班的都出去了。他们迎着寒风,硬着头皮跑镇上、到区里、上市里、去合作单位,反映困难,争取支持。通过近一个月的艰苦努力,通组联户道路启动了,路面硬化开始了,厕所改造动工了,家具拉来了,闲置的贫困户、村集体土地流转了,村民的股权证到手了,贫困户子女上学、看病费用全免了。陈恒凯还自掏腰包给几家特别贫困的子女买了书包、文具盒、写字桌等学习用品。

  一桩桩一件件事情的落实,村民们感受到了驻村第一书记的感召力,感受到了村干部办实事的担当,也看到了周家寨的希望。等靠要不行了,自己也要行动起来了。你想搞种植,我想搞养殖,他想开旅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发展经济过上好日子成了主旋律。

  村支两委顺势引导,开展了“脱贫致富大讨论”,结合各家情况自身优势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协助申办产业项目,村民们摩拳擦掌,使出了浑身解数。

  “再当贫困户老婆守不住”一句再也不能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村民们盼脱贫的内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陈恒凯与村支两委反复论证后,决定按照长短结合原则,牢牢抓住“三变”这个着力点,引来致富“活水”。以村集体合作社、种植养殖协会为依托,发展茶叶、花卉苗圃、特色经果等长效产业,同时,为解决农业产业不见效益期间运转资金难题,陈恒凯动员群众建了1个“短平快”林下养殖场,养殖规模达到1万羽,可产生利润在180余万元,让短平快的养殖收益支撑长效产业。

  戊戌年春分时节,周家寨1450亩茶园里春茶吐芽,当年采摘12000斤鲜茶,加工干茶3000斤,实现经济收入150万元,成为百姓致富的又一特色产业。

  这几天,罗晓芬与其他40余位村民特别高兴。今年60岁的罗晓芬,把自家10余亩土地流转以后,就成为了茶园的固定员工。眼看着基地陆续冒出的福鼎大白茶独芽,他们每天都可以在茶园里采茶,按照采摘每斤40元的工钱,大伙们平均每天收入都在100元左右。

  陈熹说:“这是陈书记建议我们建茶叶基地以来的第一次收成,大家心里很高兴。茶叶不但给我们的群众带来了收入,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茶叶现在已经是周家寨的一村一品了,从育苗到移栽到深加工然后到销售一条龙。”陈恒凯自豪地说道。

  “陈书记还请他原来的单位出费用,带我们村干部到湄潭去参观了人家的茶园,推介了我们这的气候土壤自然条件,专家们认为适合种植茶叶。湄潭那边已经派专家过来考察了三次,签订了联合种植茶叶协议,等这季庄稼收后,再流转3000亩土地,打造高端茶园。”村主任施辉林信心满满地说。

  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陈恒凯又向村支两委提出了脱贫路上不让一人掉队的更高追求。将老实本分,乐于助人,有文化有想法的贫困青年李江作为知识青年吸收到村里上班,动员李江把自家7亩土地流转出去,妻子成了园区固定工,2016年底脱贫出列,2017年全家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多元,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改善,春节前还第一次杀了年猪过年。

  “陈书记不但帮助贫困户脱贫,还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改变了农户的思维方式,纠正了一些少数民族的陋习。”村主任施辉林十分钦佩地说。

  周家寨村6组苗族老汉杨文光,久病卧床好多年,导致极度贫困,一直没有成家,靠其唯独弟弟一家照料。弟弟怕去医院看病花钱,就有一顿没一顿地弄点草药将就将就,严重时找个先生来念念咒语什么的。村干部多次动员去医院看病,都被弟弟无情拒绝。通过陈恒凯多次做工作,将杨文光送到钟山区西南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医治,现在杨文光病情有所好转,时不时还可以慢慢起床扶着墙走出房间,到室外晒晒太阳。

  “要不是陈书记硬把我送到医院看病,怕我早就死了。从医院回来后,村里还给我床头安了电话,他们经常打电话过来问候我,关心我。陈书记和村干部是我的救命恩人,这辈子没机会了,下辈子当牛做马也要报答他们。”杨文光说到这里已是老泪纵横。

  “陈书记全部走遍了全村贫困户,了解需求,宣传政策,帮助思考脱贫办法。在区委组织部组织的驻村干部测评中,96%以上贫困户对陈书记的工作表示满意。”采访中,周家寨村党支部副书记周礼华讲得最多的是陈恒凯帮助贫困户的事。

  “农旅结合,让产业再生‘金蛋’是陈书记给我们长足发展支的又一招。”陈熹告诉笔者。

刚开始动员大家发展农家客栈、农家乐、超市等商业业态,群众却不愿买这个“账”,担心办起来没有客源怎么办,没有客源还是没有收入。

  现在,看着满座的旅游大巴经常开进周家寨村,村里农家乐人满为患,群众纷纷效仿开起了农家乐和农家旅馆,原本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变得热闹起来。

  华灯初上时分,循着烧烤美味而去,在一个夜宵店里遇到了热情大方的老板娘,据接替陈恒凯轮战的第一书记介绍,老板娘叫袁丹,是六盘水市、钟山区两级人大代表。

  “认识陈恒凯不?”笔者发问。

  “你说陈书记呀,太熟悉了,整天闲不住的一个人。”

  “咋闲不住的?”

  “人家陈书记毕竟是当过多年村主任的人,驻村来没几天就上手了,给村里出了不少好点子。就连我这个烧烤店也是他鼓励我搞起来的。”

  旅游发展起来后,袁丹家办起了村里最大的农家客栈,可以接待六七十人,家里人手不够还请了几个人帮忙,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住宿解决了,但习惯城市生活的游人晚上没个去处,让陈恒凯十分犯难。

  “袁丹你带个头,把咱们村的特色夜市搞起来。”陈恒凯找袁丹商量。

  “陈书记,你看我客栈里一大堆事,哪还有精力搞夜市呀。”

  “你想想,人家来玩了一天,晚上想休闲一下,喝杯小酒,吃点东西都没去处,以后咱咋留得住人呀。”

  “陈书记我是真没精力,你还是找别人吧。”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陈恒凯又去,从夜市经营,成本利润算账到配套旅游发展,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不厌其烦地作动员。袁丹终于动心了。

    “我也是架不住陈书记的‘忽悠’才开起这个店的,还好生意不错。不知道陈书记还咋‘忽悠’别人的,你看现在都有二十多家卖宵夜的了,就连你们城里有的酒吧,我们这也有了。”

  “夜市的创办,解决了近百人就地就业,人均月收入三四千元。”轮战第一书记告诉笔者。

                  技术扶贫再发力

  “陈书记是个很善于整合资源优势的人。他是省地矿局派来的驻村第一书记,就时刻想着技术扶贫,精准扶贫。结果给我们打成了戛呢地热井,找到了优质矿泉水,这对周家寨来说算是惊喜。”村支书陈熹既钦佩又喜悦地告诉笔者。

  陈恒凯说:“娘家人咋个都好说。”。看到贵州全力创建“中国温泉省”,打造温泉旅游精品新闻时,陈恒凯马上就联系派出单位贵州省地矿局,请专家到周家寨看看是否具备地热资源的赋存条件,能不能打出地热水。派出单位很支持陈恒凯的驻村工作,也正在思考发挥地质专业技术优势开展精准扶贫,双方一拍即合,迅速派出地质、水文专家到周家寨开展大范围的现场详细调查,充分收集野外的第一手资料,对区内的地层、构造、水文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充分论证,最终选定靶区,决定在周家寨村嘎尼施工地热钻井。

  专家的论证结果让陈恒凯心里乐开了花。马不停蹄到省地矿局汇报情况,争取地热勘查资金筹备开工。得到省地矿局大力支持,经过一个多月的施工,打出了一口井深1850米,井口水文49.50C,日出水量540立方米的优质地热井。

  周家寨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排水沟两旁密密麻麻挤满了前来泡脚的当地村民,还有接水挑回家的村民,一片欢声笑语打破了周家寨的寂静。“我们这几代人都非常羡慕人家绥阳、息烽、石阡有温泉,原来也有单位来看过,说我们这温泉不好打,一直没人敢付诸行动。现在我们这也打出了温泉,这是陈书记引给我们周家寨带来的福分。这几天大家都在议论想把自家的农家乐扩大成客栈,好接待以后来这泡温泉的外地人。”泡脚的杨老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村支两委更有大手笔。正在筹划通过地热的招商开发,准备把周家寨村建成一个温泉小镇,通过小镇的打造,助力旅游发展,带动老百姓增收。

  周家寨有矿泉水露头出露。地质、水文专家在周家寨开展地热踏勘时的意外发现,又让陈恒凯兴奋得彻夜未眠。遂联系贵州省地矿局中心实验室,经过多次取样送检,证实周家寨有丰富的天然优质矿泉水资源。

  万能的朋友圈实在太强大了。在陈恒凯征得派出单位贵州省地矿局106队资助,带领村干部去云南参观考察增长见识,开阔思路期间,在昆明工作的水城籍开发商,在微信朋友圈看到陈恒凯发布的周家寨有丰富天然优质矿泉水资源信息后,把电话打到了陈恒凯手机上,经过详尽介绍和实地考察,水城籍开发商决定合作开发,并签订了矿泉水开发意向性协议。

                    苗族村寨焕新颜

  金秋时节,行走在钟山区大河镇周家寨村,一派翠绿,秋风送爽。错落有致的小楼房,十里飘香的葡萄,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采摘游客。过去,这是一个无人问津的穷村,现在是钟山区大河镇特色村、小康示范村……这些变化,周家寨的村民说都是因为村里有个闲不住的驻村第一书记陈恒凯。

  翻开陈恒凯的驻村笔记,一串串数字映照出他驻村两年来周家寨村的巨大变化。

  2016年4月驻村帮扶前,周家寨村贫困户232户,贫困人口1111人,人均可支配收入5100元,村集体经济积累230万元。

  2017年3月,陈恒凯驻村期满撤离时,周家寨村贫困户17户,贫困人口46人,人均可支配收入11800元,村集体经济积累680万元。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18%降到2017年的1.2%,实现贫困村出列。

  他念兹在兹的矿泉水开发意向性协议已经签订,地热开发也在招商中。还有许多想法没有实现,如果不是家中89岁的老父亲患上老年痴呆多年,86岁的老母亲2017年又检查出直肠癌晚期,孩子今年高考都需要人照顾,他真不情愿舍乡亲们而撤离。

  在陈恒凯驻村的两年中,年年考核为优秀,他所在的周家寨村也从钟山区综合考核倒数第二名跃升至全区第一名,周家寨村党支部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支部,当推荐他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时,陈恒凯却说:“我来到周家寨村已经两年了,亲身感受到周家寨村的变化,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人居环境美化起来了。但这些变化,不是我一个人所能做到的,是我们全体村干部、镇里的各级干部还有老百姓共同努力,才能够得到今天这样一个好的面貌。”婉言谢绝了这份荣誉。

  “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关心支持帮助。请大家放心,回单位上班后,只要有机会,我会经常回来看望大家的。”欢送晚宴上陈恒凯满饮一杯答谢大家。正如陈熹说的,他来周家寨驻村真的与村民们驻出感情了。

  “驻村两年,牵挂一生。”陈恒凯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在周家寨的日子。采访时他一再表示:“我对周家寨没做多少贡献,倒是周家寨村民教会了我很多!”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陈恒凯一步一个脚印,把驻村期间的身边事、日常事做到位、做踏实,将驻村工作落实在“奋斗”两个字上,他用实际行动诠释担当,用责任诠释人生价值。

                      (作者单位:贵州省地矿局106地质大队)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