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三线建设探秘(下)

来源:作者:蔡勇时间:2017-07-21热度:0

旺苍三线建设探秘(下)

蔡 勇


756厂选址始末  


756厂在旺苍选址也颇费了一番周折。三线建设之所以艰难,不仅是因为西部地区缺乏工业交通基础,也因为当时为了备战,刻意追求在恶劣的地理环境中选址的原则。具体的说,当时选址的原则就是“靠山、分散、隐蔽、进洞”,所以三线建设项目到了四川后,都要专门到山区去选址,每看一个地方,就专门讨论一次,这个地方能不能建厂,建什么厂。主要考虑的是交通是否便利,空间格局能否把厂房布置起来,是否有发展的余地等情况。

756厂在旺苍选址是1969年10月。当时,第四机械工业部决定“在四川省新建一个碱性蓄电池厂,由河南新乡国营第七五五厂负责包建,并列入1970年国家基本建设规划”。

1970年1月,建厂选点工作开始。先后到过陕西的洛阳,四川的青川、广元、旺苍等地进行厂址选点。1970年4月16日,四机部(70)军生字223号文《关于1970年在四川新建项目选厂定点的意见》:批准七六五厂的厂址在四川省旺苍县尚武公社,后因该地占用河滩、改河道、工程量大,并要占去不少良田好地,因此报请上级另行选点。1970年7月30日,成都军区、四川省革委(70)成川工字167号文,《复七五六厂厂址定点事由》,七五六厂的厂址由旺苍县尚武公社改为旺苍县城北张家湾。

其实,早在756厂来旺苍之前,国家三线建设有关部门就曾经先后3次来过旺苍县进行考察、寻点定址。

第一次是1964年底,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高峻根据西南三线建委的指示,在川北一带进行建厂选址布点,拟建设一套小高炮雷达基地。高峻率考察组一行先后就考察了广元、旺苍、青川、南江等县,最后经西南三线建委同意,在广—旺—青布局了雷达、指挥仪、电子器件等电子工业集群。这就是后来的零八一总厂。

第二次是1965年3月,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四川省计经委和设计单位组成的现场定点工作组到旺苍县为东河印制公司选定厂址,历时半个多月。后来由国务院和国家计委批准在四川省旺苍县建厂,成立东河印制公司。

旺苍县第三次进入三线建设选址也是在1965年3月。时任哈尔滨锅炉厂副厂长的朱纯奉命带队入川,负责东方锅炉厂的选址和建厂筹备工作。朱纯等人在一机部第二设计院人员的配合下,在成都与四川省计委商定选厂方向时,被明确告之成都、德阳、绵阳等地均不能布点,要他们到广安、达县、广元、旺苍、威远、高县去踏勘。按照党中央对三线企业“靠山、隐蔽、分散”的要求,后来还是决定到江油重新选址。这就是现在的东方锅炉厂。据原东方汽轮机厂副厂长徐均平回忆,在四川选址,我们跑了很多地方,总体来说,地方上是很欢迎的,当然,个别地方不一定非常热情,感觉是为了完成任务。因为当时的副食品供应比较紧张,他们有顾虑:你们这么大一个厂子,过来以后,职工工资又高,还要我们供应副食品。可能会有些压力吧,和现在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是不一样的。


施工单位来头不小


负责756厂施工的是四川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他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企业。该公司1953年成立于重庆,前身西南建筑工程局直属工程公司。1950年5月,为适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基本建设的需要,特别是为了集中土建施工力量,西南工业部从钢铁、兵工、纺织系统抽调工程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组建“国营西南建筑公司”投入修建重庆钢铁厂和兵工厂。1952年从西南军区调拨三个团、从西北调拨一个师充实重庆地区的基本建设的生产和领导力量。

1953年,西南行政委员会建筑工程局将原重庆地区几个土建工务处和工程处撤销,合并改组为“西南建筑工程局直属工程公司”(今四川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前身)。由西南行政委员会建筑工程局副局长何郝炬兼经理。同年底将“中央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八局第四工程处”、“西南行政委员会重庆大会堂工程处”、“西南建筑工程局机具管理站”与公司合并改称“国营西南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1955年4月1日公司改称为“建筑工程部西南第一工程公司”。1956年1月至5月与西南建工总局合署办公。 从1955年至1965年在成都完成锦江宾馆等一大批公用建筑和东郊工程大会战工程。1965年,为了适应三线建设需要,根据上级指示,公司全部迁广元。承担广元、旺苍、青川、江油等地区的三线建设任务。在广元承担的三线建设任务有(10厂2库):893厂、789厂、885厂、4960厂、4190厂、787厂、4520厂、4131厂、103厂、109厂、806库、711野战医院等;在青川承担的有897厂、789厂、4170厂;在江油承担的有305厂、7237部队、865部队、四川农药厂等。在旺苍承担的有东河印制公司、756厂、745厂(未完工就迁成都)。


保密单位建设内幕

 

国营第七五六厂,是根据三线建设战略的需要,由四机部在1969年10月召开的“6910”会议上,确定新建一个碱性蓄电池厂而定下来的,由河南新乡国营755厂负责包建。1969年10月中旬755厂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在全场职工大会上宣布,正式以李永才等七名同志为756厂筹备领导小组。

1969年10月,第四机械工业部正式决定“在四川省新建一个碱性蓄电池厂,并由七五五厂负责包建,并列入1970年国家基本建设规划”。1970年4月16日,四机部(70)军生字223号文《关于1970年在四川新建项目选厂定点的意见》:批准七六五厂的厂址在四川省旺苍县尚武公社,后因该地占用河滩、改河道、工程量大,并要占去不少良田好地,因此报请上级另行选点。1970年5月,由七五五厂抽李永才、张锦城(分别任七五六厂筹备组组长、副组长)以及80多名职工正式进入四川省旺苍县选址等筹备工作。

1970年7月30日,成都军区、四川省革委(70)成川工字167号文,《复七五六厂厂址定点事由》,批准七五六厂的厂址由旺苍县尚武公社胜利大队憨家坝地区改为旺苍县城北张家湾。

1970年11月4日,四机部(70)四元字679号文,《关于七五六厂扩大初步设计的批复》;批准七五六厂扩大初步设计方案:产品数量:密封镉镍蓄电池:15~35万只:

   银锌蓄电池:150,--250万伏安时;

   有极板盒镉镍蓄电池:200万伏安时;

烧结(全烧结)镉镍蓄电池:100万伏安时。

全厂计划职工为1200人,主要工艺设备359台(其中:金属切削机床一不包括台钻、砂轮机),仪表仪器534台(件),厂区建筑面积28536平方米,生活区建筑面积20600万平方米。1971年3月8日开工建设至76年底,征地工作完毕,全场总面积239亩。其中5月,三万五千伏变电站建成,十千伏线路通电。6月,15XYG45生产定型。下半年,全场已建成建筑面积48361.62平方米,其中已建成生产性面积30195.60平方米,配备设备、仪器1222台(件),完成投资2257.35万元,试生产合格产品三种共14860只,全场职工总数830人(包括河南新乡七五五厂未到的76人,实际在厂职工754人)。

11月20日,向四机部申请验收投产报告。

12月15日,四机部(76)四基字1423号文,批复同意七五六厂验收投产。

1976年完成基建投资171.7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5万元。

期间,1975年8月7日,四机部部长王净同志来厂检查、视察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绵阳历史(1949—1978)(第二卷).第四章介绍,绵阳军工企业在1975年上半年完成任务情况不够理想,为此,中共绵阳地革委军工部还于9月召开了绵阳境内的军工单位现场经验交流会,参观了783厂和796厂。会后,756厂调动职工积极性,原计划需要5天才能完成的氢氧站地基返修任务,只经过24小时昼夜连续作业就完成任务。

建成后的756厂位于四川省旺苍县洪江镇北的河滩上,占地239亩,建筑面积48362平米,其中生产性面积30196平米,配备设备、仪器仪表1222台(套),职工总数754人。


鲜为人知的内部秘密


保密番号756信箱

由于保密工作的需要,756厂在旺苍一直使用756信箱对外联系。1982年迁绵阳后对外的厂名更名为“国营风雷器材厂”,是中国最大的电源系统研发和生产基地。为使工厂名称能反映出工厂的性质和特征,1986年10月,经四川省电子工业厅批准,将756厂对外厂名“国营风雷器材厂”又改为“国营四川五洲电源厂”。1998年1月,在绵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协调下,756厂并入长虹,实现了优势互补和战略协同。五洲电源厂加入长虹大家庭,成为“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11月,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在原国防科工委和四川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零八一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国营长虹机器厂、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长虹欣锐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为基础组建了大型军工企业集团四川电子军工集团有限公司。但是人们还是喜欢称呼756厂。

756厂于1975年研制生产用于部队通讯电源的XY20碱性蓄电池和用于歼七、歼八和歼教工机种发动机应急启动和随航备用电源的15XYG4:5碱性蓄电池组,分别于1977年和1978年生产定型。1983年自行研制开发的用于小型电器电源的Y736、4Y1154锌银扣式碱性蓄电池(组)获得国家优秀新产品金龙奖。1987年始,该厂研制了用于我军航空部队“直九”机种发动机应急启动和随航备用电源20GNG36。1988年始,该厂自行研制的20GNYG3、20GNYG4和20GNYG7碱性蓄电池组取代了十多年来部沿用的原版式结构20GNY3、20GNY6碱性蓄电池组,对改善和提高我军野战通信电池的性能有重要的意义,深受部队的欢迎;从1988年起,756厂生产的镉镍箔式圆柱密封蓄电池已批量出口,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国庆三十五周年,该厂生产的15XYG45用于受阅飞机上,因质量好受到航空部表彰。同年10月8日,航空兵某队在编号为××号歼八机试飞发动机第一个起落时,发生空中双发动机停车的紧急事件,飞行员利用该厂生产的15XYG45电池组(该组电池离寿命终止日仅剩12天)一次双发启动成功,避免了一起严重的飞行事故。

1981年大洪灾

1981年特大暴雨,是四川有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且各种面积的面雨深都在历史记录中名居前位,而面雨深的衰减之慢更是历史上所少见。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20亿元,以城市工矿企业损失为最重。这次特大暴雨,更是旺苍建国以来最大或历史上特大洪水,百年未遇。旺苍新县城、老城全部被淹。8月15日上午12时,756厂遭受特大洪水袭击,生活区水深达3.89—4.55米,厂区水深达1.5米,1300余名职工、家属受灾,遇难8人,工厂直接经济损失达904.5万元,基本丧失生产能力。原国营4520厂郭大镛回忆,他1968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四川广元的一家三线企业——国营4520厂工作,这个工厂地处山区,这样的三线企业广元地区还有十多家,大家互称为兄弟厂。国营756厂位于旺苍县东河边的一块地势较平坦的山脚下,1981年夏天,旺苍地区暴雨倾盆,东河上游山洪暴发,致使河水飞涨。那天中午12点,正是职工下班的时候,山洪向756厂袭来,顿时2米多的深水将厂区变成泽国,大部分职工闻讯而逃,也有8人被洪水吞噬。洪水退却以后,到处是沉积的淤泥,所有的机器设备都被黄泥汤浸泡过。为了清淤和维护机械设备,4520厂响应四机部的号召,迅速组成了以机械动力科为主的设备抢险维护队,负责756厂的工具车间的清淤和维护工作,由郭大镛负责技术,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所有设备焕然一新,恢复了水灾以前的技术性能,在756厂领导、职工的感谢声中凯旋而归。

8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派出以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何光伟同志为团长的代表团到756厂等地进行慰问。

11月19日,756厂向四机部报送(81)厂委字015号文件《关于灾后选点迁厂的报告》。

1982年10月经国家计委批准,756厂迁建四川绵阳市,1987年底完成全部迁建工程并交付国家验收。在迁建过程中,756厂原旺苍旧址不动产和部分动产(主要是弱电线路及锅炉房、氢氧站和供水、防洪系统的设备)有偿转让给煤炭工业部广旺矿务局。

1990年,国营756厂全部迁离旺苍。

旺苍的三线建设、旺苍的756厂就这样成为了历史,成为了旺苍人民心中永远的记忆。

 (蔡勇,中国国土资源作协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