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恒玉和他的“交谊舞”情结

来源:作者:红帆时间:2016-08-30热度:0

有这样一个人,不是翰林鸿儒,只有小学文化,却点燃了上千人的梦想。有这样一个人,不是弄潮水手,只是一介村夫,却引领了整个交谊舞文化市场。这个人,是谁?他就是鄄城县吉山镇吉山村民谷恒玉!2016年8月21日,笔者应邀采访了谷恒玉先生。这个人虽年逾半百,但精神矍铄、刚毅质朴,眼不花、耳不聋,讲起“交谊舞”创业史来头头是道,在他成功的背后究竟埋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创业故事?请看——

      

执着,永远不会掉队

谷恒玉是原鄄城县供电局的一名普通业务员,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交谊舞在人们心目中还是一个模糊的影子。为了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他单位职工自发组织了交谊舞队和歌唱队,谷恒玉出于本能地对交谊舞事业的热爱加入了交谊舞队行列。由于基础较差,他没有跟上,成为一名“掉队生”,两年后仍痴心不改,背水一战参加全县的交谊舞大赛曾向董明、侯文胜、段建国等多名热心队友切磋技法,终于“大器晚成”办理了一期期“庭院式”的学习班。当时还未建设广场和公园等宽阔场地,只能轮流在队友的院子里进行实战演习。几个队友只要事先“约法三章”签下“君子协定”,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都照常进行。谷老师每逢到广场发现地面积水,就用盆子一点点排出。发现地面有积雪或残冰就用铲子慢慢清理干净。爱心店铺用执着铺就,智慧交谊舞用耐心传授,二十年如一日,简直达到了忘我的地步。

      

信念,在岁月中燃烧

他并不满足现状,为了巩固手中现已掌握的交谊舞技术,他还离乡背井,独自闯天涯到北京寻求灵感。他在边打工边深造期间,白天开舞厅周旋于南来北往的白领商贾之间,忙得不可开交。晚上还经常开“小灶”巩固交谊舞技法,他大开交谊舞之路,深夜灯火成为他的伴侣,灯光漂白了四壁。多少个日落日起,多少次柳绿柳黄,三个春秋在他眼里如白驹过隙!从此,他逐渐意识到,发展一个真正属于家乡父老乡亲的生活圈,全方位舞动城市人们新生活是何等重要。他认为:交谊舞是一种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应该体现其特殊性、集体性、自娱性和自发性等特点,应该从减肥塑身、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生活消遣等方面下苦功夫。正因为他骨子里深深植入了金色般的信念,交谊舞这枚火炬也被激情燃烧的岁月烤得彤红。

       

奇迹,在奉献中发生

       

谷恒玉弟兄七人,在家排行第五,十来岁时曾患过风湿、肩周炎等多项疾病,每逢三伏天气还穿着一个厚厚的棉马甲,成为契诃夫笔下的典型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老伴系县清卫所一退休员工,在家只照料一下孙子,很清闲。他说,离乡背井的日子确实不是滋味,落叶要归根的,我一定把现已掌握的交谊舞“绝技”奉献给父老乡亲以最大限度地汇报社会,在鄄城这片黄土地上不断刷新奇迹。2015年4月谷恒玉离开北京后回到家乡,在鄄城县人民广场一角大刀阔斧地办起了交谊舞培训班,短短不到两年参训总规模由四五十人迅速发展到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使交谊舞越来越成为城市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有时节假日或周末晚上参加跳舞的的人数单场就达到300人以上。不少的学员们深有感触地说,自从参加了谷老师的交谊舞,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多年的肩周炎突然消失了。还有一些花季少女在自己母亲经常来广场跳交谊舞的耳濡目染下成为交谊舞的常客。

      

堡垒,在奋进中攻克

谷恒玉在慢三、慢四、快四、北京平四、伦巴(拉丁)、恰恰、吉特巴、探戈等交谊舞知识掌握得比较娴熟。他在三步基本步强调一定要做到:“上右脚,右转弯。上左脚,左转弯。退右脚,左转弯。退左脚,右转弯。”他还说,“交谊舞不分男女步,不分左右,进里退外”。他提及交谊舞的最高境界是“刚柔相济”,他把交谊舞的“架”比喻成“刚”,把交谊舞的旋律比喻成“柔”是很有见地的。不少学员未掌握好要领,谷恒玉就手把手地交给学员们,教学员们善于在奋进中攻克掉一个堡垒又一个堡垒。

执着、信念、奇迹、堡垒在谷恒玉心灵的港湾里是一串珍珠,一端系着艰辛勤劳的创业史,一端系着城市人们的生活圈。这,就是谷恒玉的“交谊舞”情结!

                      作于2016年8月22日温泉新村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