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深圳好人.摄影家.廖海成先生
一
2013年9月,已是萧瑟的深秋时节。9月12日晚上20:39分,笔者意外的接听了一个来自深圳的陌生电话,对方在电话里告诉我:她是廖海成的亲属,前天晚上廖老走了,9月24日将在殡仪馆为廖老做吊唁活动,在廖老病重住院期间,他曾和家人多次提到了我,故给我这样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君子之交”打个电话,告知一声。
听了对方的来电,笔者是既深感意外,又将信将疑,因为就在三个月之前,笔者还和廖老通过一次电话,怎么说走就走了呢?还有,刚刚给我打电话的那位女士用的手机号码,并非是廖老的手机号码,为了安全起见,我便决定亲自打电话给廖老,向他问个究竟?然而,电话拨通后,令我大吃一惊的是:接电话的还是刚才和我通过话的那位女士,当我说明了来电意图后,她便悲凄的在电话里告诉我:廖老确实走了,她是廖老的老伴,你就叫我王阿姨好了,廖老走了,以后廖老的手机号码也不打算用了,今后有什么事,你可以打我刚才给你通话的这个号……当再次确认得知廖老不幸去世的消息时,我竟有些茫然了,心情更是万分沉重,仿佛坠入了一场噩梦之中,无法再多说什么……惟祈廖老一路走好……只是隐隐感到有一阵无名的悲戚涌上心头,沉思良久,当年初识廖老的情景,也不禁历历在目的在我脑海里忽闪忽现的舒展开来……
二
廖海成先生是我2005年年初离开昆明,到元谋土林任职后,认识的第一位来自中国著名经济特区“深圳”的老摄影家。在我的记忆中,廖老师不仅和蔼可亲,人品好,为人低调,做事认真负责,而且对摄影、书法、文学等均样样在行,他不仅积累了深厚丰富的创作功底及经验,而且成绩斐然,在深圳特区文化圈里,也小有名气。
据廖老介绍,他早年出身于广东一个偏远农村的贫农家庭,他曾经爬过电线杆、当过电焊工、做过无线电技术员及中学教员,他从小就喜欢舞文弄墨,热爱摄影艺术,讨厌不学无术的内斗,企图在摄影艺术的殿堂寻找一方避难之所。1965年,他凭自己的实力考取了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在北大求学期间,他不仅是一位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优秀学子,还是一位捣鼓半导体收音机的积极分子,只因出身贫寒,每月全靠助学金生活,每月也只有区区19.50元,除了基本的生活费,然后便把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拿去买半导体零件和书。据廖老介绍,他当年在北大勤工俭学期间,他每天的伙食除了早餐玉米粥,中晚餐米饭,菜是基本不买的,他很喜欢吃北京的腐乳,尤其是臭腐乳,他的臭腐乳曾经把好端端的集体宿舍也搞得有一股“闻闻臭,吃吃香”的味道。谁知生不逢时,1966年却遭到了“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他被劫得一无所有,他先在部队农场劳动改造,1970年,接着又在壮乡农村“接受再教育”。全靠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才得以劫后余生。由于在北大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廖海成先生对文革深恶痛绝。有一次,我与他谈起文化大革命,他顿时嬉笑怒骂的说道:“绝不允许再搞第二次文化大革命!”并刻骨铭心的说道:记得1998年北大校庆100周年,我们分别将近30年的老同学再次见面时,我曾带着当年文革对两位高干子女冲击的忏悔,当众向两位老同学表示道歉。这是发生在1998的事情,但对于廖海成先生来说,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宽容啊!因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我们不缺少冲冲杀杀慷慨激昂的愤青,独缺勤于思考勇于反思的思想者,在我的眼里,廖海成先生就是这样的思想者!
改革开放初期,在毫无背景的条件下,几经人生波折,经历了各种人生艰辛后,他又凭自己的实力,回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在深圳扎根以后,他依然不减当年——永不停歇,忘我工作!他在普通中学教书,该教什么呢?他当年在北京大学学的是西班牙语,中学不开西班牙语课。教语文或其它文化课呢?他的普通话可能过不了关。但廖海成先生硬是凭他大学鼓捣半导体收音机这点底子,偏偏在他的中学教起了劳技课,而且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同时他还出版了电工专著,其工作业绩深受全校师生高度认可及好评,当年在宝安中学任教期间,吴镇权、潘炳龙两位同学,就是在廖老师的辅导及指导下发明制作了“胆机音箱”,曾荣获深圳市第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竞赛项目(发明)二等奖。
三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966年,廖老便开始拿起海鸥照相机学习摄影,在廖老从事业余摄影创作漫长的岁月征途中,其从事福建客家民居拍摄曾长达十余年,行程长达四万余里,其摄影作品曾发表于《大众摄影》、《中国摄影家》、《中华遗产》等专业期刊,并多次在全国赛事中获过不少奖项。其中2006年,在云南元谋浪巴浦土林风景区拍摄的土林(组照),曾荣获全国第三届“群艺杯”摄影艺术展览自然环境类金奖,并被日本国家博物馆收藏;2008年,在福建土楼拍摄的土楼风情(组照),曾荣获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第四届“群艺杯”摄影艺术展览民俗风情类金奖;摄影作品《丽江组照》曾荣获第二届“今日中国”全国摄影大赛第二名;除此之外,廖老在文学方面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也十分令人钦佩,诸如《深圳夜市》等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曾公开发表于《诗刊》、《特区文学》等著名刊物。
云南元谋土林是海内外有名的摄影天堂,每天都会接待不少来自四面八方的摄影爱好者,但在我的记忆中,廖老是我到元谋土林工作后有史以来,累计停留时间及“回头率”次数最多,留给我印象最深,最好的摄影家。自2000年至2009年,已经是64岁高龄的他,曾千里迢迢,单枪匹马,八次穿梭往返于深圳和云南元谋,并在云南元谋土林从事摄影创作累计长达365天,用不会说谎的光学镜头及文字详实的记录了世界地质奇观——元谋土林春夏秋冬,日出日落,神秘莫侧,光影变幻的绚丽风光。在我的记忆中,廖老不但是位勤于思考勇于反思的思想者,更是一位永不停歇的战士。他不知道什么叫休息,他身上好像有一股永远使不完的劲,他只会战斗、战斗、继续战斗!每逢追忆起当年他在元谋土林,起早贪黑,不畏艰难困苦,从事摄影创作的情景,我们总能见到他那“战斗”的瘦瘦的身影!
由于深受廖老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人格魅力的感染,笔者曾以廖老为题材,写了篇题为《深深土林情》的人物专访,公开发表于2009年7月10日的《楚雄日报》,该报道曾引起了国内多家媒体的关注,随即《人民日报.作品定制网》、《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官网等国内知名媒体,便公开对该文进行了转载报道,随后楚雄彝族自治州电视台《民情直通车》栏目组便闻风而来,在土林风景区对廖老的土林情怀进行了现场采访及转播,节目播出后,同样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誉及好评。记得当年在写作人物专访《深深土林情》,在接受笔者采访,在提及自己与土林的情感时,廖老曾从容的对我说道:看土林是醍醐灌顶,它需要的是惮悟内省而不是视觉绑架!导游编不出的故事段子,只有不说谎的光学镜头才解读得出来。很多人看过陈凯歌的《无极》、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成龙的《大兵小将》,却不知道电影中那些充满粗犷悲凉野性美的场面就在元谋土林,当我赤足走完了总面积达42.9平方公里的元谋土林时,我才感觉到,地球上所有其它名为“土林”,实为“小弟弟”式的土墩子都可以不看了,被现代生活高速运转的齿轮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们,则可以在这里躲过物质享受永动机的倾轧,度衡出人本位的真正价值。2009年国庆节过后,我们并将整理过后,以反映廖老“活到老,学到老”的高尚的人文关怀的文字资料如实的禀报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深圳市宝安日报》,报社编辑部的老师们收到了我们邮寄的资料后,并亲自打电话给我们询问了廖老的情况,并根据我们提供的地址,找到了廖老坐落在宝安社区的家,进行登门拜访。2009年11月3日,《深圳市宝安日报》曾动用了一个整版的篇幅,公开发表了题为《宝安摄影家迷住彝乡小导游》——廖海成八进云南元谋,与当地居民成了“老乡”的专题报道,该报道公开发表后,同样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该报道为加强深圳特区与云南元谋两地的文化对外交流终于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当我们收到《深圳市宝安日报》邮寄来的样报时,我们既兴奋又激动,大家都高兴的说:好人终归有好报,我们所做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功夫,廖老多年来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及汗水总算没有白流!
四
2008年,廖老自费15万元,由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了集艺术性、文学性、民俗性、观赏性、指导性、收藏性为一体、已反映和展示云南元谋土林和福建土楼神奇风采的大型自然风光摄影专集《土的三次方》;2009年10月12日,他无怨无悔,不收分文,无偿将200本,价值19600元的大型自然风光摄影专集《土的三次方》,捐赠给昆明理工大学楚雄应用技术学院艺术系当做大学生的课外读物。在谈到无偿捐书的初衷时,廖老雍容大度的告诉笔者:书是给人看的,只要有人能看懂,我就觉足矣,不要去计较银子了!
在提及自己掏腰包,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自费出版大型自然风光摄影专集《土的三次方》的情景时,廖老先生谈笑风生的说道:我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在我有生之年,用我的眼睛架一座桥,一边是大海边的特区,一边是大山里人类古老的家园,人们顺着我的视线看过去,就能看到这个民族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及不断进步的文化活力。《土的三次方》原本是一本想让摄影、旅游都变得轻松一些的摄影专集,因此在图片选择上尽量舍去了一些过于沙龙化的内容,以让大伙“看得明,拍得成”。咱们中国是地道的拍摄大国,光是业余玩家、发烧影友的吓人装备,就足以令发达国家专业摄影师感到茫然,从“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公理出发,“摄影的辉煌”也应该是万众一起按快门的结果。经济起飞,生活节奏几何级数般变快,“吃饭,拍摄两不误”是大多数人的首选,因此,我快走一步,对相应景点探拍三番,再印成图文配上专业文字,如果真能有点敲门砖作用的话,大家或许可以“又快又好”的收获若干帧得意之作了。对于廖老的良苦用心,业内人士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欣赏过廖老大作的人们则无人敢添微词,大家则普遍认为:廖老镜头下的元谋土林浑然天成,壮观多姿、沉雄激越、苍茫古朴、恢拓高绝、空灵蕴藉,有一种王者的气派,它有如雁荡山及山西等处的塬上结构,只有到达母体塬顶边缘,你才会豁然开朗,在大自然面前低下你高傲的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蒙胧诗人北岛的《回答》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现成的脚本。在低低的天幕下面,你可以看到“浪巴浦土林红颜”的宿命孤独,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老者,“罗蜜欧与茱丽叶”的绵绵情谊、东洋闺秀的莲步姗姗,而天王与天狮只不过是一个摆设,在猫头鹰节奏型低音旋律的引领下,金蛇在热恋,苍鹰在傲视,蛤蟆观天不在坐井,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一幅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情景剧照,一一在这里表现得最为形象具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自然这个导演会将新的土林明星退出,于是,在同样的舞台上,新戏又开始了。想想看,在土林拍下的每一帧剧照,都会成为绝版珍品,土林内那点类似于深圳市的温高,又怎能抵挡得住你按快门的那种使命感的冲动呢?
大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元谋土林,在廖老的众多摄影作品中都得到了极度张扬和表现,从题材及群体排列组合上看,它有中世纪的古城堡,又有现代的航天发射基地;有欧洲的古典建筑,又有华夏大地的绵远长城;有东海龙王的宫殿,又有元谋人刚走不久的遗墟;有修女云集的修道院,又有郑和下西洋的老龙船。而单体或数体组合中,举凡尘是所集,仙境所传,只会有你想不到的,如果能用照相机将土林的壮美抽象为生命冲动的色块彩带,那你将是一个无人敢予挑剔的摄影师了。土林的多姿是由光来打扮的,当朝霞或晚霞出现在土林的上空,当天空中的云层不薄不厚并且有风吹过时,那是生命中变奏的好兆头,也是土林一天当中最漂亮、最美丽、最迷人的时刻,此情此景,她可以解开你久塞不畅的郁闷与常乱不顺的情结,为你搭起一座无人对话的抚慰桥梁,所有这一切,在廖老的作品里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采访结束之际,廖老饱含深情的告诉我:云南元谋土林是从事摄影创作含金量最高的天堂,更是一个让美元和黄金都失色的地方,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收获。大作《土的三次方》除了能欣赏领略到土林精美绝伦的天然面貌,同时它还无私的告诉你一个谜底:在土林拍什么?怎样拍?用什么器材拍?严格意义上的说《土的三次方》,它已经不是一本单纯的自然风光摄影专集,更像是一本专业的指导性工具书,它的出版发行,将为海内外的摄影爱好者及钟情于土林的旅游者,捕捉拍摄土林的精彩镜头提供有力的指导帮助,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及旅游者喜欢它。
五
2009年至2010年,廖老曾义务担当起深圳老年大学摄影专业的义工,饱含深情的为深圳的摄影发烧友们,讲授祖国西南边陲云南旖旎的自然风光,绚丽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神奇美丽的土林奇观等创作题材。为传递时代正能量,进一步培育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树立了标杆。
2009年以后,由于体力透支,身体欠佳,廖老就在也没有踏足元谋。2012年春节前夕,笔者打电话向廖老拜年,得知廖老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大不如往年。2012年5月,笔者与廖老相交八年以来,第一次接到廖老从深圳打来的求助电话,请我帮忙购买藏药邮寄深圳治病,据说有些少数民族的民间古怪医药偏方,能治愈一些现代医学、现代科学所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据廖老介绍,文化圈里有位歌唱家,长期以来,因嗓子沙哑,不能登台献艺,寻访了北京、上海大医院无数,花了不少银两都无济于事,后来经朋友推荐介绍,服用了藏药后,竟奇迹般的药到病除,重访艺术舞台了。听了廖老绘声绘色的描述,笔者立即拨通了香格里拉藏区挚友们的电话,请根据廖老的病历对症下药帮忙购买藏药邮寄深圳。三天后,藏区挚友们电话告知:藏药有是有,但药到病除的奇效药、特效药却很少见。当我把打听到的消息转告廖老时,在电话的另外一头,廖老十分乐观的告诉我:既然如此,那就不麻烦大家了,并再三嘱咐我,让我代他谢谢大家的关心!
廖老深知我喜欢收藏艺术作品,就在去年生病住院期间,还不忘挥毫泼墨,笔力浑厚的为我写了一幅题有“正身修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书法作品给予勉励,并从深圳挂号邮寄予我留做纪念,并附书信一封。在来信中,廖老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及多年来的亲身体验,对景区在开发建设当中所取得的成效及变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及评价,并对景区在开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及意见,并伤感愧疚的在来信里写道:此次大疾,给我身体以重创,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也不知什么时候可以重返云南。常言道:富贵在天,生死由命,非个人意志所能左右也!为了回报廖老的知遇之恩,中秋节快到了,我特意买了一盒云南特产的月饼及几份当地的小礼品邮寄给廖老及家人们分享,以表心意。收到礼物后,廖老还不忘给我回个电话,并再三说些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是授之有愧的客气话!如今,中秋及至,原本准备买份小礼物,邮寄予廖老及家人分享,以表八年来相遇相知的情谊,没想到廖老却早早的驾鹤西去了。
“我要追、我要飞、不后退、无所谓、就算累、不后悔!哪怕终点再遥远我也不妥协,永不停歇!永不停歇!”廖老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不懂休息,也不后退,更不会妥协,他飞起来了,却掉下去了,永远地休息了,他战斗了一辈子,现在确实应该好好休息了……
落笔之际,已是夜深人静了,回想起,这八年来廖老与元谋土林结下的深厚情谊,犹如一座文化桥梁、爱心桥梁,让沿海城市深圳与云南元谋心手相连,从此不在遥远,不在陌生。遥想廖老为搭建深圳与元谋这条友谊的文化纽带,所付出的诸多辛勤劳动及汗水,可谓一言难尽,一种难与言表的感情潮水,不禁喷涌而出浸润了我的眼帘,令我久久难以平静……
作者:杨红君(1997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大学,迄今为止,已公开在美国《中外论坛》、香港《华夏纪实》、《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旅游报》、《中国民族报》、《中外文化交流》、《文化月刊》、《传记文学》、《寻根》、《中国生态旅游》、《大西南月刊》、《绿叶》、《人与自然》等海内外60余家刊物公开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论文等900余篇,摄影作品600余幅,在CSSCI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篇,在全国性各类征文大赛中获奖三十余次。作品曾入选中英文双语对照,并公开出版发行的《2013中欧可持续旅游发展论坛文集》,《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沿理念与实践案例》,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论坛优秀论文集》,《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优秀学术论文集》,多篇学术论文被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IPCD)全文收录,被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PCD)全文收录。现为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旅游文学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旅游景区协会副秘书长;现供职于中国.云南元谋旅游经营有限公司.元谋新华浪巴浦土林风景区任总经理职务,手机:13987883489;18087802581;E-mail:yhj0504@126.com; QQ:763298963 邮编:651367);研究方向:民族学、人类学,旅游文化、旅游文学、旅游地学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国土执法平凡的一天
下一篇: 福建省连城县国土资源局贯彻落实帮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