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战争中走来,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生与死的考验,艰苦生活的磨砺。如今,已经89岁高龄的他,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
他是一位有着非凡经历的将军。14岁投身抗日,在长期经受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中,在党的培养下,由一个只读过4年小学的小八路,逐步成长为一名闻名军旅的战地记者、报社社长、人民解放军的高级领导干部。
他也是一位非凡的崇高追求者。早年追求革命,戎马一生解甲荣归后,他却视离休为人生新的起点,依然守着一个共产党人的职责,履行着烽火岁月中72年前入党时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誓言,在新的条件下又开始了他那人生的崇高追求。
70多年前,当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山东大地,正在博山考院小学上四年级的李治亭被迫停学,回到了老家西高庄小山村。在当时我党县长张敬涛和地下党员父亲、已参加八路军的大哥的影响下,1940年,年幼的李治亭扔掉锄头,从老家山东博山毅然参加八路军,成了鲁中泰山区4支队后方宣传队的一名小队员。金戈铁马几十年,他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和抗美援朝等100余次战斗,历任宣传员、指导员、军报战地记者、军区报社社长、某军政委、青岛警备区政委、济南军区调研员等职,1987年离职。回忆当年的战争岁月,李治亭首先想到的是牺牲的战友:“真正有贡献的是牺牲的烈士,没有他们的英勇牺牲,就没有今天人民的幸福生活。我只是幸运者,能活下来惟有努力工作无私奉献,才能对得起他们的在天之灵……”
李治亭给笔者讲过这样一个故事:1940年深秋,李治亭从家乡参加八路军时才14岁,和他一块儿参军的还有一个叫“玉兰”的女孩,当年才12岁。小玉兰长得活泼可爱,李治亭和玉兰同在部队的剧团里一块儿演戏。一次正在演出时遭遇敌机轰炸,疏散后两人躲在山脚下一块大石头下面,进村扫荡的鬼子兵端着三八大盖的刺刀站在头顶上“呜哇”乱叫,幸好天色已经昏暗,鬼子兵没有发现他俩,才化险为夷躲过一劫,几经周折找到部队。没过几天,敌情又有变化,部队行军转移,一夜走了80多里。行军路上,渴了趴到水沟里喝点水,当中休息,躺在地上不觉进入梦乡,号令一来拉起来又走。第二天一早到达莱芜新驻地,李治亭当上兵第一次长行军,脚上打起了血泡,腿胀得不能打弯,浑身酸疼,像散了骨头架子。刚当兵后这驻防的一夜,虽然极其艰苦,但李治亭还是挺过来了,迈出了人生有意义的一步。
李治亭经受的又一次战争考验,是当兵不久遇上了日本鬼子的大扫荡。当时,他所在的第一军分区机关驻扎在莱芜上游庄。首长决定连夜急行军插到泰北山区,跳出敌人的合围圈。这一夜,部队行军60多公里。天将拂晓时,部队在一个小山村稍事休息。这时有人发现村外有部队经过,还没等大家弄清怎么回事儿,前面已响起了枪声。原来这是一股从北面包围上来的日本鬼子,前卫排发现后就和敌人接上了火,紧接着警卫连也投入战斗。机关人员撤出村后,首长指示大家分头突围。李治亭和宣传队三男两女五个小队员跑上了村南的大山。这座山足有八九百米高,当他们气喘吁吁地爬到半山腰时,突然发现山顶也出现了鬼子兵。上有敌兵往下冲,下有敌兵往上追,枪弹在四周如飞蝗般乱钻。李治亭一看不好,忙和战友们沿着山腰一层层的石堰往西猛跑。正跑着,他一脚踏空顺着山坡滚下去二三十米,全身被石头、蒺藜碰擦得到处是伤,顾不上这些,爬起身来继续跑。后来接应的大部队赶过来,消灭了追过来的鬼子兵,男女小兵们才得救了。后来在李治亭的强烈要求下,小兵们也配上了缴获过来的武器,去迎接新的战斗!
李治亭在宣传队的两年一晃而过。1942年底,已满16岁的李治亭被调到第一军分区特务连任文化教员。经过连队的战火洗礼,不久他就担任了连指导员。一天夜里,他所在的特务连和另外两个连奉命攻打敌人的费县白马关据点。这个据点驻有一小队鬼子和一中队伪军,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部队打了一天一夜仍未攻克。这时,30公里外的费县仲村敌据点派出援兵。上级命令特务连打援。在距白马关8公里处,特务连连夜进入阻击阵地。上午8点多钟,赶了一夜山路的十几个日本鬼子和100多伪军乱放枪给自己壮着胆走进了我阻击阵地。开火令下,霎时枪声爆炸声响彻山谷,敌人纷纷倒地。部队开始冲锋,三个日本鬼子带着机枪占据一处有利地形开始疯狂扫射。李治亭急命3班长刘庆亮带人打掉敌机枪,只见小刘飞身上前,一脚把敌射手踢翻,一把夺过机枪,另两个战士用刺刀把那两个日本鬼子挑了,日本鬼子机枪手当了俘虏。敌人机枪一哑,全连如猛虎下山冲向敌人,只杀得残敌抱头鼠窜。到了这天下午,白马关据点也被另两个连队攻克。白马关战斗结束后,李治亭所在连收到了上级的嘉奖。
1943年10月,李治亭所在的连队驻防抗日根据地的一个小山村。当时,日伪军正对抗日军民分割蚕食、连续扫荡,环境极端艰苦。李治亭正是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和另两名战士参加了入党仪式,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无私无畏的共产党员……甘愿吃万般苦,牺牲流血在所不惜……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为解放全中国、解放全世界受苦受难的人们奋斗终生……
1944年底,李治亭奉命调鲁中军区前卫报社当记者,他用笔写出了一篇篇浸染着战场硝烟的新闻报道,记载下那段难以忘怀的血与火的战斗历程。
终于,中国军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1945年8月10日,迫使日本政府接受了中、美、英三国以共同宣言的形式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同时中国人民也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李治亭,当年用他生命最灿烂、最辉煌的时光,写就了那段他最精彩的人生。也正如他在《血肉长城——抗日战争沂蒙战地纪实》序言中所说:战争年代,使我懂得了人生真谛,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献身;战争年代,是一首生动的史诗,每一位战士身上的每一处伤疤,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他们留的每一滴鲜血,都是军旗的底色;他们用血肉筑成了保卫祖国的长城。
上一篇: 盖州:打造好温泉旅游的文化“符号”
下一篇: 第三司令部在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