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风20140101诸城恐龙

来源:作者:齐鲁风时间:2014-02-02热度:0

 1——写在前面
     整整五年前的这个时候,2008年的12月末,山东诸城市发现世界上曝露面积最大的恐龙化石群的消息,乘着新华社的电波传遍四面八方。接下来,随着发掘的不断深入,山东出土世界上最高大的鸭嘴龙骨骼化石、山东诸城发现“龙立方”、山东诸城发现霸王龙失散多年的表亲“诸城暴龙”等消息,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线和眼球。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积极作为,从保护的角度,打造国家级地质公园,使得诸城成为真正意义的“龙城”。新年新气象,今天,本版编发一期有关诸城市恐龙化石保护工作的稿件,旨在较全面总结、展示5年来国土资源人为恐龙化石保护工作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付出的艰辛。让历史告诉未来!

2——打造恐龙化石保护典范
——诸城市恐龙化石保护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吴文峰 祁国忠 特约记者 王金波

  诸城境内恐龙化石资源蕴藏丰富,全市共发现较大规模化石埋藏区域多达30处,被誉为“中国龙城”。目前已暴露化石2万多块,鸭嘴恐龙化石最多,发现的恐龙属种超过10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执行局专家称赞诸城的恐龙化石资源是“世所罕见的自然地质奇观”。 
  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为把这世界级资源保护好、利用好,近年来,在国土资源部、省市国土部门的鼎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诸城市认真贯彻落实《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科学制定方案,认真落实措施,全面统筹谋划,加大资金投入,稳步推进恐龙化石资源保护工作,努力打造恐龙化石保护典范。


科学发掘   有效保护



  诸城市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先后组织了三次有规模的恐龙化石保护性发掘,深入推进科研科普,获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1966年5月至1968年6月,著名古生物学家胡承志带队,在诸城龙骨涧开展了第一次恐龙化石发掘,采集了大量化石,装架起长15米、高8米的“巨型山东龙”。1988年6月至1991年12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著名恐龙专家赵喜进教授带队,在恐龙涧和侯家屯两个化石点开展了第二次恐龙化石发掘,装架起三具恐龙骨架,其中,长16.6米,高9.1米的“巨大诸城龙”,获吉尼斯世界纪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诸城市与中科院古脊椎所签订合作协议,聘请著名恐龙专家徐星教授担任技术指导,开展了第三次大规模恐龙化石保护性发掘。

健全机构  完善制度


  诸城市政府专门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恐龙化石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先后成立了山东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诸城市地质遗迹管理办公室等机构,负责全市恐龙化石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制定了出土化石编号、登记、修复、入档、存储和装架以及安全保卫等各项制度,保证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和工作程序进行;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了《加强古生物化石保护通告》。《通告》公布了古生物化石保护区域、举报电话,严厉打击一切盗挖、倒卖、收购、贩运古生物化石的违法行为等内容;在恐龙地质公园周边常年设立宣传站点,深入宣传《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以及诸城恐龙化石资源保护工作,同时,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办了“国土之声”栏目,进一步普及古生物化石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特别是2010年8月29日,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开展的《中国恐龙大调查》现场直播,全球收看观众达2亿人次。


科技支撑  专业保护


  加强专业保护队伍建设。通过社会招聘,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为推进诸城恐龙科研、科普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聘请中科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等1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加强对保护工作的技术指导。科学制定恐龙化石保护方案。组织相关技术单位,对化石保护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论证,并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地下水赋存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诸城恐龙化石保护方案》。《方案》确定了地下防水工程等保护措施,并详细制定了落实措施的时间要求、方法、步骤,为科学合理保护恐龙化石资源打下了坚实基础。建立恐龙化石档案和数据库。加强对已有化石资料的整理、总结、保存、管理工作,确保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在此基础上,对全市范围内的地质遗迹分别进行了调查,同时按标准进行等级划分,按级别划出保护区(点),建立地质遗迹动态数据库,加强信息化管理。加大恐龙化石科研力度。制订了恐龙科学研究计划和行动计划,并按计划与中科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合作开展了五大科研课题研究。现已研究命名5个恐龙新属种、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十几篇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论文,推动了化石保护工作向更深层次迈进。


综合施治  立体防护


  先后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了诸城中国暴龙馆、恐龙化石修复园(龙立方)等场馆设施,有效加强了出土和暴露化石的馆藏保护。同时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了恐龙化石加固、修复、装架工程,先后装架起30多具恐龙化石骨架,方便了统一陈列保护,并总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化石加固保护技术;实施了恐龙涧化石群东侧、南侧地下防水工程和臧家庄化石层叠区地下长期防水处理工程,有效遏制了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侵蚀;针对恐龙涧、臧家庄、皇龙沟化石点暴露化石及周围岩层较酥软、易破碎、抗风化能力差的特点,选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饱和还原树脂胶,对全部化石及岩层进行防护和加固,并组织实施地下水防治工程,尽最大努力落实了防潮、防尘、防紫外线等措施。


科学规划  加大投入


  2012年,国土资源部发文将诸城恐龙地质公园命名为“山东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山东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2013年成功入选“中国最美地质公园”、被国土资源部评定为“国家重点化石产地”并入选“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库。山东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包括恐龙涧和臧家庄两个景区,总面积为9.45平方公里,是一处以大规模集聚埋藏恐龙骨骼化石为显著特色,涵盖古生物化石、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的专题性国家地质公园。该市在前期投资保护与建设的基础上,按照《诸城市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计划投资5亿元,规划建设恐龙涧化石群主场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覆盖恐龙涧化石长廊、化石隆起带,建成世界最大的恐龙主题博物馆;计划投资5000万元,在足迹保护区规划建设皇龙沟恐龙足迹保护性场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馆内将通过远古环境复原、声光电高科技再现、文化艺术展演多种方式,展示世界规模最大的恐龙足迹群。

3——链接之一:山东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山东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龙都街道,距离诸城市区约10公里,紧靠206国道、胶新铁路、青兰高速公路,处于青岛国际机场、潍坊机场和青岛、日照、董家口三大港口1小时交通圈内。公园占地9.45平方公里,包括恐龙涧和臧家庄两个景区。密集分布的恐龙化石和典型的上白垩统王氏群地层剖面是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园内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恐龙化石群和世界上最高大的鸭嘴龙化石等多个世界之最;发现的大型角龙化石填补了亚洲空白,发现的暴龙化石代表中国最大的肉食恐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执行局专家组认定园内恐龙化石群为“举世罕见的地质奇观”。
  2009年8月,公园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家地质公园资格,2012年8月,正式命名国家地质公园。近年来,诸城市按照《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和《山东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成立了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积极推进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建设地质博物馆、龙立方及化石群防护棚等设施,采用国际先进保护技术手段,有效保护了珍贵的化石资源,得到了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同时,积极推进科研科普工作,公园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土资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和“科普基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分别设立“恐龙科研科普基地”、“地质科研科普基地”,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3年9月,入选首届“中国最美地质公园”。

4——链接之二:诸城中国暴龙馆

  诸城中国暴龙馆,位于诸城市龙都街道臧家庄,距市区6公里,因在此出土了亚洲最大、中国唯一的暴龙——“巨型诸城暴龙”而得名,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暴龙遗迹遗址主题馆,是集科研科普、观光体验、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恐龙文化主题景区,被恐龙专家誉为“恐龙格斗世界”。
  诸城中国暴龙馆,因循恐龙化石埋藏格局规划建设,馆区占地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外形设计为蛋壳造型,寓意新发现、新开端、新收获。馆内划分为化石原址展示区、化石骨架展示区、动感影视观赏区、时空隧道展示区和科普休闲娱乐区五大功能区。场馆运用声、光、电、影视成像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两大奇观、三大龙王”,还原再现白垩纪晚期群龙争霸的恢弘场景。两大奇观,即:多达七层撼人心魄的化石层叠区;暴龙与角龙、甲龙、鸭嘴龙格斗搏杀的完整遗址遗迹。三大龙王,即,亚洲最大、中国唯一的暴龙骨骼化石,世界最大、最完整的甲龙骨骼化石,北美以外首次发现的大型尖角龙颈盾化石。2010年8月29日,央视“中国恐龙大调查”在此进行了三个小时的现场直播。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