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才精彩

来源:作者:金航时间:2013-05-21热度:0

                           有梦才精彩
                             一名普通地质队员的“中国梦”


    “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为地质找矿战略行动出一份力,就是我执著追求的‘中国梦’”。话如其人,严谨、务实,肯干是吉林省第四地质调查所年轻技术骨干张强坚持的信念和品德,也是他一生所要编织的精彩“找矿梦”。
    张强出身于一个普通地质技术人员家庭,父亲是一名老地质队员,从小看到父亲经常带回来五颜六色的石头,听他讲述一些有趣的经历和他们找矿的故事,看着父辈们跟大山、岩石打交道,感觉很有意思,也渐渐的对这一行产生了兴趣。上学后他立志也要象父亲一样到地质队找矿去。
    1984年他如愿考入了长春地质学校地质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吉林省第四地质调查所浑江1:5万四幅区域地质调查分队,在那些个偏僻的山沟里开始了风餐露宿的野外填图找矿工作。第一次跟师傅们上山,他很难跟上他们的步伐,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此时,繁华的城市生活也已与他渐行渐远,没有新上映的大片、没有流行的音乐,没有电话,电视和收音机也收不到台,在杳无人烟的深山,想要聊天,只能对着大山和石头倾诉。寂寞、孤独,与恶劣工作生活环境作斗争,这对老一辈地质人来说可能习以为常,但对年轻的他来说则是一种挑战。面对野外艰苦的生活,有一段时间也想到了放弃,但在父亲及身边地质老师傅的鼓励、帮助下,使他建立起了信心。他想,当年老一辈地质工作者靠着罗盘、地质锤、放大镜这“老三样”为国家找到了那么多宝贵的矿产资源。今天,进山添上了数码相机、GPS、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和笔记本电脑“新四样”,。有这么好的科技武装,难道还不能像老一辈地质人那样多找几个大矿吗?此时,他也懂得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成为这个行业的娇娇者。
    2003年,他被分配到新疆高海拔、缺氧严重的新疆和静县乔尔玛幅、蒙琼库尔幅、旺江德克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新疆玉希莫落盖达坂铜矿、阔尔库达坂铜金矿区勘查项目队工作。他和队员们要经常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穿梭,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给他留下了明显的印记,因缺氧,呕吐、恶心、头晕、失眠,头重脚轻的感觉比重感冒还要难受。在陡峭布满碎石的山坡上攀爬,经常是上去两步,倒退一步,一两百米高的高山,往往要耗费巨大的体力才能登顶,但他还要经常背着采集下来的标本攀登高坡。忽儿又是狂风怒吼,雪花飞扬,眼睛都很难睁开,此时也只能找一处山坳临时披上雨衣遮蔽风寒。
    在新疆工作的几年里,每一年他都在小草还没发芽的初春时节惜别家乡,在雪花飘飘的深秋时节回到家里,在那几年里,他没看见过心爱的妻子穿裙子的样子,没看过一眼家乡美丽的春夏。在野外最难耐的有两个字:寂寞,而他在野外承受极端的寂寞时,他的妻子女儿也在承受着思念担心亲人的煎熬,照顾家中老小的重担,缺失亲情关怀的遗憾。做为地质队员的妻子,此时才深深体会到“有女不嫁地质郎,一年四季守空房”的真正感觉。此时的张强也想为两鬓斑白的父母捶几次背,也想帮日夜操劳的妻子操持点家务,更想为酣睡可爱的女儿掖掖被窝唱唱歌,但为了实现他的找矿梦,只能在荒山野岭、沟壑河谷中忍受寂寞、仰望星空,默默地祝福亲人,在野外期间,他若能与家人通上一次电话,都会激动得泪花闪闪。在他想家的时候,当他翻看着一摞摞刚刚描绘好的地质草图,回味着刚刚发现找矿线索的喜悦,他就会觉得远离妻儿亲人是值得的。
    内蒙古兴安盟两家子等四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后生屯银多金属矿预查是他第一次担任技术负责所承担的项目,该项目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基金勘查项目。项目所在地,在内蒙古东部,这里属于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他们所在的工作区域昼夜温差大、气候多变、还常有野兽出没。接受任务后,他开始压力很大,因为这是他们首次进入内蒙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当时由于分队技术人员少,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四幅图的1:5万地质填图、化探、物探、矿产等各项工作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接到任务的一段时间里,他彻夜难眠,与队里的技术人员一道反复研究地质资料,制定着每一个阶段详细的工作方案。在那段岁月里,他和队员们每天吃完早餐6时出发,中午简单啃个馒头吃点咸菜,直到晚上8时才能回到住地。由于当地干旱少雨,住地的水井都打的很浅,容易污染,他和很多队员都染上了肠胃炎。有一次,他肠胃炎发作,上吐下泻,两天都没能进食物,但他还是支撑着虚弱的身体带着队员们起早贪黑地跑路线。说来也怪,在跑路线的过程中他的病也渐渐地好了,他风趣地对队员们说:看来这病也是欺软怕硬的。就这样张强带领着他的队员们不分昼夜地干了3年,圆满完成了内蒙的各项勘查任务,同时还发现了两处可供勘查的矿产地并分别进行了立项勘查。
    在找矿过程中能取得点成绩,除了靠技术骨干们的支持和帮助,另外靠的就是灵感。”张强很谦虚。其实,这样的灵感,没有千百次的工作积累,是不可能出现的。每取得一项找矿线索,张强都要把那里沟谷都走个遍。每到一个新的矿区,他都不顾山高坡陡、气喘吁吁地爬到山坡上的探槽,亲眼看看那些新发现的矿体,总是怕漏掉一丝丝的找矿线索。不仅如此,作为项目技术负责,张强还针对高寒边远地区找矿项目制定了一系列的应急措施和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管、质量及每名队员的工作细则和预防高原反应、突发病等应急措施,为高寒边远地区地质找矿管理工作提供了保贵的经验。
    每个地质人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找到大矿,张强也一样,能在自己工作过的地方找到一处大型矿产,那就是他最大的梦想。2009年他考入吉林大学资源勘查专业函授学习,此时他又承担起了全所最大的中央基金项目《吉林省通化—白山一带铁及多金属普查》项目。该项目地处长白山角下的偏远地带,共分三个大工区,那里山高路险,工作环境恶劣,通过近4年的勘查工作,张强带领他的队员们圈出了一批物化探异常,先后发现多个金、铁矿点及矿化点,完成土壤水系2739平方公里;槽探40000多立方米,钻探7500多米。
    没有火样燃烧的激情,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没有矢志不移的坚持,是干不了地质,找不出大矿的。这是该项目给他带来的最深切的感受。在野外工作期间,他看资料经常是通宵达旦,解决技术难题往往是几夜难合一眼,在野外那半明半暗的宿舍里,总是能看到他那弓腿为桌,记录着什么的身影,在他的宿舍里常见到大堆的图件和资料,这张张图纸和资料,记录了他的心血和成长的经历。也记不住曾经多少次,他带着年轻队员寻找矿化带,走在离开驻地几十公里的山路上,酷热、饥渴难耐,再加上背上几十斤重的岩石标本,一脚高一脚低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非常艰难。每当他们跑完一天的路线,从头到脚汗流成河,当放下肩头沉重的样品瘫软地倒在野外简单床铺上时,就会看到那布满大小紫红色的血泡,红肿不堪,让人看着心痛的双脚,这时你就不难想象出,在每天的找矿路上他所历经的艰险、艰苦和艰辛。
    机遇也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12年该项目普查结题后,经中央地勘基金专家组的会审,认为该区域具备一定的成矿条件,有望实现找矿突破,并根据专家组的意见,从中筛选出了一处有希望实现找矿突破的单独立项项目,这对他来说是巨大鼓舞。梦想是人的一种目标,有梦就有希望,就有动力,做为一名普通地质队员,张强正在编织着他那找矿突破的美丽“中国梦”。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