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湖畔的找矿劲旅

来源:作者:赵腊平时间:2013-04-18热度:0

                   赵腊平 刘晓慧 欧德琳   管利民
    离贵阳市仅22公里之遥的地方有个清远市,清远市的北门桥有个地质队----贵州省地矿局下属的115地质大队(简称115队)。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水则灵。清远市境内竟然有鸭池河、猫跳河、暗流河三条哗哗流淌的河流,分别形成了红枫湖、百花湖、东风湖、大湾洞共600余平方公里的四大风景名胜区。其中红枫湖是4A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百花湖是省级风景名胜区,东风湖则是贵州高原最年轻、蓄水量最大的高山峡谷型水库。
    清镇市不仅美,而且富足。清镇市矿产种类多,而且储量大、品位高。有关资料显示,这个县级市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铝土矿、赤铁矿、硫铁矿、煤、大理石等30多种。其中猫场矿区面积约80平方公里,远景储量2.1吨,是目前全国已知铝土矿最大的连片矿区。
    有了矿,就有了工业化的基础。清镇市丰富的矿产资源成就了这个市的采矿业与加工业。事实上,清镇市是一个典型的“矿城”,是贵州重要的工业基地,集化工、纺织、冶金、磨料磨具等于一体。一个“城连水、水连城”的刚柔相济的现代化城市初步成型。
    一个矿城的崛起,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支撑;同样的道理,矿产资源的发现,离不开地质勘查工作。所以,当记者来到这座日益繁华的城市,凝视这座现代城市旖旎的风光的时候,我们不由得对这个几十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驻守在这里的贵州省115地质大队肃然起敬。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为共和国的地质找矿事业和贵州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地质队吧----
功勋卓著的“115”
    115地质大队的驻地在离清镇市中心不足3公里的山坡上,占地面积273亩。这里很像个花园----树木成荫,鸟语花香,风景优美,环境怡人。虽然队里的办公楼还是上世纪七八十代的建筑,但修葺得整洁而大方。特别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安静而祥和。队上住宅既又一排排二三层老式的小楼,也有一栋栋最近几年新修的高楼。还有点缀在绿树与青草之中的小亭、石桌或木椅。走在林中的小路上,你有一种轻松安逸、心旷神怡之感。
    一位正在大院里散步的老人家告诉记者,115地质大队1969年2月18日成立于清镇县站街区龙头山,是一支以四川南江水文地质大队返黔的110名职工为主体,从贵州省地质局105地质队,101地质队和局综合研究队抽调部分职工组建成的地勘队伍。
    建队之始,因交通不便,实在难以开展工作。这一年的12月下旬,队部从龙头山搬迁到清镇县城郊的北门桥营盘坡上。搬来的时候,这里也是满目荒凉:除了原105队遗留下来的2000平方米破败不堪的“干打垒”平房外,其余就是丛生的野草,遍野的乱石,还有一处处让人毛骨悚然的孤坟。
    以后,贵州省地质局又陆续从106地质队,104地质队抽调职工,不断扩充这支队伍。1979年1月,贵州省地质局对地质队伍进行结构调整,决定将116队的300余名职工及设备合并到115队,115队的职工总数一度达到1033人。
    115队建队后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应国家发展“五小”工业的号召,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寻找当时制造钾肥急需的矿物原料。万事开头难。由于是新建队伍,没有勘查实践,也没有现存资料,一切必须从零开始。当时,各地都在工业学大庆,铁人王进喜那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的豪言壮语一直鼓舞着那个时代的人们。也正是精神激励着刚刚组建的115队人,他们满怀创业激情地四处踏勘,捕捉有用的找矿信息。
     他们将钻机运到300公里以外的天柱县马鞍山,普查勘探农肥的生产原料硅酸钾矿产。经过职工们的艰苦劳动,到这一年的年底,就求得硅酸钾B+C级工业储量1253.6万吨,超额完成了国家任务。同时,这一年,这个队还在清镇长冲河、桃子冲及黔西等地进行铁矿、镍、钼矿的地质普查工作,全年完成钻探工作量821米,槽探2489立方米。到1971年9月,普查评价工作结束,115队提交了《贵州清镇桃子冲镍、钼矿区地质报告》,并提交《黔中铝土矿中稀有元素物质组成工作报告》、《瓮安铁矿木广坪矿区详查报告》、《清镇条子场白云岩上麦坝石英砂岩矿区详细勘探报告》等9个地质成果报告。
    次年,115队扩大工作领域,分别在余庆、清镇、黔西成立三个工区,设立五个机场,共提交了《黔中铝土矿中稀有元素(铌、钽、锆、钛)地质评价报告》、《贵阳市郊区黑土坝铝氧石灰石矿区地质报告》、《清镇兰花寨电石灰石矿区详勘储量报告》。完成钻探工作量4331米,浅井921米,槽探11860立方米,提前40天完成了当年国家下达的指令性任务。
    建队初年取得的成绩,不但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也锻炼了队伍,为后来的地质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永远的梵净山精神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部铜仁市的印江自治县、江口县、松桃自治县交界处,原名“三山谷”,寓意“梵天净土”,为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494米,有“武陵正源,名山之宗”之誉。尤其是当人们仰望那高耸入云的万卷书岩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真是大自然的鬼爷神工!
     这里依然保留着完好的原始生态,不仅山高林密,老树枯藤,道路难觅,还时常有野兽和蛇虫出没。但对于从事地质勘查施工的地质人来说,这样的自然条件不仅恶劣与艰难,而且由于地表被植被覆盖,不利于找矿工作。
    1970年底,刚刚组建一年的115队接到通知,立即组队开进梵净山,参加由贵州省地矿局在这里组织的寻找铜矿的普查勘探会战。
    新年刚过,115队200多名地质工作者不辞辛劳,昼夜兼程,赶到梵净山下。这时,在其他地方已是乍寒初暖,而梵净山却是冰封雪凝,2572公尺高海拔的梵净山,二十公里的盘山路,全在冰雪覆盖中,要将钻探设备和生活物资搬运上山,其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115队人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靠着人拉肩扛,冒着随时可能被冻伤摔死的危险,硬是在冰雪之中踏出一条上山小道,将一百多吨重的钻探设备送上山峦之颠,保证了勘探会战如期进行。1973年9月结束梵净山地区的普查勘探工作,梵净山地质工作期间,完成钻探工作量达2万余米。
     这就是后来被115队广为传诵的“梵净山精神”。“梵净山精神”是地质队员在恶劣的环境里,困难的条件下,激发出的巨大潜在能力,是勇于为地质勘查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时代的精神。
    为了地质勘探工作,115队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以大队主要技术业务骨干李祥坤为例。刚参加工作时,李祥坤的父亲患肝癌重症住院近一年,他中途只回家控视过一次,一个星期后,他又重新回到野外工作岗位上。父亲病危时,由于当时通信和交通落后,家中发出的急电到他手上时已经过了三天,等到他匆匆赶,到家里,父子俩早已阴阳相隔……
     母亲去世时,他也正在南盘江边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找矿。妻子打了两天电话,也没找到他,最后辗转找到他同事,他才得到消息。待他三天后回到家,母亲的遗体已经入棺下葬,只见妻子背着三个月大的婴儿在母亲的坟前为他披麻跪孝……妻子哽咽着告诉他,母亲想见他一面,挣扎了一个星期不肯咽气,最后终未见着,只好孤独地走了……
    “梵净山精神”一直激励着15队地质人。事实上,在开展梵净山大会战的同时,115队三分队还在罗甸八茂地区展开了铁矿勘探工作。罗甸县位于贵州省的最南端,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其贫穷落后是省内有名的。山高林密,道路不通,设备物资和生活给养的运输,较之黔东地区的梵净山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同的生态环境,相同的艰苦条件。梵净山是北国风光,罗甸八茂则是烈日炎炎,挥汗如雨。
    最令人难以忍耐的是蚊叮虫咬,这里蚊子好似比其它地方更大更凶狠,使人彻夜难眠。三分队全体职工克服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发扬为地质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完成了八茂铁矿勘探工作,提交了该铁矿区的地质勘探报告。与梵净的二分队共同唱响了“志存胸内跃红日,乐在天涯战恶风”的时代战歌。
     据记者了解,40多年来,在“梵净山精神”的鼓舞下,115队广大的地质人员在贵州省20余个县市开展过地质矿产勘查工作,足迹几乎踏遍了贵州境内的山山水水,通过普查勘探地质工作,基本探明磷、铝、煤、金银、铜、铁、等30余个矿种的分布及储藏量。编制完成各类地质矿产和工程勘查报告达500余份,其中大中型报告322份,1/5万区域地质调查说明书和报告13份,工勘报告174份,磷、铝成矿规律研究报告7份,获得了丰硕的地质勘查成果。
    同时,115队相继完成了瓮安县朵丁关磷矿、清镇市高铺水泥用石灰石矿、瓮安县玉华磷矿和福泉市棉花冲磷矿等国家资补费普查项目和磷矿、铝土矿、煤矿、石膏矿等社会服务性矿产资源的勘查。特别是较长时期在黔中地区从事磷、铝矿产资源勘探工作,在瓮福地区探明磷矿资源储量8.18亿吨,在清镇猫场地区探明铝土矿资源储量2.1亿吨。
     此外,这个队还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主动融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建设,在基础地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这个队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肯定,多次受到国家地质部嘉奖,并荣获“建国以来找矿有重大贡献的地质队”等称号。
     我们不妨一起来分享一下这些荣耀吧----
    1978年,福泉磷矿及磷矿中含碘的发现,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和“贵州科学大会奖”。
    1980年,被地矿部授予“建国以来找矿有重大贡献的地质队”称号,同时,瓮福磷矿高坪矿区获地矿部“地质找矿一等奖”。
    1985年,杨子地区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磷块岩远景区划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5年,瓮福磷矿高坪矿区英坪矿段详勘报告获地矿部“科技成果四等奖”。同时,瓮福磷矿白岩矿区地质找矿获地矿部“扩大储量二等奖”。
    1988年,清镇铝土矿猫场矿区红花寨、白浪坝矿段获地矿部“扩大储量科技成果二等奖”;瓮福磷矿白岩矿区穿岩洞矿段详细勘探地质报告获地矿部“科技成果四等奖”;清镇铝土矿猫场矿区红花寨、白浪坝矿段获地矿部“科技成果四等奖”。
    1992年,被地矿部授予“地质找矿功勋单位”。
    1994年,清镇铝土矿猫场矿区0—24线勘探报告获省地矿局“1993年度重大地质成果奖”,1∶5万小猫场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被省地矿局评为“优秀图幅”;
    1995年,地矿部地科院第二届优秀图幅展评中1∶5万小猫场幅区调成果获“部优图幅”称号;获地矿部“科技成果四等奖”。
    1998年,盘县芹菜坪金矿普查获省地矿局“1997年度新发现矿产地奖”。
     2001年,“册亨平华金矿普查”和“安龙黄家坡金矿普查”分别获省地矿局“2000年度新发现矿产地奖”。
    2003年,获省地矿局“2003年度地矿经济目标责任制一等奖”。
    2004年,贵州福泉市棉花冲磷矿普查获省地矿局“2004年度新发现矿产地奖”。
    2010年,瓮安县老虎洞磷矿勘查获贵州省地矿局找矿突破成果一等奖。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115队已是一个集地质矿产勘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查、钻探施工、地质灾害评估及治理、岩矿测试、地形测量、建筑工程勘查和矿业开发为一体,具有雄厚的技术优势与经济实力的综合性的地勘单位。


结缘瓮福磷矿


    2011年8月4日,贵州省瓮安县玉华乡的大山中彩旗飘扬,礼花绽放。白岩背斜磷矿整装勘查项目启动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按照勘查计划,这个项目从2011年8月起到2014年2月底,将历时30个工作月,预计新增磷矿资源量约13.70亿吨,相当于新增加一个瓮福磷矿。这无疑会为贵州磷及磷化工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长远有力的资源保障,对贵州实施“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贵州多磷矿。资料显示,贵州的磷矿资源集中分布在经济相对发达的黔中地区,具有资源储量多、品位高、质量好的特点。1999年末的累计探明储量已经达到26.81亿,保有储量25.56亿吨,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富矿的保有储量4.67亿吨,占全国富矿总量的43.7%。
     白岩背斜磷矿隶属于瓮福磷矿。115队与瓮福磷矿结缘始于1975年。
    1975年5月,接贵州省地质局指示,115队结束清镇长冲河铝土矿勘探,将地质勘探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瓮安一带,进行磷矿勘查。该队的地质人员刘文炳、潘永斌、陈开本、何孟春等人,根据群众的报矿线索和过去的地质资料分析,在福泉县的高坪、英坪等地发现了高品位磷矿体,这预示了“瓮福磷矿”特大型矿床勘察工作的开始。
     瓮福磷矿主要由瓮安县属的白岩矿区和福泉县属的高坪矿区组成。矿层露头北起瓮安县的玉华乡老虎洞,南迄福泉县的高坪乡嘎啦坡,全长17.5公里,矿区总面积约58平方公里。
    从1975年5月到1984年8月,115队在贵州瓮福磷矿奋战十年。经过艰辛劳动,克服种种困难,共完成钻探工作量97000多米,槽探40000多立方米,浅井600多米,并通过大量岩矿样的分析、化验,完成了大圹、穿岩洞、英坪、小坝等四个矿段的详勘任务,对玉华、新桥、大寨等三个矿段作出了地质普查评价。十年磨一剑。在瓮福地区与兄弟地质队协同下,115队在这里共探明可供利用的磷矿资源储量8.18亿吨,并获得4.66亿吨新增储量,其中工业储量达2.4亿吨。
    2008年至2010年期间, 115队通过瓮安县老虎洞磷矿详查地质工作,累计完成钻探工作量32583m/48孔,估算332+333磷矿资源量达到3.29亿吨,取得了老矿山外围“攻深找盲”的重大进展,为白岩背斜磷矿的整装勘查方案及设计编制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地质依据。
    据了解,老虎洞矿属于瓮福矿带,就目前已经完成的勘察资料结果显示,这是西部地区近二十年来发现的单一储量最大、综合品质最优的磷矿,也是世界最优质的磷矿区之一,平均品位27%, 30%的储量品位超过40%。该项目预计将新增磷矿资源量约13.70亿吨。
    贵州省瓮安县老虎洞磷矿是115队在进行磷矿成矿研究、成矿预测的成果上选定的成矿远景区。在两年多时间里,该队在老虎洞矿区累计完成钻探工作量32583.01m/48孔。于2011年完成详查地质报告的资料汇交。经批准备案的磷矿石(332)+(333)资源量为32966万吨,达超大型磷矿床规模。由于在瓮福磷矿勘查工作中的重大贡献,115队荣获贵州省地矿局2011年度地质找矿突破一等奖。
    谈到这一奖励,时任115队队长的刘豪向记者表示,这个荣誉是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成果,凝聚了115队的集体智慧,完全达到了“锻炼队伍、发掘人才、树立品牌”的目的。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为115队未来开展大型综合矿勘项目积累了人才和相关方面的重要经验。


四十年奋战猫场铝土矿

     2012年5月28日,总投资42亿元的贵州广铝80万吨氧化铝项目顺利建成投产。这是清镇铝产业发展打响的“第一炮”。时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发来贺信指出,这个项目的建成投产是贵州省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对于贵州省建设全国资源深加工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记者了解,贵州广铝铝业有限公司作为贵州省的重点招商引资企业进入贵州后,于2008年9月与115队签订了清镇铝土矿勘查协议。其一期工程为年产80万吨氧化铝及配套项目,总投资42亿元,从2009年6月开工建设。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50亿元,年缴税收5亿元,带动就业上万人。可想而知,随着项目的开展,曾经安静的西部小城清镇将渐成一方投资热土。
    贵州是中国铝土矿的三大产区之一,经过历年勘查工作,累计探明铝土矿资源储量超过4亿吨,仅少于山西,居全国第二位。
     黔中地区铝土矿资源潜力相当可观,位于黔中的清镇市更是拥有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已探明储量近3亿吨,远景储量在5亿吨以上,占全国总储量的10%以上,占贵州省总储量的70%;储量2.1亿吨的猫场矿区是全国已知最大的已探明整体连片矿区。
   清镇猫场铝土矿是贵州省地质局黔中地质大队在上个世纪60年代首先发现并大致查明的规模巨大的隐伏矿床。矿区位于清镇市西北,直距25公里,属清镇市犁倭乡管辖。矿区北起曹家大坡—高翁,南至大威岭—马场,东自土地关—白岩上,西迄岩脚寨—高坡,面积80公里。共划分为红花寨、白浪坝、将军岩、周刘彭、猫场、水落潭、李家冲、杨家洞、平桥等九个矿段,可采矿体主要分布在穹状背斜北部的将军岩、红花寨、水落潭、白浪坝及中部的周刘彭等五个矿段。面积达15平方公里。
    1970年,在针对贵州特色矿产—黔中铝土矿勘查工作中,115队第一次进入清镇长冲河一带开展对清镇铝土矿的普查勘探。1972年,115队为普查铁矿再次进入清镇猫场矿区进行勘查,编写提交了《清镇铝、铁猫场矿区初勘地质报告》,报告显示,铝土矿储量4537万吨,铁矿375万吨。1979年,115队在开展瓮福磷矿勘查的同时,将116队与115队的部分队伍进行合并,组建115队四分队,第三次进入矿区开展清镇铝土矿猫场矿区白浪坝、红花寨矿段的地质勘查工作,也从此揭开了115队清镇猫场铝土矿实施大规模勘查的序幕。
    1985年,在结束瓮福磷矿勘查工作后,115队集全队地质勘查力量投入到猫场矿区,全面展开对清镇猫场矿区铝土矿的勘探工作,直至1990年清镇猫场矿区0—24线勘探工作全部完成。
经过20余年的地质普查和勘探工作, 115队在清镇猫场探明铝土矿资源储量达2.1亿吨,属国家级特大型矿床,提交了清镇猫场铝土矿0-24线勘探区、白浪坝、红花寨、将军岩等九个矿段(区)的普查—勘探地质报告,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2007年,115地质队编制完成黔中地区铝土矿预测区分布图,在黔中地区划分出桶井—布苗铝土矿调查评价区、麦西铝土矿普查区、猫场铝土矿外围普查区、清水塘普查区和杨咪湾普查区5个铝土矿远景区。并成立专业研究工作组,全面开展黔中地区铝土矿资源成矿规律及找矿靶区研究工作,分析黔中地区铝土矿资源的找矿潜力,提出可供进行勘查工作的找矿靶区。
     2008年以来,115地质队先后在猫场铝土矿李家冲矿段、小猫场矿段、平桥— 杨家洞矿段和水落潭矿段开展勘查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岩心钻探施工142个孔、工作量近5万米,预测铝土资源量上亿吨,为该项目的顺利投产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现任队长,,,,告诉记者,清镇猫场铝土矿项目是115队续作项目之一,各矿段均按照业主方要求分别开展工作。根据施工情况初步估算杨家洞、李家冲矿段铝土矿资源量大于6千万吨,达到大型矿床规模,是115队在黔中地区铝土矿勘查工作的找矿新突破。该项目仍在继续实施。

走出“走出去”的第一步


     近日,贵州省地矿局115地质队承担的柬埔寨铝土矿普查项目顺利通过野外验收,预计资源量2亿吨以上,达到超大型规模。这是近年来贵州省地矿局115队充分利用地质资料及技术优势,大力实施对外合作、引资开发战略,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多领域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成果之一。
    2011年4月日,115队和内蒙古鄂尔多斯鸿骏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柬埔寨铝土矿勘查合作协议。该协议是该队签订的第一个涉外项目合同。
    据悉,内蒙古鄂尔多斯鸿骏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范围涵盖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开发、餐饮服务等业务,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投资公司。此次合作, 115队的任务是,在柬埔寨王国蒙多斯基里省森莫诺隆地区近300平方千米的铝土矿矿权区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前期选定普查范围面积约110平方千米,合同金额达1000多万元。
    该队按照设计以1:10000地质填图圈定矿体,800×800m工程间距探求资源量,并逐步由稀到密,由浅入深的部署开展地质工作。设计工作量包括控制点测量、1:10000地形测量(修测)、1:10000地形填图、地质剖面测量、浅井及编录等内容,以达到基本查明矿区地质特征,揭露矿体,查明矿体数量、规模、产状、形态、厚度、品位等工作要求,为该公司下一步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参数和设计依据。
    这是115队建队以来承揽的首个涉外项目,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也无成熟的规范,但115队人勇敢地迈出了“走出去”的第一步。
     柬埔寨气候炎热潮湿,野外环境条件复杂,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自2011年4月签约启动以来,115队赴柬全体技术人员克服项目区气候条件炎热、沟壑纵横、植被密集、蛇虫繁多等困难,紧密团结,不畏艰难,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在工作中边摸索、边学习,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共完成浅井施工885个,110000地质填图130平方公里,150000水工环地质调查148公里,地质剖面测量10公里,地形测量172平方公里,勘探线测量108公里,各类样品分析(制取)2191件。
     通过此次涉外合作,不仅基本查清了该地区的地质结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且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对外合作经验,该队变封闭为开放,变单一优势为综合优势,实现了区域、人才、技术、信息等的优势互补,扩大了两国在铝土矿勘查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受到合作方一致好评,也实现了贵州省地矿部门境外找矿的新突破。


         为地方经济建设充当技术支撑


     在搞好地质找矿“主业”的同时,115队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屡建奇功。
2009年10月15日,随着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的正式破土动工,一项被称为“施工难度甚至将超过‘南水北调’”的惠民工程即将展开。在开工仪式上,一位省领导充满深情地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不应该忘记,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能够顺利开工,115地质大队功不可没。这个队为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提交的《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压矿评估报告》很有价值,它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又一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人们不会忘记。自2008年底签订《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压矿评估协议》后,115队高度重视,立即挑选出以陈群副院长为首的精兵强将组成专项工作小组,在第一时间投入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小组成员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当千家万户正在品尝可口的美味佳肴,团聚在温暖的家庭怀抱中,迎接新春钟声的时候,专项工作小组的地质队员们却在野外、在办公室、在电脑前度过了难忘的除夕之夜。
正是由于他们无私的奉献和生俱来的使命感,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工作小组就圆满完成了工程要求完成的几项工作:建设用地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的综合研究和实地考察;用地范围压矿评估调查;征地范围内压覆矿产情况调查等等,并顺利提交了综合地质报告。
     据悉,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全部完工后,总供水量可达7.47亿立方米,不仅能解决黔中地区7个县49个乡镇65.14万亩耕地灌溉,解决5个县城、36个乡镇供水以及农村41.8万人、36.4万头牲畜的饮水,解决安顺市、贵阳市城市供水问题,还可以解决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建设用水难题,优化“两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2011年6月21日,国土资源部在贵阳召开西南抗旱找水打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115队荣获“抗旱找水打井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自2009年秋冬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西南地区发生持续特大旱灾。为此,全国各地共组织100余家地勘队伍、2000余台钻探设备,在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旱找水打井行动。
贵州省旱情肆虐。115队承接了上级布置的抗旱打井任务。该队充分发扬顾大局、识大体、能吃苦、能战斗的优良传统,由时任队长刘豪、党委书记罗俊皓亲自挂帅,筹备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由下属勘察公司为具体实施单位。随后,该队迅速调集富有地下水勘查经验的技术骨干和钻探施工人员,赶赴旱情重灾区沿河县开展抗旱打井工作。
     截止2011年12月中旬,该队共完成6口井任务,其中4口见水。其中在六枝特区九头山公园施工点顺利掘进151.6米,成功打出日涌水量约1500吨,可满足3万余人饮用的合格水源,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评价和赞誉,为抗旱找水打井工作的全面胜利作出了贡献,获得贵州省地矿局抗旱找水打井先进集体二等奖,并受到国土资源部表彰。
     对此,115队人谦虚地说,“抗大旱、保民生”,全国一盘棋。在这众多的棋子中,我队只是平凡而微小的一颗,却也是重要的一颗;XY—2隆隆的歌声,与我局分布在全省各地的台台钻机相得益彰,共谱一首2010年最温暖感人的乐章。  
    2011年11月,由115队负责编制的《贵州省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
    贵州省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是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的重点工程,是贵州省史上规模和投入最大的水利工程,被称为全省水利建设“1号工程”,也是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综合规划中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受到了中央和省的高度重视。
     据了解,该工程计划总投资173亿元,建成后,总库容13.25亿立方米,年供水能力7.37亿立方米,灌溉总面积104.03万亩,毕节市、遵义市的10个县(市、区)和270多万群众将直接受益。
     115队承担了其中的贵州省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工作,评估面积共计530平方千米。主要任务是基本查明评估区所在区域的地质概况,评估区范围内及其附近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矿业权设置以及矿产资源开发状况,系统收集评估范围内以及邻近区域的矿产地质勘查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拟建项目用地评估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压覆情况做出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拟建工程压覆了9个煤矿类国家矿产地,10个煤矿探矿权,1个钒多金属矿探矿权,12个煤矿采矿权,18个砂石矿采矿权的资源量。压覆煤矿资源量为22458.118万吨,钒矿石资源量100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和砖瓦用页岩373.07万吨。这个评估结果为该工程下一步工作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地质技术参数。
2010年1月8日,按照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统一部署,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公室组织近110位地、物、化、遥、综合信息方面专家,于2009年12月26~28日在成都对贵州省地矿局115队完成的《贵州省铝土矿资源潜力评价报告》及相关图件进行了评审。
    本次铝土矿、铁矿单矿种潜力评价是全国开展的22个矿种潜力评价中最早进行评价的项目。结果,这个报告获得“I级”(“优秀”)成绩,并定为全国铝土矿资源潜力评价典型示范项目向全国推广。中科院陈毓川院士和中国地调局叶天竺局长对贵州省铝土矿潜力评价的汇总报告和图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贵州省铝土矿潜力评价是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子项目。115队承担其中的黔中、凯里工作区和全省成汇总工作。自2007年11月启动该项目以来,115队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成立潜力评价项目组,由队总工陈庆刚牵头,勘院技术负责姚会禄为铝土矿专题组长,并抽调陈华、罗荣杰、蒋晓庆等精兵强将负责黔中地区、凯里地区和全省铝土矿的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的图件编制和部分报告的编制工作。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该队项目组人员在冯学岚、经庚尧等老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发扬“5+2”、“白加黑”、“7×24”的工作精神,顽强奋斗,拼命工作,确保了该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组人员共收集38个铝土矿区2211个工程资料,完成中间图件近200张,共提交黔中、凯里预测工作区和全省汇总最终图件总计26张。
     中国地调中心和贵州省地矿局评价,115队会同贵州地调院编制的《川滇黔相邻成矿区带修文—贵阳地区矿产远景调查实施方案》和《川滇黔相邻成矿区带六广—猫场地区矿产远景调查实施方案》,为黔中地区铝土矿资源整装勘查工作部署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该队还承担了贵州省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黔南项目麻页1井的钻探施工任务。据悉,据记者了解,麻页1井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麻江县南东小茶山村,地面海拔1024m,设计井深930m。钻探目的是为了研究贵州省黔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含气页岩的厚度及含气性,以期继在贵州岑页1井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成功试气后,在贵州地区扩大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成果。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该队苦练内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受到了当地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如他们编制完成了“贵州紫云—望谟萤石矿专项规划”;提交了“黔南州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初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与地方国土部门、矿山企业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开展织金县矿山动态监测,为国土部门资源储量开采常态化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使地勘单位参与地方国土部门矿政管理的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完成贵阳东站路、贵阳石板立交、桐荫路等市政公路的压矿评估工作,等等。在服务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社会影响力也不断增强,散发出响当当的品牌效用。
     在115队采访的时候,队长,,,兴奋地告诉记者,115队“一队一矿”的愿望也有望实现。据了解,该队2009年中标省勘查基金项目—麻江县将军石铝土矿详查。通过2010年组织实施地质工作后,发现该区域铝土矿较差,但硬质高岭土矿规模较大,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2011年10月批准更改为硬质高岭土详查。目前,115队已和省厅矿权储备交易局达成协议,在该项目中占股45%,相当于获取一个优质矿权。该项目一旦完成详查,即可转化为采矿权,实现经济效益,为115队后续经济增长和“一队一矿”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115队人用自己艰辛的劳动,创造了丰硕的业绩,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