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扶贫攻坚苦转为乐展“新颜”

来源:作者:于学忠时间:2013-01-17热度:0

扶贫不是朝夕之事,而需长久之功。没有持之以恒的坚持,就难以带领乡亲们走出贫困的深渊。
  去年年初,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盖州市各部门的35名党员干部被派驻到全市35个“后进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他们怀着同一个目标,带着不一样的扶贫蓝图奔赴全市各地贫困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扶贫攻坚战;他们不为“镀金”,只为百姓解忧,让“后进村”变成“后劲村”。
  扶贫攻坚看我辈,誓让穷山换新颜。近一年来,“第一书记”们不停地奔在走“希望的田野”上,“第一书记”们“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的驻村扶贫状态,他们所做的工作给“后进村”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近日,笔者一行采访了我市3位“第一书记”,通过他们晒村貌、晒变化,相互交流、相互鼓励。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字里行间充满着激情,奔放着活力,帮扶一线攻坚克难的“第一书记”们,访出他们的努力,谈出他们的心声,展示所驻“后进村”的“新颜”。
  
  作为西城办事处蚁山园村“第一书记”的市公用事业与房产局党办副主任魏冬彬。除了在所驻村庄解决村容村貌脏、乱、差,群众行路难、坐车难等问题很突出外,魏冬彬还给父老乡亲们带来了不少惊喜,“在他所在单位市公用事业与房产局和西城办事处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修建进行后进村建设,对全村扶贫对象进行了摸底调查,为35户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立卡。”一年时间,魏冬彬的驻村日记里,密密麻麻记满了此类内容。通过一人之力,魏冬彬让蚁山园村换了新颜。
  在果园乡龙山园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市供销联社行政办副主任廉玉刚。一提到乡村新变化,“第一书记”廉玉刚就有说不完的心声。他向笔者介绍了自己的“科技扶贫”:“他经常以个人名义聘请高校的农科专家通过开办政策法规、种养技术、产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让群众了解国内外大事、党的路线方针,还学习到了诸如农家乐、老果园改造等适合龙山园村发展的科学技术知识。”到目前为止,廉玉刚的“科技扶贫”,为龙山园村48户村民家的土地进行测土施肥,进行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同时,为了解决果农卖果难问题,他为村里果农联系调运拉苹果进省农博展会。“扶贫先补精气神。转变乡亲们的等靠要观念,才能挖断穷根。”他说,“刚下去,村里乡亲都盼着我带很多钱下去做这做那。现在,他们观念也在慢慢转变,要致富还得靠自己。”
  万福镇贵子沟村“第一书记”的刘树明通过开展调查走访、结对联建、扶贫帮困等系列活动,知民情、办民需、解民忧、谋民利,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不过,面对农村新面貌、新气象,“第一书记”们不贪功。刘树明说:“我们所在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有所改善,这是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后进村扶持力度的结果。”刘树明认为,农村的变化不是一个人带来的,“第一书记”只是党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执行者。
  在访谈过程中,第一书记们除了强调扶贫的决心外,还晒了自己的扶贫“新招”。魏冬彬说,只要组织需要,他就会坚守。他认为,作为第一书记,必须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切切实实地搞好指导和服务。“裤脚沾满泥巴,才知道农民有多苦。”廉玉刚说,“看到他们那求助的眼神,觉得肩上担子重了好多。”对此廉玉刚也表达了自己扶贫的决心:“我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在扶贫工作岗位上,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当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除了想方设法扶贫外,第一书记们也意识到扶贫工作还需培养新的扶贫接班人。“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支部,只有基层组织真正地筋强骨壮,贫困村才不至于在活动结束后、‘第一书记’撤离后回到原点,才会有接力的后续发展。”“第一书记”刘树明如是说。
  面对驻村变化,乡亲欢喜,35位“第一书记”亦欢喜。只要能为贫困村的变化做了实事,那就是一件最快乐的事。他们的决心愿为贫困村的发展而努力,就算吃点苦,也完全可以把这种“苦”转为“乐”。
(于学忠 宋懿凝)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