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找水打井之三——找水人的跋涉与探寻

来源:作者:吴文峰时间:2012-12-17热度:0

 

地调局的跋涉,物探院的探寻

吴文峰

 

   “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指望着今年的收成好……”,经典的民歌曾听过无数遍。辛卯年的春天,当我奔波在抗旱找水打井的一线,看到面对地下清泉喷涌而出时农人的欢颜,和他们引水灌溉麦田时忙碌的身影,耳边再次响起了这首熟悉的旋律。指望,是希望!是盼望!是渴望!全国国土资源系统抗旱找水打井行动在山东紧急启动,指望的就是过硬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团结的力量,火热的激情。由此,我又联想到了社会上鲜为人知的那首老歌《勘探队之歌》:是哪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哪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用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我们的行装,攀上那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需找着富饶的矿藏……

地下水是矿藏,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上有严格界定。国土人都知道。但矿藏不是随处可见,需要地质队员勘探寻觅,需要满怀希望,心怀憧憬、壮怀理想,不断求索。渐行渐远离桑梓,千里万里别亲人,对地质人来说是家常便饭。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打井突击队物探一组组长曹福祥工程师告诉我,他正月初九一上班,就接到了下午到山东抗旱找水的任务。中午回家一说,上高中的女儿当时就哭了。说:“刚习惯了,怎么又要走啊?”说的曹工自己也查点哭了。这些年,大量的时间都在外面奔波,去年到广西抗旱俩月,又去宁夏找水六个月,十二月下旬才回来。“刚回到家,孩子看咱都陌生,刚亲热过来,又要远行……但为了老百姓能有水吃,掉几滴泪、流多少汗我们都感到荣光”。他们正月初十到了济南,十二就到了临朐县,十四就在甘石沟村定出了第一眼井,正月十六钻井就出水了,当地老百姓奔走相告,自发的燃放鞭炮,说是刚过了一个元宵节,又过一个元宵节。和曹工的女儿不同,女工程师朱庆俊的女儿知道她远去山东找水,至少要一个半月才能回来时,愣说了一句“您说两个月回来多好啊!”看到妈妈皱起的眉头她笑着补充了一句:“说两个月,您一个半月回来了,也算是给我个意外的惊喜啊!”地质队员聚少离多,父母亲人都习惯了。有一些都是“被”习惯的。女工程师李巨芬正月初十一大早,应年逾八旬父母的恳求,踏上了回河北井陉老家的汽车。在太行山里颠簸了半天,刚下汽车还没进家门,就接到了速归队去山东的电话。那里交通极不方便,他马上请人帮忙联系车,次日一早就赶回了单位驻地保定。她说自己老家对元宵节非常重视,过去孩子小没法回去,这次本想陪老人过一个团圆节,没想到还是跑到山东来过的。她是学遥感的,回队后连夜搜集资料,编制图件,接着又赶到临朐。地调局突击队50名队员,就他俩女的,被称为突击队的“姊妹花”。白天跑野外,晚上回来整理、研究资料。说道父母的愿望,她说没办法,已经习惯了。当年自己第一志愿报考了武汉地质学院,已经在野外干了24年了。自己很喜欢这种工作,喜欢和大自然亲近。听着李巨芬的嗓子沙哑,问她何故?朱庆俊插话:“这几天黑白忙活,着急上火啦。”朱庆俊还说,来了20天,她房间的电视从来没打开过。包括和家里人通电话,每次也不超过5分钟。她是物探二组的组长。

说起物探,我觉着有必要解释一下。“物探”是简称,全名是地球物理勘探,就是用物理的方法,如电法、磁法、重力、放射性等进行勘探。顾名思义,如电法就是给大地通电,测量地表电场的变化。如有构造、断裂、矿体等,测量出的数据就会有异常反应。因此有一个更形象的说法,物探就是给大地做“B超,透视、磁共振”,专门检查地下隐伏“病灶”。这次全国国土资源系统抗旱找水打井行动,都要求“物探定井”,为的是稳、准、狠。特别是在一些地表被土地覆盖的村庄,这是目前极其有效的办法。正月二十(222日)傍晚,在临沂市费县响水村,我见到了山东地调院在此进行物探测量的崔元俊一行,他们在这里漫山遍野地做电法,东西南北的测线已包围了村庄,就是没有明显的反应。村碑上记载,这里“清代嘉庆年间建村,因村东有一水井,井水嘀嗒作响,故名”。其实那口嘀嗒作响的井,本来水量就不大,要是大了,就像趵突泉似地“喷涌而出”了,而不是滴滴答答。据老人讲,那眼“响水”的井早就坍塌了,十几年前上级曾在村西帮着打过一口井,但因为没水也早废弃了。春节期间,人们只好推着小车去3公里外的水库砸开冰层去取水,“响”水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想”水。崔元俊是学物探的,25年前从长春地质学院毕业,10年前才从省物化探院调到省地调院。这次他接受了20眼的定井任务,对于响水村,他说构造太复杂,但三天后还是在响村西的山坡上确定了井位,一钻打下去,每小时出水量在30立方米以上,完全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当地有关部门及村民极力挽留,要多定几眼井再走,说他们比风水先生厉害多了,以后再没了水自己挖也中……。崔元俊说,响水村找水,主要是靠物探的电法异常。

317,在山东物化探院我见到了物探定井凯旋归来的两位“王工”。一个是在新泰定了15眼井的王继尊,一位是在东平定了35眼井的王友芳。他们都是上世纪80年代地质学校毕业的中专生。毕业于赣州地质学校的王继尊,正月初十接收了任务,十一就赶到了泰安新泰,天天早上6:30起床一直干到6点多下山。由于这里分布着不同地质年代的花岗岩、砂岩、灰岩等,找水困难很大。最令他骄傲的是在“郗、马、阚”地区找到并打出了水。“郗、马、阚”是“郗家峪、马家寨子、阚家庄”三个村的简称,据说是新泰市最缺水的地方,也是泰安市最缺水的地方。马家寨子是乡镇驻地,也是香椿生产基地。但今年的干旱,令香椿树枝都干枯了。经过勘探,每个村庄都找了两眼井,其中一个在半山腰,打了125,每小时出水量十几立方,对香椿的浇水很有帮助。干的时间最长的是汶南镇的水家庄,两天半定井。晚上小组的5个人挤在村计生委办公室里,王继尊说:“镇上领导太热情,非要让到村里来住,一床被子太单,村支书又连忙跑到新泰市买的被子”。他说也不知道为何水家庄缺水?但当定井三天后,四川核工业地质局在地下140的砂岩地层中打出每小时30多立方米的水井时,这个只有300多口人的小村沸腾了,村支书马上给他打来电话,表示感谢!这些,王继尊永远记得,但问起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在哪里过的时,他狠狠的想了一阵子,说:“奥,在新汶,敲开一家还没营业的小饭店,请人家做了几个菜,当时都在过节……”。

和王继尊小组相比,南京地质学校毕业的王友芳小组的元宵节过的比较热闹。那天中午,泰安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赵成到东平慰问,由县长等人陪着吃的饭。接下来,他们在几个被其他地质单位定论无水的地方,也找到了地下水。其中就有梁副县长的家乡老湖镇周林村,潜孔锤打了225米,日出水量达2000多立方米。当时有好几个地质单位在东平找水,老湖镇不是物探队定井的范围。经过一段时间的普查,周林村被判了“死刑”。乡亲们不死心,找到梁副县长,说请专家们搞个“会诊”。梁县长最后找到物探队王友芳他们,用最好的仪器,还真找到了。东平县国土资源局职工李振的老家黄花园村,也是这个情况,最后也请他们做工作找到了。“虽然不大,一天150立方,但也够用了。”村民们很满意。

那些天,王友芳和他的17个伙伴,3各组,一天到晚都在奔波,就是下雪天也没有停下来,感动的当地电视台的记者去现场采访,非要让他说几句。他看着满天的飞雪,只说了句:我们作为一支建队50多年的专业物探队,过去找矿为主,其实我们物探找水很在行,我们要和旱魔赛跑,早一天找出水来,早一天为来百姓解困。有人看了电视和他开玩笑,说你这个时候还没忘记宣传物探。他笑着说,物探有威力,找水显神功,说出来不好吗?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勘探队员,他没忘了自己的职责,但却忘了自己正月十二的生日。36日下午,他竟累得在接山镇政府办公室的沙发上睡着了……

37日,王友芳所在的小组胜利凯旋。他们23天在东平为29个村定了35眼井。至此,山东省物化探院共在泰安定井88眼,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定井任务。

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来自全国国土资源系统抗旱找水打井的地质队员,在齐鲁大地上用火焰般的热情,融化了坚硬的岩石,引出甘泉润大地,急人所难慰民心,青天可鉴,历史永存!

 


(编辑:作家网)